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发现的五种新物种图(福建发现全球新物种)(1)

福建发现全球新物种

我国每年都能发现数量众多的新物种,而我的家乡福建在其中贡献了很多力量,几乎是每隔一段时间,福建就能发现新物种,以至于有时候发现新物种的新闻一出来就石沉大海了,因为太频繁了。但这次居然上了热搜,这我不得趁热打铁一下?

从国际动物分类学权威期刊《ZOOTAXA》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本期的先锋,在福建永安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的昆虫新物种——天宝岩肿腿迷甲。

被发现的五种新物种图(福建发现全球新物种)(2)

这种步甲科的昆虫体型仅有1.6厘米,身体扁平,坑坑洼洼的纹路凹陷使得它看起来像一个黑色的花生。它的名字来源从其外观就能直观了解,就是因为它们的步足上拥有肥厚肿起的区域,暂不清楚其功能。天宝岩肿腿迷甲是夜行性昆虫,白天则深藏在树皮中因此难以寻觅。

任何物种的发现都是一笔财富,能对生物多样性添砖加瓦,对其的研究不但能让人类有机会学以致用,更可能为同样生态位的其他物种的保护提供依据。

下面我们来介绍几种近年在福建发现的新物种。

郭亮足步甲

为什么先讲这个昆虫呢?因为我发现很多媒体太不靠谱了,这个郭亮足步甲明明是2020年8月被首次发现,2021年4月23日被正式认定为新物种的,但很多媒体看到今天这个“福建发现全球新物种”的热搜,居然把郭亮足步甲认为是这次发现的,真是无语了。

这种昆虫分布于福建三明罗拔顶、永安天宝岩等地区,以发现者郭亮命名,它的身体结构像是一个葫芦,头部呈铲形,体色接近暗红色并呈现光泽,珠步甲判定为新种的依据是它的生殖器结构跟其他珠步甲截然不同,说明步甲家族的多样性很高。

被发现的五种新物种图(福建发现全球新物种)(3)

武夷林蛙

武夷林蛙是2021年10月30日武夷山国家公园生物资源调查团队发现的两栖动物新物种,它的发现过程有点悲催。

本来研究者的目的是拍摄竹叶青的猎食,结果刚好拍到武夷林蛙被捕食的过程,他们感觉这种青蛙好像不太一样,于是抓了一雌一雄回去实验室进行标本比对和基因测序,结果发现还真是新物种,因为发现在武夷地区,因此就叫武夷林蛙了。

对于该物种的资料很少,我也不能胡编乱造,只能到此为止了。

被发现的五种新物种图(福建发现全球新物种)(4)

黄建斌糙天牛

这个名字的来源有够明确了,不需要多谈。发现者黄建斌并非科班出身,而是一个实打实的昆虫爱好者。2019年5月,他到福建省南平市茫荡山野采,突遇暴雨,只能躲到一个寺庙躲雨,结果在寺庙墙壁上发现了一种没见过的土色天牛。

只见这只天牛黑褐相间,看起来就很粗糙,最明确的特征是两条后腿之间的壳体上有对称的十分显眼的黑斑。黄建斌从未见过这种天牛,于是抓回去请人解剖确认,最终确定是雄性新物种。

被发现的五种新物种图(福建发现全球新物种)(5)

但想要取得国际的认可,起码需要一雌一雄。此后的几个月他和发烧友们一起寻遍深山,最终在福建尤溪中仙镇记录到一只同种雌性天牛。在2021年4月1日,在开玩笑的日子不开玩笑地说,黄建斌糙天牛终于被认定为新物种了。

为何福建新物种这么多?

近两年发现的新物种实在太多了,但因为资料不足,能拿出来讲得很少,于是我只能挑上这几种。那么为什么福建新物种这么多呢?这跟地形和森林覆盖关系很大。

首先福建地形是以山地丘陵为主,这个我们初中都学过。在福建的西边和中部有两列大山成为了构建地形的骨架,它们均为东北-西南朝向,于海岸线平行,这样的地貌带来了丰富的降雨,滋养了万物,也包括人类难以涉及的区域。在这些峰岭耸峙,丘陵连绵中,还时不时有盆地冒出来,事实上山地丘陵占了福建面积的80%,这说明这些区域开放的难度显然会比较大,不受影响的自然区域自然就比较多了。

被发现的五种新物种图(福建发现全球新物种)(6)

同时,作为全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省份,这能给许多物种提供隐蔽的居所;也因为森林多,人类开发速度慢,在保护生态的规定出来之前也没涉及到一些深山老林,这才给这些隐蔽的物种提供了生存的可能。

后记

发现新物种和关注那些濒临灭绝的物种应该同步进行,如今的全球,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许多物种在被发现前就灭绝了,灭绝速度远高于发现速度。

但人类也是需要发展的,因此要权衡发展和物种保护,确实是个难题。但起码现在大家的意识已经变化了,我们起码应该在这些物种消失前,去证明它们来过这个世界。

被发现的五种新物种图(福建发现全球新物种)(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