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在2002年、2012年和2013年共计发布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共计195件(组)。

这些文物被大众称为国宝,而实际上它们所代表和承载的内容比国宝更多,是一条我们回溯中国历史的脉络。

此篇图文收集于朋友圈,在此对整理者的执着与付出表示敬意与感谢。

| 第一批 |

2002年1月18日,国家文物局印发《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规定64件(组)珍贵文物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

国家级文物追回之路22件(国家文物局发布三批共计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之第一批)(1)

【禁出文物】(195-1)

通过这件器物我们可以回溯二三十年代中国仰韶文化考古的历程,去回溯中国早期群星璀璨文化的发展历程。作为195-I-1文物,这是它带给我们的启示!

1、陶缸是中国现有已知最早的成熟的绘画作品;

2、陶缸是河南(中原)仰韶文化的代表;

3、陶缸是早期考古的代表作。1922年瑞典人安特生首先发现秦王寨,是中国最早发现的四处仰韶文化之一。以煤山文化为参考的周边诸多早期遗址极有可能构成早期中国人首都圈和核心居住区;

4、器物上的石斧图腾并不是典型的仰韶斧头造型,更像是江汉平原的斧头造型。这有可能是中原文化与江汉文化剧烈冲突的战利品或进献品。

国家级文物追回之路22件(国家文物局发布三批共计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之第一批)(2)

【禁出文物】(195-2)

陶鹰鼎是远古时期不可多得的雕塑艺术珍品。

国家级文物追回之路22件(国家文物局发布三批共计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之第一批)(3)

【禁出文物】(195-3)

国之重器,独一无二的后母戊鼎!其出土地已修建“殷墟王陵遗址”供人们参观访问。

国家级文物追回之路22件(国家文物局发布三批共计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之第一批)(4)

【禁出文物】(195-4)

刻下商周的界碑,利簋。正是这件器物,将武王伐纣的时间定义为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

国家级文物追回之路22件(国家文物局发布三批共计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之第一批)(5)

【禁出文物】(195-5)

大盂鼎。海内三鼎,也称海内三宝,为大克鼎、大盂鼎、毛公鼎。

国家级文物追回之路22件(国家文物局发布三批共计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之第一批)(6)

【禁出文物】(195-6)

虢季子盘不仅是书法很漂亮,是书法的过度,也是我们研究《诗经》的窗口。毛公鼎也是同期宣王时期的青铜器,可以放在一起做些研究。

国家级文物追回之路22件(国家文物局发布三批共计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之第一批)(7)

【禁出文物】(195-7)

凤冠是在195件禁止出境展览文物中极少有的明代作品。倘若书写中国通史,这件器物是明代各种生活艺术之最大集成,也因其主人孝端皇后生前无子而引发“国本”之争,导致万历朝成为明朝历史上由治转乱的转折期。

国家级文物追回之路22件(国家文物局发布三批共计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之第一批)(8)

【禁出文物】(195-8)

商代象牙雕刻中最为名贵的精品,也是在博物馆中最难见到的原物之一,嵌绿松石象牙杯。

国家级文物追回之路22件(国家文物局发布三批共计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之第一批)(9)

【禁出文物】(195-9)

晋侯稣钟,被盗流失境外追回和考古发掘出土配合的经典。其铭文记载了在西周晚期某王三十三年,晋侯苏奉王命讨伐山东的夙夷,折首执讯,大获全胜,周王劳师,并两次嘉奖赏赐晋侯的史实。

铭文除记载了这次重要的史书无载的战争之外,还为我们留下了两项难得的记录:

一是记录了“初吉”、“既生霸”、“既望”、“既死霸”、“方死霸”五个记时词语。在一件器上有这么完整的时间记录,前所未有,是我们探讨西周历法的重要材料。

二是全篇铭文用硬度超过青铜的利器刻出,且笔划流畅规正,为我们研究西周晚期的冶金工艺提供了一个新的材料。

1992年,上海博物馆从香港古玩肆中发现并购得晋侯稣钟其中的14件,后山西晋侯墓考古发掘出土了此套编钟的另外2枚。晋侯稣钟不仅仅是追回文物的象征,编钟本身也见证了编钟从商铙向甬钟的革命(PS:宝鸡市南郊竹园沟西周鱼伯各墓的3件编钟被看作是目前年代最早的一组西周编钟)。晋侯稣钟对西周共和元年以前的历史研究所具有的极为重要的学术意义:它纠正了以前所谓的厉王在位二十三年的谬传,使厉王在位三十七年的记载得到了确证。铭文还证明史记有关西周晋世家排列的定位有问题:晋侯稣不在宣王而在厉王时。

