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之水门桥》正在热映,片中七连战友情令人动容,其中,令人心疼的是七连指导员梅生,从《长津湖》到《水门桥》,从开始的意气风发,到最后的伤痕累累,双眼通红,几近失明。

梅生的扮演者为江苏籍演员朱亚文,《长津湖之水门桥》的票房大涨也助力朱亚文主演电影票房破百亿。

在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采访时朱亚文表示,《水门桥》在春节档上映也有它特殊的含义,“我们今天的安定、祥和,是前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到特定时间、享受这份幸福的时候,我们也多了一丝缅怀。”

在乎俩字就差写在脸上了朱亚文 春节档对话水门桥江苏籍演员朱亚文(1)

《水门桥》将浓烈战友情延续、煮沸、升华

问:去年《长津湖》上映后,您的家人去看了吗?他们怎么说?

朱亚文:我父亲看完,他沉默了很久,跟我说了一句,“以后的孩子们,有电影看了。”我的其他家人和朋友,绝大部分也都看了,他们对于《长津湖》这部影片都给予了特别大的肯定,肯定不是针对我一个人,而是对于整部电影所表现出来的战争场面和时代印记,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就像我曾经说过的,我们并不是在刻意地表现自己的角色,当然角色是根基,更多的是通过这一个个鲜活的角色,共同塑造出来一个鲜活的人物,叫“中国人民志愿军”。

问:作为演员,您如何看待电影观众对于《长津湖》和《水门桥》的这种热烈反应?

朱亚文:我觉得是可以预判到的,就像我作为创作者之一,当我最初接受到这部电影邀请的时候,我的内心也是澎湃的。

对我们而言,这一段历史是既熟悉又陌生的,我们通过电影创作,把它像浮雕一样地呈现给观众,我相信是可以激励起整个民族对于那个时代的回忆、追忆,甚至是共鸣。

问:这次《长津湖之水门桥》有何不同或升级之处吗?

朱亚文:我们并没有刻意去寻找不同,而是把这种浓烈的战友情延续、煮沸、升华。

如果说在《长津湖》中,大家看到的是人物铺排式的成长过程,那么在《长津湖之水门桥》这部电影中,大家将看到的是情感,就是集体在一起,肃然。

在《长津湖之水门桥》的整个创作过程当中,每一个人物都走向了自己命运最终、最华彩的那一步。感谢导演在这次创作过程当中,为我们不断地助力,我们一起精益求精去雕琢、刻画。

梅生是“有着狂热的爱的文学气质极强的战士”

问:请回想一下,您最初拿到剧本的时候,是如何看梅生这个角色?

朱亚文:在我们七连的几个人物当中,梅生的家庭感是很强的,他是一个丈夫,也有自己的孩子。

《长津湖》和《长津湖之水门桥》的故事起点是1950年,也就是我们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年。在那之前,我相信梅生作为一个父亲,作为一名部队里的干部,他对于建设、对于教育、对于家庭,在那一年都有很多很多的畅想。但是,也就是在那一年,他又被召回队伍,又要奔赴前线。就像我们戏里的细节,他说,“我女儿都八岁了,还’四加三等于八’呢,这么简单的题目我还没给她教明白呢,我就又要出发了。”

我会觉得这种心理上的极大变化,是这个人物身上最迷人的地方,也让这个人物变得很生动。

问:梅生是电影中家庭感最重的角色,你是如何脑补梅生的家庭生活的?

朱亚文:我想他在家里,应该是很少讲话的。回响在家里的,是梅生钢笔写字的沙沙声,是孩子咿咿呀呀的童声,是妻子忙于家务的叮当声。

问:梅生是一个能文能武的指导员的形象,可以说是连队的大脑。您是如何设想他参加长津湖战役之前的军旅生活的呢?

