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三周年祭文格式(春节回乡手书之四)(1)

春节回乡手书之四‖祭奠爷爷“神老大”

参观完我家老屋,我又来到了西村,探望了爷爷家的老宅。爷爷家的老宅在西村大围沟,因地形是个倒挂的”U”字,故此得名。东面进口是平坦的地面,其他两处是高坡,西面靠山。大围沟里的民居,都是这样依地形地势而建,冬暖夏凉,环境不错。

老宅是典型的石头房子,也是他这个“大石匠”的杰作。一拉溜坐西朝东八间房子,与五爷爷房子山墙一隔、各四间。院墙外面块石垒墙,一壁两门。院内院外板石铺地,古色古香。大门外矮石墙,构成院外院,往南折下,东出下坡,便是到村口海沿的石板台阶路。石头房谈不上“高大上”,但有岁月掩盖不住的古朴。石头被雕琢成方形、菱形,组合成铜钱、花卉等图形,雕刻着松鹤、寿桃等。房檐材料是长达二三米的石板,打磨的厚度有五六厘米。

参观完老宅,又来到爷爷奶奶的坟头,给二位老人上上坟、烧烧香。爷爷奶奶的坟茔,就坐落在大围沟的上方,群山环绕的西山头上,这里面南背北、依山傍水、地势较高。坟茔的正前方是爷爷闯荡了一辈子的大海,后面半山坡绿树成荫、松柏肃穆,是块上好的风水宝地。

农村老人三周年祭文格式(春节回乡手书之四)(2)

爷爷吴支英是砣矶岛著名的船老大。他会看天象、辨鱼汛,据说闭眼品尝海水,就能知道是哪个渔场的。他走南闯北,铺风盖浪,领船一辈子,被誉为海岛上的“神老大”(据文史专家刘文权)。他曾经成功预测了一场台风,带领船员提前返航……1946年早春,砣矶岛有上百只帆船集结在烟台港,上水增薪,籴米添油,准备迎接一年一度的烟威渔场黄花渔汛。4月17日(农历三月十六日),出海的头一天,吴老大不断地观望落日天象,只听他喃喃自语地重复着一句话:“太阳落得不好哇!。”第二天,却晴空无云,风平浪静。一大早,烟台港内外鞭炮渔号混声四起,张帆摇撸万船竞发。8时许船至半途,吴老大一反常态地下达返航命令。

伙计们不理解,但舵令胜似军令,船老大在船上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即使一些年长的叔伯们亦得有令必行。约10时,西北天像后老婆的脸说变就变。风,起得骤,来得猛,6级--7级--8级,最大达11级。人在船上立不稳,帽在头上戴不住,爆发性的狂风打着旋儿自天上压来,就像天庭里伸出的一把大扫帚,横扫着渔场上的舟叶,大难临头了。此刻,伙计们如梦初醒,大家咀嚼着吴老大“太阳落得不好哇!”的预言,涕泪交集地感悟着半途回港的决断。

眼看着,残船、碎板、尸首、衣物……潮印上堆积的,浪头翻卷的,远处漂浮的,海滩上横卧竖仰,狼藉不堪;呼救声、嚎哭声、海浪声,撕心裂肺,惨不入耳。大灾幸免的伙计们心里都在说:“天不灭吴。”……

农村老人三周年祭文格式(春节回乡手书之四)(3)

船老大与伙计们下手归拢了一些附近的尸首,遥望砣矶岛上家中的亲人,趁当时风落扬帆回岛,去抚慰亲属们提起的心,吊起的胆,去送行那些无备无防而去的船友们。这是长岛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海难,这场特大的风灾,夺去南北各岛128条生命。仅砣矶岛就有近百人罹难。然而,神老大吴支英船上的16条汉子,却人船安然无恙。他断天如神,死里逃生的故事,相传几代人。这件事,在长岛县志也有记载。

农村老人三周年祭文格式(春节回乡手书之四)(4)

作者简介:吴刚(露珠), 出生于1964年,山东长岛人,中共党员,现从事税收工作,爱好文学,擅长古诗及现代诗。现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烟台作家协会会员,烟台散文学会编委,青年文学家杂志社理事。2008开始,共创作了千余篇作品(其中诗歌600余首)。先后在《青年文学家》杂志《神州文学》《烟台日报》《烟台晚报》《中国现代诗刊》及系统内、融媒体,发表诗歌、散文等作品200余篇。

追求:快乐惬意生活,提高创作水平。

壹点号 海之赤子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