国家级文物追回之路22件(国家文物局发布三批共计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之第一批)(10)

【禁出文物】(195-10)

大克鼎,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海内三鼎之一。2004年2月28日,国家文物局、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曾举办大盂鼎和大克鼎的联合展出,以纪念两座大鼎曾经的主人,捐赠人潘达于100岁华诞。

国家级文物追回之路22件(国家文物局发布三批共计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之第一批)(11)

【禁出文物】(195-11)

太保鼎,收藏在国内博物馆的唯一一件“梁山七器”。

国家级文物追回之路22件(国家文物局发布三批共计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之第一批)(12)

【禁出文物】(195-12)

想今日之漆器,形式多种,类型多样,最早又是怎样的机缘巧合让我们的祖先使用了漆这种材料来装饰生活呢?或许这件河姆渡朱漆碗可以给出答案。河姆渡出土朱漆碗外壁有一层朱红色涂料(大部剥落)。经化学分析为生漆。朱漆碗堪称中国最早的漆器,说明至少在六、七千年之前,我们的先民已将天然漆用于装饰生活器具的表面。

国家级文物追回之路22件(国家文物局发布三批共计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之第一批)(13)

【禁出文物】(195-13)

欣赏史前文物,就是在艺术与实用中来回切换,在自然与创造中寻找我们进步的每一个阶段!河姆渡出土陶灶是当时发现最早的架釜炊煮专用设备,虽然很朴实无华,但炊具上的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有学者指出这件陶灶应该是用于船上。灶的火门上翘,可以防止船体摇晃时灶火掉落到船上。(PS:我国目前已知时代最早的陶灶2008年出土于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顺山集遗址)

国家级文物追回之路22件(国家文物局发布三批共计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之第一批)(14)

【禁出文物】(195-14)

玉器是良渚遗址出土遗物中最引人关注的内容,象征神权的琮、象征财富的璧、象征军权的钺为代表的大型玉礼器开始成组出现并使用。所有的良渚玉琮上都刻有繁简不一的神人兽面纹,显示良渚文化已有了相对统一的崇拜母体。

国家级文物追回之路22件(国家文物局发布三批共计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之第一批)(15)

【禁出文物】(195-15)

著名的水晶杯,“穿越”文物代表作。

国家级文物追回之路22件(国家文物局发布三批共计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之第一批)(16)

【禁出文物】(195-16)

在中国古代金属加工工艺中,铸造具有突出地位。其中,泥范铸造、金属铸造和熔模铸造(失蜡法)被称为三大铸造技术。这件铜禁是迄今所知的最早失蜡法铸件。

国家级文物追回之路22件(国家文物局发布三批共计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之第一批)(17)

【禁出文物】(195-17)

春秋时期方壶标准器,莲鹤方壶。

国家级文物追回之路22件(国家文物局发布三批共计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之第一批)(18)

【禁出文物】(195-18)

这件国内难得的矩形铜镜精品,关于其形制,其龙纹,都是值得研究的话题。

国家级文物追回之路22件(国家文物局发布三批共计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之第一批)(19)

【禁出文物】(195-19)

铸客大鼎可能是全国所有出土大鼎中体积最大的,也正因其硕大的体量让它在上世纪初的文物贩卖浪潮中幸免于难。

国家级文物追回之路22件(国家文物局发布三批共计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之第一批)(20)

【禁出文物】(195-20)

朱然墓出土文物几乎难以见到原件,所以也不知道图片中的配图是否正确。朱然墓木屐几乎是我们目前可以见到的最古老漆木屐,而早在四千多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已经有了木屐出现。唐代木屐传至日本,明清之后木屐淡出中国人视野。

国家级文物追回之路22件(国家文物局发布三批共计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之第一批)(21)

【禁出文物】(195-21)

