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这样一句话,叫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意思是照搬对方的办法来对付他,即“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官场沉浮,想要仕途顺利除了工作能力强是不够的,如何处理好与上位者以及同僚的关系,至关重要,倘若做不到权衡利弊,那么为官之道危矣。

5000年来第一奸相(用奸计比奸臣还奸)(1)

今天故事里的主人公,是一位“连中三元”(发解试、省试、殿试皆第一)的天才,且为人刚正不阿,受人尊敬,如此优秀的人,注定是遭人嫉妒的,但他丝毫不惧,奸臣害他,他便以奸计治奸臣;小人害他,他便以小人手段整小人。此人便是一代名相王曾。

王曾,出生于978年,青州益都(今山东青州)人。其实王曾的出生非常不俗,祖上乃太原王氏一脉,父亲也是一代名吏,手握实权,是负责监察百官的二级官员,母亲乃著名将领之女,再加上王曾从小就聪慧过人,未来着实前途无量。

5000年来第一奸相(用奸计比奸臣还奸)(2)

但可惜的是,8岁那年,王曾的父母便双双去世,他由叔父王宗元抚养成人。所幸王曾化悲愤为动力,一门心思苦读,在此后的解试、省试、殿试皆拿下了第一名的成绩,震惊朝野上下,宰相寇准对他更是青睐有加,处处提携他。

在接下来的10年内,王曾一路高升,从监丞变成通判,然后当上秘书省著作郎、监察御史,最后被群臣力荐,坐上了副宰相一职,可谓名副其实的“朝廷二把手”,时任宰相的丁谓自然觉得王曾是他的头号对手,故而处处排挤他。

5000年来第一奸相(用奸计比奸臣还奸)(3)

丁谓可是个很角色,他的野心非常大,甚至想控制整个朝廷,特别是年幼的宋仁宗上位以后,丁谓自然更方便夺权,不过碍于垂帘听政的太后刘娥,丁谓决定从长计议,于是收买了刘娥身边的太监雷允恭。

成功收买雷允恭以后,宰相丁谓制定了这样一个“规矩”:每月初一十五2天,皇上才和大臣们见面议事,除非遇到难以解决的大事,才要把太后请出来一起商量,平时的事情就由太监雷允恭汇报给太后,由太后做主。

5000年来第一奸相(用奸计比奸臣还奸)(4)

如此一来,就相当于皇帝、太后和大臣们基本分开,所有的国家大事都是由雷允恭来传递转述,而太后的意见也是由雷允恭来转述给大家,也就是说,实际的决定,都由丁谓和雷允恭说了算。聪慧如王曾,自然一眼看穿他们的计谋,可王曾势单力薄,想一举扳倒丁谓是不可能的,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的计划。

用奸臣手段治奸臣

正式开始计划前,王曾先主动示弱,经常和丁谓接触,丁谓便放松了警惕。王曾见时间成熟,便对着丁谓说:“哎,可怜我王曾一把年纪,还没有一个儿子,想把哥哥的儿子过继来,希望得到太后的允许,不知大人可否和我一起去面见太后?

5000年来第一奸相(用奸计比奸臣还奸)(5)

丁谓看着王曾“愁苦”的表情,便没有多想,直接说道:“这等小事,你自己去和太后说嘛!”等的就是你这句话!王曾内心极喜,却面无波澜,随后便去面见太后了,等丁谓反应过来中计,已经为时已晚。

顺利见到太后以后,王曾立马把这段时间收集到的各种证据说了出来,并且重点强调前段时间,雷允恭擅自决定把真宗皇帝的陵墓往高处移动百米,因为那里是“龙穴”,结果一挖,挖出了泉水,淹了陵墓。但雷允恭很快就把事情压了下来,所幸被王曾给发现了,狠狠告了雷允恭一状。然后再说出雷允恭和丁谓的关系,接下来的事情,想必不用多言。

5000年来第一奸相(用奸计比奸臣还奸)(6)

第二天,太后直接召集所有内阁大臣“开会”,但唯独没通知丁谓,再后来,丁谓被发配到海南,然后抄家;太监雷允恭则被乱棍打死,乌烟瘴气的朝堂终于清静了。

以小人手段整小人

再说王曾是如何对付小人的,这个小人不是别人,正是王曾的妹夫,其实这个妹夫来头也不小,是孔子的后人,但他对妻子却非常不好,夫妻关系恶劣,于是王曾决定好好治治妹夫——他对外散播谣言,说妹夫想毒死自己,妹夫遂名声扫地。

5000年来第一奸相(用奸计比奸臣还奸)(7)

赏识王曾的皇帝自然要严查此事,但王曾害怕被查出真相,于是说道:“如今封禅在即,妹夫又是孔家后人,再查恐怕影响封禅大事,最好就此作罢。”后来此事便不了了之,而名声扫地的妹夫,再也不敢在家里为所欲为,对妻子的态度也越来越好。

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计谋,王曾在官场上可谓顺风顺水,只可惜61岁那年得了疥症,多次治疗无果,最后病逝,当年皇帝仁宗还亲自为他篆碑,可见其地位之高。

参考资料:《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