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地理通释卷八七国形势考上,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地理五诀白话文全书?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地理五诀白话文全书(通鉴地理通释卷八)

地理五诀白话文全书

通鉴地理通释卷八

七国形势考上

  地利不如人和,在德不在险,六国有地险而不修仁义,卒幷于秦,秦又不监而汉灭之,作七国形势考。

  秦

  苏秦说秦惠王曰:秦四塞之国,被山带渭,东有闗河,西有汉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马,此天府也。

【战国策云,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殽函之固,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范睢对秦昭王曰:大王之国,四塞以为固,北有甘泉、谷口,南带泾、渭,右陇蜀,左闗坂,此王者之地也。 

春申君说秦昭王曰:大王之国,徧天下有其二垂,此从生民已来,万乗之地,未尝有也。王又举甲而攻魏,杜大梁之门,举河内拔燕酸枣、虚桃、入邢,魏之兵云翔而不敢救,王之功亦多矣。王休甲息众,二年而后复之,又幷蒲衍、首垣以临仁平、丘黄,济阳婴城而魏氏服。王又割濮磨之北注齐,秦之要絶楚、赵之脊,天下五合六聚而不敢救,王之威亦殚矣。 

荀子彊国篇曰:古者百王之,一天下臣诸侯也,未有过封内千里者也,今秦南,乃有沙羡与俱是,乃江南也。北与胡貉为隣,西有巴戎,东在楚者,乃界于齐,在韩者逾常山,乃有隆虑。在魏者乃据围津,即去大梁,百有二十里耳,其在赵者剡然有苓,而据松柏之塞,负西海而固常山,是地徧天下也,威动海内,彊殆中国,然而忧患不可胜挍也,諰諰常恐天下之一合而轧己也,此所谓广大乎舜禹也。 

应侯问曰:入秦何见?荀卿子曰:其国塞险,形势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 

太史公六国表曰:秦始小国,僻逺诸夏,賔之比于戎翟,至献公之后,常雄诸侯,论秦之德义不如鲁、卫之暴戾者,量秦之兵,不如三晋之彊也,然卒幷天下,非必险固,便形势利也,葢若天所助焉。或曰东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孰,夫作事者必于东南,収功实者常于西北,故禹兴于西羌,汤起于亳,周之王也,以丰镐伐殷,秦之帝,用雍州兴,汉之兴,自蜀汉。 

韩非初见秦曰:天下隂燕阳魏,连荆固齐,収韩而成从,将西面以与秦彊为难,今秦地折长补短,方数千里名,师数十百万,秦之号令赏罚,地形利害,天下莫若也,以此与天下,天下不足,兼而有也。 

田肯曰:秦形胜之国也,带河阻山,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髙屋之上,建瓴水也。

  巴蜀

  甘茂曰:张仪西幷巴蜀之地,北取西河之外,南取上庸。

【索隐,张仪伐蜀,蜀王开战不胜,为仪所灭。】

张仪说楚王曰:秦西有巴蜀,大船积粟起于汶山,浮江已下,至楚三千余里,舫船载卒,一舫载五十人,与三月之食,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余里,里数虽多,然而不费牛马之力,不至十日而拒扞闗,扞闗惊则从,竟陵以东尽城守矣。黔中巫郡,非王之有。

【蜀见于牧誓,地与秦接。通典云,所谓巴賨,彭濮之人。秦惠王使司马错伐蜀,有其地,利州益昌县,古剑阁道,秦伐蜀所由,谓之石牛道,陈子昂云,昔蜀与中国不通,秦以金牛美女啖蜀侯,侯使五丁力士,栈襃斜,凿通谷,迎秦之餽,秦随以兵,而地入中州。元和郡县志,武王伐殷,巴人助焉,后封为巴子,其地东至鱼复西僰道,接汉中,南极牂柯,是其界也。战国策,秦伐蜀,十月取之,蜀既属,秦益强。秦纪,惠文九年,灭蜀。华阳国志云,蜀之先,肇于人皇之际,黄帝为子昌意,娶蜀山氏,后子孙因封焉。秦灭蜀,因灭巴。通典,巴国,今巴壁、蓬集合忠万,是其地。苏氏曰,秦之忧,在六国也,蜀最僻最小,最先取。楚最强,最后取。】

  汉中

  楚地,按秦纪,孝公元年,河山以东,彊国六。与齐威、楚宣、魏惠、燕悼、韩哀、赵成侯竝,淮泗之间,小国十余。

【所谓泗上,十二诸侯也。】

楚、魏与秦接界,魏筑长城,自郑濵洛以北有上郡,楚自汉中,南有巴、黔中,周室微,诸侯力政,争相并,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遇之。

【正义云,楚自梁州汉中郡,南有巴、渝,过江南,有黔中巫郡。】惠文十三年,庶长章,击楚于丹阳,虏其将屈匄,又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齐湣王遗楚王书曰:王欺于张仪,亡地汉中。李斯曰:惠王用张仪之计,南取汉中。

