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完《浪姐3》第二期,有一些感受记录分享一下,顺便聊聊,一个人的自信养成问题。

《浪姐》的节目是录播,预估录制时间大概比播出时间会早7-10天,所以,你去看节目的前两期会发现,第一期王心凌绝对只是个边缘人,那首《爱你》也只有短短2分钟,还在节目的末尾,谁都想不到就这么点镜头,王心凌居然能火爆全网。

王姐铺天盖地的声浪,也直接影响到了第二期的节目剪辑,嗯,虽然已经提前录制好了——于是第二期节目就很“拧巴”,明显能看出芒果后期特意剪多了一些王心凌的镜头,但是呢,第二期的主要内容是分组抢队员,我们看到,录制节目时,王心凌在22位需要组队的姐姐里,仍然是很不起眼的,没有哪个队长是主动去“抢”或者“邀请”王心凌的,王姐自己也特别低调——节目一周后播出时,弹幕里全是“得心凌者得天下”,是的,节目里,王心凌是有些冷落的,但在节目外的观众眼里,王心凌在哪里,人气就在那里。

从王心凌身上,可以看到很多,也可以学习到很多。

于是,本期我打算以王心凌为例,来聊聊一个人的自信问题。

浪姐3王心凌夺冠了吗(浪姐3观后以王心凌为例)(1)

因为,王心凌本人,并不是一个很自信的人。

作为王姐十多年的粉丝,喜欢王心凌的同时,其实也很心疼她这一路心酸的经历。开心的时候,可以调侃着叫她“王姐”,但真的聊到她的伤口时,我更愿意像称呼邻家小妹一样称呼她“心凌”。

看完两期节目,再回看王姐这曲折的一路,于是我脑海里就想到“自信”这个词,一个人的自信是怎么养成的,从王心凌身上,我们可以得到答案。

直接说结论:

我认为一个人的自信,本质上来自于安全感。而安全感,又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事业,而是亲密关系。即:

自信 = 安全感 = 事业 亲密关系

接下来,以心凌为例,我来拆解这个自信公式。

首先破除一个印象流,即大名鼎鼎的大明星,居然还能不自信?嗯,是的,一个人自不自信,跟名气有多大或者挣多少钱,都没直接关系。

在明星里,王心凌便是一个并不自信的人。

首先来看事业。

毫无疑问,以世俗标准,王姐的事业还是相当成功的,包括这次能够突然翻红,本质上也是因为王姐的作品在发功,集中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优秀的作品,拿得出手的作品,才是硬实力,也才是傍身之技。

但是,客观而言,如果把王心凌与其他顶尖歌手作对比,其实会发现——虽然王姐的事业很成功,但竞争壁垒还是不太高,也就是说,王姐的事业还没有硬到自己完全掌握主动权的程度。

这话怎么说?我来给你分析一番就明了。

王姐2003年出道,彼时正是华语乐坛的盛世,王姐的路线是甜心少女,并取得了明显的成功,但放眼四周,你会发现,同一时期的蔡依林也是甜美风,与周杰伦合作的包括《说爱你》《布拉格广场》名曲在内的两张专辑,蔡依林的形象正是甜蜜公主;同时期出道的张韶涵和杨丞琳,早期同样主打甜蜜少女,而且也都成绩不俗。

换句话说,王心凌的风格并没有十分独特,只不过王心凌是将甜心少女这条路走得最远和最绝的那一个——音乐方面,能够接连奉献甜蜜金曲,电视剧方面,甜蜜女主的角色也使得她的甜心教主的形象深入人心。

一句话,当年的甜妹明星有不少,但王心凌是其中最甜的那一个。不得不承认,这本身就是一种实力,一种关于天赋和努力的实力。

王心凌取得了甜心教主的地位,但并不代表,她的事业无懈可击。

作为第一本职还是歌手的王心凌,我认为其音乐事业上最大的软肋,应该在于缺乏创作能力。

也就是说,王心凌只是个歌手,但却不是唱作人。为什么要提这一点?

