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生人口数量不断减少,婴配粉市场减量竞争加剧,一方面是厂家的高增长目标,另一方面是渠道大量库存积压,在此之下奶粉效期问题值得关注。2022年一季度尚未过去,行业内就已出现多次临期奶粉事件!

什么才算临期奶粉(临期奶粉最终流向哪里)(1)

海关又查获临期奶粉近27.37吨

据海关发布,3月14日,天津东疆海关查获了27.37吨临期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货物保质期截至2022年5月17日)并移交后续处置。从海关发布的图片来看,本次涉及的奶粉中有贝唯他奶粉小听装,是否有其他奶粉未知。值得注意的是,27.37吨奶粉,若按照贝唯他小听装换算,总量高达数万听。

什么才算临期奶粉(临期奶粉最终流向哪里)(2)

(图片来源:海关发布)

此外,在2022年1月,江西台都市现场也曾报道过一则关于临期奶粉的新闻:在网购平台做奶粉生意的龚先生,有一段时间连续接到了160多笔订单,总金额高达30万元,但买家签收后,又全部被退单,而被退回来的奶粉却变成了临期奶粉!后经警调查,该事件是一位同样卖该产品的商户而为,原因就是想把自己手上的临期滞销奶粉变现,以解决资金链问题。

临期奶粉事件一个接一个,而除了上述案例,奶粉圈在走访市场时也注意到,许多母婴店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效期陈旧的奶粉,其中,效期已经过半的还不少,可见奶粉效期问题日益凸显。

什么才算临期奶粉(临期奶粉最终流向哪里)(3)

临期奶粉都流向了何处?

为了更好地了解临期奶粉的市场状况,奶粉圈特就此采访了一些渠道商和临期奶粉收购商。交流中,奶粉圈了解到,渠道临期奶粉的去向主要有三处,一是厂家回收;二是低价销售给有需求的消费者;三是卖给临期奶粉收购商,再由临期奶粉收购商卖到饲料厂这类地方,此外,也有饲料厂的人员直接收购临期奶粉的情况。

而聚焦临期奶粉收购商的收购,对于奶粉效期,有的临期奶粉收购商只收临期奶粉;有的会收过期奶粉;也有的表示,只要没有变质发霉就可以收。收回去的奶粉经过饲料相关处理和包装后,会卖给养殖户或者经销商。与此同时,本次采访到的临期奶粉收购商表示,其收购价格主要在7000-9000元一吨,其中,效期更好、未拆罐以及羊奶粉的价格都会高一些。而在量级方面,有的至少要达到五、六吨的量才起收,有的则是30件以上起收。甚至,有临期奶粉收购商表示,其最多的一次收购达到了20多吨,折合达上万听。

据了解,大多临期奶粉收购商的货源以奶粉厂家、奶粉代理商、港口、进出口贸易商以及连锁母婴店为主,并且为了货源,不少临期奶粉收购商会走访市场,拜访大代理商或者连锁老板。而关于流向临期奶粉收购商的奶粉量,多位临期奶粉收购商反馈,他们一年的收购量常达到上千吨,而对于整个临期奶粉收购市场,有收购商表示,“量太大了,不好估计”。

此外,本次采访的几位临期奶粉收购商还同时提到了一个点:近两年收购的临期奶粉主要以进口奶粉为主。据统计,2021年我国婴配粉进口量同比下降超20%,而在进口婴配粉总量减少的情况下,仍然有很多进口临期奶粉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进口奶粉在我国市场当下的处境。

什么才算临期奶粉(临期奶粉最终流向哪里)(4)

临期奶粉源源不断

背后原因值得深思

当然,面对临期或过期奶粉,也有人担心是否会存在不法分子将其二次包装重新销售或其他可能危害消费者安全健康的不法行为。而就大家反馈来看,近几年在国家的大力监管下,该类事件可以说已少有发生和发现,较近的一次,应该是2021年6月广东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一篡改婴幼儿罐装奶粉底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信息案件。奶粉圈也希望真的没有不法分子铤而走险,大家共筑奶粉市场的健康安全!

通过奶粉圈的采访以及渠道走访,我们能看到的是,关于临期奶粉的处理已经拥有一条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但是,厂家用心研发、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生产的奶粉最终大量流向饲料厂这件事情本身就值得我们每一位业内人士深思!

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也曾在2021年提到:“2019年中小奶粉企业大量产品就已经积压在自己和渠道商仓库里,与此同时大量产能投向成人奶粉,造成成人奶粉市场流货增多,在2020年大批临近保质期的婴幼儿和成人奶粉都奔向饲料厂,造成资源极大浪费。”而就本次与大家的交流来看,市场上大量出现临期奶粉的现象并没有得到缓解。

对此,有临期奶粉收购商提到库存压力问题。而对于经销商的库存压力,在此前奶粉圈于安徽、广西、湖北等多地举办的精耕沙龙中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表示,经销商库存压力大很大程度上是厂家产能过剩、向经销商压货造成的。从如今的局面来看,这不仅造成了窜货,也造成了大量奶粉被浪费的后果。与此同时,二次配方注册制和新国标实施在即,预计会较晚通过注册的乳企,很有可能会在政策实施前展开大规模的生产,这或将让临期奶粉问题越发严重。

奶粉相较其他食品而言,有一定的特殊性,生产成本也不容忽视,造成浪费实在可惜!因此,为了减少这种浪费现象,笔者认为,上游厂家应当基于市场现状适量生产,做好市场的供需平衡,同时制定合理的销售目标、做好控货稳价、加强终端动销赋能,一味地生产和压货不可取;对于渠道而言,则是精耕自身、提高专业能力、与品牌做好配合,遵守规则和维护市场规范很重要。2022年的奶粉行业是变革的一年,更是战略决胜的一年。虽要力争上游,但操之过急容易适得其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