【蔡泽谓范睢相,秦栈道千里,通于蜀汉。】

后汉注,故城在梁州,南郑县东北。

  殽函

  吕氏春秋,九塞,殽其一也。左传,晋败秦师于殽。

【殽有二陵。杜预曰,殽在渑池县西北,道在二殽之间南谷中,谷深

委曲,两山相嵚,故可以辟风雨,古道由此。魏武帝西讨巴汉,恶其险,而更开北山髙道。】

公羊传云,殽之嵚岩。

谷梁传云,殽,岩唫之下。

春秋正义云,俗呼为土殽、石殽,其阨道在两殽之间。

【水经注,谷水又东迳土殽北,所谓三殽也。】

甘茂自殽塞及至鬼谷。

【后语作槐谷。注,槐里之谷,今京兆始平之地。】

其地形险易,皆明知之。郡县志,三崤山,

【隋大业元年,废三崤道。】

又名嵚崟山,在河南府永宁县,北二十八里。

【自东崤至西崤,三十五里,东崤长坂数里,峻阜絶涧,车不得方轨,西崤石坂十二里,汉冯异破赤眉于崤底,魏厐德破张白骑于两殽间。索隐,鬼谷在闗内云阳。 

郡国志,农,故秦函谷闗,黾池有二崤。 

寰宇记,后割,陜州硖石县,在县东北四十六里。 

硖石省为石壕镇,入陜县。 

硖石,本崤县,后魏置,唐改。】

秦函谷闗,在陜州灵寳县西南十二里。

【函谷故城,在县南十里。秦函谷闗城,汉农县,隋桃林县也。

西征记曰,闗城路在谷中,深险如函,故以为名,其中劣通上东西十五里,絶岸壁立,岩柏隂荫,谷中殆不见日,闗去长安四百里,日入则闭,鸡鸣则开,秦法也。东自崤山,西至潼津,通名两谷,号曰天险,所谓秦得百二也。桃林塞,自县以西,至潼闗皆是也。春秋时,晋侯使詹嘉处瑕,守桃林之塞。汉书注,顔氏曰,今桃林县,南有洪溜涧水,即古所谓函谷也,其水北流入河,夹河之岸,尚有旧闗余迹焉。武帝元鼎三年,徙函谷闗于新安县,属河南府。】

张良曰,闗中左殽函

【西都赋,左据函谷二崤之阻。西京赋,左有崤函重险,桃林之塞。】范睢谓,左闗阪,即殽函也。【淮南墬形,训九塞曰,殽阪。】

贾生过秦曰: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春秋时,殽、桃林,晋地,非秦有也。】

  四塞 

【闗河】

  张仪曰: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

【刘伯庄曰,河谓龙门西河,山谓华山。】

四面有山闗之固,故曰四塞。

【髙诱注,徐广曰,东函谷,南武闗,西散闗,北萧闗。】

东有函谷、蒲津、龙门、合河等闗,南山及武闗、峣闗,西有大陇山,及陇山闗,大震、乌兰等闗,北有黄河南塞,是四塞。【正义】

按,秦地西有陇闗,东有函谷、临晋,南有峣武闗,北有萧、居庸、天井闗以临胡庭,故为闗中。

【地理志云,秦地于禹贡,跨雍、梁二州。诗风兼秦豳两国。穆公穪伯,以河为竟。惠王得上郡西河。杜笃论都赋曰,西被陇、蜀,南通汉中,北据谷口,东阻嵚岩闗,函守峣山,东道穷,置列汧,陇,壅偃西戎,拒守襃斜,岭南不通,杜口絶津,朔方无从。】

  胡、貉、代马

  胡,楼烦、林胡之类。

【国策注】貉在东北方,三韩之属。

【汉书注,鼂错曰:秦时北攻胡貉。】

代郡有胡马。【索隐,一云代郡,马邑。】

张仪说韩王曰:秦马之良,探前趹后,蹄间三寻腾者,不可胜数。

【苏厉说赵王曰:代马,胡驹。】

张良曰:闗中,北有胡苑之利。

【索隐,苑,马牧也。马生于胡。】

代郡,属赵。

【始皇二十五年,虏代王嘉。后周置蔚州,马邑属鴈门郡。后魏置朔州。索隐,又谓代郡有马城县。然惠王之时,代未属秦,当攷。

左传,冀之北土,马之所生。注,谓燕、代。】

  甘泉谷口

  郡县志,甘泉山,一名磨石岭,在京兆府云阳县,

【云阳,今属耀州。】西北九十里,周回六十里。

【云阳宫,即秦之林光宫。汉之甘泉宫,在县西北八十里,甘泉山上。闗中记,甘泉宫在甘泉山上,宫北有连山。西都赋,其隂则冠以九嵏,培以甘泉,乃有灵宫起乎其中。西京赋,其逺则有九嵏,甘泉涸隂沍寒。】

郊祀志,寒门者,谷口也。

【顔氏曰,谷口,仲山之谷,汉为县,今治谷是也。仲山之北寒凉,故谓寒门。】

地理志,左冯翊谷口县,九嵏山在西。

【沟洫志,白公引泾水,首起谷口。顔氏曰,即今云阳县治谷。

郡县志,京兆醴泉县,本谷口县,在九嵏山。东仲山,西当泾水出山之处,故谓之谷口。史记正义,九嵏仲山西,谓之谷口,即古寒门,在醴泉县,东北四十里,西北去甘泉山八十里。燕鞠武曰,秦地徧天下,北有甘泉谷口之固,南有泾渭之沃,擅巴汉之饶,右陇蜀之山,左闗崤之险。通典,谷口县,故城在醴泉县北。后汉及晋为池阳。隋改醴泉。史记,文帝后元三年,置谷口邑。】

