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确实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自周朝以后,后世的大一统皇朝基本上都逃不出300年大限的循环怪圈,也就是说,这些古代的封建王朝在300年里必然灭亡。
但是周朝很神奇,竟然靠着一个分封制维持了长达800年的统治,那为什么反而是在皇帝权力更集中的大一统皇朝,这些帝王的统治反而不能长久维持呢?
其实这里面的原因并不难察觉。
因分封制和郡县制不同的制度特点导致的结果
①分封制的特点
《礼记·王制》中有这样一句形容周天子地位,叫做“天子将出,类乎上帝”。这个比喻很形象,周天子虽然是上天在人间的儿子,但他在人间的地位也如同上帝一般,所以他是人间最尊宠的存在。
但周天子是凭借他“类乎上帝”的地位和威严维持周朝800年的统治吗?肯定不是这样,毕竟在春秋战国时代,周天子都被欺负成什么样了。孔子用“礼崩乐坏”来形容周天子统治下社会秩序的崩溃,用“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来形容周天子的式微。
周朝之所以能够存在800年,是由于分封制的权力构架决定的。
怎么理解这句话?
分封制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它是一个分散独立的权力系统,虽然说周朝有宗法制度来维持周天子和各个诸侯的关系,但实际上宗法制度的效果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强悍。
刘邦分封自己的后代为王,不照样发生了“七国之乱”,司马炎同样分封宗族为王,还是发生了“八王之乱”。
可见血缘并不是维护周朝统治的关键因素,其根本原因在于周朝的分封制下赋予了各个诸侯国高度独立自治的权力。周天子代表的“大宗”是地位和礼制上的宗主国,其它诸侯都是“小宗”,都是周天子的藩属国。
双方之间实际上是一种藩属关系,这种藩属关系表现为各个诸侯完全独立于周王室以外,除了履行向周王室的进贡义务,以及响应周天子的号召,为周天子提供军队之外,这些藩属国就不需要再对周王室履行其它义务了。
而周天子也没有权力插手诸侯国内部的事务,也没有权力任免诸侯国内部的官员。
正是由于这种高度独立的权力构架,最大限度保证了周天子的统治,但实际上所谓的“统治”本身就难以成立。因为我们可以看到,分封制下,诸侯和天子是完全两个独立,互不交接的闭环权力系统,
从这个闭环系统中我们可以看到,周天子并没有权力插手诸侯国的内部政务,那么这就最大限度保证了周天子和诸侯国之间的政治平衡。
而维系这种平衡的就是“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
“宗法制度”大家都知道是保证周天子万世一系的统治,这个统治权力无论如何都不会落到其它小宗(诸侯)的手中,只会在大宗的宗族内部就行交接;
而礼乐制度是什么呢?《礼记·曲礼》中说:
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礼记·王制》中说:
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殡,三月而葬。
这些就是“礼”和“制”的表现,公侯伯子男五个爵位的人都必须做符合自己身份的事情,你不能逾越了自己的身份。但是到了周朝晚期,各个诸侯僭越礼制的事情已经屡见不鲜,这就是孔子说礼崩乐坏的依据。
譬如他在《论语·八佾》中就举有例子说: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因为按照礼制,只有天子才能使用八佾的规格,也就是六十四人的舞队。不管怎么说,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只是为了配合分封制,是为了加强周天子的统治。但其根本能够保证周朝存在800年的原因在于分封制下权力高度独立的原因。
②郡县制的特点
但是到了秦始皇建立郡县制以后的大一统皇朝就不一样了,诸侯们独立的权力构架已经不复存在,连分封制也被废除了。上文谈到的独立的闭环权力系统已经不复存在,甚至连权力的构架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它的变化形式如下图所展示: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分封制下所谓的“权力闭环系统”已经不复存在,郡县制下的权力构架变成了一种金字塔式的三级分权制度。
皇帝不仅是名义,也是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全国政令通过皇帝发出,接着层层传递到底层官僚那里。最高权力不再像分封制那样是分散的、独立的,而是高度集中的,那就是集权于中央和皇帝身上。
这是一个自下而上的集权模式,也是一个自上而下的分权模式。它和分封制不同的地方在于,分封制把权力分配出去的时候,还赋予了诸侯高度独立的自治权,正是这种自治权平衡了王室和诸侯之间可能出现的权力矛盾。
所以分封制下不会出现夺权的行为,诸侯不会向周天子夺权。但郡县制下就不同了,权力都集中在了皇帝的手中,皇帝向下分配权力的时候,还限制了官僚们对权力的使用范围,造成“权力来源于皇帝,也受制于皇帝"的现状。
官僚们不再像诸侯们那样可以高度独立的行使自己手中的权力,换言之那权力并不是他的,而是皇帝赋予的,皇帝随时可以把它收回。但是分封制下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权力一旦被给了诸侯,周天子自己也没有权力再插手干预。
所以郡县制就会带来一个什么情况呢?
