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吃饭打卡地(北京吃喝地标)(1)

打开航旅纵横,距离上次飞行 —— 215 天。同时,这也是我上次踏足顺义区的日子。

顺义,仅仅作为「朝阳飞地」而存在吗?不止。或许你还能想到「中央别墅区」。这个传统的精英人群和外籍人士聚居地,天然地给人以神秘感、圈层感。但在「吃」这项普世的需求上,圈层语言是几乎失效的。广大顺义居民可能不习惯于喝豆汁儿、吃涮肉,不过也同样浸泡在柴米油盐的真实生活之中。

的确,顺义下辖的各个板块有相对明确的财富阶层划分,普宅、改善、别墅,三类住宅项目面向三种目标客群,进而也衍生出了一套相应的餐饮体系。

北京吃饭打卡地(北京吃喝地标)(2)

位于后沙峪的 Ahava 被称为「顺义甜品之光」。

如果身在中央别墅区附近,那么毋庸置疑会被引向同里市集。它就像是附近居民的宴客厅和中央厨房,闲来逛逛美食档口,或者采购食材烹制家宴,同里都是首选。在这里,「逛摊赶集」便是生活的调味剂。

向南移动 1.5 公里到达南邻温榆河的荣祥广场。40 年前,当周遭很多地方还是农田时,它就像一块沙漠中的绿洲,成为顺义精致生活的开端。如今,这里被定位为国际消费桥头堡,独特的欧式小镇风情、浓郁的异国商业氛围,穿行其中,常有穿越时空之感。

将目光向地图北侧移动,自新国展到后沙峪,家常风味占据半壁江山,鲜少有贵价餐厅出现,却能搜罗到不少朴素、道地的家庭式洋餐馆和社区烘焙店。至于顺义与朝阳之间的过渡地带,则大多具备鲜明的「目的地」属性。来自中东欧、南非、加州、日本等地区的饮食店,吸引众多「外籍北漂」和热衷猎奇的美食爱好者到访。

至此,一条完整的餐饮脉络构筑成型。它们或诞生于社区居民味蕾对于新鲜感的需求,或凭借异国文化背景吸引「同乡人」时常光顾,亦或是乘了北京城市经济一路北上发展的东风扶摇而上,优胜劣汰之后,反哺于居民和社区,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稳妥的支撑。

北京吃饭打卡地(北京吃喝地标)(3)

以莎丽马为例,顺义的洋餐大都偏亲民路线。

如果说商业区的餐饮注重调性适配度,旅游区的餐饮注重吸引力与特色,那么社区餐饮则更注重气氛与节奏。配合周边居民的作息规律、消费习惯,是它们的共性特征,尤其在后疫情时代,如果无法远行带来的遗憾需要找到一个出口,那必定是味蕾的满足感。然而线下餐饮又恰恰是每轮疫情中最先被波及的的行业之一,这不光让经营者与从业者在其中挣扎求生,更强势地转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 —— 在「最后一公里」解决聚餐、社交等消费需求。想做好这最后一公里的餐饮并不容易。出色的地段的确意味着更旺盛的人气,利于商铺经营,但长久的发展不能只依靠客流。

这一次,《Food & Wine 吃好喝好》编辑部来到顺义,试图以观察者的角度重新理解这个飞速发展的大区,同时也想站在真实到访、真实消费的大众角度,为这个注定只能「市内撒欢」的国庆假期开拓另一种可能性。

北京吃饭打卡地(北京吃喝地标)(4)

这间开业 11 年的面包房,坐标位于朝阳与顺义的交界处,平时很难路过,但这里德式面包的味道绝对值得你特意驱车前往。

德国人对于食物的态度,几乎可以用苛刻来形容。没有花哨的炫技,只有严格执行配方的执着,简单粗犷的外表之下,是绝对货真价实的功力。要知道在德国没有获取面包师 Master 证书的人是没有资格开一家面包房的。

北京吃饭打卡地(北京吃喝地标)(5)

面包房主理人 Michael Bock 。

我们探访的时候刚好遇见面包房主理人 Michael Bock 和他的夫人,聊天中得知,Michael 曾是北京奥运会的特聘面包师,也正是因为这次邀请,才开启了他们在中国经营德式面包房的生活。

2020 年之前,光顾面包房的客人中有 85% 是德国人。此后,他们改建了店铺,取消堂食空间,人气却丝毫未减,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致力于发掘身边宝藏餐饮店铺的本地居民。Michael 说,很开心看到越来越多中国人爱上德国面包。

北京吃饭打卡地(北京吃喝地标)(6)

乳酪蝴蝶结是店内最畅销的品种之一。

北京吃饭打卡地(北京吃喝地标)(7)

碱水黄油牛角和乳酪蝴蝶结。

北京吃饭打卡地(北京吃喝地标)(8)

货架上的面包往往会在下午一两点钟就售罄。

进入面包房,浓郁的麦子香洋溢满屋。面包师每天凌晨两三点起床工作,和面、烘烤、上架,这些面包往往会在下午一两点钟就售罄。

最正宗的德国黑面包没有任何添加,但你也可以在这里品尝到果仁满满的改良版本;碱水面包则是小朋友的最爱,如果提前三天,你还可以定制到超大号碱水。

北京吃饭打卡地(北京吃喝地标)(9)

