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礼斌
童谣
落雨了,打烊了,
小八腊子(小朋友)开会咯,
廿四路电车打弯喽。
笃笃笃,买糖粥,
三斤核桃四斤肉,
吃你的肉还你的壳,
张家老伯伯问我要只小黄狗。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外婆叫我好宝宝。
糖一包,果一包,
外婆买条鱼来烧。
头勿(不)熟,尾巴焦,
盛在碗里吱吱叫,
吃拉肚里豁虎跳(翻跟斗)。
跳啊跳,
一跳跳到卖鱼桥,宝宝乐得哈哈笑。
小辰光(小时候)姆妈唱童谣
猪油渣饭是一种地道的传统小食,
市井街头,弯头街巷,
这样的古老美味在记忆随处可见。伴随着浓郁的香味,
胃里的那份馋虫早就被唤醒。
食物对疲惫的身体和精神都是一种难得的安慰,
迫不及待的吃上一份,搭配一份汤,
慢慢享受这份舌尖的美味。爱上这古老小食,
更是爱上这漫不经心的乡情乡味。
相传在苏东坡的《仇池笔记》中,就已经有猪油渣饭的记载。制作猪油渣饭时,先将适量的粳米、糯米与香菇、葱头、酱油、盐、酒、油渣等一起炒香,然后放入罐中,再放入炒过的糯米料,之后再蒸。等熟了之后,倒扣于盘中食用。
第一次吃猪油渣饭,会觉得有那种穿越时空的感觉,油渣料同米混合在一起,就会感觉到味道的不同寻常。Q弹的糯米很有嚼劲,搭配肥五花肉、开洋、香菇、蛋黄等食料,咸中还带有一丝甜意,最传统的猪油渣饭是铁罐中炊煮而成,此时的坊间巷里飘出的香味,如会飞越的悠悠岁月到达你的舌尖,你的有福的胃。
土豆色拉
上海色拉是海派的,正如老克勒的口味,
是一种源自西餐却是根据上海人的习惯口味改良的海派西餐。
主要原料是土豆,讲究点的是以白煮鸡蛋切丁替代补分土豆,
然后再根据个人喜好配入红肠、方腿甚至苹果、番茄、蘑菇等料,
倒也是一片海纳百川的胸怀。
☼
土豆色拉
你说世界是多么辽阔
多回家乡看看吧
老上海人又称洋山芋色拉,是将煮熟的土豆切成小方块,一只苹果切成小方块,加放一些煮熟的小靑豆,熟食店买来的红肠切成小方块,再用色拉酱拌成。在30年代,上海红房子西餐馆开张时,莱谱上就有这一道色拉冷盘。这道色拉,是上海人对西餐的改良,当时在上海颇为流行。它综合了法国的水果色拉,俄国的土豆色拉和中国人喜食的熟菜做法。
既称色拉,色拉酱为其灵魂。一盘色拉口味的好吃与否全取决于色拉酱的调配技巧。因为当年商店里很难买到现成的色拉酱,所以大人们就教会了孩子,怎么用一双筷子,把一只生蛋黄和色拉油搅拌在一起,一匙一匙,只能顺着一个方搅,一直搅到手酸,终于将它们搅拌成手工替代的色拉酱。在搅拌过程中,一定要顺着一个方向搅拌,不然则会茄掉(打不上劲),全功尽弃。
上海色拉是一道携带着历史记忆的上海菜。
它代表着上海人的生活基本方式:
亦中亦西
但把它们融化成属于自己的,
他们认为自己那种中西合璧的生活方式,
简直就是最好的。
虾油露春笋鸡
"虾油露鸡"是江浙一带的传统老菜,指用虾油露来浸鸡。
用这种调料浸卤食物,具有浓郁的海鲜滋味。
旧时的人家,大多崇尚节俭,
尤其在农村,日常三餐经常是腌制咸菜当家。
但只要有客来访,人们都要杀鸡、杀鸭,隆重招待。
由于鸡、鸭、鱼等肉类平时难得一见,
