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患者这样问:“出现尿潜血2 。尿蛋白3 ,请问该怎么办?这些数值能说明什么问题?”专家对此回答严肃,出现蛋白尿和潜血如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影响至肾功能,最终导致尿毒症,这对于患者来说是不是危言耸听?结果是否真的如此严重?

尿蛋白多久能导致尿毒症(出现潜血和蛋白尿)(1)

长期、持续的蛋白尿往往意味着实质的损害?

01.什么是蛋白尿?

蛋白尿是泌尿系统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和最早能检测到的指标之一。正常人尿液中有少量蛋白质,其含量不大于200毫克/24小时,故一般尿蛋白定性方法不能检出。当尿蛋白定量大于200毫克/24小时时,常规尿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反应,称为蛋白尿。

02.蛋白尿意味着肾小球基底膜的受损

正常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蛋白有选择滤过作用,能有效地阻止绝大部分血浆蛋白从肾小球滤过,只有极少量的血浆蛋白进入肾小球滤液。当肾患病时,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高,使大量蛋白质滤过到肾小球滤液中,远远超过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蛋白质进入终尿中造成蛋白尿。这种原因多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肾循环障碍、缺氧等,尿蛋白可以少量至每日数10g以上,多数>2g/24h尿,通常是以白蛋白为主。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肾小球滤液中的蛋白质重吸收减少,也造成蛋白尿,常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肾小球间质疾病,如肾盂肾炎、镇痛药肾病、抗生素肾损害、重金属中毒、先天性多囊肾以及各种先天性肾小管疾病等。这类蛋白尿一般含量<2g/24h尿,大多在1g/24h尿左右,以小分子量蛋白为主,白蛋白较少。

从以上可以看出,当持续性出现蛋白尿时,往往意味着肾脏有病变,是某种肾病的征兆,尤其是伴有潜血时,应该引起人们的注意,当然这其中不包括生理性蛋白尿等暂时性的蛋白尿。

肾实质受损,发展到尿毒症将是一个

必然的过程!

当小便中出现蛋白尿和潜血时,是因为肾脏内肾小球基底膜受到了严重损伤。肾小球基底膜受损,慢慢会影响肾实质,而尿毒症便是各种慢性肾实质疾病逐渐恶化的结果,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是导致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有关资料显示,慢性肾小球肾炎所致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约占总数的64.5%。而肾炎、肾综等初期症状便是大量的蛋白尿,因广大患者忽视病情,再加上没有进行有效对症的治疗,最终走上了尿毒症的道路。

03.典型案例 3岁肾炎,为何时隔30年突然患了尿毒症?

患者张雷林 男 江苏南京人 36岁,某|,军官

诊断

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

主诉一月前因参加集训晕倒,后被查出尿毒症而入肾病医院进行治疗。

病史记录

3岁时感冒发烧,到医院检查蛋白尿2 ,潜血1 ,当时诊断为慢性肾炎,当时家长没有意识到肾病的严重性,经治疗后出现指标转阴。患者当兵、考军校,在多次的严格体检中均未发现异常。于1月前参加,集训,因劳累有头晕、恶心、呕吐症状,后晕倒在地,经诊断为尿毒症。患者非常震惊此结果。

专家点评

这是一名典型的由初期只是单纯的蛋白尿、潜血最终发展到尿毒症的患者,该患者作为|,的一名军人,运动量、体力消耗等较一般人都大,在这种情况下,30余年当中患者没有感觉到任何的不适,以至于家属知道检查结果后无论如何也不能相信,30年前单纯的蛋白尿、潜血已转变为尿毒症。

该案例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蛋白尿、潜血发展到肾功能功能不全只是一个时间长短的问题(一般潜伏期在10~30年),如不经有效治疗,结果便如上述案例,发展终端即为:尿毒症。

我是杨彦芳,中医学博士,中西医肾脏病临床及实验研究20余年,擅长肾小球病(血尿、蛋白尿)、肾血管病及慢性肾损伤(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衰竭)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欢迎大家关注本账号,如有相关问题咨询,可留言或私信,看到后我会详细解答您的疑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