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具有怎样的品格(周敦颐的为官之道)(1)

1036年,龙图阁学士郑向推荐自己的外甥周敦颐做了个主簿。这个周敦颐成了后世尽人皆知的廉官。1093年,东坡学士做了一件小事,将身边的书吏高俅推荐给了当时的附马都尉王晋卿,这个高俅竟然做到枢密相使,变成史上骂声不绝的奸臣。在大宋王朝,这都不是什么事。大宋的科举制度尽管非常完备,每次录取人数也很多,但宋人晋身并不限于科举一途,举荐就是很普遍的一种。

众所周知,高俅的业余爱好是踢足球,在宋朝叫蹴鞠。因为踢得一脚好球,高俅被端王赵佶相中,而后阴差阳错,端王做了皇帝,高俅也就成了皇帝身边的红人。周敦颐没有那么好的运气,因为举荐他的郑向第二年就病死了,所以,周敦颐总是在地方做一些最基层的小官。

周敦颐做过最大的官不过是知南康军。军,是宋代县以上的行政区域,相当于一个府或州,巧的是宋代的朱熹、文天祥等名人都做过此官。为什么一个地方小官在历史上能够名留青史?要知道,在古代,能够付诸史馆的人要么是高官,要么是于国于民有杰出贡献的人物。

因而周敦颐淡泊名利,怡然自乐。他不爱菊,表示不逃避社会责任,不学陶渊明挂冠隐居,独善其身;不爱牡丹,表示不学人做官取巧作秀,追求大富大贵。

周敦颐第一个官职是分宁主簿。有一个案子久决不下,周敦颐到任后,“一讯立辨”。这引起了当地人的惊异:“就算是老吏都做不到啊。”很快被推荐做南安军司理参军。有个人犯了罪,但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却想重判他。王逵是著名的酷吏悍吏,大家都不敢和他争,周敦颐却不怕,与他力争,但王逵不听,周敦颐当即决定弃官而去,说:“这样的官有什么可做的!杀人以媚上,我决不做。”一句话惊醒了王逵,囚犯得以幸免。

这是依法行政的好榜样。后来这个王逵还推荐他升官做郴县县令。

过了几年,周敦颐转到南昌做知县,南昌人高兴得不得了:“这是当年在分宁时一讯立辨的那个人啊,我们有盼头了。”于是富家大姓、黠吏恶少都生怕得罪他,甚至有了羞耻感。

周敦颐做官以廉判明断著名,一生辗转多地劳累奔波,却并不感觉苦;尽管铁面无私,堵住了一些官员谋私的途径,但他一生没有公敌,也无私仇,真正做到了“官清赢得梦魂安”。

这归根于他为官崇拙去巧,立诚立信。世人大多乐做巧官,不做拙官。周敦颐却认为巧者好张扬夸大,言多文饰;拙者注重实际,不在言词。巧者处处为己,机关算尽,往往灾祸及身;拙者不求多得,奉公守法,身家康泰。

自古以来,诚字说得很多,但怎么落实一个诚字?周敦颐说,要做到动静、言貌、视听无违。他先是解释了“五常百行,诚则无事”;继而说明“寂然不动”就是诚,就是无欲,心纯;接着指出动静处置要得宜,“动而正,静则明”;又提出言貌视听要不逾规矩。总之就是要端正作风。因此,作风就是人的动静、言貌、视听。一个拙字,一个诚字,是克己之法,是成己之道。(刘绪义)

素材来源于中国纪检监察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