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院校的能源动力类专业好(能源动力类专业解读)(1)

哪个院校的能源动力类专业好(能源动力类专业解读)(2)

能源动力类分为4个专业方向:热能工程、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及工程、空调与制冷。包括以下专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 080502:核工程与核技术▪ 080503W:工程物理
▪ 080504W: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080505S:能源工程及自动化▪ 080506S: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
▪ 080507S:风能与动力工程▪ 080508S:核技术▪ 080509S: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
▪ 080510S: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 080511S:核反应堆工程▪ 080512S: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①热能工程专业方向:热能工程是研究热能的释放、转换、传递以及合理利用的学科,它广泛应用于能源、动力、空间技术、化工、冶金、建筑、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培养从事热能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方面的研究、设计、运行管理、产品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

②热力发动机专业方向:热力发动机主要研究高速旋转动力装置,包括蒸汽轮机、燃气轮机、涡喷与涡扇发动机、压缩机及风机等的设计、制造、运行、故障监测与诊断以及自动控制。为航空、航天、能源、船舶、石油化工、冶金、铁路及轻工等部门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该专业毕业生主要去向包括:发电设备研制、设计及生产部门,大型电站,航空、航天发动机研究、生产部门,船舶发动机研究、生产部门,以及万化系统动力设备研制、生产、运行部门等。

③流体机械及流体动力工程专业方向:主要研究流体机械及其工作系统自动化,流体循环系统节能等,在水电水利、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石油化工、工程机械、食品纺织、航天航空、舰船武备乃至市政设施、工民建筑等部门都有广泛的应用。该专业方向包括流体机械及各类流体动力系统的设计、运行及其自动化管理、控制理论及工程应用等,培养从事叶片泵、水轮机、风机、液力、流体传动及控制、湍流控制、微尺度通道流动、粘弹性非牛顿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研究、设计、制造、运行及产品开发和科学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④空调与制冷专业方向:主要研究制冷与低温技术。它广泛应用于能源、航天、航空、汽车、石油化工、食品与药品的生产、医疗设备与空调制冷设备的生产等领域。本专业方向培养从事空调制冷工程与设备的设计、运行管理、产品开发和科学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方向对应制冷及低温工程学科,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核反应堆工程专业

核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和世界格局的影响逐年增加,在能源、资源、环境、以及人类健康等方面有广泛应用。随着我国核技术及核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对核技术领域投入的不断加大,迫切需要高素质的核科学技术人才补充到相关单位。本专业培养具备以核工程技术、工程热物理为主,以机械、电工、计算机技术等为辅的基本知识结构,理工结合的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将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工程力学、机械原理、电工电子等基础知识,传热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基础知识,以及核反应堆物理分析、核反应堆热工水力学、核动力装置与设备、核反应堆安全分析、核反应堆设计原理、核动力装置测试技术、核动力装置运行及控制等专业知识。

毕业生除攻读硕士学位外,可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军事部门、核电工业和辐射科学相关的科研设计单位、核电站、高等院校等从事规划、设计、运行、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工作。

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

飞行器动力系统是航空、航天器的心脏,是航空、航天器中最关键部件。航空发动机的研制水平是一个国家工业基础和实力的标志。 该专业主要研究航空、宇航推进动力的理论与技术。培养在航空、航天、交通、能源、环境及其它相关领域从事热力动力方面的研究、设计、实验、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属多学科交叉、技术密集型专业,下设4个研究方向:发动机设计与工程(含结构完整性分析与CAD);发动机流动与燃烧(含工作过程仿真);发动机控制与测试技术;发动机强度振动及故障诊断。 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将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工程力学、机械原理等基础知识,空气动力学、工程热力学、固体力学、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飞行器动力装置原理与结构强度等专业基础知识。主要为航空、航天、舰船等工业部门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对应的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该专业毕业生主要去向包括:航空发动机研制、设计、生产部门,航天发动机研制、设计、生产部门,舰用燃气轮机研制、设计、生产部门及民用燃气轮机研制、生产部门等。


