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师生共话爱国报国志】

潜心教书育新人,助力科技强国梦

讲述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孙世刚

4月6日,我有幸在校庆大会现场第一时间学习了贺信精神,特别激动,深感自豪,也萌生了三个强烈心愿。

一是“知无央,爱无疆”,当嘉庚精神的“诠释者”。我是新中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本科生。从1978年初进入化学系学习开始,便与厦大结下了不解之缘。1982年,我被公派到法国攻读博士学位。那时,校长田昭武院士曾多次到法国访问考察。他每次都会来看望我们,介绍祖国的快速发展和巨大变化,鼓励我们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早日回国参加建设。

科技托起教师强国梦(潜心教书育新人)(1)

厦门大学建南大会堂。光明图片

100年来,嘉庚先生“知无央,爱无疆”的精神与情怀,倾注在校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当中,赋予了厦大鲜亮的爱国底色和独有的光荣传统。如今,天南地北的厦大人正以各自的方式感恩母校、回馈社会。作为一名厦大教师,我更要在传道、授业、解惑中传承薪火,与同事们共同谱写“南方之强”勇立时代潮头的宏伟篇章。

二是守初心,担使命,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四十多年来,我见证了学校的变化和发展,也收获了教书育人的幸福和感动。我自豪地看到,厦门大学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正在一步步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迈进。如今,厦门大学新百年的奋进篇已经展开,我将继续保持对教育的热情和激情,以学生为中心,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母校的教育事业。

三是新征程,新作为,做强国之梦的“筑梦人”。1982年7月我刚到法国留学时,发现祖国确实落后太多。回国后,科研条件很艰苦,我经常利用出差机会去北京、上海等地买芯片,淘一些仪器设备的零部件,还自己动手编写实验仪器的计算机控制软件。实验室就这样一点点建立起来。

今天,祖国早已今非昔比,厦大也已旧貌换新颜。今日之厦大,不仅记录着光荣、孕育着希望,更肩负着使命、承载着梦想。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潜心教学科研,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功夫,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马跃华、陈之殷、王斯敏

《光明日报》( 2021年04月12日09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