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云南日报

6岁时,因一场高烧患上“不死的癌症”——类风湿性关节炎,从此再也无法摆脱病魔的缠绕;11岁时,曾被医生下了病危通知单,历经艰辛从ICU救回后,双腿却失去了自由;21岁,以云南省第16名、高考679分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后清华大学招收的第一个残疾学生;23岁,获得清华学子最高荣誉——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2021年6月,玉溪“轮椅学子”矣晓沅清华大学博士毕业,他不为困难所屈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以及始终保持的坚韧意志和无畏心态,成为玉溪“聂耳精神”真实的写照。

7月18日,矣晓沅重返母校玉溪一中,以《鲲鹏当展凌云志——聂耳精神与我的成长之路》为题,为学弟学妹们进行精彩演讲,以自身求学和成长的经历,激励玉溪一中学子树立高远目标,奋发前行……

矣晓沅30年的人生旅程中,充满了坎坷,但同时也充满了奇迹,尽管身体被禁锢在轮椅上,但他却用自己的方式,走出了一条宽广的道路:由矣晓沅参与研发的人工智能系统——“九歌”自上线至今,累计已获得超过1500万访问量,并两次获得全国计算语言学大会,最佳系统展示奖;2018年,荣获“中国网事·感动2018”第三季度网络感动人物……

面对类似境遇,多的是自暴自弃的人,但是矣晓沅最终选择了坚强,他说:“他人眼中的我,努力又坚强。可我知道,不是我选择坚强,而是坚强选择了我;不是我能面对痛苦,而是我想战胜痛苦……”

19年、近7000个白日黑夜,矣晓沅和他的母亲一道,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坚韧,在求学和科研的道路上“跑”出一段又一段精彩传奇的故事,到达思想和精神的另一个高度。

有一种毅力 叫坚韧

国学诗词雅集(九歌萦宇向阳吟)(1)

7月18日,华灯初上,玉溪一中演播厅,宁静而祥和,灯光照在矣晓沅脸上,清澈而明亮,他的眼睛里闪烁着理工科学生的睿智,同时又不乏文科生的风趣。坐在黑色轮椅上的矣晓沅,看上去比同龄人更瘦小一些,蜷缩的双手已无法像正常人那样舒展开来,但这丝毫不影响他思维的飞跃,他徜徉在高度精神的世界里,自由而快乐。

称为‘不死的癌症’。奔跑、跳跃、下蹲、走路……这些在普通人看来稀疏平常的事,对于我来说,渐渐变得比登天还难。11岁那年,因出水痘并发重症肺炎,一度出现心衰、呼吸衰竭等症状。在重症监护室住了一个多月,虽保住了生命,但股骨头坏死,双腿萎缩,从此再也无法站立。”

11岁以后,跑步对于矣晓沅而言,成为遥不可及的梦想。休学、绝望、复读……无法自由行走的矣晓沅,在一次次受挫之后,一支笔,一本书,就是他的全部世界:“我唯一倾尽全力可以做好的事,就是读书。”矣晓沅读书、思考、演算理科题,成为玉溪一中2012届11班里名副其实的学霸。

“高中三年,矣晓沅从未迟到过。”班主任鲁红莲清楚地记得这个特殊的学生。早上7点20分以前,中午2点10分以前,晚上7点以前,矣晓沅都会克服种种困难,准时出现在教室。

“他人缘很好,由于身体的不便,上卫生间、上下楼梯都由班上同学帮忙和照顾。”“他乐观、刻苦、有感恩心,班级荣誉感特别强。”他的同桌郭文动情地说,矣晓沅是大家的榜样。

“矣晓沅是一个具有高度正能量的同学,学校要把他这种坚强、好学、乐观、进取的精神一届一届传下去。”玉溪一中校长李富春倡导全校师生向晓沅学习。

高中三年,这个特殊的学生,得到了学校、老师和同学给予的家人般的关怀和温暖。2012年高考,矣晓沅以玉溪市理科榜眼、云南省理科第16名的成绩考入清华计算机系,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后清华大学招收的第一个残疾学生。

进入清华的时候,已在轮椅上坐了十个年头的矣晓沅,全身大小数十个关节都损坏了,甚至严重变形。连转头、抬手、弯腰等基本动作都变得十分困难。更为艰难的是,清华计算机系,高手比比皆是,计算机编程,晓沅只能从零学起。

