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的传染病是养殖伴侣犬的最大障碍,特别是近些年宠物数量的急剧增加,养犬密度增大,犬的病种增多,发病频率显著增高,严重影响伴侣犬的饲养、繁殖。为了有效预防、控制犬传染病的发生,我们必须了解传染病的一些基本常识,提高养殖人员对防治传染病的认识,才能做好犬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1,传染病的特征
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有一定的潜伏期和症状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其特征是:由病原微生物与犬相互作用所引起,如没有犬瘟热病毒就没有犬瘟热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如从犬瘟热病犬体内排出的犬瘟热病毒,侵入另一有易感性的健康犬体内,能引起同样症状的犬瘟热病,且能在一定地域的犬群中蔓延流行,被感染的犬体会发生特异性反应;耐过犬能获得特异性免疫;具有特征性的症状表现。
2·传染的类型按传染的发生可分为内源性传染、外源性传染;按病原的种类可分为单纯传染、混合传染、继发性传染;按发病的严重性可分为良性传染、恶性传染;按病程长短可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传染。
3,传染病的流行
犬传染病在犬之间直接接触传染,或间接地通过媒介物相互传染,就构成流行。一般需经过:病犬排出病原微生物一传播途径一侵入新的易感犬这样一个过程。这说明传染病在犬群中的传播,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犬三个环节。
(1)传染源 传染源就是传染来源,包括传染病病犬、带毒犬、带菌犬三个方面。
(2)传播途径 病原微生物由传染源排出后,经过一定方式再侵入新的易感犬所经过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在传播方式上分为直接接触、间接接触传播两种。直接接触传播是指在没有任何外界因素的参与下,病原微生物通过传染源与易感犬接触(交配、舔咬、玩耍等)引起疫病的传播方式。间接接触传播是在外界因素的参与下,病原微生物通过传播媒介,使新的易感犬发生疫病的传播方式。传播媒介常有:空气中的飞沫、尘埃;经污染的饲料、饮水、垫料、用具、玩物、土壤等;带病原微生物的寄生虫、畜禽、野生动物、人类等等。
(3)易感性 易感性是指犬对传染病病原感受性的大小。犬对病原易感性的大小,除与病原体的种类、毒力强弱有关外,还与犬的内在因素、外在因素、特异免疫状态有关。犬的内在因素是由遗传性决定的,不同品种的犬对同一种病原体入侵表现的症状不同;犬的外在因素是指饲养管理中的饲料质量、犬舍卫生、粪尿处理、养犬密度、饥饱程度、运动状况、梳洗修饰、预防接种等情况;犬的特异性免疫是指某种传染病流行后,幸免的犬、已耐过的犬、经过无症状传染的犬都获得了特异免疫力。
获得此种免疫的犬所生后代常具有先天性免疫力,并在幼年期也具有一定免疫力。当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犬三个环节连接在一起时,则发生传染病流行。传染病的流行表明:只要表明消灭了传染源、切断了传播途径、增强了犬的抗病力(消除易感性)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过程的链就断了,就不会发生传染病。这为预防和控制犬传染病的发生、流行提供了明确的理论依据。现将伴侣犬常发传染病论述如下:
(一)犬瘟热犬瘟热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分布于全世界,主要危害幼犬,发病率及致死率均极高。
病源
无先天性特异免疫力、预防措施差、未注射疫苗、无抵抗力的幼龄犬被犬瘟热病毒侵袭所致。病原属于RNA型副粘病毒,直径100 ~300纳米,对干燥和寒冷有强抵抗力,但对乙醚、氯仿、碱敏感。病犬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症状
犬瘟热潜伏期3-6天,体温呈典型的双相热,不同的症型和病程所表现的病理症状不同,病程长短也不一致。初期体温升高到39.5℃以上,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结膜发炎流泪,喷嚏,流清涕,高烧持续1-3天后消退。病犬看似好转,几天后体温又发生第二次升高,可高达41℃。中期犬一蹶不振,厌食,出现严重的呼吸道、胃肠道、神经系统病状。如呼吸困难,咳嗽频频,鼻息不畅;时有呕吐、下痢、消瘦、四肢无力、两眼朦胧、眼屎浓稠等。后期嘴唇颤动,口吐白沫,共济失调,行如醉酒,吠叫不断,倒地抽搐而亡。除病程特征外,对个体而言,不同的犬常有不同的症型特征。