  陇

  通典,秦州。

【秦陇西,汉天水。 汉属天水郡陇县,今属秦州陇城县。】

有大坂曰陇坻,亦曰陇山。【或谓之陇坂。】

三秦记曰:其坂九回,上者七日乃越。 

【秦州有大陇山,亦曰陇首山。论都赋,置列汧、陇。西京赋,右有陇坻之隘,隔阂华戎。】

陇州汧源县,陇山一曰陇坻,汉陇闗。

【今名大震闗,在县西。】

陇所以限东西。

【陇东则为汉三辅。陇西则为汉天水。陇西诸郡,唐陇右之地。

唐六典注,陇坻在秦州清水县。】

  泾、渭

  地理志,开头山

【开,苦见反。又音牵。括地志,作笄。通典,亦曰汧屯山,一名崆峒。】

在安定泾阳县西。

【原州平髙县】

禹贡,泾水所出,东南至阳陵,【京兆髙陵】入渭。

【雍州川,括地志,泾水出原州百泉县西南泾谷。】

鸟鼠同穴山,在陇西首阳县西南。【渭州渭源县】

渭水所出,东至船司空,【华州华隂】入汀。【雍州寖】

东方朔曰,汉都泾渭之南,所谓天下陆海之地,秦所以虏西戎,兼山东者也。

【法言曰,秦东沟大河,南阻髙山,西采雍梁,北卤泾垠,便则申,否则蟠。】

  燕酸枣、虚桃、邢

  秦始皇纪五年,将军骜攻魏,定酸枣。燕虚、长平、雍丘、山阳城皆拔之,取二十城,初置东郡。地理志,东郡南燕县。

【今滑州胙城县,故南燕国。】

陈留郡酸枣县。【今开封府县,唐属滑州。】

正义云,虚即姚墟,在濮州雷泽县,东十三里。

【苏代曰:决宿胥之口,魏无虚、顿丘。正义,虚谓殷墟,今相州所治。】

徐广曰:燕县有桃城。

【括地志,故桃城在胥州胙城县,东三十里。汉刘襄所封。 

鲍氏曰,任城有桃聚。】

平皋有邢丘。

【正义,邢丘在懐州武德县,东南二十里。武德县今省,入河内县。平皋县故城,在西。】

  蒲衍

  左传注,蒲在陈留,长垣县西南。

【桓三年,胥命于蒲。徐广曰,长垣有蒲乡。】

舆地广记,古蒲邑,在开封府长垣县。

【子路为之宰。唐属滑州。】

今按,魏有蒲坂。

【今河中府河东县。魏世家,秦拔我蒲坂是也。】

有蒲阳

【故城在隰州隰川县,北四十五里,在蒲水之北,晋重耳所居邑。魏世家,秦降我蒲阳是也。】

此当为长垣之蒲。

索隐云,衍在河南,与卷近。【苏秦曰,北有卷衍。】

正义云,在郑州。秦纪,始皇九年攻衍氏。

【曹参世家,柱天侯反于衍氏,进破衍氏。正义,谓魏邑在郑州。】

  首垣

  战国策,韩侈谓秦王曰:进齐宋之兵,至首垣、逺薄、梁郭。赵世家,公子刻攻魏首垣。水经注,竹书纪年,梁惠成王十三年,郑厘侯致平丘、户牖、首垣诸邑。又云长垣县,故首垣,秦更名。

【长垣,汉属陈留,今属开封府。】

今按正义,以首垣为二邑。

【首即牛首,故城在汴州陈留县,西南四十一里。垣即长垣,故城在匡城县,东北二十七里。广记,开封咸平县有牛首城。水经注,沙水又东南,迳牛首亭东。左传桓十四年,宋伐郑东郊,取牛首。襄十年,晋伐郑师于牛首。鲍氏,亦以首垣为二河,东蒲坂有首山,所谓雷首。垣县,今绛州垣曲县。】

