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客家方言里,“演文”一词的使用频率极高,但人们会说不会写。这个词无法在汉语词典中查找到,也无法在百度搜索里找到,唯有在客家人生活圈里,“演文”一词随时随地都在口语中被人们广泛地使用着。只有走进客家人生活,我们才能真正领略到“演文”语境的妙趣横生。

话剧演员跟电视剧演员有什么区别(你演文了吗)(1)

“演文”一词不是外来语,更不是外星人语,而是名符其实的汉语。所谓“演文”,其实特别好理解,其基本意思就是指一个人言行举止“表演或表现得很斯文”。最初,“演文”的人总是给人留下有涵养、有教养、懂礼貌、尊重人、善解人意、斯斯文文的印象,他们的言谈举止表面上总是显得那么文绉绉或文质彬彬、那么优雅、高贵。随着时代的变迁,“演文”的用法越来越广,但其内涵却逐渐变得越来越窄,如今,在客家人生活圈里,“演文”的词义和用法近乎等同于普通话里“客气”一词,所以,客家人会说“演文”但不会写,因为一旦要写,他们也就直接把它转换成普通话的“客气”一词了。

尽管“演文”在词义上与“客气”接近,用法也几乎完全雷同,但是,其鲜活、生动程度却远胜过“客气”一词,且更有趣味。如果你去到客家人家里做客,吃饭时,东道主总爱提醒客人“不要演文”,意思是请客人不要客气,饭菜可以随便吃,就是要让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如果发现客人表现拘束,吃菜时斯斯文文的,东道主就会用筷子给客人夹菜,把最好吃的菜(通常是肉类菜肴)大把大把地直接夹到客人碗里,嘴里还会不断热情地招呼客人“不要演文”。这时,客人也往往会很礼貌地回礼说“不演文”。喝酒时也一样,主人一定会亲自给客人斟满酒,即便客人喝得有些醉意说喝足喝醉了,主人依然会给客人继续添酒并劝客人“不要演文”,以此表达自己的热情好客。当然,如果遇到小气一点的主,他(她)一边嘴里假惺惺地叫你“不要演文”,其实心里却害怕你“不演文”。

话剧演员跟电视剧演员有什么区别(你演文了吗)(2)

在实际应用中,“演文”一词经常被人们拆开使用。被拆开使用的“演文”,形式更多样,内涵更丰富。如果别人送给你礼物,你最终很客气并坚决拒收了,客家人对你的评价就是“你这个人太演文了”,为此心里感觉欠着你一份人情。如果你客气一番后又欣然接收礼物了,你的行为只不过是“演了一下文”。如果别人有求于你,给你送礼,你连客气一番都没有就接收了,你就是“一点不演文”或“演文都不会”,你在人们心目中就是一个“不会演文的人”。如果你好酒贪杯却在主人给你添酒时一边假装客气说不要,一边主动又拿起酒杯接酒,或者别人借了你的财物说要还你,而你内心的确特别希望收回,但嘴里却说不着急或说不用还,类似这种言不由衷的行为就叫“演假文”。朋友聚餐买单时,你若不想买单,但碍于情面,又不得不假装抢着去买单,类似这样的行为就叫“演演文”。如果双方关系密切,你还像对待一般人一样客气,别人就会批评你“怎么与我还演起文来!”如果有人诚心要用礼物感谢你,你却还要客气拒收,人们则会说“你别演什么文了!”如果遇到忍无可忍的人或事,最终不得不要“动粗”,人们就会说“我不与你演文了”,等等,不胜枚举。

总之,“演文”演出的其实是一幅幅千奇百怪的真实生活面孔,这些不同面孔折射的是人们虚虚实实的内心世界。在“演文”世界里,有真诚,也有虚伪;有慷慨,也有吝啬;有真情实意,也有虚情假意;有谦谦君子,也有卑鄙小人。透过“演文”这面镜子,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五彩缤纷和光怪陆离的真实世界

至此,无论你是否属于客家人,无论你是否在客家圈里生活过,至少,我们每个人都真真切切地生活在一个“演文世界”里。漫漫人生路上,我们都可以扪心自问:你“演文”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