朱然墓是迄今发掘的吴墓中等级最高的一座,墓中出土的大量漆器是存世唯一有断代依据的三国时期绘画史料。这件贵族生活图漆盘为陪葬的盛食器。漆盘上黑、红二色绘制贵族宴饮、出游、娱乐、梳妆情景,是三国时期漆器彩画的代表作品。

国家级文物追回之路22件(国家文物局发布三批共计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之第一批)(22)

【禁出文物】(195-22)

司马金龙墓出土彩绘人物故事漆屏是最难见到原件的禁出文物之一。这组文物是北朝文物中难得的精品,无论绘画还是书法都是可以进入艺术史的标准参考。配图为大同市博物馆展出复制品。

国家级文物追回之路22件(国家文物局发布三批共计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之第一批)(23)

【禁出文物】(195-23)

娄睿墓鞍马出行图壁画,关于这组壁画就不多介绍了,社交网络中已经有大量对娄睿墓壁画的讨论,大家可以去搜索看看。

国家级文物追回之路22件(国家文物局发布三批共计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之第一批)(24)

【禁出文物】(195-24)

山西猗氏县(今临猗县)大云寺遗物涅槃变相碑,碑形为螭首龟趺,碑身正面中央浮雕为佛祖涅磐之时众弟子举哀情景。上部分雕“纳棺”、“临终遗戒”、“荼毗”、“送葬”四图;碑额部雕众弟子将之护持须弥山;下部为难陀供养图。背面雕为母说法、焚棺和双足显圣、天界起塔等图。

国家级文物追回之路22件(国家文物局发布三批共计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之第一批)(25)

【禁出文物】(195-25)

常阳太尊石像收藏于山西博物院纯阳宫。这是十分少见的唐代道教造像之一,其雕凿最早始于唐开元七年(717年),是研究唐代道教、雕塑及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

国家级文物追回之路22件(国家文物局发布三批共计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之第一批)(26)

【禁出文物】(195-26)

在商代玉戈中,湖北省博的这件算是同类最优品。

国家级文物追回之路22件(国家文物局发布三批共计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之第一批)(27)

【禁出文物】(195-27)

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曾侯乙编钟,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代表了目前已知的公元前5世纪中国音乐文化的最高水平。且编钟最大的一件都已是目前我国已出土编钟中的最大者。编钟上,刻有关于记事、标音、律名关系的错金铭文,加上钟架簴梁(横梁)、编悬配件上的铭文、磬铭文、磬盒铭文,是先秦乐律的重要资料。2008年北京奥运会颁奖音乐“金声玉振”就是由曾侯乙编钟与新制玉磬声音交融产生。

国家级文物追回之路22件(国家文物局发布三批共计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之第一批)(28)

【禁出文物】(195-28)

曾侯乙墓外棺棺体框架以青铜打造,棺身以梓木制作,外壁漆绘各式纹饰,堪称铜器、木器、漆器的合体精品,是我国迄今所见器形最大、体量最重,并与金工结合的一件特大型漆器。

国家级文物追回之路22件(国家文物局发布三批共计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之第一批)(29)

【禁出文物】(195-29)

曾侯乙尊盘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复杂、最精美的青铜器件,也是以失蜡法铸造的青铜器件最优者。

国家级文物追回之路22件(国家文物局发布三批共计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之第一批)(30)

【禁出文物】(195-30)

见过天星观的小座屏,见过九连墩的小座屏,虽形制相近,但都不及望山这件小座屏。相距不远的出土地,都诞生了这种令人惊叹的物件,凝望其身,视线久久不忍离去。座屏各个部分均可拆卸,这些构件组成了动态的画面,非常生动。

国家级文物追回之路22件(国家文物局发布三批共计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之第一批)(31)

【禁出文物】(195-31)

红山女神!

