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的宇宙有无数的天体,它们的分类多种多样,有恒星,行星,白矮星,中子星,黑洞等。

不管宇宙的天体数量有多么的庞大,主要的天体只有两种,那就是恒星和行星,它们的形成方式基本差不多,都是由星云中的物质旋转聚集,在引力的作用下,聚合在一起,最后根据质量的不同,演化成为了恒星和行星。

木星曾经吞噬过10倍于地球的行星(木星是一个巨无霸)(1)

宇宙大爆炸的瞬间,能量转化为氢,氦等元素,而大量的氢元素聚集,形成了星云。星云并不是一动不动的,而是在不断旋转,这一切的背后都有引力在主导,最终引力将分散的星云物质不断聚集,在中心处不断压缩,形成了原始星体。

原始星体诞生之后,有了更强大的引力之后,开始吸收周边的物质,质量越来越大,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巨大的压力之下,就会点燃中心的核聚变,形成恒星。

木星曾经吞噬过10倍于地球的行星(木星是一个巨无霸)(2)

恒星也是由行星一步步演化而来,只不过,一团星云中的物质,大部分都被中心的天体吸收了过去,剩下的已经不多,所以一团星云中心诞生了恒星之后,那些边角料最多也只能形成行星,无法再演化出恒星。

太阳系也是由一团太阳星云演化而来,太阳诞生之后,多余的物质形成了八大行星,其中有四个是类地行星,四个是气态行星。

木星曾经吞噬过10倍于地球的行星(木星是一个巨无霸)(3)

类地行星主要的成分是硅酸岩,有着岩石固态表面,具备成为生态星球的潜力。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水星,金星,火星和地球都是类地行星,其中地球成为了生命星球。只不过,根据科学家的研究认为,金星和火星在很久以前,有可能也是美丽的生态星球,可能也诞生了生命,只不过后来的环境发生了大变,才变成了恶劣星球,生命无法生存。

四个类地行星中,地球的直径约12756公里,质量约5.97237✕10 千克,是最大的岩质行星,金星跟地球的质量,体积差不多,火星小一些,水星则更小。

木星曾经吞噬过10倍于地球的行星(木星是一个巨无霸)(4)

除了四颗类地行星之外,剩下的四个则是气态巨行星,主要成分是气体,其中木星和土星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属于传统类型的气态巨行星,而天王星和海王星则属于另类,主要成分是水、氨和甲烷。

四个气态巨行星中,木星无疑是一个巨无霸,平均直径达139822公里,是土星的1.2倍,质量是土星的3.34倍。天王星的平均直径约50724公里,海王星的平均直径则是49244公里,它们在木星面前,也只是小个子,远没有木星那么大。

木星曾经吞噬过10倍于地球的行星(木星是一个巨无霸)(5)

通过这些数据的对比,可能很多朋友还无法看到太阳系八大行星之间的差距,下面,我们将八个行星按比例缩小,让它们同处一个画面中,就可以更直观地看到巨大的差距。

通过数据我们了解到,木星的直径是地球的11倍,体积是地球的1300多倍,质量更是地球的318倍。八大行星同框看到的是一个震撼的场面,木星像是一个巨大的蓝球,土星比它小一些,海王星和天王星像是两个乒乓球,而水星更是渺小如一颗药丸,地球像是一个精彩斑斓的玻璃球。

木星曾经吞噬过10倍于地球的行星(木星是一个巨无霸)(6)

在现实中,我们可以将木星和地球想象成一座高楼和一个人的对比,木星在人类面前,就是一个高达15层的楼房,你可以想象一下,我们站在15层楼的脚下,自己有多么的渺小。

当然,太阳系中,木星也只是行星的老大,跟太阳相比,它的体积同样无比渺小,在这一张图中,太阳同样按比例缩小,我们会看到,在地球面前巨无霰的木星,在太阳面前,也只是一个小小的弹珠。

木星曾经吞噬过10倍于地球的行星(木星是一个巨无霸)(7)

正是如此巨大的质量差距,才能够让太阳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主导着太阳系的稳定运行,八大行星也不要想着逃脱太阳的引力范围,在绝对的质量面前,一切都是徒劳,只能乖乖地围绕太阳进行公转运动。

而地球正是有了太阳系这样的稳定环境,才能够成为一颗生命星球,40亿年前诞生的生命才能够度过漫长的40亿年进化,最终演化出人类。

木星曾经吞噬过10倍于地球的行星(木星是一个巨无霸)(8)

地球能够稳定安全,生命能够安全进化演化,除了太阳以绝对的质量把控之外,我们还应该感谢木星,它就是地球的“守护神”。

太阳系除了太阳和八大行星之外,更多的还是无法统计数量的小行星,它们没有特别稳定的轨道,就像一群撒野的熊孩子一样,经常到处乱窜,一旦进入内行星圈,就会向着火星和地球奔来,火星离小行星带比较近,容易遭受小行星的撞击。

木星曾经吞噬过10倍于地球的行星(木星是一个巨无霸)(9)

科学家研究认为,火星的环境变成现在这样,有可能就是小行星撞击造成的。地球远离小行星带,前方又有巨大的木星保护,身边有月球保护,才能够免受巨大小行星的撞击。

即使如此,地球在6500万年前,同样遭受了一颗直径达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引发的灾难让称霸地球长达1.6亿年的恐龙灭绝。

木星这个巨无霸保护了地球长达40亿年,在未来的漫长岁月里,它还会继续保护地球,直到太阳的生命走到尽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