愚谓,魏有王垣。

【垣县,有王屋山,故曰王垣。魏武侯二年,城王垣。白起攻垣城。秦始皇九年,攻魏垣,蒲阳是也。正义,故垣城在绛州垣县,西北二十里。】

有新垣

【魏世家,秦拔我新垣,曲阳之城是也。正义,曲阳在懐州济源县,西十里。新垣近曲阳。】

此首垣,战国策谓逺薄梁郭。当从水经注,为陈留之长垣。

  仁平丘

  正义,仁一本作任。今任城县,属济州。【地理志属东平】

地理志,平丘县,属陈留。春秋昭十三年,盟平丘。注云,在陈留长垣县西南。【郡国志,长垣有平丘城。】

  黄济阳

  战国策云,外黄。地理志,县属陈留。

【通典,故城在汴州陈留县东北。】

魏河北、河南,皆有黄城。苏秦说齐曰:赵袭魏之河北,烧棘沟,坠黄城。

【括地志,故黄城在魏州冠氏县,南十里。此河北之黄城也。春申君传,正义,故黄城在曹州考城县,东二十四里。此河南之黄城也。考城,今属拱州。】

苏代曰:外黄、济阳。

【地理志,陈留外黄县。注,有黄沟。左传,惠公败宋师于黄。注云,外黄县,东有黄城。水经注,河水。旧在白马县南,泆通濮济黄沟。广记,外黄,故城在开封府雍丘县东。】

正义,济阳故城在曹州寃句县,西南三十五里。

【今开封府东明县济阳镇,汉济阳县,属陈留。】

  濮磨

【新序云,濮摩。】

  徐广云,濮水北于钜野入济。

【永初山川记云,源出东郡。地理志,东郡濮阳县,故城在开德府濮阳县东。左传,哀二十七年,齐救郑,及濮。注云,濮水自陈留、酸枣傍河,东北经济隂,至髙平入济。】

索隐,磨,地名,近濮。

【史记,功臣表,磨侯。汉表作,厯,地理志,信都有厯县。

括地志,汉厯县,城在沧州蓨县,西南四十六里。蓨县,今属冀州。乐毅书,磨室,一作厯。按战国策,黄歇说秦王曰:割濮磨之北,属之燕,则地在河北。】

  沙羡

  地理志,县属江夏。

【羡,音夷。舆地广记,鄂州江夏县,汉沙羡地,秦属南郡。刘表使黄祖守沙羡,为孙权所破。楚世家,熊渠伐庸、杨、粤至于鄂。注,九州记曰,鄂,今武昌。春申君传,秦使白起攻楚,取巫黔中之郡,拔鄢郢,东至竟陵复州。秦纪,昭王二十九年,白起攻楚,取郢为南郡。李氏曰,汉江夏之鄂县,吴更名武昌,今武昌县是也。今鄂州乃汉沙羡。水经注,江中有沙阳州,沙阳县治也。县本江夏之沙羡。晋改沙阳,故城今蒲圻县一里。】

  江南

  战国策,城浑曰:今边邑之所恃者,非江南泗上也。

【秦纪,昭王三十年,蜀守若伐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三十一年楚人反我江南。始皇二十五年,王翦定荆江南地。楚世家,襄王収东地兵,复西取秦所拔我江旁十五邑,以为郡距秦。楚辞章句,襄王迁屈原于江南,在江湘之间。韩非初见秦曰:取洞庭、五湖、江南。】货殖传,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是南楚也。

【徐广曰:江南者,丹阳也。秦鄣郡。】

  巴戎

  巴在西南,戎在西。【杨倞注】秦纪,武公伐邽、冀戎,初县之,缪公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厉共公伐大荔,取其王城。孝公西斩戎之獂王。惠王十一年,县义渠。

【匈奴传,秦穆公得由余,西戎八国服于秦,自陇以西有緜诸、绲戎、翟豲之戎,岐梁山、泾漆之北,有义渠、大荔、乌氏、朐衍之戎。】赵良曰:五羖大夫相秦,巴人致贡,八戎来服。

  常山

地理志,常山郡【今真定府】

恒山在西【避文帝讳,改。】

通典,常山在定州恒阳县,【今中山府曲阳县】北一百四十里。

【杨倞注,本赵山,秦今有之。】

张仪说楚曰:秦地半天下,席卷常山之险,必折天下之脊。

索隐云,常山于天下在北,若人背脊。

  隆虑

  地理志,隆虑县,属河内。今相州林虑县。【后汉避殇帝名,改。】

  围津

  史记,曹参世家,至河内,下修武,渡围津。徐广曰,东郡白马有围津。

【索隐按,水经注,白马津有韦乡、韦城。韦与围同,古今字变。

正义,括地志云,黎阳津,一名白马津,在滑州白马县,北三十里。帝王世纪云,白马县,南有韦城,故豕韦国。郡国志云,白马县有韦城。按韦津,以韦为名,或变改曰黎阳,及白马之名。围与韦,古字通。滑州又有韦城县,汉白马县地。隋置。】

去大梁,百有二十里。

【魏都也。按九域志,滑州至东京,二百一十里。】

  苓

  杨倞注,苓,地名未详所在,或曰苓与灵同。汉书,地理志,常山郡有灵寿县,今属真定,松柏之塞。【戴延之西征记,函谷是也。】葢赵树松柏,与秦为界,今秦据有之。

【按地理志,清河郡有灵县。舆地广记,灵县省入博州博平县。】

西海

  地理志,金城郡临羌县,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石室,僊海。

阚骃云,西有卑和羌,即献王莽地,为西海郡者。始皇纪云,地西至临洮羌。

【通典,西海郡,肃州之北,千二百里。司马错曰:利尽西海。

正义云,西方羌戎。索隐云,谓蜀川。】

  西羌

  禹生自西羌。皇甫谧曰:孟子称禹,生石纽,西夷人也。

【今孟子无此语。】括地志,石纽山在茂州汶川县,【本冉駹国。】

西七十三里。

【蜀王本纪,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生于石纽。广柔,隋改曰汶川。】秦宓曰:禹生石纽,今之汶山郡是也。

