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梆子、保定老调、石家庄丝弦、评剧、乱弹、哈哈腔……全国348个地方剧种,河北占了36个。日前,全国戏曲(北方片)会演暨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在石家庄举办,本来不温不火的河北戏曲舞台被推上热搜。不过,这个“北方戏窝子”里可不止有名角儿,职工票友也尽显绝代风华。今天,“职工大舞台”唱响“戏窝子”系

列文化活动就上演了一出名家名票面对面。

戏曲老艺术家的经典唱段(戏曲名家职工名票唱响)(1)

京剧《李逵探母》选段正在演出

职工票友登台小剧场演绎国粹风华

石家庄戏曲风继续狂飙,职工票友们抹彩、勾脸、换行头,登上小剧场。

戏曲老艺术家的经典唱段(戏曲名家职工名票唱响)(2)

票友们在简单的后台紧张忙碌

冯敏萍是这次系列活动之一——石家庄市第一工人文化宫小剧场上演的京剧名票名段演唱会的主角。

职工业余剧团筹建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在中剧场和西厅职工大舞台,正忙着排练的马红华告诉记者,他们当天早早就来到排练场地。30年前,马红华曾经学过评剧,5年前,从石家庄一所小学退休后,马红华有时间就到附近的公园唱一唱,现在又要重新登台了。现在她们正在筹备组建职工自己的业余评剧团,让更多职工享受到评剧带来的乐趣。

戏曲老艺术家的经典唱段(戏曲名家职工名票唱响)(3)

职工大舞台评剧伴奏团队正在排练

旁边的闫红、徐美丽,讲到兴高采烈处,即兴给记者唱了一段评剧报花名。

名角儿走进职工中间点亮“北方戏窝子”文化名片

戏曲是角儿的艺术,河北戏曲名家从来都是群星闪耀。从河北走出去的戏曲名角儿数不胜数,京剧的盖叫天、姜妙香,昆曲的韩世昌,评剧的白玉霜,河北梆子的刘喜奎、赵鸣岐,晋剧的丁果仙,川剧的陈书舫……都是河北籍。这次走上职工戏曲舞台的是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河北梆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彭蕙蘅,一段《洪湖赤卫队》唱罢,又返场《窦娥冤》选段。彭蕙蘅告诉记者,接下来,在开设了阳和楼艺术大讲堂之后,她的戏曲艺术传承工作室将再次开设职工大讲堂,普及和推介评剧艺术,让当代人重新认识这个古老的剧种,以期推动戏曲文化再次流行在当下。

戏曲老艺术家的经典唱段(戏曲名家职工名票唱响)(4)

戏曲老艺术家的经典唱段(戏曲名家职工名票唱响)(5)

彭蕙蘅在河北梆子名家名票面对面演唱会演出现场

石家庄市第一工人文化宫总监袁勇告诉记者,河北老百姓懂戏、喜欢戏,愿意看戏。多年的职工活动中,戏曲是受职工们青睐的项目之一。此次“职工大舞台”唱响“戏窝子”活动包括京剧名票名段演唱会、河北梆子名家名票面对面演唱会和职工大舞台业余爱好者评剧排练、演唱。

演出散场后,省总工会宣教网络部三级调研员李会芹告诉记者,河北丰富多元的文化土壤孕育出绚丽多姿的戏曲之花,所以河北戏曲风狂飙上热搜并不算意外,作为职工喜爱的活动,今后也将是省总工会关注的重点。

记者|高丽红 郝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