肺炎型:以呼吸系统症状表现为主,鼻流浓涕,打喷嚏,咳嗽,鼻孔不洁,鼻端龟裂或干燥刺手,呼吸不畅,出现腹式呼吸,并兼有其他症状。
肠炎型:以胃肠道症状表现为主,食欲不振,甚至废绝,或食欲时好时坏,高烧期间饮水较多,时而呕吐,便结与下痢交替发生,粪带粘液或夹血丝、气泡,臭味难闻,口腔有溃疡,舌苔白,体虚消瘦,兼有其他症状。
皮肤型:以皮肤症状表现为主,下腹部股内侧皮肤上散在出现米粒、豌豆、胡豆大小的红色水泡、疮疹及化脓性病灶,由少到多,面积逐渐扩大,稍后水泡、疮疹、脓疮消失,皮肤结痂,出现懒皮象,兼有其他症状。
神经型:发病突然,以神经症状为主要表现,嘴唇颤动,口吐白沫,行如醉酒,不分高下,盲目窜动,不时惊叫,甚至四肢抽动,共济失调,倒地不起,大小便失禁,昏睡死去。犬瘟热病犬除上述症状外,常有足垫皮肤过度角质化,变得粗硬刺手,呈黄色;眼睑肿胀,结膜发炎,脓性眼屎,角膜溃疡穿孔。
防治
犬瘟热病虽然是犬的主要传染病,只要采取相应防疫措施是可以控制的。除做好一般预防工作外,3月龄以下的幼龄犬应注射2-3次犬瘟热疫苗,断奶时首次注射,以后每隔半月注射第二、第三次;3月龄以上的幼年犬、青年犬一年注射一次疫苗为宜。常用五联苗。犬一旦患犬瘟热病后,治愈特别困难,即使用特异性抗毒血清也不能有效阻止疾病的纵深发展。为了防止或控制细菌感染,可配合一定抗生素、磺胺及抗病毒中药制剂或病毒灵等。针对虚弱机体可采用支持疗法、对症疗法和提高自身免疫等措施。
(二)犬细小病毒病
犬细小病毒病是犬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发病率、死亡率均高,幼犬多发。
病源
预防工作不力,犬自身无免疫力,未注射疫苗,被犬细小病毒侵入犬体。本病毒属RNA型病毒,大小约20纳米,呈20面体对称。对环境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60℃时能稳定1小时,但福尔马林、氧化物、紫外线等能灭活。病犬、带毒犬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随粪尿、呕吐物、唾液排出体外,污染环境。康复犬的粪便可能长期带毒。病毒经过健康犬的消化道感染。断奶前后幼犬最易感染,常同窝暴发,呈地方性流行。
症状
犬细小病毒病的潜伏期为7-14天,呈现出血性肠炎或非化脓性心肌炎症型。
出血性肠炎型:犬突然发病,精神沉郁,食欲废绝,顽固呕吐,不久腹泻,或呈喷射状向外排泄稀粪,夹粘液、伪膜,尔后呈番茄汁样,特别腥臭难闻,迅速脱水,消瘦。3月龄内的仔犬极易死亡,成年犬死亡率为10%-15%。
心肌炎型:1月龄左右的幼犬多患心肌炎,初期表现轻微,轻度腹泻,间或呕吐,结膜苍白,行动迟缓,心律不齐,体温下降,心力衰竭而死亡。死亡率为40%~100%。
防治
对犬细小病毒应采取综合防疫措施,平时做好卫生工作。定期注射犬细小病毒疫苗或五联苗,在断奶前后便可注射,半月注射一次,连续注射2-3次,以后一年注射一次。发现病犬后应隔离饲养、治疗,对环境用10%~20%的漂白粉消毒犬细小病毒尚无特效疗法。用特异性免疫血清配合药物治疗是目前广泛采用的综合治疗措施。
对病犬每天注射310毫升细小病毒病高免血清,同时采取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如大量补充林格氏液、生理糖盐水(5%葡萄糖液)300 ~500毫升/次;肌肉注射安络血5毫克/次或黄芪2毫升/次止血、止呕;林可霉素20毫克/公斤/次,每天注药1-3次。禁止饮食和口服给药。有条件者可给犬进行输血疗法,效果更佳。
(三)犬传染性肝炎
犬传染性肝炎俗称蓝眼病,是犬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发生于世界范围,不分季节、性别、品种、年龄,但以1岁以内的犬发病率、死亡率高。
病源
预防工作不力,犬无抵抗力,又未注射犬传染性肝炎疫苗,受犬传染性肝炎病毒侵袭所致。该病毒属DNA型腺病毒,大小为70-80纳米,对环境抵抗力强,室温下可存活100天左右。病犬和带毒犬是本病的传染源。病犬的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中带有病毒,康复大可经尿长期排毒。本病为接触性传染,主要由消化道感染。
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为2-8天,幼犬患此病常于1-2天内突然死亡,成年犬能耐过2天多者能治愈。病程15天左右,死亡率25%~40%。