【舆地广记,绵州石泉县,本汉广柔县地,唐属茂州,有石纽山,禹之所生也。】

  赵

  苏秦说赵肃侯曰:当今之时,山东之建国,莫彊于赵,赵地方二千余里,西有常山,南有河漳,东有清河,北有燕国,燕固弱国,不足畏也。秦之所害于天下者,莫如赵。然而秦不敢举兵伐赵者,何也?畏韩、魏之议其后也,然则韩、魏,赵之南蔽也。窃以天下之地,图案之诸侯之地,五倍于秦,料度诸侯之卒,十倍于秦,六国为一,并力西向而攻秦,秦必破矣,窃为大王计,莫如一韩、魏、齐、楚、燕、赵,以从亲以畔秦,令天下之将相,会于洹水之上,通质刳白马而盟要约曰,秦攻楚,齐、魏各出锐师以佐之,韩絶其粮道,赵涉河漳,燕守常山之北,秦攻韩、魏,则楚絶其后,齐出锐师而佐之,赵涉河漳,燕守云中。秦攻齐则楚絶其后,韩守成皋,魏塞午道,赵涉河博闗,燕出锐师以佐之。秦攻燕,则赵守常山,楚军武闗,齐涉勃海,韩、魏皆出锐师以佐之。秦攻赵,则韩军宜阳,楚军武闗,魏军河外,齐涉清河,燕出锐师以佐之。诸侯有不如约者,以五国之兵共伐之,六国从亲以摈秦,则秦甲必不敢出于函谷闗,以害山东矣。 

武灵王北畧中山之地,至于房子,遂之代,北至无穷,西至河,登黄华之上,召楼缓谋。曰:我先王,因世之变,以长南藩之地属,阻漳滏之险,立长城,又取蔺郭狠,败林人于荏,而功未遂,今中山在我腹心,北有燕,东有胡,西有林胡、楼烦,秦、韩之边,而无彊兵之救。 

王谓公子成曰,吾国东有河、薄、洛之水,与齐、中山同之,无舟楫之用,自常山以至代上党,东有燕,东胡之境,而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故寡人无舟楫之用,夹水居之,民将何以守河薄洛之水,变服骑射以备燕、三胡、秦、韩之边,且昔者,简主不塞晋阳以及上党,而襄主并戎取代,以攘诸胡,此愚智所明也,先时中山,负齐之彊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围郭,微社稷之神灵,则郭几于不守也,先王丑之而怨,未能报也。今骑射之备,近可以便上党之形,而逺可以报中山之怨。 

韩非子,应侯谓秦王曰:弛上党以临东阳,则邯郸口中虱也。 

苏厉为齐,遗赵王书曰:燕尽齐之北地,去沙丘、钜鹿敛三百里。韩之上党,去邯郸百里,燕、秦谋王之河山间,三百里而通矣。秦之上郡,近扞闗至于榆中者,千五百里,秦以三郡攻王之上党、羊肠之西句注之南,非王有已,逾句注、斩常山而守之,三百里而通于燕、代马、胡犬不东下,昆山之玉不出,此三寳者,亦非王有已。 