朱亚文:首先,我要感谢的是陈凯歌导演和黄建新导演。这二位导演在我们初入剧组的时候,就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人物过往经历的理解上,给了我们很大的加持。我记得凯歌导演跟我说过,他说他不希望看到梅生是一个文弱的秀才形象,他希望看到的是一个充满爱甚至是狂热的爱的一个文学气质极强的战士。他希望观众能够在战争以外的环境里看到他,看到他如何待人如春风一般的温暖,但在战场上的时候,也要看到他不次于千里的果敢。

所以说,在这两个方向上,我们也一直秉承着这两个标准。所以,大家才会在《长津湖》中看到梅生咬着手榴弹开装甲车,以一种赴死的状态为自己的兄弟部队杀开一条血路。

梅生一点都不温柔。我在戏里整体表现出的状态,是非常严厉的。因为梅生的设定是一个来自上海的城市兵,他有一定的文化,但这样的战士在最初进入部队的时候,是需要很长时间来磨合适应的。作为基层连队,七连的战斗任务很繁重。而梅生这样的城市兵,身体条件、见地等等都会跟大家有一定出入,所以需要比他们付出更多时间锻炼,才能跟上队伍。不但要跟上,还要超越,最终才成为了连队的指导员。

从第135个兵,到担任指导员,梅生至少配合过两三个连长。一个南方人,要在一群糙老爷们里“独占鳌头”,绝对不是靠温柔,一定是靠过硬的军事理念和军事技能。

问:生活中,您也有女儿,拿到梅生这个角色的时候,会不会觉得很感慨?

朱亚文:虽然我不会把自己硬跟梅生往一起靠,但我觉得,当我去表现一个父亲对女儿的思念和宠溺的时候,会带上一点点自己个人的感受。我们整部电影非常恢弘,并没有频繁地提到这些,但是它确实是梅生这个人物在战场上、在硝烟当中的情感落脚点。

“伤亡不值一提,坚持就是胜利”

问:在电影中,梅生总是带着一张女儿的照片。对这个角色而言,它意味着什么?

朱亚文:当梅生再次上战场的时候,他会随身携带一张女儿的照片,他把自己的恐惧、把战争带给现实生活的冲击等等很多东西,都寄托在了那张照片上。这张照片,让梅生在面临绝境的时刻,可以撑下去。

这张照片说展示的,不仅仅是梅生的家庭关系,也是打仗的一代人、和享受和平的两代人之间的关联。

问:从《长津湖》到《长津湖之水门桥》,梅生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朱亚文:我没有办法把两部电影中的角色形象割裂开,因为对我来说他们就是一部电影,就是这一个叫梅生的战士,他在战争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这个人物有递进、有生长、有燃烧。

问:在《长津湖》和《长津湖之水门桥》中,梅生受了不少伤。

朱亚文:整个连队的“战损”,都是非常严重的。在我看来,梅生最大的伤就是心里的伤,是心理上的创伤,外伤都不值一提。

在电影刚开始的时候,他有一句台词,“伤亡不值一提,坚持就是胜利”,也许随着人物来到战场上之前,观众会觉得这句话很像是口号,但是从《长津湖》到《长津湖之水门桥》,整个七连150多名战士,都在用生命和鲜血兑现着这句台词。

在乎俩字就差写在脸上了朱亚文 春节档对话水门桥江苏籍演员朱亚文(2)

享受安定祥和时也应多一丝缅怀

问:拍摄环境的寒冷,对演员来说意味着什么?

朱亚文:说实话,当我们化完妆、穿好衣服站到现场的时候,那种冷空气从鼻腔钻到肺部的感觉,我一直都不会忘记。那种感觉是,每呼吸一口冷空气,它就会把你的心磨炼得更加扎实,演员是需要这个过程的。我觉得,在电影创作过程中,需要调动演员所有关于寒冷的记忆,而对于寒冷的诠释就是对这部电影的尊重。

能在这样的片场中拍戏,我觉得很幸福、很幸运。首先,能参与到电影的创作当中来,作为演员,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不管现场气候有多恶劣,说到底我们还是在国泰民安的环境下创作的,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先烈们的奉献。

问: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选择在春节期间上映。作为演员,您觉得整部电影选择在这个档期上映,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朱亚文:我们今天的安定、祥和,是前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到特定时间、享受这份幸福的时候,我们也多了一丝缅怀。

问:《长津湖》和《长津湖之水门桥》,对您而言意味着什么?您想对其他兄弟说些什么?

朱亚文:这不仅仅是一次创作任务,更是一次战斗任务。每当我们来到片场,当枪炮声响起的时候,就好像是整个历史在回响,在鼓舞着我们往前冲。所以,这也是一次不允许失败的任务。我能够参与电影的创作中来,真的是非常的幸运。

我一直说,我挺舍不得这个戏的拍摄结束。如果有机会,希望我们再以其他的人物命运方式,再续前缘。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校对 王菲

来源:紫牛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