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党和国家为内蒙古确定的战略定位,内蒙古坚持不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快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书写内蒙古发展新篇章。
回望2021年,走进2022年。“十四五”开局,内蒙古十二盟市已绘就“十四五”发展蓝图。央广网内蒙古频道特推出“开局十四五看内蒙古”系列报道,聚焦十二盟市经济社会发展动态,集中呈现各地立足实际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央广网呼伦贝尔2月28日消息 平均优良天数比例99.5%!位居内蒙古各盟市第一位,这是呼伦贝尔市2021年环境空气质量交出的喜人答卷。
呼伦贝尔,曾经是草原的代名词,而今,这座城市依托生态优势,优化产业布局,聚力品牌打造、加快开放步伐,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
2022年内蒙古两会期间,呼伦贝尔市委书记高润喜在接受央广网专访时表示,“十四五”开局之年,呼伦贝尔主要发展指标超额完成。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在自治区排名提升了5个位次;一二三次产业增速均达到5年来的历史最高水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9.9亿元,增速位列全区第1位;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能耗“双控”实现“双绿”,绿色指标全面完成。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 打造生态文明样板
夏日的呼伦湖,碧波万顷、鱼跃鸟翔,与蓝天共同勾勒出一幅壮美的生态画卷。
夏日的呼伦湖(央广网发 呼伦贝尔市委宣传部供图)
素有“草原明珠”之称的呼伦湖是内蒙古第一大淡水湖,此前曾不同程度出现湖面萎缩、水质恶化等情况。
2017年起,呼伦贝尔市打出呼伦湖治理组合拳,开展环湖沙化土地治理、草地退化治理、入湖河流沿线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工程项目,流域草原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环呼伦湖植被恢复明显,植被覆盖率逐步提升,草地退化、沙化程度得到有效遏制。
2020年起,呼伦湖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57万亩草场全部实施禁牧,在保护环湖周边草原生态系统的同时,有效减少面源污染对于河湖水质的影响。
据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数据,截至2021年12月末,呼伦湖水域面积达2237.5平方公里,水量达到134.9亿立方米,呼伦湖生态与环境综合治理已取得阶段性成效。目前,呼伦湖已记录到鸟类345种,鱼类39种,兽类38种,生物多样性不断改善。
呼伦贝尔市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要坚决把生态环境保护挺在最前面,作为最重大的责任、摆在最优先的位置,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
“十四五”开局之年,呼伦贝尔市不断深化对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的探索:高标准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启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制定实施《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有序推进,编制完成全市有开发利用任务的149条(段、个)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划定“三区三线”底线,落实“三线一单”管控,绿色发展指标考核体系不断完善,一系列方案、政策、措施陆续发布实施,为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呼伦贝尔草原绿意葱茏(央广网发 呼格吉勒 摄)
这一年,呼伦贝尔市着力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扎实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完成造林绿化、退牧还草、种草改良、森林抚育等工程426万亩,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功能不断增强。正如时任呼伦贝尔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及永乾在2月2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所说, 呼伦贝尔市森林覆盖率、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实现“双进”,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实现“双退”。
与此同时,呼伦贝尔市8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完成验收,根河市获得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以及2021年“中国天然氧吧”称号,鄂伦春自治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旗创建规划也通过了自治区的评审。
绿色产业转型 现代化农牧业迈出新步伐
“粮食增产16.2亿斤,为内蒙古贡献了46%的增量。”2月25日,呼伦贝尔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呼伦贝尔市在2021年生态农牧业量稳质升,粮食畜牧生产连稳连丰。
扎兰屯市,地处东北玉米种植黄金带,2021年,玉米种植面积超过1000万亩的扎兰屯喜获丰收。依托丰富的玉米资源,扎兰屯市全力培育壮大相关企业,以此为龙头带动玉米精深加工全产业链发展。
呼伦贝尔东北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阜丰公司)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先后完成30余项国内领先水平的创新成果,使玉米加工产业链条由传统玉米、淀粉、糖到终极产品谷氨酸,再升级为玉米、淀粉、糖、氨基酸,再到有机饲料、有机肥料还田的4次全循环产业链,减少污染物排放95%以上。
呼伦贝尔东北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航拍图(央广网发 阜丰公司供图)
目前,阜丰公司年精深加工玉米能力达到220万吨,货物年吞吐量1000万吨以上,产品畅销全国,并出口北美、欧洲、非洲、东南亚和澳大利亚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今后,我们将围绕玉米精深加工主产业链进行‘延链、强链、补链’,着力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玉米精深加工全产业链。”阜丰公司副总经理孙钦波告诉记者,公司正在筹建50万吨氨基酸及其配套项目,建设时间为期5年。项目建成后,阜丰公司将会成为全球最大的玉米精深加工和氨基酸生产基地。项目启动后,整个企业的玉米精深加工能力将会达到350万吨,工业总产值将会突破150亿元,创造直接就业岗位近万个,对相关产业及上下游产业的拉动作用更大。