战国策,说张相国曰:赵,万乗之强国也,前漳滏,右常山,左河间,北有代,帯甲百万,尝抑彊秦四十余年,而秦不得所欲。 

乐间对燕王曰:赵,四战之国也,其民习兵。

【正义,东邻燕、齐,西边秦、楼烦,南界韩、魏,北迫匈奴。】 

韩非初见秦曰:赵氏,中央之国也,杂民所居也。

【赵居邯郸,燕之南,齐之西,魏之北,韩之东,故曰中央,兼四国人,故曰杂。】

  常山

  正义,在镇州西,定州恒阳县北。【百四十里】

地道记云,在上曲阳县,【即恒阳今曲阳县】西北百四十里,北行四百五十里,得常山岋,号飞狐口,北则代郡也。世家,毋卹曰:从常山,上临代,代可取也。

【括地志,上曲阳故城,在定州曲阳县,西五里。】

  河漳

  正义,在潞州。地理志,浊漳出上党长子县鹿谷山。

【今潞州长子县发鸠山。】

东至邺,入清漳。

【清漳出沾县大黾谷。今平定军,乐平县少山,东北入大河。】

苏秦曰,秦甲渡河逾漳,据番吾,则兵必战于邯郸之下矣。

【括地志,蒲吾故城,在镇州房山县,东二十里。言秦兵渡河,厯南阳,入羊肠,经泽潞,度漳水,守蒲吾城,则与赵战于都城下。 

赵世家,惠文王二十一年,徙漳水武平西。二十六年,徙漳水武平南。括地志,武平亭,在瀛州文安县,北七十二里。】

张仪曰:秦、赵战于河漳之上,再战而赵再胜。

【河,一作清,洺州有清漳县。山海经,少山,清漳水出焉。郭璞曰,至武安南,入浊漳。】

  清河

  今贝州,汉清河郡。张仪说赵曰:秦告齐,使兴师渡清河,军于邯郸之东。

【水经,清水东入于河,谓之清口,即淇河口也。淇水东北过广宗县东,为清河。地理志,清河,水出魏郡内黄县南。】

  洹水

  正义,出相州林虑县,西北林虑山中。

【地理志注,隆虑山在县北。 洹水在相州,北四里。】

项羽与章邯,盟洹水南,殷虚上。

【正义,国都城记云,邺县城西南四十里,有洹水。】

舆地广记,相州临漳县,本邺县,后周分东北界,置洹水县。

【省入大名府成安。】 山海经,神囷之山,黄水出焉,东流注于洹。隋图经,俗谓安阳河,即声伯,梦涉之所。

  云中

  正义,故城在胜州榆林县,东北四十七里。汉匈奴传,赵武灵王北破林胡、楼烦,自代并隂山下,至髙闗为塞,置云中、鴈门、代郡。【云中郡,今胜州,单于府之地。】赵世家,武灵王二十六年,复攻中山,攘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二十七年,西北畧胡地,欲从云中、九原,直南袭秦。

【水经注,虞氏记云,赵侯自五源河曲筑长城,东至隂山,又于河西造大城一厢,不就,乃改卜隂山、河曲画见羣鹄游于云中,光在其下,即其处筑城,今云中城是也。唐志,乌咄谷二百七里,至古云中城。】

  午道

  张仪说赵曰:秦一军塞午道。索隐曰:当在赵之东,齐之西。

郑云,一从一横为午,谓交道也。

【鲍氏曰:长安有子午谷,北山是子,南山是午,为子午道,则午道,秦南道也,塞之使不得通。】

  博闗

  正义,涉贝州南河,至博陵。今博州博平县,汉属东郡。

张仪说齐曰:悉赵兵,渡清河,指博闗。临淄、即墨,非王之有也。【舆地广记。博州,战国属齐、赵、卫三国之交。徐广曰:齐威王六年,晋伐齐,至博陵。】

  勃海

正义,齐从沧州渡河,至瀛州。

沟洫志,河出昆仑,经中国,注勃海,汉置渤海郡,后魏置沧州。春秋释例云,海自辽西、北平、渔阳、章武、渤海、乐陵、乐安、北海、东莱、城阳、东海、广陵、吴郡、会稽十四郡之东畍以东。

  河外

  索隐,谓陜及曲沃等处。正义,谓同华、州。张仪说齐曰:梁效河外。【索隐云。河之南邑。若曲沃、平周等。】

说赵曰:秦驱韩、梁军,于河外。【正义,谓郑滑州,北临河。】

  中山

春秋时,为鲜虞。定四年传,中山不服。中山之名,乃始见于此。

【大事记,威烈王十二年,中山武公初立。索隐曰,中山,古鲜虞国,姬姓。】魏文侯使乐羊,伐取之,及武侯之世。赵世家书,与中山战于房子,是时葢已复国,其后与诸国并称王,其势又强矣。