热能与动力工程 “热能与动力工程”是多门科学技术的综合,其中包括现代能源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等,主要涉及热能动力设备及系统的设计、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环境保护、制冷空调、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等工作,面向及培养知识面广、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高级人才。本专业主要培养能源转换与利用和热力环境保护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适应和创新能力,较高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高级人才,以满足社会对该能源动力学科领域的科研、设计、教学、工程技术、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需求。学生应具备宽广的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热学、力学、电学、机械、自动控制、系统工程等宽厚理论基础、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与自动控制技术方面的知识。毕业生能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及相关方面的研究、教学、开发、制造、安装、检修、策划、管理和营销等工作。也可在本专业或其它相关专业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就业方向

热力发电厂及电力公司、电力设计研究院、大中型用能企业、政府规划和环保部门、制冷和空调设备企业、高等院校等领域,从事设计、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环境保护、清洁能源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等类型工作。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排名

1、西安交通大学 A

2、上海交通大学 A

3、浙江大学 A

4、清华大学 A

5、华中科技大学 A

6、天津大学 A

7、哈尔滨工业大学 A

8、大连理工大学 A

9、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1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11、重庆大学 A

12、东南大学 A

13、上海理工大学 A

14、江苏大学 A

15、北京理工大学 A

16、华北电力大学 A

17、南京理工大学 A

18、东北大学 A

19、北京科技大学 A

20、同济大学 A


核工程与核技术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培养具备工程热物理及核工程技术基础知识,能在各相关领域从事核工程及核技术方面的研究、设计、制造、运行、应用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核工程与核技术是一门多学科相互交叉的高新技术专业,它包括核动力工程与核能利用、核技术及应用两大分支

就业方向

由于核能源将成为中国未来能源的绿色支柱,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就业前景良好。就业单位除了传统的核科技、核工程部门外,主要集中在与近代物理技术和信息技术(IT)密切相关的领域与部门。包括在环境、医疗、卫生、国防、工业、农业的政府部门、规划部门和经济管理部门,核电工程的科研设计单位(站、厂、院、所),核动力和核供热以及常规火力电站,工矿企业,高等院校等从事研究、规划、设计、施工、核电厂运行管理及设备制造、研发、技术咨询等工作。

大学排名

1、西安交通大学

2、华中科技大学

3、中山大学

4、华南理工大学

5、四川大学

6、重庆大学

7、哈尔滨工程大学

8、成都理工大学

9、南华大学

10、东北电力大学


工程物理

工程物理专业培养具有坚实而宽广的工程热物理的系统基础理论知识,熟知并能熟练运用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新技术开展本学科的科研与应用开发工作,深入了解学科的进展、动向和最新发展前沿的高级技术人才。

工程物理学科是研究能量以热和功及其他相关的形式在转化、传递和利用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应用基础科学,几乎与所有产业部门及科技领域都密切相关,在人类社会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工程热物理学科不仅进入到了各个工业及高新技术领域,而且在军事、空间技术、农业、人口、环境、生物、医药等领域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反过来也极大推动了本学科的研究与发展。

工程物理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工学类中的能源动力类,其中能源动力类共10个专业,工程物理专业在能源动力类专业中排名第1,在整个工学大类中排名第28位。截止到 2013年12月24日,322514位工程物理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5005元,其中应届毕业生工资3573元,0-2年工资4253元,10年以上工资10000元,3-5年工资5338元,6-7年工资6816元,8-10年工资7686元。工程物理专业就业岗位最多的地区是北京。

工程物理专业大学排名学校名称
1清华大学
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3北京工业大学
4华北电力大学
5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6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7河北工业大学
8天津农学院
9西南交通大学
10安徽大学
11华南农业大学
12解放军第二炮兵工程大学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学生主要学习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清洁能源开发、电力生产自动化等基本能力。培养具备宽厚热科学理论和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知识,能从事清洁能源开发、电力生产自动化、能源环境保护、制冷与低温、空调和储能、空调与人工环境等领域的设计、研究与管理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掌握能源利用、环境规划相关领域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及团队协作精神,能在能源环境规划利用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专业排名学校名称星级排名
1浙江大学5★
2东华大学4★
3山东大学3★
4大连理工大学3★
5华南农业大学3★
6浙江工业大学

