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长忠(上海高校智库·复旦大学政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把握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坐标意义?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把握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坐标意义(从人类文明新形态把握新时代取得的伟大成就)

把握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坐标意义

作者:郑长忠(上海高校智库·复旦大学政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对于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可以从多个维度来把握其伟大意义,笔者认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其中一个重要维度。

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逻辑与内在结构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就意味着,要进一步从文明形态发展视角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是人类最早进入文明阶段的文明体之一,且是至今从未中断过自身文明发展的唯一文明体。在历史上,中华民族创造了非凡文明成就,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鸦片战争之后,在现代化浪潮冲击下,我国古典文明开始崩溃,中华民族也走向衰落。推动中华文明从古典向现代转型并构建现代文明,成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经过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承担起了这一历史使命。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扫清了现代化建设道路上的各种障碍,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以社会主义方式开启了现代化建设道路。为了克服现代化建设对基础资源积累和社会组织化诉求与中国传统社会“一穷二白”和“一盘散沙”之间的矛盾,我们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和单位社会体制,并在较短时间内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而为构建面向未来的人类现代文明中国形态奠定了基础。

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定,并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和十七大分别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依法治国、“三个代表”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推动了现代市场、现代国家、现代政党和现代社会等现代文明主体要素在我国生成或发展。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提出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随后,进一步提出了政治文明建设、社会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内容,从而使面向未来的人类现代文明中国形态的内容要素不断得以生成和发展。

综上所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我们以社会主义的方式推动了现代化建设,并走出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推动了面向未来的人类现代文明中国形态的主体要素和内容要素的生成和发展。这一历史过程,既呈现了面向未来的人类现代文明中国形态的生成逻辑,也生成了其内在结构。

二、以“四个全面”推动文明形态跃升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在文明发展中起到决定作用。作为后发国家,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生产力起点较低,在进入新时代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成为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成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也推动着面向未来的人类现代文明中国形态的要素生成和发展。

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为此,社会的主要矛盾,也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与此同时,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面向未来的人类现代文明中国形态的发展也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

为此,党的十八大,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确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内容,形成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提出了要基于顶层设计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学术角度来,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推动面向未来的人类现代文明中国形态的各内容要素和各主体要素的功能得以发展以及整体形态各要素之间关系的有机化。

随后,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五中全会上,党中央又分别作出了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定。从学术角度来看,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就是分别从制度和组织的两个维度将全面深化改革成果予以固化下来。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这就使面向未来的人类现代文明中国形态建设所服务的目标得以明确下来。

党中央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来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改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确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从文明形态发展角度来看,党的十八大到十九大期间所推动的“四个全面”的战略举措和战略布局,实际上,就是推动面向未来的人类现代文明中国形态从要素生成阶段向整体形态发展阶段跃升的重要举措。

三、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构筑“四梁八柱”

在推动文明形态发展的特点上,如果对从党的十八大到十九大期间,可以用“改”字来概括的话,那么,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期间,就是“建”字。所谓“改”,指的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推动文明形态从具体要素生成阶段向整体形态发展阶段跃升。所谓“建”,指的是通过相应建设性手段推动面向未来的人类现代文明中国形态走向定型。

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判断,确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制定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从而明确了全面推进面向未来的人类现代文明中国形态发展的时代特点、指导思想和战略安排,并在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上,党中央作出决定,建议将这些内容写入宪法,使之成为国家意志。随后在三、四、五、六中全会上,分别从组织机构、制度体系、目标方向和历史坐标等方面,推动面向未来的人类现代文明中国形态走向定型。

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保障。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为此,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并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刻变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从而为面向未来的人类现代文明中国形态走向定型奠定机构职能基础。

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为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总体目标,把制度建设与现代化建设任务目标联系起来,从而为面向未来的人类现代文明中国形态走向定型奠定制度体系基础。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在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之际,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新发展阶段,从而为面向未来的人类现代文明中国形态走向定型明确目标方向。

在建党百年之际,我们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了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从而为面向未来的人类现代文明中国形态走向定型确定了历史坐标。

四、人类文明新形态引领未来

从人类文明新形态维度来看,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成就的历史意义,可以从中国和世界两方面进行把握。

对中国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推动了面向未来的人类现代文明中国形态,实现了从具体要素生成向整体形态发展跃升,并完成基本定型任务,为文明形态进一步走向成熟提供了“四梁八柱”,进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文明基础。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进入一个新的轴心时代,实现初步定型的面向未来的人类现代文明中国形态,不仅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中国经验和路径选择,而且也将为人类文明的新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来源: 光明网-学术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