会过日子的主妇就做一甏虾油露鸡储备起来,
临时来客,捞出一些,切成一碗,因此一只鸡可多次待客。
一款好吃的虾油露鸡,虾油露是点睛之笔。旧时做虾油露鸡,虾油露各家都有调制密方,做法可简可繁。多取小虾、小蟹,放上盐,入瓮闷上十余天。而后取其汁,再加上腌制咸鱼时留下的残余汁水和酒,虾油露就做好了。此时的虾油露极咸,带有特殊的鱼腥味,如要入料还需再加工。原浆虾油露中兑入上好的鸡汤→煮沸→去沫→冷却→入黄酒→加香料→再沸汤,虾油汤便熬成了。取一个陶甏,放入事先备好的鸡块,倒入冷却后的虾油汤,置于室内透气处。待三五天后,甏中便有一股异香幽幽溢出。捞出一块浸好的虾油露鸡斩件装盘,黄盈盈、油渍渍的鸡皮下隐着柔嫩若雪的鸡肉,诱人极了。启箸搛(去夹)一块入嘴轻咬,只觉肉质滑嫩,咸中带鲜,回味清香。
如今,菜肴越来越丰盛了,老辈们昔日美食却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老味道也随之越来越淡。所幸的是,仍有那么一些人,会依着当年长辈口授的技艺,坚持制作传统的地方菜。因为在那些让人留恋的古早滋味中,不仅延续着往昔风韵,更传承着旧时人情。
奥灶焖肉汤面
生活在江南地区的人们,总是对面条情有独钟。
每座江南古城都有一碗、甚至几碗代表性的面条。
而对于上海人的邻居——昆山人来说,
这碗让人念念不忘的面条,就是传统面食"奥灶面"。
关于奥灶面这个古怪名字的由来,
民间流传着好几个版本的故事。
故事之一
奥灶面之名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的金口御赐,
但仅是传说,至今无从考证。
故事之二
一位名叫颜陈氏的女子制作出了一种汤红、面白的红油面,深受客人喜爱,她的小面铺由此名声大噪。有同行为了竞争,便中伤红油面是“懊糟面”,即软塌塌不爽利的意思。后有书生建议颜陈氏反其道而为之,干脆取“懊糟”的谐音,用“奥灶”为招牌。
好的汤底,成就一碗奥灶面的灵魂。昆山人常说:唱戏靠腔,吃面靠汤。面汤素来是老饕们对于一碗好面最基本的判别,奥灶面亦是如此。奥灶面功力之高,都在这一口汤里展现得淋漓尽致。红汤奥灶面吊汤的食材采用淡水鱼头、螺蛳、黄鳝、河虾等具有江南特色的河鲜原料,和新鲜筒骨、隔年老鸡等禽肉类食材,外加秘制酱料精心熬制而成。奥灶面熬汤时不加味精和鸡精,汤的鲜香之味均来自于长达6个小时文火煨制。为了熬出汤底的精华,使其汤芳香浓郁,沁人心脾,一碗奥灶面汤才算有了灵魂。
双档汤
老上海双档汤,传统小吃。
双档即两个百叶包、两个油面筋塞肉
及一碗粉丝所组成。
还有一种是单档汤,
那单档和双档有什么区别呢?
我想,
单档就是一个百叶包、一个油面筋塞肉
加上一碗粉丝组成
荠菜腐皮卷,薄薄的豆腐皮包上剁好的荠菜肉馅儿,包的时候要注意腐皮卷要方方正正,这样炸出来的外形更好,出锅,一口咬下去,美味。
除了油渣饭、色拉等,还有更多的上海美味
比如
油面筋塞肉、老上海冰糕、熏鱼
鼎盛糕、腐皮卷
等等
小时候,妈妈变着法儿准备各式菜肴,
蒸的、炸的、煮的,
饶是尝过各种美味的现在,却依然记得
妈妈烧出来的味道,无可取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