整个中央别墅区最早焕发活力的地方便在此处。这是一家南方风味的早餐店,店内环境在同里市集中并不亮眼,却可以温柔抚慰晨间脆弱的胃肠。

北京吃饭打卡地(北京吃喝地标)(10)

半开放式厨房。

北京吃饭打卡地(北京吃喝地标)(11)

粢饭团。

北京吃饭打卡地(北京吃喝地标)(12)

甜豆花。

推门而入,悠悠飘荡的是油条粢饭团和鸭血粉丝汤的香味,小馄饨、卤肉饭、葱油面、生煎、豆花、糍饭糕 …… 纷纷从半开放式的厨房里新鲜出炉。随着笼屉打开,肉包在蒸汽散去后显露饱满的身姿,和大排面、咸豆浆一道,成为这里人气最旺的组合之一。

北京吃饭打卡地(北京吃喝地标)(13)

被称为「顺义甜品之光」的 Ahava ,称得上是一处 Hidden Gem(隐藏的美好事物)。它藏身于艺术园最深处的独栋小白房子中,门前陈列着各种热带植物,陈设也走向极致 Ins 风,若赶上晴朗天气,你很难不联想到济州岛的明媚。

北京吃饭打卡地(北京吃喝地标)(14)

阳光下的 Ahava 。

虽然店内无论装潢还是甜品呈现都属小清新风格,但这里的确不是一家「网红店」,「陪孩子上课的时候会来坐坐」才是店内客人最常提到的光顾动机。店铺主营蛋糕,屋内可供堂食的空间只有四张桌子,但室外空间很大,设置了全套露营桌椅,让你可以手捧冰凉的气泡水,充分沐浴在日光里。

北京吃饭打卡地(北京吃喝地标)(15)

茉香抹茶小方。

北京吃饭打卡地(北京吃喝地标)(16)

生椰拿铁。

甜品自然是重头戏,人气最旺的芋泥小方时常脱销,抹茶小方、豆乳小方也是不错的选择。奶冻、青提、蓝莓或红豆、绵密细腻的芋泥、轻微茉莉香,「小方系列」多层丰富的口感与滋味将直击你的心。

北京吃饭打卡地(北京吃喝地标)(17)

店如其名,老板是加拿大人,2003 年把原本开在美国的店铺原封不动搬来北京,落户顺义。漂洋过海的迁徙没有冲淡这家馆子的人气,很快它便成为了周边国际学校职工、裕京花园业主和使馆官员心中「故乡家常味道」的代名词。

北京吃饭打卡地(北京吃喝地标)(18)

胡椒博士漂浮冰淇淋,三文鱼虾仁沙拉,炸玉米片和鲁本三明治。

北京吃饭打卡地(北京吃喝地标)(19)

现点现做的三明治和冷柜里拿出来的完全是两样东西。

北京吃饭打卡地(北京吃喝地标)(20)

店内菜单风格也是「原汁原味」。

道地的魁北克肉质奶酪薯条是每桌的必点菜品,现点现做的鲁本三明治则是此次探访最深的记忆 —— 足量的腌制牛肉搭配温热的瑞士奶酪,再由烘脆的黑麦面包包裹,扎实丰厚的口感率先占据口腔,点缀着俄罗斯调味汁的酸菜清爽又解腻,鲜美而平衡的味道让口腹之欲得到充分满足。

北京吃饭打卡地(北京吃喝地标)(21)

是什么让你愿意花上人均大几百的价格去一家中餐厅用餐?顺义对此交出的答卷,是一间可以统一全家审美的潮菜馆 —— 同香荟。马赛克墙砖、立式卡座、镶嵌彩色玻璃的金属隔栅窗、头顶上缓缓转动的木叶吊扇 …… 走进同香荟,思绪已经飘到了千里之外的潮州。

北京吃饭打卡地(北京吃喝地标)(22)

透明的现代厨房表明了同香荟对整个烹饪过程的信心。

潮汕的饮食文化深厚,却因为食材的地域限制没几样能真正跑出去。如果你进入同香荟的后厨,便会发现许多在京城称得上罕见的特色食材。从稀有的粤港海域原汁海水陆运野生鱼、当日空运的红花蟹、加拿大象拔蚌,到经典好味的老鹅头、潮汕花胶 …… 道地的潮汕口味就是这样,食材和滋味都得到位,突出的就是一个「鲜」字。

北京吃饭打卡地(北京吃喝地标)(23)

潮州马友鱼饭打冷;

北京吃饭打卡地(北京吃喝地标)(24)

港式崩沙牛腩。

潮州马友鱼饭打冷是潮州打冷的代表菜品。有「深海千层糕」之称的马友鱼经过低温急冻,原本鲜美的肉质变得更加细腻爽滑,经主厨精心调理,这一口鲜可以带你直奔山海。这里的玻璃乳鸽做得也好,色泽鲜艳,恰到好处的火候让脆皮薄且酥,肉质极嫩。

北京吃饭打卡地(北京吃喝地标)(25)