那就是官僚和皇帝之间相互夺权,皇帝恨不得自己生杀予夺尽在我手,谁也没有权力可以阻止他做任何事情。但是官僚们也不甘心皇帝大权独揽,所以就不断向皇帝夺权,一般表现为相权和皇权之间的争夺。
所以大家会发现,大一统王朝会经常进行官制改革,这些改革的本质上都是对权力的重新分配,皇帝尽量想要多一些,让官僚们尽量少一些,但是也不能完全不给他们权力,不然就办不成事了。
不管是宋太祖赵匡胤进行的“差遣制”,还是明朝的“内阁制度”乃至清朝“军机处”,这些都是为了加强君主集权,剥夺官僚手中的权力。
因此大一统皇朝为什么统治时间不能超过300年,其原因归根结底就在于权力的分配出现了矛盾,皇帝要集权,但官僚们要求分权,这就是双方之间的权力矛盾。
但是分封制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诸侯们拥有高度独立的权力闭环系统,不存在周天子要集权的行为,所以诸侯们也乐于维持现状。
但郡县制下不同了,权力构架出现了变化,官僚们也希望自己拥有更大的权力,以便为自己谋取更大的利益。
所以在每一个新兴的大一统皇朝初期我们就会看到皇帝是把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而这时候的大一统皇朝也会维持稳定的局势,但是随着到了后期皇帝手中的权力慢慢流失到了官僚手中,乃至地方官员手中,就会造成所谓的专权和割据的现象。譬如最典型的“宦官干政”,就是因为权力流失到了宦官手中。
又譬如地方割据,如唐朝的各大节度使割据而治,这就是权力流失到了地方官员手中,中央的权力已经无法压制地方的权力,自然也就不难怪地方势力拥兵自重,不听中央调动了。
譬如在分封制下诸侯国内部就会发生这种情况,如公卿士大夫夺权,著名的像“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这些都是诸侯国内部的权力矛盾导致的。
但诸侯国和宗主国之间却不会存在这种矛盾,因为两者的权力是互不干涉的。
但是如果皇帝想要剥夺诸侯国的权力,那么两者就出现了权力矛盾。像“七国之乱”和“靖难之变”都是因为“削藩”导致的结果。
试想,如果周天子也来一出削藩的话,那么周朝断然不可能存在800年了。
当然了,每个大一统皇朝灭亡是很多种因素集合在一起导致的结果,出现问题的并不仅仅是权力。但如果要和周朝做比较的话,
那么其原因无疑是因为郡县制下大一统皇朝的权力分配更加分散,但又高度集中的构架矛盾导致的结果。
而周朝的分封制由于没有这种权力矛盾,所以能够存在800年之久。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诸侯们对周天子没有权力诉求,那么自然就能保证政治稳定和平衡了。
而分封制瓦解的原因也不是因为其权力出现了问题,而是周天子已经没有了可以继续分配的利益,周天子掌握的土地总共就这么那么大,分一点就少一点。
分到最后结果连周天子自己都没有地方居住了,也就不难怪那些坐拥千里的诸侯想把它取而代之了。但只要设想,如果周天子拥有更加广袤的资源可以分配,那么周朝的存在时间还会更加长久。
此外我们还不能忽略“百家争鸣”以后,各种权谋纵横思想的出世,对于后世大一统王朝的政治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思想的启蒙让人们对于权力产生了新的认识。
换言之,当一个猎人渐渐懂得各种捕猎的技巧和知识,那么他又怎么会面对山上的猎物保持无动于衷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