国学诗词雅集(九歌萦宇向阳吟)(2)

“我是一个特别不服输的人。”矣晓沅拿出备战高考的劲头,刷题、背公式、归纳知识点,咨询同学,请教老师。“最核心的编程,补得尤其辛苦,往往一坐就是四五个小时,再一看时间已是深夜,第二天还得六点半起床去上早课。”走进清华园的晓沅,“飙着轮椅”,从一个教室到另一个教室,从没有缺席一堂课。

苍天不负自强之君子,矣晓沅的成绩,从初入学时的排名靠后,到大一69名、大二31名、大三第9名,到四年级的时候,他拿到了全校的特等奖学金,这是清华学生的最高荣誉,每年只颁给10名本科生和10名研究生。2021年6月26日,九年寒窗苦读的矣晓沅获得了清华大学博士学位,清华大学校长亲自为他拨穗并俯身合影。

“生命的绚烂不在于身体的完整,而在于心灵的多姿多彩。”矣晓沅深情地说道。在清华九年的时光里,矣晓沅始终洋溢在脸上的灿烂笑容,成为清华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有一种奇迹 叫母爱

30年来,在矣晓沅的背后,有一个人默默付出着,不求任何回报,帮助他把生命中那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如果奇迹有名字,那名字一定叫“母亲”。

“她几乎走遍了计算机系大部分教室,也跟所有的老师认识相熟,今天我虽不能授她一个学位,但她却应得到我们全系师生的尊重与爱。”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2021年毕业典礼上,计算机系主任尹霞这样评价矣晓沅的母亲。

国学诗词雅集(九歌萦宇向阳吟)(3)

矣晓沅母亲名叫郭琼芬,是玉溪卫校一名优秀的老师。2012年为陪儿子完成学业,她提前办理了退休,陪伴儿子来到北京。中学六年、每天6次,妈妈骑车接送他上下学,背着他上下楼;本科四年,硕博连读五年,妈妈全程陪伴,每天送他上课,抱着他坐到椅子上,每天晚上坚持为他按摩……

“母爱是什么?是牙牙学语时喊出的第一个词语‘妈妈’;是被病魔缠绕时,呼唤他坚持下去的‘妈妈’;是外出求学时,轮椅旁边轻声的叮咛……妈妈不是超人,却为他创造了很多奇迹,岁月啊岁月,请你一定善待他……”这是清华学子为矣晓沅妈妈写的一首诗。

在清华园生活的9年时光,郭琼芬每天的生活轨迹基本都围绕着儿子。每天上课时,她都提前护送矣晓沅到教室,看着儿子落座后,就去隔壁的空教室里等候,拿出一本喜欢的书阅读。“清华的教室很多、条件很好,这些年我也蹭了很多老师的课,收获颇丰。”矣晓沅下课时,她会提前计算好时间去接他,然后在一起吃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着,风雨无阻。

“‘沅有芷兮澧有兰’,出自《楚辞·九歌·湘夫人》,屈原笔下沅澧两岸的芳草,常被后人用来比喻品德高洁的人。矣晓沅的名字就撷取于此,我们希望他能如沅芷澧兰一般高洁、顽强。”郭琼芬说。

“病痛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痛苦,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折磨。对常人来说简单的举动,对于晓沅来说,却很困难。特别是大四下学期的时候,提前写完毕业论文的矣晓沅迎来了两次关键的大手术,膝关节和髋关节置换。医生把原本的骨头锯掉,换成了钛合金和钴铬钼的膝盖和髋关节,身上多了四道伤口,每道有三四十厘米长,他每天要做三次康复训练,每次坚持一小时。除了训练、吃饭、睡觉,剩下的时间都在做科研,他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紧张又规律,不浪费一分一秒。”

回忆起那些带给他们痛苦的经历,郭琼芬没有抱怨,眼眸中始终闪耀着温柔而坚毅的光芒。她告诉记者,清华大学的领导和系里的老师在生活、学业等方面给予了矣晓沅无私的支持和帮助:“记得有一年冬天,下了很大的雪,我送晓沅去教室的路上,积雪很深很滑,电动轮椅在雪坡上不去,他的同学们看到了就直接把晓沅抱到了教室,那是一段很长很长的上坡路,当时我非常感动……几年前,晓沅做手术,校友朱红帮忙联系医生,辅导员张天扬及多位同学献血,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亲自去医院看望。每一件事情,都让我们感到非常温暖。”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郭琼芬说,晓沅经过疾病的折磨,对人生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期盼他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每逢寒暑假时,郭琼芬就会带着矣晓沅回到玉溪,陪伴丈夫和正在读高中的女儿。“我盼望着,晓沅能够恢复健康,全家一起去周游世界;我想继续学习中医,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郭琼芬娓娓地向我们描绘着对未来的规划。