广记,中山府安喜县,古中山国。

【新乐县,古鲜虞国。李公绪赵记云,鲜虞,姬姓,春秋之末,曰中山。】

  房子

  县属赵州,唐改为临城。

【郡县志,故城在髙邑县,西南五十里。穆天子传曰,至房子,登赞皇山,汉属常山郡。】

  代

  北狄之别也。世家曰,翟戎者,代之先也。匈奴传,赵襄子逾句注而破并、代,以临胡貉。正义,代郡城,北狄代国,秦、汉代县城也,在蔚州羌胡县,【当作飞狐】北百五十里。

【舆地广记,蔚州,本代国,在常山之北,赵襄子定代地,及武灵王置代郡。】赵有代,句注之北与戎界边。

  无穷

  战国策,武灵王破原阳,以为骑邑。牛赞进谏王曰:昔者先君襄王,与代交地城境,封之名曰无穷之门,所以昭后而期逺也。

  黄华

  正义,葢西河侧之山名。

【水经注,隆虑县有黄水,出于神囷山,黄华谷北崖。相州林虑县,本汉隆虑。 

隋图经,黄花水出隆虑县,西北崖上,髙十七里,去地七里,悬水东南注壑岩下,其谷号黄花谷。 

刘劭,赵都赋,置酒乎,黄华之馆。】

漳

  通典,相州滏阳县,有漳河、滏水。【今属礠州】

郡国志,邺有滏水。

【刘劭赵都赋,清漳发源浊滏汩越汤泉涫沸洪波飘厉。

战国策。呉起曰。殷纣之国。左孟门而右漳。

文选注,滏水热若出于釜,因名焉。

郡县志,滏水出礠州滏阳县,西北四十二里。鼓山亦名釜山,泉源奋涌,若水之汤,汤故以名之。八陉第四曰,口。陉,山岭髙深,实为险阨。

淮南墬形训,清漳出揭戾,浊漳出发,包釜出景。注,二漳合流,经魏郡,入清河,景山在邯郸西南,滏水所出。 

山海经,神囷之山,滏水出焉,东流注于欧水。注,滏水,今出临水县西釡口山,经邺西北,至列人县,入于漳,其水热。

魏都赋,北临漳,则冬夏异沼。水经注,出石鼓山南岩下,冬温夏冷,东流注于漳,又谓之合河。】

  长城

世家,肃侯【十七年】,筑长城。

括地志,武灵王长城,在朔州善阳县北。按,此所谓立长城者,在武灵王之前。

  蔺郭狼

  地理志,西河郡有蔺、臯狼二县、战国策,知伯之赵,请蔡、臯狼之地,襄子弗与。

【鲍氏云,蔡当作蔺。世家,成侯三年,魏败我蔺。二十四年,秦攻我蔺。肃侯二十二年,秦取我蔺、离石。离石,属西河,今石州。 

魏世家,武侯败赵北蔺。正义云,在石州,赵之西北。】

郭狼,疑是臯狼。【孟增幸于周成王,是为宅臯狼,葢成王居之于臯狼。】

  林人 林胡 楼烦

  正义,林人,即林胡也。匈奴传,晋北有林胡、楼烦之戎。

如淳曰:林胡,即澹林,为李牧所灭。

【括地志,朔州地。冯唐曰:李牧破东胡,灭澹林。李牧传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则襜褴非林胡也。】

地理志,楼烦县,属雁门。应劭云,故楼烦、胡也。

【故城在代州崞(音郭)县东北。】

赵世家,主父行新地,出代西,遇楼烦王于西河,而致其兵。

  东胡

  正义,赵东有瀛州之东北,营州之境即东胡,乌丸之地。

【服虔云,后为鲜卑,在匈奴东,故曰东胡。】

匈奴传,燕北有东胡。【周书已有,东河。】

其后燕将秦开,袭破之。

【括地志云,汉初,冒顿灭其国,余保乌丸山,因以为号。】

山海经,东胡在大泽东。

  西边

  正义云,林胡、楼烦,即岚胜之北也。岚胜以南石州、离石、蔺等,七国时,赵邑边也。秦隔河也,晋洺、潞、泽等州,皆七国时韩地,为并赵西境也。

  河薄洛之水

  徐广云,安平经县西,有漳水,津名薄洛津。

【水经注,漳水又厯经县故城西,水有故津,谓之薄洛津。 

按,汉信都国,安帝更名安平。通典,贝州经城县。汉经县也。本朝省入大名府宗城县。】

袁绍在薄洛津。

  上党

  地理志,本韩之别郡也。逺韩近赵,后卒降赵。

【韩非初见秦曰:代四十六县,上党十七县。广记云,秦上党郡,今泽、潞、辽州,平定、威胜军之地。】

  三胡

  索隐云,林胡、楼烦、东胡。

  晋阳

  汉太原郡所治,龙山在西北,晋水所出,北齐分晋阳,置龙山县。隋开皇十年,改龙山曰晋阳,而以古晋阳县为太原县。

【隋唐地理志,所谓晋阳县,乃古龙山县,所谓太原县乃古晋阳县。】

自北汉刘氏以前,郡治太原、晋阳二县。

【太平兴国四年,王师下。北汉徙州治阳曲县。本汉狼孟县地,而空其故城。 

郡县志,太原府城中又有三城,其一曰大明城,即古晋阳城也。

左传言,董安于所筑晋阳故宫,一名大明宫,在州城内。】

 鄗

郡县志,汉以为县属常山。【武灵王三年,城鄗。】

光武即位于鄗南千秋亭。五成陌因改曰髙邑。

【髙齐移髙邑,于汉房子县东北,今髙邑县是也。隋于汉鄗城南十八里,改置柏乡县,属赵州。故城,柏乡县北二十一里。】

舆地广记,赵州髙邑县。左传,哀四年,齐国夏伐晋,取鄗,即此。【鄗,音,呼各反。赵世家,武灵王二十一年,攻中山王军,取鄗、石邑、封龙、东垣,中山献四邑和。孙氏曰:骑兵始于战国之初,武灵王胡服骑射,全用匈奴之俗,而古法于是大变。春秋正义曰,古者马以驾车,六国之时,始有单骑。曲礼云,前有车骑者,汉世书耳。左传,左师展将,以公乗马而归,此骑马之渐。战国策,王破原阳,以为骑邑。吕氏曰,胡服骑射,葢始教一邑,然后徧行之于境内。汉地理志云,中郡原阳县。】

  东阳

  左传,赵胜帅东阳之师,以追齐。杜氏注,东阳,晋之山东,魏郡广平以北。战国策,国子曰:兼魏之河南,絶赵之东阳,则赵、魏亦危矣。

【地理志,清河郡有东阳县。舆地广记,恩州厯亭县漳南镇,本汉东阳县,隋改漳南,唐属贝州。】

  沙丘 钜鹿

  殷纪,纣益广沙丘苑台。括地志,沙丘台在邢州平乡,东北二十里。地理志,赵中山,地薄人众,犹有沙丘,纣滛乱余民。正义,沙丘,邢州也。钜鹿,冀州也。【括地志,钜鹿,邢州平乡县城。】

齐北界,贝州也。言破齐灭韩之后,燕之南界,秦之北界相去减三百里,赵在中间也。吕氏春秋,九薮,赵之钜鹿。【注,今钜鹿,广阿泽。广记,邢州钜鹿县,有禹贡大陆泽。地理志,钜鹿县,大陆泽在北,纣所作沙台,在东北七十里。应劭曰,鹿林之大者。十三州志,唐虞时,大麓之地。】

