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套路多不如回乡创业搞养殖(湘潭县返乡创业)(1)

林波的饲养基地

城里套路多不如回乡创业搞养殖(湘潭县返乡创业)(2)

饲养竹鸡

红网湘潭县分站6月26日讯(记者 贺帆 刘安荻)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双创”的热潮。三年前,杨嘉桥镇的一名80后青年,放弃了在外打拼的事业,回到家乡开办养殖场,用自己的双手编织致富梦想。

“我不准备去外面做事了,我要从安化引2万块钱竹鸡苗回来,我要在家养竹鸡,今天也不是征求你们的意见,就是跟你们说一声。” 这是一场火药味极浓的家庭会议,二十七岁的林波在没有征得家人同意的前提下毅然辞职,选择回乡养鸡。

2017年,竹鸡的市场价约为500元每对,如此高昂的价格,让大部分的养殖户都望而却步。但作为外行人的林波反倒信心满满,他购回了30对种鸡,又花了几万块钱将老家的猪圈进行了改造,然后一头扎进了他的养殖事业中。

竹鸡,也叫“泥滑滑”,属于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因为羽色艳丽,是国内特有的观赏鸟类,还可以作为斗鸡,其全身都是宝,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但它的养殖难度大,且种鸡奇缺。年轻的林波,正是看中了竹鸡的发展前景,誓要在这个行业闯出一番天地。

开弓没有回头箭,因为没有成熟的饲养经验,同行又实施技术封锁,林波只能依靠互联网搜索各种与竹鸡有关的零碎知识。他甚至将养殖家禽的方式照搬 照套 在竹鸡身上,很快就栽了跟头。当年饲养的竹鸡没有产蛋,而竹鸡不产蛋对养殖户来说就是一个 毁灭性的打击。

竹鸡不产蛋,就意味着没有经济效益,到2018年春节时,林波前后投入的十几万元都打了水漂。受挫的林波有些心灰意冷,想打退堂鼓了,当时还去湘乡给别人开了几天车。

然而,心存不甘的林波并没有真正放弃,他心想着在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爬起来,调整心态后,他又重回了养殖场。摸着石头过河,渐渐地,他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方法。而这期间,鸡舍由养殖笼到宠物笼,再到自制鸡笼,前后经历了五代变革。

在林波的养殖场,记者看到,他自制的鸡笼配备了半自动的喂食、喂水设备,并在笼内加装了供竹鸡活动的横木棍,扩大竹鸡的活动范围。此外,林波还在鸡笼里饲养一公两母三只竹鸡,以解决竹鸡天生好斗的习性。功夫不负有心人,前期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

“看到第一枚蛋的时候,我相当震惊,当时的心情非常的高兴和激动。”2018年5月,这个开办了两年之久的养殖场,终于迎来了第一枚竹鸡蛋。这枚蛋的诞生,如同在黑夜里的一道曙光,点亮了林波的信心,也指引了他前行的方向。

如今林波的养殖场日产蛋量能达30枚/天,每枚种蛋售价在40元左右。他通过淘宝、微信等多途径销售种蛋,短短几个月就收回了成本的三分之一。目前,他又在学习孵化技术,努力让鸡场发展壮大。

从养殖新手到高手的进阶之路,林波走得并不容易。也正是这些不容易,让大家看到了创业者林波的踏实、执着和钻研。“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相信坚定脚步登上山顶,定能看见不一样的风景。(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