2022年1月31日,由呼伦贝尔阿荣旗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首批生产的162吨鲜牛奶产品,乘坐货运列车40980次,从扎兰屯站缓缓驶出,一路向南开往青州市南、胡屯、北郊、铜山站。
坐落在大兴安岭南麓的阿荣旗,地处北纬黄金奶源带。天然的绿色资源、适宜的气候特点、便利的交通运输、优越的扶持政策、良好的人文环境,是阿荣旗发展奶业的独特优势。
2020年4月16日,呼伦贝尔市伊利乳业有限公司落户阿荣旗,2021年12月份正式投入生产,呼伦贝尔伊利绿色智能高端有机液态奶项目现阶段共投入9条生产线,可实现日处理原奶658吨,年产值可达20亿元。
呼伦贝尔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外景(央广网发 李刚 摄)
2021年,是阿荣旗奶源基地建设的第三年。各牧场全部建成产奶运营后,预计可实现日产原奶2000吨,可满足呼伦贝尔伊利绿色智能高端有机液态奶项目一期日处理鲜奶1800吨原料需求。
阿荣旗依托伊利高端有机乳制品、齐鲁生物制药等支柱产业,全力打造乳肉产业、玉米转化两大全产业链,加快构建百亿级全产业链、千亿级绿色产业集群。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立足区域化自然资源优势,优化产业布局,全面加大对阜丰科技、农垦集团、伊利、齐鲁制药、肉业集团等龙头企业支持力度,推动形成玉米、大豆、马铃薯、肉牛、奶业等产业集群。
向高端化突围 擦亮呼伦贝尔大草原品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从大草原到大雪原,呼伦贝尔冰雪旅游品牌逐渐深入人心。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以“呼伦贝尔大雪原”品牌为引领,打造赛事、节庆、景区、文创、演艺等品牌集群,构筑冰雪旅游品牌IP体系,形成业态协同、产业融通、合作共赢的产业化联合体。
呼伦贝尔额尔古纳市民尽享冰雪乐趣(央广网发 张宏 摄)
2022年2月,《呼伦贝尔市鼓励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补贴办法》出台,支持和鼓励全市冬季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暖企纾困政策助力消费市场复苏,以文旅产业为先导,引领呼伦贝尔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建设。通过叠加奖补政策,支持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优势市场主体做大做强做优,逐步培育具有高端、优质旅游产品的覆盖旅游产业链的品牌冰雪旅游、市场主体组建产业集群。
呼伦贝尔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依托独特的自然生态景观,按照“原生态、多民俗、国际化、全域游”的总体定位,全力推动呼伦贝尔旅游业向全空间、全季节、全要素的高端化目标迈进。
2021年,呼伦贝尔市加强规划引导,推动《呼伦贝尔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8-2035)》《呼伦贝尔草原旅游发展规划》等落地实施,编制《呼伦贝尔市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三年实施方案》,结合“十四五”规划,特别是近3年工作,按项目化制定落实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书,并启动推进实施。完善旅游服务公共体系,新建驿站3个,目前,全市建成旅游驿站22处、旅游厕所419座,旅游厕所电子地图标注率达到95%以上,居全区首位。
2021年,呼伦贝尔市加大对生态旅游、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投资力度,推动旅游业与文化产业、农牧林业、工业和教育等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推进全域旅游新业态。
红色旅游、冰雪旅游、乡村旅游、自驾游、民俗游、亲子研学游等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深入挖掘呼伦贝尔的旅游资源,全面展现呼伦贝尔的风姿。
呼伦贝尔额尔古纳市风筝滑雪训练基地现场(央广网发 牛占河 摄)
目前,呼伦贝尔市积极创建旅游品牌,全力推动呼伦贝尔大草原-莫尔格勒河5A级景区创建,两年来成功创建4A级景区2家、3A级旅游景区3家,百府悦等酒店创建五星级饭店稳步推进。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自治区级2个,数量排名全区第二,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2个,形成了一批具有呼伦贝尔特色的冰雪那达慕、冬季英雄会、冷极马拉松、呼伦贝尔冰雪日等IP品牌,并被评为全国十佳冰雪旅游城市。
2022年内蒙古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表示,支持呼伦贝尔打造大草原品牌。从“一季独秀”到“四季绽放”,呼伦贝尔旅游的美好图景日渐清晰,为打造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品牌添加新的注脚。
抢抓机遇 向北开放持续加强
疫情防控是“大战”,经济发展是“大考”。大战大考面前,呼伦贝尔科学施策,合理安排,在疫情防控之下抓口岸经济、以统筹之功、非常之力实现进出口逆势增长。
2021年12月31日23时,满载电脑显示器、手机配件等30余种商品的中欧班列驶出国门,开往波兰。这是2021年经满洲里口岸出境的最后一趟中欧班列。
满洲里作为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2021年出入境中欧班列4235列,比2020年增加650列,增幅达18%。在疫情冲击下,对俄进出口实现了逆势增长,其中,对俄出口133.7亿元,增长32.8%;进口227.1亿元,增长4.5%。
中欧班列满载货物驶过满洲里口岸(央广网发 呼伦贝尔市委宣传部供图)
呼伦贝尔毗邻俄罗斯、蒙古国,是一座有着开放“基因”的城市。近年来,呼伦贝尔市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全力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形成了以满洲里口岸为龙头,中俄黑山头、室韦口岸,中蒙阿日哈沙特、额布都格口岸为两翼,海拉尔航空口岸为中心,布局合理的沿边开放带和发展口岸经济的框架,口岸数和过货量均占自治区近一半,全市各口岸已具备了年过货8000万吨、过客1200万人次的通关能力。
“十四五”开局之年,呼伦贝尔市积极融入国家总体开放布局,深入开展口岸收费问题整改和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口岸过货量累计完成7895万吨;中欧班列线路增至57条,累计开行10445列;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完成559亿元。
呼伦贝尔满洲里市获批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汽车平行进口试点口岸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迈出实质步伐。
随着“走出去”和“向北开放”战略的加快推进,呼伦贝尔对外经济合作持续深化。目前,呼伦贝尔市共与国外缔结了19对国际友好城市关系,其中与俄、蒙共缔结17对友城。
抢抓历史机遇,推进开放合作,呼伦贝尔高质量发展的势能正在快速积蓄。
策划:朱日岭
监制:田凤元
记者:王秋蕾
视频:魏全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