国家级文物追回之路22件(国家文物局发布三批共计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之第一批)(32)

【禁出文物】(195-32)

禁出文物中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代表,从罗马帝国输入的进口玻璃产品孤例,鸭形玻璃注。辽宁博物馆“古代辽宁”常设展品。

国家级文物追回之路22件(国家文物局发布三批共计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之第一批)(33)

【禁出文物】(195-33)

我们不能用今日已知的中原文明去解读未知的古蜀文明,文明的传递有循序渐进式的,也有断崖式的,这是我见到这些三星堆文物所能想到的。青铜神树最真实的意义,恐怕除了古蜀人自己,无人知晓。

国家级文物追回之路22件(国家文物局发布三批共计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之第一批)(34)

【禁出文物】(195-34)

关于三星堆出土玉边璋纹饰的解释,除了官方文案中有关“山”的描述外,还有涉及古蜀人一夫多妻制婚姻生育状态以及古蜀人生殖崇拜性文化意识等解读。学术期刊上关于这件器物的文章更是不胜枚举。去探索未知恐怕也是禁出文物想要传递的内容。

国家级文物追回之路22件(国家文物局发布三批共计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之第一批)(35)

【禁出文物】(195-35)

摇钱树主要出土于四川盆地,是汉代至三国时期具有明显地域文化特征的丧葬流行用品。绵阳市博物馆收藏的东汉摇钱树是目前国内现存摇钱树中最高大、保存最完整、工艺最复杂的一株,被誉为“绵阳五绝”之一。

国家级文物追回之路22件(国家文物局发布三批共计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之第一批)(36)

【禁出文物】(195-36)

由郭沫若先生命名的铜奔马可能是中国博物馆中最难见到原件的文物之一,与之相反,它也可能是大众最熟悉的中国文物之一。1983年10月它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名气越大,争议越多,它为何“马”,所踏何物,其墓主人的所属朝代和姓名,至今都还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国家级文物追回之路22件(国家文物局发布三批共计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之第一批)(37)

【禁出文物】(195-37)

秦代写实造型艺术的代表作,铜车马。它们是目前发现年代最早、形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铜铸车马,对研究中国古代车马制度、雕刻艺术和冶炼技术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

国家级文物追回之路22件(国家文物局发布三批共计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之第一批)(38)

【禁出文物】(195-38)

墙盘现藏于宝鸡周原博物院。墙盘出土于完整的未经破坏的庄白一号西周青铜器窖藏,是研究西周铜器断代的一件重要标准器。通过铭文记载的墙家族史记,也可进一步认识周原遗址的性质,理解它在西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国家级文物追回之路22件(国家文物局发布三批共计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之第一批)(39)

【禁出文物】(195-39)

淳化大鼎是西周时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也是商周时期除传说中的后母戊鼎外,唯一经考古发掘出土于墓葬而非窖藏的大型青铜鼎。鼎的腹部一周铸有三个耳鋬,鋬上装饰兽面,为该形制孤例。全鼎无铭文,以出土地命名,是陕西历史博物馆改造后亮相国宝厅的第一位“嘉宾”。

国家级文物追回之路22件(国家文物局发布三批共计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之第一批)(40)

【禁出文物】(195-40)

何尊于1963年6月出土,后从废品收购站救回成为宝鸡市博物馆第一件青铜器藏品。1975年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源先生为清除害锈在其内底发现铭文并将其命名为“何尊”。铭文述及周初重要史事,与成周(洛阳)的兴建有关,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作用。也因出现最早的“中国”一词,将何尊载入史册。

国家级文物追回之路22件(国家文物局发布三批共计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之第一批)(41)

【禁出文物】(195-41)

西汉名将霍去病十七岁初征战场就单刀直入匈奴营帐,两次河西之战勇破匈奴大捷而归,可惜年仅23岁因病早逝。汉武帝将其陪葬茂陵,谥封“景桓侯”。位于墓前及墓四周的石雕共有16件,它们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时代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大型圆雕工艺品,也是汉代石雕艺术的杰出代表,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国家级文物追回之路22件(国家文物局发布三批共计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之第一批)(42)

【禁出文物】(195-42)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是一座记述景教在唐代流传情况的石碑,对研究我国古代的宗教文化有着重要意义。{景教,即唐代正式传入中国的基督教聂斯脱里派,也就是东方亚述教会。景教起源于今日叙利亚,是从希腊正教(东正教)分裂出来的基督教教派,由叙利亚教士君士坦丁堡牧首聂斯脱里于公元428-431创立,在波斯建立教会。景教被视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基督教派,成为汉学研究一个活跃的领域。唐朝时曾一度在长安兴盛,并在全国都建有“十字寺”,但多由非汉族民众所信奉。}

国家级文物追回之路22件(国家文物局发布三批共计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之第一批)(43)

