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一提到“蓝领”,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常年待在工厂的流水线工人,还有那些日夜颠倒的纺织女工,这类工作普遍强度大,技术含量低,也让“低学历、低收入”成为了蓝领群体的标签。然而,正是这些“低学历、低收入”的蓝领群体的辛勤付出,为“中国制造”的快速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9亿劳动人口,其中蓝领4亿人,而在这4亿蓝领当中,制造业蓝领约占1亿。随着现代化经济改革和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中国的新一代蓝领群体也随之兴起。
相比以往,新一代蓝领的就职范围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制造业,新一代蓝领不仅指从事高新技术的技工,还包括复合型、智能型,能够从事生产设计和管理的高级技工。新一代的中国蓝领,他们的劳动素质和技术能力,与上一代蓝领相比已经有了显著提升,薪酬待遇也有了大幅提高,基本超过普通白领。有别于曾经只是为了赚钱谋生的上一代蓝领,如今的蓝领群体在渴望薪资福利的同时,还希望能够得到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当然,更重要的还有获得社会大众的尊重和认同。
然而,虽然一部分高级技工的收入已经可以赶超白领,但绝大多数的蓝领仍然处在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的状态,很多蓝领对于自己的工作幸福感较低,换工作频繁。之所以会造成这种情况的出现,与社会大众对于蓝领工作的认知度偏低不无关系,而中国固有的“精英治国论”和传统等级观念,也使得他们的社会地位始终不高,甚至被忽视。一直以来,蓝领的工作内容、工作时长、工作性质让社会普遍认为蓝领的工作层次低,蓝领的身份低人一等。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导致年轻人大都不想去当蓝领工人,从而造成了高级技能型人才的缺乏。
近十来年,中国有一种怪现象,一方面,每年毕业的六、七百万大学生有许多人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工厂急需的高级技工又千金难求,使得高级技工不断“升值”,但遗憾的是,依然没有多少人愿意加入到蓝领职业大军。在我国7000万技工中,高级技工仅占5%,高级技工总量不足、年龄老化、复合型人才匮乏导致的“断层”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要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培养一支成熟的高级技术工人队伍。如果年轻人不愿当蓝领,缺乏高级技工的局面就无法改善,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就会受到影响。
目前在我国,“不愿当蓝领”等旧有的人才观念,严重影响了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进程,阻碍了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其结果就是上面所提到的,毕业生就业难,而高级技工却又供不应求。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人才的竞争应该以能力为主导,而不是以身份为主导。因此,想要改变蓝领高级技能型人才缺乏的现状,首先必须改变旧有的人才观念,抛弃高学历情结,积极推行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平起平坐,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并举的制度。只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让职业教育更有尊严,才能够让未来的蓝领高级技能型人才不再“低人一等”。
来源:百校千企职教 智慧校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