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1959年生在天津一个普通工人家庭,自小爱好文艺,中学时因遇到冯巩,两人开始搭档说相声,得到马季、唐杰忠的赏识,尽管一路坎坷,但最终在马季先生的帮助下,进入中国广播说唱团。他们两人连续几年参加春晚演出,享誉大江南北,是上世纪80年代末最有影响力的年轻相声演员。

刘伟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家住河北区小树林沈家东胡同5号,在陈家沟小学上学时,老师发现他爱唱爱跳,推荐他到河北区少年之家。那时天津还没有少年宫,少年之家通过歌舞、诗朗诵、小舞台剧,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北京电视台(央视前身)组织大型歌舞电视直播,刘伟和同学们有幸参加,从天津坐绿皮火车去北京,在广电部大院表演大合唱。

刘伟冯巩海外生活(刘伟冯巩互为捧逗)(1)

刘伟 冯巩

小学毕业后,刘伟上了二十六中。二十六中文艺队有百余人,包括西乐、民乐、舞蹈、话剧……,刘伟进了民乐队拉二胡。冯巩在一个队拉京胡,还和同学陈世岳说相声,已小有名气,马季、唐杰忠专门到学校见他们,听他们说《挖宝》。后来文艺队分成两个队,冯巩、刘伟在一队,陈世岳分到二队,冯巩没了搭档,找刘伟合作,冯巩逗哏,刘伟捧哏。

他俩说的第一段相声是冯巩创作的《尊师爱生》,在天津市中小学比赛中拿了奖。马季先生又来天津,在第一工人文化宫演他在山东大鱼岛体验生活时创作的《海燕》,包袱一个接一个响,观众的叫好声“山崩地裂”。马季、唐杰忠住在利顺德饭店,通过学校老师找来冯巩和刘伟。

在利顺德二楼马季的房间里,冯巩、刘伟表演了马季先生说过的《游击小英雄》。马季先生听完,建议他们换换,让刘伟逗哏,冯巩捧哏,看着就更舒服了,同时也跟他们确定了师生关系。打那之后,刘伟、冯巩差不多每隔两个礼拜就坐火车去北京,到马季先生家里,带着作品请老师指点。

刘伟冯巩海外生活(刘伟冯巩互为捧逗)(2)

马季 刘伟

中学还没毕业,刘伟收到马季先生的来信,让他去北京考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刘伟找到冯巩,冯巩没接到信,他知道自己家庭成分不行,心里难过,但非常支持好兄弟刘伟去考试。刘伟回家后背了好几天词,考试头天晚上做了一夜的梦,梦里是爬不完的楼梯。刘伟想,这个梦做得不好,对自己来说,说唱团有些高不可攀,肯定考不上。果然,考试结果下来,刘伟落榜。

时隔一年,郝爱民受马季先生委托,又给刘伟写信,让他到说唱团复试。但结果还是没能如愿。刘伟情绪低落,冯巩鼓励他“不要气馁,继续努力”,刘伟被冯巩的真诚感动,他说:“今后要考咱俩一起考,要不考都不考,谁也不能离开谁!”

中学毕业后,冯巩、刘伟分到天津纺织机械厂,1977年,在马季先生的推荐下,两人去了铁岭一个部队文艺队。演了一年,人事关系办不下来,无奈只好回津,可原单位已把他俩除名,幸好天津制线厂陈益民书记慧眼识人,把他们招入制线厂,又推荐他们到第一工人文化宫曲艺队。

刘伟冯巩海外生活(刘伟冯巩互为捧逗)(3)

刘伟 韩兰成

刘伟、冯巩与常宝庆、常宝丰等同台,转年,侯耀华所在的铁路文工团慕名要他们两人,两人通过考试,终于进入专业团体,但还是不能转正。他们在铁路文工团工作四年,1984年,马季先生终于把他俩调到中国广播说唱团,户口还没能解决,但总算能进这个大门了,也有了宿舍,相当于正式的临时工。

进团第一年,刘伟、冯巩就随团到香港演出,表演了《报菜名》《地理图》《旅行家》《家乡的歌》。柳活是刘伟的强项,他还用起了“追柳”,有什么唱什么,清脆的嗓音、优美的动作博得阵阵掌声。

马季先生告诉他俩一定要自己创作,自给自足。刘伟在《读者文摘》上看到一篇幽默小品,写的是墓志铭,讲一个人忏悔自己虚度的一生。刘伟给冯巩看,冯巩觉得不错,编了初稿。马季先生看后,连夜帮他们改好,设计了很多包袱,题目改成《临终忏悔》,作者署名仍是冯巩、刘伟。这个作品他俩演过好多次,效果极好。

刘伟冯巩海外生活(刘伟冯巩互为捧逗)(4)

刘伟 赵伟洲

1985年春节,牛群说了《牛年说牛》,在广播电台播出,冯巩受到启发,创作了《虎年谈虎》。刘伟、冯巩认真打磨,马季先生全程指导,转年大年三十央视春晚,两人在开场舞之后表演《虎年谈虎》,一炮打响。从此之后,刘伟、冯巩推出了《巧对影联》《求全责备》《三顾茅庐》《挑毛病》《老少乐》等相声,红遍大江南北。

1988年,因亲属的关系,刘伟出国,没办法,冯巩找了新搭档牛群。回国后刘伟没了搭档,比较苦闷,马季先生对大家说:“我们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刘伟。”1989年央视春晚,刘伟表演韩兰成的作品《送别》,马季先生亲自为他捧哏。

近年来,刘伟在影视剧中频频亮相。其实很早以前他就和马季、赵炎、冯巩等人一起演过电影《笑破情网》,之后出演过《赵百万梦幻曲》《侯家大院》等电影、电视剧。近年来更出演了热播剧《人民的名义》《隐秘而伟大》《斗罗大陆》,焕发了艺术第二春。

刘伟冯巩海外生活(刘伟冯巩互为捧逗)(5)

刘伟出演《隐秘而伟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