有一种力量 叫信念

“清华人的厚德,包容了我的残缺,我便奋发自强,努力创造奇迹。有人说怜悯我的无助,我便做了这份刻苦,与他看……有人说无奈我的桎梏,我便挣脱这份束缚,与他看……有人说担心我的怯懦,我便许下此生拼搏,与他看……”这是2014年12月23日,矣晓沅发表在《中国青年报》一篇题为《无色悲伤 晶莹希望》的文章。

“诗言志,歌永言。”轮椅束缚了矣晓沅的脚步,却挡不住他追求卓越人生的高度。“正因为这种束缚的存在,才让我真正想要去挣脱这束缚、追寻自由。”矣晓沅说,他参加清华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带队前往腾冲考察中国远征军战斗遗址,行程1500公里,最终获校级金奖;他参加辩论队,在思想和语言上驰骋征战……

初高中时期,矣晓沅就非常喜欢中国古典诗词。2016年研一时,矣晓沅和三位同学正式投入到对“九歌”系统的开发研究中。这个诞生于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名为“九歌”的计算机人工智能诗歌创作系统,由计算机系孙茂松教授带领和指导,系统内录入了从唐朝到清朝数千名诗人的30多万首诗,包括集句、绝句和藏头诗,构建出古诗用词的联想网络,从而实现了自动作诗的功能。

“研发的关键阶段,正逢晓沅刚刚做完手术处于恢复期,我能够明显感受到他的吃力与艰辛。每周的研讨会有时长达4个多小时,会议结束后,晓沅的手指和腿部就会有些僵硬,除了医生要求的康复训练,还有吃饭、睡觉,其余所有时间,晓沅几乎都是埋头做科研。”母亲郭琼芬说。

2018年,矣晓沅登上了央视知名文化类节目《朗读者》的舞台,并用“九歌”系统现场作了一首藏头诗送给节目组。“朗诵新诗信步穷,读书源自有真功。者般本是平生事,妙里何须造化工。”这首藏头诗,藏的是“朗读者妙”。科技为古诗词带来新生,古诗词赋予科技蕴味,两者结合的美妙力量,让现场的观众们啧啧称赞。

基于“九歌”,矣晓沅连续两年获得中国计算语言学大会的“最佳系统展示奖”,于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多篇论文,硕果累累的他坐着轮椅,带着妈妈,飞越重洋,参与国际学术会议。“九歌”自2017年9月正式上线至今,系统的访问量已超过1500万人次。矣晓沅透露,九歌3.0新版本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发,目前系统已录入从魏晋南北朝到近现代所能找到的90万首诗歌,未来,这个“腹有诗书”的机器人将学会看图作诗、观视频作诗,也将尝试作现代诗。

国学诗词雅集(九歌萦宇向阳吟)(4)

矣晓沅坦言,一路走来,他得到了太多帮助,他想将爱心和光明传递下去。“或许我们的世界曾经充满黑暗,但关怀与帮助是一支火炬,我们从各位的手中接过了它,照亮了我们小小的一方天地。那么,即使再难,我们也愿将这支火炬继续燃烧并传递下去,总有一天,星星点点的火光将会驱散黑暗。”他有一个小小的梦想,用人工智能改变残疾人的生活困境,为人们带来更美好的未来。

眼下,矣晓沅做了双膝双髋置换手术,积极治疗风湿病,病情有了很大好转。最让矣晓沅感到惊喜的是,他现在可以站起来在室内短距离行走了,还能走上100米。

对于陪伴自己的母亲,矣晓沅说,他曾经是一棵快要倒下的小树,是父母这个树根紧紧握住他,不让他倒下。他说,他感谢父母、感谢学校、感谢老师和同学,更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他定不辜负父母的深恩厚德,必定要成为为国家、为民族、为身边人奉献自己一生的人。他说,他的最大梦想仍然是能够站起来独立生活,让母亲能够获得属于她的自由。”

本文来自【云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