能源工程与自动化

能源工程及自动化专业顺应国家节能减排和发展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政策需要,培养能源工业急需掌握清洁能源(特别是太阳能、风能的大规模利用)、发电技术、节能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能源工程及自动化包括能源工程、能源自动化及清洁能源的利用,研究能源的转换、传输与利用及与之相关的系统与设备,研究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与新兴能源、清洁能源的发展密切相关的科学。毕业生可在电力、动力、制冷空调、能源化工、天然气及城市燃气输配、可再生能源开发、高等院校等从事生产、管理、设计、营销、教学、科研工作,人才需求量大,也可攻读更高学位。

能源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学排名学校名称
1华中科技大学
2清华大学
3西安交通大学
4浙江大学
5重庆大学
6西南交通大学
7哈尔滨工业大学
8天津大学
9合肥工业大学
10沈阳工业大学


能源动力系统与自动化 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研究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转化为电力、热能等二次能源的生产和利用过程;研究人工环境、制冷空调、低温生物医学等领域的科学技术问题;还研究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伴随能源转换与利用过程排放的有害物质将造成环境污染,能源的生产必须高效、清洁。能源与环境系统专业不仅对自动化控制十分依赖,而且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集合了热科学、力学、材料科学、机械制造、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自动控制科学、系统工程科学等高新科学技术。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具有很宽的专业知识面,是一个能源、环境与控制三大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专业。


风能与动力工程 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具有进行风力发电机组及风电场的设计、制造、运行、试验研究、项目投资管理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发展潜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主要学习流体、机械、电气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学习风能资源测量与评估、空气动力学、机械设计与制造、自动控制的理论和技术,接受现代风力发电、动力工程专业工程师的基本训练。

排 序学校名称水 平开此专业学校数
1华北电力大学5★15
2兰州理工大学4★15
3内蒙古工业大学4★15
4东北电力大学3★15
5长沙理工大学3★15
6兰州交通大学3★15
7南京工业大学3★15

核技术

核技术专业是包括核技术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研究的综合性学科。

研究的对象为辐射产生机理、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射线探测方法和信息处理方法。实际应用方面着重跨学科研究(所跨学科如物理学、医学和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工业、农业和社会安全等)。

2016-2017年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排名

排 序学校名称水 平开此专业学校数
1西安交通大学5★29
2清华大学4★29
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4★29
4南华大学4★29
5上海交通大学4★29
6四川大学3★29
7哈尔滨工程大学3★29
8东华理工大学3★29
9华北电力大学3★29
10复旦大学3★29
11兰州大学3★29
12成都理工大学3★29
13武汉大学3★29
14华南理工大学3★29

新能源科学与技术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具备能源工程、传热学、流体力学、动力机械、动力工程等基础知识,掌握新能源转换与利用原理、新能源装置及系统运行技术、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方面的新能源科学领域专业知识,能在国家新能源科学与工程领域开展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面向新能源产业,立足于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根据能源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在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等新能源领域从事相关工程技术领域的开发研究、工程设计、优化运行及生产管理工作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具有较强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以满足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新能源领域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该专业属于国家“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领域,具有很好的就业前景。我校在该领域具备良好的研究基础。特别是在风力发电、光伏电池、绿色电源、电动车控制、变频技术、智能电网、脱硫技术等领域,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课题和北京市重大专项,开发了系列化的新能源装置和节能设备。先后在校内建设了100千瓦光伏发电与风力发电并网实验系统;研发出了高性能千瓦级灯光镇流器和实验平台,并与2008年用在北京奥运会主火炬的照明设备上;研发了系列工业和民用浅层地热能源利用技术,获得了社会和企业的高度关注,先后在北京、山西和河北等省推广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做为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动汽车分会的秘书长单位,开发了电动汽车驱动系统试验平台以及动力电池测试平台;自主研发的智能电网监控软件和脱硫控制系统得到了推广应用。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学校名称
1西安交通大学
2华中科技大学
3南京理工大学
4河海大学
5南京工业大学
6江苏大学
7长沙理工大学
8新疆大学
9山东建筑大学
10济南大学
11淮海工学院
12常州工学院
13长春工程学院
14兰州理工大学
15南昌理工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