清蒸奄仔蟹。

北京吃饭打卡地(北京吃喝地标)(26)

金不换炒薄壳。

北京吃饭打卡地(北京吃喝地标)(27)

潮州卤水是潮州菜的重要组成。

在大部分餐厅中,作为时令货的螃蟹仅在秋季短暂现身,而在同香荟的潮菜版图上,螃蟹一年四季从不缺席。冻红花蟹、奄仔蟹、膏蟹、黄油蟹 …… 道道精品。若近期到访,便可以抓住清蒸奄仔蟹这道时令菜的小尾巴;不容错过的还有同样正当季的金不换炒薄壳,潮菜入门必品菜式之一,一吸一吮之间,如米粒一般的爽嫩肉质入口,鲜美漫溢口腔。

北京吃饭打卡地(北京吃喝地标)(28)

莎丽马于 2015 年年中开业,很快成为顺义最受欢迎的异域餐厅之一。老板是孟加拉人,菜品则以南亚经典的巴基斯坦和印度菜为主,这里也是北京为数不多的一家印、孟、巴三国风味融合的馆子。

北京吃饭打卡地(北京吃喝地标)(29)

巴基斯坦式炖牛肉。

北京吃饭打卡地(北京吃喝地标)(30)

希腊沙拉和黄油馕饼。

桌桌必点的单品是印度版下午茶中的一味:咖喱角(Samosa)。现做现炸,又酥又香,最后淋上秘制薄荷酱,饱满与清爽达成恰到好处的均衡。黄油馕饼(Butter Naan)类似中式的家常烙饼,因制作过程中反复抹油折叠,会显得更厚实一些。用新鲜出炉的馕饼蘸青咖喱,蓬松质感佐以清新香料,又是一阵味觉风暴。

这里提供的素食同样非常突出 —— 无论是比较常见的菠菜芝士咖喱、印度奶酪马萨拉,还是味道偏浓郁的鹰嘴咖喱、马粟豆咖喱,都值得一试。

北京吃饭打卡地(北京吃喝地标)(31)

在咖啡馆遍地开花的北京如何突围而出?遇吉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令人满意的范本。

主理人老姜是一位酷大叔,看他亲自制作一杯手冲,你就可以感受到他对经营遇吉岛的态度 —— 全情投入做好一家店,日复一日为新老朋友奉上香浓好味的咖啡。

北京吃饭打卡地(北京吃喝地标)(32)

店主从世界各地淘来的咖啡杯。

北京吃饭打卡地(北京吃喝地标)(33)

店内虽也供应意式,但手冲显然更受欢迎。

这家店在选购精品生豆时可以说是不计成本,再经自烘焙、多轮杯测调整完毕,它们才会真正与客人相见。这里经营着九种来自世界各大产区的咖啡:亚洲的曼特宁,非洲的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美洲的哥伦比亚、危地马拉、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帕卡马拉、瑰夏,其中对埃塞俄比亚和瑰夏又分别进行了两种烘焙程度的呈现,所以你可以品尝到十一种个性鲜明的风味。

光顾遇吉岛的小彩蛋,是你可以根据喜好挑选使用店主从世界各地淘来的咖啡杯,其中不乏来自上个世纪的欧洲贵族老瓷杯。

北京吃饭打卡地(北京吃喝地标)(34)

早在 1980 年,Blue Elephant 首店就已经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落户,短期内风靡欧洲。而在顺义想要体验正宗泰餐,蓝象就是很多人脱口而出的答案。

北京吃饭打卡地(北京吃喝地标)(35)

冬阴功汤、椰香西米露、泰式香叶炒猪肉碎、越式芒果凉虾春卷。

北京吃饭打卡地(北京吃喝地标)(36)

泰式香叶炒肉碎可以选择猪肉或鸡肉。

北京吃饭打卡地(北京吃喝地标)(37)

多层斜山式屋顶令蓝象格外醒目。

每家泰国餐厅菜单上必不可少的冬阴功汤恰恰是最能检验厨房功力的,蓝象的这一锅汤熬到今时今日,早已炉火纯青。橙红的浓汤以珐琅彩铜锅呈至眼前,同时将泰餐酸、甜、辣的精髓三味汇集一处,辅以柠檬叶、香茅、椰浆、鱼露、罗勒、南姜等调味料,浓墨重彩,恍惚嗅到从太平洋吹来的热带季风。

经营多年的结果,是出品的稳定性,点餐时无需顾虑避雷。各色咖喱为鲜嫩的食材加分,香叶鸡肉碎则与泰式香米堪称绝配。最后可以用一份椰香西米露收尾,让香甜软糯成为踏着月色归家的余韵。

最后,我们照旧规划了一条顺义美食版 City Walk 路线,以供参考。

08:00 ~ 10:00

小桃园 / 麦客天成

11:00 ~ 14:00

同香荟 / 莎丽马

15:00 ~ 17:00

遇吉岛 / Ahava

18:00 ~ 21:00

蓝象 / 保罗北美家常菜

感谢 William Chiu 、六耳猕猴对本文的帮助。

北京吃饭打卡地(北京吃喝地标)(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