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汉服运动”逐渐开始兴起,如今已在中国各地成为一种潮流在德阳,有这样一群致力于弘扬汉服文化的年轻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通过网络聚到一起在他们眼里,汉服并不仅仅是衣服,更代表着传统的复兴,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四川汉服协会 一群致力于弘扬汉服的年轻人?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四川汉服协会 一群致力于弘扬汉服的年轻人

四川汉服协会 一群致力于弘扬汉服的年轻人

2004年,“汉服运动”逐渐开始兴起,如今已在中国各地成为一种潮流。在德阳,有这样一群致力于弘扬汉服文化的年轻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通过网络聚到一起。在他们眼里,汉服并不仅仅是衣服,更代表着传统的复兴。

活跃于传统节庆的民间汉学会

活跃于网络的“德阳汉学会”,是德阳成立最早、最具规模的民间汉服团体,2010年成立至今,核心成员已达200余人,以80后、90后为主,汇集了各行各业的汉服爱好者,他们经常在传统节日来临时身着汉服,宣传汉文化。

“我是思雨”,是“德阳汉学会”QQ群的群主,如今,该QQ群已经发展到1200人左右。其中,“我是思雨”、“浩然”、“谷雨桑”以及其他几位“同袍”为群里的核心成员。

“我是思雨”本名叫李妮,记者第一次见到她,她正穿着一件红色明制立领袄(汉服的一种款式),穿汉服,早已渗透到她的日常。李妮是一家宠物美容店店主,从小就喜欢养宠物和中国古典文化,从偶然接触汉服,到成为德阳这个圈子里的核心人物,并认识了一群热爱汉服、重视传统的朋友。“现在的独生子女都比较娇惯,往往不重视礼仪,而穿汉服的基本态度,必须要有一个‘诚敬’的心态,要求事事端庄。”李妮说,作为中国人,能传承这样一种服饰文化是很骄傲的事,近几年来, “德阳汉学会”呈现出爆炸式的膨胀,让她感到很欣慰,“我们的初衷就是以汉服作为载体,弘扬汉文化,让更多的人知晓,加入到这样的群体中来。”

作为“德阳汉学会”的运营负责人,李文睿在2015年德阳创客大赛之前,便辞去了原本相对稳定的工作,全心全意投身到汉服事业中来,他告诉记者,正是在“德阳汉学会”一帮朋友们的不懈努力下,他们的团队最终在德阳形成气候。花朝节、上巳节、端午祭祀、重阳祭祖……这些传统节庆活动中,都开始活跃着他们的身影。

“我们的团队中,年龄最小的只有8、9岁,最大的有60来岁,其余的基本上以20多岁的年轻人占主力,因为年轻人更容易接受新的思潮。”李文睿说,每逢开展祭祀活动,汉服社成员穿着汉服,经常被人当做“穿越”,甚至还有人把他们认成韩国人、日本人。

大多数人对传统服饰文化已淡忘

在“德阳汉学会”元老级“同袍”的洪飞看来,汉服是韩服、和服之“母”,“在日本、韩国,平日穿着传统服饰是很正常的事情,但现在,大部分汉族人不知自己的民族服装为何物,很多人认为旗袍是传统服饰,实际上汉服才是汉族的传统服饰。”

谈到传统服饰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洪飞举了一个让他印象深刻的例子,2015年的一天,他身着汉服去东湖山参加一个祭祀活动,路上遇到一个老大爷,老大爷向他招了招手,说,“师傅过来,我给你捐点钱。”原来,身着汉服长袍的他被老人误认成了寺庙里的和尚,让他哭笑不得。

“遭到误解是难免的。”李文睿告诉记者,2011年,他正和几个朋友在云顶山参加一个清明节祭祀活动,“这时电话响了,我刚掏出手机,就听到旁边有人在悄悄议论,说这些‘拍电影的人’太不专业了。我回答说,同你们一样,我们只是来游玩的。”

生活中穿着汉服,除了回头率奇高,时常被误认为“穿越”外,也会遭遇一些不友好。“前几年汉服还不像现在这样被人们逐渐接受,我记得在2008年的时候,圈子里一个‘同袍’穿着汉服去坐公交车,没想到却被司机赶了下来,司机说,你是古代人,应该去坐马车。”李妮说,面对这些不理解,大家都很无奈:“为什么很多国家都能穿戴和传承自己的传统服饰,而我们许多人却对自己的传统服饰了解如此匮乏。”尽管遭遇了一些不理解,但更多时候,当大家在进行祭祀活动时,市民们都很感兴趣,会主动打听如何加入进来,让“汉学会”的成员们更加坚定弘扬汉服的决心。

汉服饰承载了深厚的文化积淀

在与汉服社成员的简单交流中,记者也逐渐对汉服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由于汉服宽大飘逸,讲究浑然一体,对布料和制作都有一定的要求,在这个圈子中,有一位喜欢制作汉服的裁缝李显明。李显明是1961年生人,今年已经54岁,在这个年轻人占多数的圈子里已算是“高龄”。

从10多岁便开始从事服装制作行业的李显明,因为喜欢传统服饰,在他接触到汉服圈子后,便开始醉心于制作汉服饰,“汉服采用的是古法制衣,讲究平铺剪裁,很多工艺机器替代不了,只能靠手工,这也是难以流行的原因。”李显明说,虽然自己不一定做得尽善尽美,但只要有人去传承,汉服就会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在他眼中,汉服是一种载体,承载着国学复兴的梦想。多年来,汉服已经渐渐融入了他的生活。平时只要天气允许,他都会穿汉服到处走走转转。

作为资深汉服爱好者,洪飞对汉服研究已经达到了痴迷的地步,“汉族有几千年的文明史,是非常开放的民族,体现在服饰上,讲究庄重大气,清淡平易。”洪飞说,每个国家都有代表自己国家形象的“国服”,日本有和服,印度有纱丽,韩国有韩服,越南有奥黛,“国服”蕴含了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风俗、礼仪等内容,是民族的代言。而汉服,贯穿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承载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底蕴。

“如果我们身着自己的民族服装,就会有一种很强的身份认同感,民族文化是需要传承的。”洪飞说,从日常生活入手,服饰是个起点,进一步接触民族文化,然后把传统变成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这就是他们目前所做的,也是为之努力的方向所在。

记者 李涵 图由受访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