【禁出文物】(195-43)

何为盛唐?也许就是金银器之奢华,舞马衔杯之宫廷盛况。唐王朝的盛景便缩影至这件银壶,其皮囊造型也反映了唐中原民族与北方契丹民族的文化交流。

国家级文物追回之路22件(国家文物局发布三批共计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之第一批)(44)

【禁出文物】(195-44)

兽首杯在唐以前常出现在胡人的宴饮场景中,这件塞金兽首玛瑙杯的出土是唐朝贵族崇尚胡风,追求新奇为时尚的见证。其造型特征来自西方,希腊人为其命名“来通”。关于其产地存在争议,但不管产自何处,玛瑙杯都是唐代社会中外交流的珍贵实物。

国家级文物追回之路22件(国家文物局发布三批共计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之第一批)(45)

【禁出文物】(195-45)

被称为天下第一名钟的“景龙观钟”,因铸于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也被称为“景云铜钟”。钟起初悬挂于唐景龙观钟楼,作报时用。明万历十年(1587年)迁至西安钟楼。1953年景云铜钟为西安碑林收藏。钟身正面292个字的骈体铭文,由唐睿宗李旦亲自撰文并书写,为存世唯一由皇帝撰文书写、监工铸造的青铜大钟。

国家级文物追回之路22件(国家文物局发布三批共计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之第一批)(46)

【禁出文物】(195-46)

大约是世界上最好的锡杖了,秒杀一切!

国家级文物追回之路22件(国家文物局发布三批共计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之第一批)(47)

【禁出文物】(195-47)

宝鸡扶风县法门寺,寺内的明代楼阁式砖塔法门寺塔于1981年倒塌,1987年重修前发掘了唐代木塔塔基及地宫,出土大量珍贵文物,其中包含三枚影骨和一枚灵骨共四枚佛指舍利。盛装其中一枚影骨的八重宝函,是迄今发现层数最多、制作最精美、等级最高的舍利宝函。

国家级文物追回之路22件(国家文物局发布三批共计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之第一批)(48)

【禁出文物】(195-48)

法门寺地宫内发现的唯一一枚真身灵骨,也是世界上至今唯一的佛教圣物放置于鎏金伽陵频迦鸟纹银棺的棺盖内,而这枚银棺则盛放于铜浮屠内。浮屠即塔,最初即为供奉佛骨或葬贮僧尼尸骨之用,后来演变为佛教象征性的重要标志。

国家级文物追回之路22件(国家文物局发布三批共计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之第一批)(49)

【禁出文物】(195-49)

这可能是中原王朝给予精绝古国的馈赠,云山、星象、草木和鸟兽图案贯穿“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占辞用语,中国古代织锦技术与天文学浑然一体,是尼雅遗址出土最为珍贵的文物之一。

国家级文物追回之路22件(国家文物局发布三批共计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之第一批)(50)

【禁出文物】(195-50)

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所代表的是一组中山国器物,无论从工艺还是造型,都反映了战国时期不同地域共有的无与伦比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国家级文物追回之路22件(国家文物局发布三批共计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之第一批)(51)

【禁出文物】(195-51)

中山王铁足鼎出土于中山王厝墓,作为九鼎之首鼎,大鼎少有的使用铁足,且铭文字数为战国铜器中最多,弥足珍贵!

国家级文物追回之路22件(国家文物局发布三批共计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之第一批)(52)

【禁出文物】(195-52)

中山靖王墓(也被称为满城汉墓)出土刘胜和窦绾的金缕玉衣是中国考古工作中首次发现的完整玉衣,也是西汉王族金玉殓服中的最优者。

国家级文物追回之路22件(国家文物局发布三批共计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之第一批)(53)

【禁出文物】(195-53)

长信宫灯被誉为“中华第一灯”,这件器物有可能当年从阳信夷侯刘揭家没收,后归刘胜祖母窦太后所居住的长信宫尚浴府使用。长信宫灯出土于中山靖王墓(也被称为满城汉墓)窦绾的墓室,故因此推测窦绾应为窦太后家人,宫灯由窦太后赠送。

国家级文物追回之路22件(国家文物局发布三批共计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之第一批)(54)

【禁出文物】(195-54)

