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零跑S01白车身下线 明年5月上市(阅读原文)

10月30日,零跑汽车的首款产品纯电动双门轿跑车S01,首批量产白车身正式在其金华工厂下线。经过三个多月的设备进厂调试阶段,如今,零跑汽车金华智能制造基地焊装车间生产线已率先全部组装调试完毕。零跑S01的白车身下线,意味着零跑汽车造车正式迈出了第一步,为明年第一季度实现S01量产下线做好准备。

新能源汽车ev与dm的价格区别(零跑S01白车身下线)(1)

零跑汽车自主研发了3大整车平台及“三电”系统、智能网联系统、自动驾驶系统3大核心技术。其首款纯电动产品S01将搭载比克电池18650电芯,电池包能量密度达到160Wh/kg,最大续航超过460km。为如约按计划量产上市,零跑汽车透露前期将会采取代工厂模式生产,整车主要的冲压、焊装及涂装由自有工厂负责,总装交由代工方负责。至于代工合作方,目前零跑还未透露具体详情。

点评:从零跑此前公布的信息来看,其电驱动技术集成度高,性能领先。但首款车型S01的样车制造工艺和精细度与成熟车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预计生产制造方面的挑战不小。另外,整车的技术状态和驾驶性能目前未知。

2、特斯拉V9.0版本系统推送国内用户

近日,特斯拉通过OTA形式向中国车主推送了V9.0版本软件,这是特斯拉汽车时隔两年为旗下车辆软件系统进行的最大规模更新。本次更新对系统底层UI进行大幅度优化,使其更直观易用,其中Model S/X的系统界面变化最为明显。还对空调、导航、多媒体、控制面板及多项增强安全性的相关功能进行了改进。另外特斯拉的手机APP也进行了同步更新。

新能源汽车ev与dm的价格区别(零跑S01白车身下线)(2)

本次升级带来了行车记录仪功能,通过前车窗的车载摄像头可记录车辆行驶中的影像数据。盲区预警功能是通过车辆的传感器检测车身四周的其它障碍物,当会影响到车辆正常变道等情况发生时,仪表盘上的车道会变成红色,以示此时不宜进行此类操作。此外,V9.0版本系统还新加入了障碍物感应限速,导航路况信息显示,等实用功能。不过,navigate on autopilot功能目前仅针对美国区域开放,该技术实现了基于导航路线的辅助驾驶功能,能够帮助用户完成高速变道等操作。

点评:特斯拉之所以迷人,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其产品具备持续不断的升级能力,这老用户也有一种开新车的感觉。这就是智能电动汽车的魅力所在。

3、国能汽车9-3EV开始预售 综合补贴后16.98万元起

国能汽车首款车型国能汽车9-3EV开启预售,综合补贴后预售价为16.98万元。支付600元可退意向金可抵购车款3000元(限1000名);支付2000元不可退定金,可抵车款6666元,并赠送车模。预定者还享受优先提车、终身免费道路救援以及4次免费保养。

新能源汽车ev与dm的价格区别(零跑S01白车身下线)(3)

国能汽车93基于萨博凤凰平台打造而来,在保留了末代萨博9-3车型的大部分元素的同时,针对新车进行了新能源化的细节设计,该车采用纯电驱动,其中电动机最大功率130kW,峰值扭矩280牛·米,并搭载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组。最大续航里程355km,最高时速达到140km/h。

点评:和目前市场上的主流电动车型相比,国能首款电动车的性能指标参数并不具有竞争力,而且价格不低。根本原因在于这是一款很早就开发但迟迟没有上市的产品。至于萨博品牌和其电动汽车技术对用户有多大吸引力也是未知数。总体而言,EV君不看好这款车的市场前景。

4、全球鹰K27上市 补贴后售价6.28-7.38万元

全球鹰K27电动车上市,补贴后售价6.28万-7.38万元,这款车提供200km及300km两个续航里程版本,每个版本将拥有舒适型与豪华型两项配置,总共4款车型。

新能源汽车ev与dm的价格区别(零跑S01白车身下线)(4)

全球鹰K27是一款微型纯电动车,车身尺寸为3971/1745/1496毫米,轴距2461毫米。这款车搭载的电机功率为49kW,峰值扭矩175N·m。配置方面,该车具备ABS防抱死系统,EBD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倒车雷达、倒车影像、主副驾驶安全气囊、碰撞安全断电等功能。

点评:久违了的全球鹰品牌终于上市新车了,但与北汽EV系列等微型电动车先比,这款车竞争力不明显,也没啥性价比。

5、王秉刚:2020年电池单体能量密度有望超过300Wh/kg

据中国汽车报报道,10月25日,在由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中国汽车报社、湘潭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汽车智库成立大会暨2018智行中国汽车发展研讨会”上,全国清洁汽车行动协调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王秉刚表示,“今后10年甚至更长时间要立足于能量密度300Wh/kg左右的电池,更高能量密度的新型动力电池技术产业化前景未知。”

王秉刚认为,从短期来看,到2020年,电池单体能量密度有望超过300Wh/kg;从中期来看,2025~2030年,能量密度有可能突破400Wh/kg,但目前这一数值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2025年产业化无望;从长期来看,即2030年之后,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等新技术的发展有望将能量密度推高至500Wh/kg以上,但目前来看未知因素太多,产业化前景渺茫。

点评:短期来看,2020年达到300Wh/kg的能量密度已经够用了。目前的锂离子电池技术如果能量密度继续提升,安全性等风险会急剧上升。更高能量密度的电池只能寄望于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

6、中石化与巴斯夫探讨电池材料市场新业务机会

10月28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与巴斯夫欧洲公司在北京签署谅解备忘录,进一步加强双方在中国上下游化学品生产的合作。同时双方表示有意拓展中国电池材料市场。双方发布的公告称,在中国,替代能源的重要性不断提升,特别是在汽车行业,需要电池材料的创新以满足一系列激增的应用需求。

巴斯夫早于2012年就成立了电池材料全球业务部门,目前的战略重点为高能量正极材料领域,产品系列包括镍钴锰(NCM)氧化物和镍钴铝 ( NCA )氧化物。巴斯夫官网介绍,其目标是到2025年让中型电动车一次充电可行驶里程翻倍,从目前的300公里增加至600公里,电池体积缩小一半,寿命延长,充电时间缩短至15分钟。巴斯夫还在探索下一代电池材料技术,包括与Sion Power合作开发锂-硫电池技术等,其长期目标是“成为全球电芯和电池组功能材料及零部件领先供应商”。

中国石化2018年工作会议曾提出开展高附加值合成树脂、汽车轻量化材料、动力电池材料等技术研究。2014年,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旗下的扬子石化研究院就开始研发锂离子电池隔膜用特高分子量聚乙烯专用树脂。2017年5月,扬子石化首次成功生产锂离子电池隔膜专用树脂——特高分子量聚乙烯,这是国内首次也是中国石化首次生产该产品,打破了长期以来进口产品的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

点评:两桶油这种体量的公司加入动力电池材料研究,对于电动汽车的发展来说将是一个长期的利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