  上郡

  正义,鄜、延等州。【通典,今绥、鄜、银、麟、夏、坊、延、丹等州地。】

括地志,故城,在绥州上县,【通典,龙泉县。】东南五十里。

【秦惠文十年,魏纳上郡十五县。广记云,上郡,今麟、延安、丹、坊,鄜,银夏、绥德,保安之地】

  扞闗

  吕氏云,扞者,扞敌之扞,非闗名也。赵之扞闗,陆道之闗也。楚之扞闗,水道之闗也。

【楚肃王四年,为扞闗以距蜀。】

  榆中

  武灵王二十年,西略胡地至榆中。战国策,王胡服,率骑入胡,出于遗,遗之门逾九限之固,絶五径之险,至榆中,辟地千里。

【括地志,榆中,胜州所治,榆林县。正义,胜州,北河北岸。

地理志,金城郡有榆中县。通典,故城在兰州五泉县东。伍被传,广长榆,开朔方。注,长榆在朔方,即卫青传所云,榆谿旧塞,或谓之榆中。秦始皇纪,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隂山,以为三十四县。项羽传云,蒙恬为秦将,北逐戎人,开榆中地,数千里。注,在上郡,即今之榆林。广记,榆林县南有榆溪塞,即蒙恬侵胡,植榆为塞是也,东有榆林闗,隋开皇三年置。卫青传,按榆溪旧塞。索隐,水经云,上郡北有诸次山,诸次水出焉,东经榆林塞为榆谷。正义,今榆林县东四十里,东北临河。枚乗曰,秦北备榆中之闗。】

  邯郸

  赵世家,敬侯元年,始都邯郸。地理志,自中牟徙此。邯郸,北通燕涿,南有郑、卫,漳河之间一都会也。

【张晏曰:邯郸山在东城下县,属赵国。今属礠州,有丛台,赵王故台也。战国策,冯忌曰:武安君乗七胜之威,与马服之子,战于长平之下,因以余兵围邯郸,赵以亡败之余众,而秦罢于邯郸之下,赵守而不可拔,攻难而守者易也。】

  羊肠

  魏世家,如耳曰:昔者,魏伐赵,断羊肠,拔阏与,约斩赵。赵分而为二,所以不亡者,魏为从主也。蔡泽谓应侯曰:君相秦,坐制诸侯,决羊肠之险,塞太行之道。正义云,太行山坂道名,南属懐州,北属泽州。吕氏春秋,九山之一也,盘纡如羊肠。

【秦上党郡,今泽、潞、仪、沁四州之地,兼相州之半,韩总有之。至七国时,赵得仪、沁二州之地,韩犹有潞州及泽州之半,半属赵、魏,沁州在羊肠阪之西,仪并代三州,在句注山之南,秦以三郡攻赵之泽潞,则句注之南,赵无地。淮南子,注云说苑,桀之居,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今太原晋阳,西北九十里,通河西上郡,闗曰羊肠坂,是。通典,太原府阳曲县,有干烛谷,即羊肠坂。后汉邓训传注,石磴,萦委若羊肠焉。今岚州界,羊肠坂是也。隋炀帝登太行山,问崔赜曰:何处有羊肠坂?对曰:案,汉书地理志,上党潞州壶闗县有羊肠坂。帝曰:不是。又答曰:案,皇甫士安撰地书云,太原北九十里,有羊肠坂。帝曰:是也。战国策。说秦王曰:两攻修武,逾羊肠,降代上党郡。县志,羊肠山在太原府交城县,东南五十三里。】

句注

  正义,句注山,【音章句之句,一音钩。】在代州鴈门县,西北四十里。

【郡县志,在朔州鄯阳县,东八十里,代州鴈门县,西北三十里,一名西陉山。】

吕氏春秋,九塞之一也。地理志,在鴈门隂馆县。

【刘劭赵都赋,其近则有天井、句注,飞狐、太行、璀错磥硌、属阜连冈。刘敬传,汉兵已逾句注。苏厉曰:齐反巠分,先俞于赵。正义,巠音邢,分当作山。括地志,句注山,一名西陉山,俞,音戌。

尔雅云,西隃鴈门是也。郭氏注云,西隃即鴈门山。按,西、先,声相近,葢陉山,西隃二山,并在代州鴈门县,皆赵地。 

赵世家,襄子北登夏屋。括地志,夏屋山,一名贾屋山,在代州鴈门县,东北三十五里,与句注山相接,葢北方之险,亦天下之阻。鴈门县,本汉广武。地理志,贾屋山在太原广武县北。匈奴传,赵襄子逾句注,而破并代。汉文纪,苏意为将军,屯句注。郡国志注,尔雅,八陵,西隃鴈门是也。张仪说燕曰:昔赵襄子欲并代,与代王遇于句注之塞。郡县志,晋咸宁元年,句注碑曰,葢北方之险,有卢龙、飞狐、句注为之首,天下之阻,所以分别外内也。】

  河间

  瀛州。地理志,注在两河之间。

【战国策,赵王曰:秦下甲攻赵,赵赂之以河间十二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