广州西汉南越王墓铜框架漆屏风出土于墓主室椁外左侧,漆木早已腐朽,只存铜构件和铜饰件。屏风可以依据考古复原,高1.8米,宽3米,两侧伸出1米长的翼屏。屏风正中还有两扇屏门,可向后开启。

国家级文物追回之路22件(国家文物局发布三批共计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之第一批)(55)

【禁出文物】(195-55)

南越王墓的发掘颠覆了人们对岭南的最初印象,其出土玉器在数量、质量和品种方面均为我国单一汉墓出土玉器之冠,而其中的佼佼者角形玉杯,则是我国唯一一件汉代杯形玉器,它由一整块青白玉雕琢而成,是早期跨文化交流的经典器物。

国家级文物追回之路22件(国家文物局发布三批共计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之第一批)(56)

【禁出文物】(195-56)

湖南省博收藏的两幅战国帛画对研究我国古代丧葬制度的擅变、仪式,对研究楚国人的习俗和意识,对了解我国两千多年前的艺术水平,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价值。不过和其他墓葬出土文物一样,它们可能只是专司丧葬画师的程式作品,并非当时最高水准艺术品。这件文物来自著名的子弹库1号墓,世界上现存年代最早的帛书,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的子弹库楚帛书,也出自这里。1942年被盗挖,因种种原因,直到1973年,湖南省博物馆才正式发掘子弹库1号墓,在此墓墓主中棺盖板下隔板之上发现了缯画旌幡,即人物御龙帛画。

国家级文物追回之路22件(国家文物局发布三批共计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之第一批)(57)

【禁出文物】(195-57)

关于湖南省博收藏的两幅战国帛画,依然充满了许多待解之谜。比如昨日人物御龙帛画下方的鲤鱼,以及今日人物龙凤帛画下方的新月,都能引出许多讨论。不管怎样,它们都是我国发现时代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人物肖像画。

国家级文物追回之路22件(国家文物局发布三批共计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之第一批)(58)

【禁出文物】(195-58)

马王堆1号墓出土直裾素纱襌衣,由精缫的蚕丝织造,仅重49克,代表了西汉初期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

国家级文物追回之路22件(国家文物局发布三批共计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之第一批)(59)

【禁出文物】(195-59)

马王堆1号墓木棺椁共四棺一椁,棺椁用巨大的木板制成,置于墓底正中。椁室上下四周塞满木炭和白膏泥,上面层层填土夯实,恒温恒湿缺氧无菌的环境让墓主人身体千年不腐。第二层黑地彩绘棺和第三层朱地彩绘棺外的彩绘极其精彩,仙人、神怪和海外仙山胜景,绘出古人对极乐世界的完整想象。

国家级文物追回之路22件(国家文物局发布三批共计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之第一批)(60)

【禁出文物】(195-60)

就在马王堆发掘现场的考古人员为彩绘内棺出土兴奋不已之际,人们又在第四层内棺盖上,发现了这幅T型帛画。T型帛画为葬仪中招魂用旌幡,帛画所描绘的内容以天上、人间和地下阐述,反映墓主人渴望飞升上天的遗愿。

国家级文物追回之路22件(国家文物局发布三批共计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之第一批)(61)

【禁出文物】(195-61)

日天,又作日神、日天子。后世密教以日天为十二天之一,其形像为赤肉色,左右手各持莲华,着天衣,乘五马车,左右各有天后侍坐。出土此红地云珠日天锦的是一座吐番墓。除了红地云珠日天锦外,吐番墓内还出土了大量完好的丝织品,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国家级文物追回之路22件(国家文物局发布三批共计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之第一批)(62)

【禁出文物】(195-62)

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纸本是现存世界最早的木活字版印本,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展厅有单页展出。

国家级文物追回之路22件(国家文物局发布三批共计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之第一批)(63)

【禁出文物】(195-63)

尽管青花釉里红瓷仓属于随葬品,仍不失为珍贵的工艺品。这是第一件进入禁出文物名单的元青花,作为阁楼式瓷仓,且有明确纪年,迄今为孤例。

【禁出文物】(195-64)

这是国家文物局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最后一件。砖印模画属于南朝墓葬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建筑形式,南京博物院收藏的这组以竹林七贤为主题的砖画则是其中的代表作,也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一幅魏晋人物画实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