亚临床型:幼犬多为此型,症状不明显,有的只有轻度机能紊乱便迅速死亡。
轻型:只限于厌食、沉郁、发烧、嗜睡、消瘦等。
重型:持续高烧不退,温度达41℃,呕吐,偶见黄疽,腹痛、呻吟、睡卧不起等。
严重型:腹痛下痢,呕吐见血,脱水消瘦,高烧,一天左右死亡。疾病后期角膜发炎、水肿,出现单侧或双侧特征性的蓝眼。
防治
平时做好卫生防疫工作,从幼犬断奶后开始注射犬传染性肝炎疫苗或犬五联苗。紧急情况可注射免疫血清5-10毫升/只,一次肌肉注射。也可同时注射丙种球蛋白、干扰素、胸腺肽等免疫制剂各10毫克/只,一次肌肉注射,进行预防。本病初期用大剂量的高免血清、抗病毒药物,辅以抗生素等药物能够收到一定效果。
每天肌肉注射犬传染性肝炎高免血清3-10毫升,及适量免疫制剂;静脉输葡萄糖、维生素C、辅酶A等以调节水液、电解质、糖代谢;为控制继发感染可选用一定的抗生素、抗病毒的中药制剂,如板蓝根、大青叶、银花、连翘等,并辅以激素药;治疗蓝眼可选用视明露每天滴眼3-4次。
(四)犬冠状病毒病
犬冠状病毒病是以胃肠炎为特征的一种犬的传染病。世界范围流行,多发于冬季,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犬均有易感性。
病源
此病毒常与犬细小病毒一起导致犬腹泻的大流行。犬冠状病毒为单股RNA病毒,大小为80~100纳米,加热和紫外线易将其灭活。病犬、带毒犬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随粪便排出,污染饲料、饮水等,经消化道感染。病毒在粪中可存活6-9天,污染物在水中可保持数日的传染性,所以一旦发病很难控制传染与流行,常造成窝发、暴发。
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为1-3天。传播迅速,数日内即可蔓延至全群,有的呈水样腹泻,有的无临床症状。病犬厌食、嗜睡、呕吐、消瘦,排出恶臭、稀软、带粘液的粪便。一般先持续数天的呕吐,呕吐次数直至开始腹泻时才减少,以后粪便由糊状、半糊状至水样,颜色由橙色至绿色,内含粘液、血丝。病犬迅速脱水,一般不发烧,衰弱、迅速死亡,耐过者多在7~10天康复。
防治
目前尚无预防犬冠状病毒病的疫苗,只有平时做好一般性的防疫工作,增强犬的体质和抵抗力。一旦发病,应控制或消灭传染源,中断传播源,以保健康犬不受侵害。治疗本病无特效药物,按治疗传染病的常用办法,控制继发感染,可采取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等。
(五)狂犬病
狂犬病又名疯狗病、恐水症,是人畜共患传染病。全世界范围发生,发病率控制较好,但致死率极高。
病源
未注射狂犬疫苗的人、猫、犬等动物被狂犬病毒侵袭所致。狂犬病毒属RNA弹状病毒,大小为75 x 180纳米。感染所有温血动物和人。在自然界中犬、猫、蝙蝠等为此病毒的贮存宿主和人、畜狂犬病的传染源。病毒在人和动物体内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组织、唾液腺和唾液内。传播方式是由患病动物、带毒者咬伤后感染,病毒也可随唾液、飞沫(气雾)经呼吸道、消化道及伤口感染。病毒对酸、碱、石炭酸、福尔马林、升汞等消毒药敏感,能被各种脂溶剂、70%酒精、碘液、日光、x光、煮沸灭活。
症状
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为2-8周,最短者8天,长者数月或数年。这与动物的易感性、伤口距中枢神经的距离、侵入病毒的毒力、数量有关。病程分为前驱期、兴奋期、麻痹期三个阶段。
前驱期:又称沉郁期,约1-2天。病犬精神沉郁,常躲在暗处,不愿和人接近,也不听呼唤,强迫牵行则咬主人。食欲反常,喜吃异物,喉头开始麻痹,咽物困难。瞳孔散大,反射亢进,易兴奋,唾液分泌增多,望空吼叫,性兴奋,舔嗅生殖器官。
兴奋期:又称狂暴期,约2-4天。病犬高度兴奋、狂暴,攻击人畜,常狂暴与沉郁交替出现,随后疲劳卧地,稍息又起。惊恐斜视,自咬四肢、尾、阴部。野外盲游,日行数十公里,不识归途。消瘦,叫声嘶哑,眼陷尾夹,下颌麻痹等。
麻痹期:此期约1-2天。下颌下垂,舌垂口外,涎流不止。四肢麻痹,卧地不起,抽搐衰竭而死。有的患畜,惊恐怕水。
防治
现在广泛用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对犬等易感动物接种。对带毒动物、狂犬病动物采取扑杀、无害化处理。人、畜被可疑动物(犬、猫)或狂犬病动物咬伤时,先让伤口流血排毒,随即用肥皂水冲洗,再用5%碘酊消毒,并在24小时内紧急接种狂犬病疫苗,能同时注射免疫血清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