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车间设计布局(最简易的小型工厂布局规划方案6-线体设计)(1)

四、仪器等辅助物品的评估

  设备数量和人员工站数量有了,那么每一个工站相应的仪器、工具、工装夹具、主材、辅材需求量都能相应地计算出来。

  用excel表统计,横列为所要用到的仪器工具等物品,纵列为工站,将每个工站所需要的物品数量统计出来,一是方便以后照清单购买,二是在规划线体的时候也用得着。

  五、线体的设计

  1.从IE和精益生产的理念来看,各个工序之间尽可能形成连续流,也就是工序之间不要有间隔,一个工站挨着一个工站。

  这种方式常见的线体是两种:一种是流水线,另一种是cell线;

  ------流水线,线体架设好之后不容易变动,人员固定位置重复相同的工作,适合批量生产;

工厂车间设计布局(最简易的小型工厂布局规划方案6-线体设计)(2)

常见的流水线

  ------cell线,一般是工作桌搭配设备组合成的线体,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能够快速地布置新线体,适合小批量多品种产品的生产;

工厂车间设计布局(最简易的小型工厂布局规划方案6-线体设计)(3)

cell线一般布置为U型

  流水线与cell线,这里不过多地介绍,大部分小型工厂都会参照同行业的标杆做决定。不管流水线还是cell线,工厂所要追求的是连续流生产,而不是如下那种按功能布局的方式。

工厂车间设计布局(最简易的小型工厂布局规划方案6-线体设计)(4)

以工序为模块的功能性布局

  这种方式有百害而无一利,比如在制品多占用过多空间、拉长生产交期、容易造成批量报废、人员无效搬运……等等

  再来看下线型,也就是线体的形状。

  我在工作中经常设计的线型有直线型,U型, S型。直线型,所有工站从头到尾呈一条直线,首站、尾站在直线的两端;而U型线,顾名思义就是线体布置呈U型,首站、尾站在同一端,也就是常说的首尾一致;S型就是在U型基础上再拐个弯。

  不能片面性地说哪一种线型好,这个受线体长度,物流路线的规划,上料方式,以及车间空间的影响,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比如线体有30个工站,为了方便人员管理,很显然将线体规划成U型线比较理想;或者一人同时操作几个工站,U型线也是比较好的选择。或者工站很短,就几站而已,又不需要一人操作几个工站,那就选直线型;假如U型线对物流路线规划有影响,可以选择S型;

  2.麻烦的是,有的工厂会有一机多用的大型设备,可以生产不同型号的配件,且产量很高(相比其他工序高出一大截),这种类型的设备价格也高的出奇。比如一台冲压机,2秒钟生产出4个配件,CT 为0.5秒。如果把这台设备放到连续流的线体里,显然是大材小用。

  那么这种情况就不适合规划成连续流,我们可以单独把这台贵重的、产量高的设备,脱离线体规划,放置在线体之外的地方——我们可以理解为线外加工,提前加工好配件后再返回主线体使用。

  对于以上这种情况的规划,后期可以用“拉"的方式,配合目视化看板以及SMED(快速换模)等精益工具改善。

工厂车间设计布局(最简易的小型工厂布局规划方案6-线体设计)(5)

  3.此外,虽然线体已经设计成连续流,但因某些原因连续流经常被打断,如上料、换配件、或者设备故障特别高……在这些情况下,设计线体的时候就要考虑增加一些缓存。缓存可以横着放在流水线上,也可以竖着堆在一个叫堆栈的设备里。

  必须要说明,缓存不是万能的,它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减少产能的损失(利用各道工序的产能差)。

   计算公式:缓存数量=停机时间/CT

  比如,设备换料停机2分钟,线体CT为30秒, 缓存数量=2*60/30=4;

  4.还有一种情况:虽然将线体设计成流水线,产品的流动形成比较好的连续流。但是流水线阻碍了人员流动路线和材料运输路线,此时可以将有影响的那一段流水线,设计成高空流水线,这样就可以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

  当然也可以在流水线上架设上下的梯子,用于人员和物料的流动——这显然不是一个好方法,只能在无路可走的时候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