因为你要了解,在音乐这个行业,是“重制作人而轻歌手”的。制作人的话语权很大,歌手会称制作人“老师”,但很少有制作人会把歌手叫“老师”。优秀的制作人,决定一张专辑的生死。

如果你只是个演唱歌曲的歌手,而参与不了歌曲的创作和制作中,那么你的话语权当然会很小。

但如果你是个具有创作能力的歌手,你可以作曲和填词,那么你对一首歌当然会更有话语权,厉害一点的,你不仅包办词曲,还能深入到编曲,以及专辑制作理念,而编曲和专辑制作都是制作人的核心领域,那么制作人当然必须尊重作为创作者的你的意见。

罗大佑、李宗盛和周杰伦,他们的歌曲都是自己创作的,尤其是作曲,一定是本人包办;李宗盛和周杰伦,还会直接参与编曲工作,因此,他们的单曲和专辑,往往都极具个人特色,因为他们可以更有把握地表达自己的理念。

以这个标准,当年的QQ音乐三巨头,确实不负巨头之名,当许嵩还是大学生的时候,就能一人包办作曲、填词、演唱、配乐、录音、制作和发行所有工作,想想这是什么概念。年轻的音乐人里,梁博具备从作曲作词到编曲的所有能力;毛不易的创作能力也很优秀,尤其是填词,应该新生代歌手里最优秀;同样参加《浪姐3》的于文文,就具备作曲作词到制作的各种能力;顺便多提一嘴,杨丞琳和张韶涵与王心凌同样都只是歌手,需要别人为其创作歌曲,而李荣浩,在出道之前,有着漫长的音乐制作人经历,杨丞琳迷上李荣浩,也并非偶然。

说回到王心凌,作为歌手,我们可以梳理一下王心凌传唱度最高的8首歌曲:

《爱你》——作曲:Lee young min,作词:潘瑛/谈晓珍/陈思宇

《第一次爱的人》——作曲:Marit Elizabeth,作词:林怡芳

《大眠》——作曲:张简君伟,作词:施人诚

《彩虹的微笑》——作曲:Buddy,作词:左克蕙

《当你》——作曲:林俊杰,作词:张思尔

《我会好好的》——作曲:伍佰,作词:伍佰

《Honey》——作曲:王治平,作词:廖莹如

《睫毛弯弯》——作曲:曹格,作词:严云农

当你作为歌手,自身不具备创作能力时,要出一首好歌,就很考验你碰到好歌的运气。

我们可以试想,倘若,当初《爱你》和《第一次爱的人》这两首金曲,是被杨丞琳或张韶涵得到,那么今天的王心凌会是怎样的地位?

不过,在音乐世界里,倘若就是不参与创作,仅凭演唱的功底,能不能获得一席之地呢?

也可以。但前提是,你的演唱,要十分有实力,且要有明显的特色。

比如邓丽君、王菲、“四大天王”、那英、陈奕迅,要么开口就直接让人跪,要么把一首歌完全唱出自己的味道谁都替代不了。大陆的韩磊、韩红、张杰、谭维维等,也都是凭借超强的唱功立足的。

但客观而言,王心凌的演唱,并没有到达那种级别。王姐的唱功当然还是很能打的,尤其现场唱跳依然很稳,唱甜歌的音色也挺有辨识度,但总的来说,不算人格形象,仅以声音而论,并非绝对的不可代替。

王心凌工作十分努力,超级勤奋,责任感很强,她的作品很多,但并没有达到统治性的级别,所以不会称为“天后”。

但话说回来,作为一个歌手,很多人靠一首热歌就能吃一辈子,而王心凌,则拥有至少5首超高传唱度的金曲,这本身已经是莫大的成功,也足以保证她在乐坛拥有自己的地位。如今的翻红,也正是这些作品穿越时间的强劲生命力的展现,当然,也是王心凌个人,一部分自信心的来源。

浪姐3王心凌夺冠了吗(浪姐3观后以王心凌为例)(2)

如果说,事业上的成绩,还能够让王心凌感到些宽慰和自信的话,那么在亲密关系这一块,王心凌可谓伤痕累累,而这,也极大程度地影响了她的自信。

王心凌成长于一个并不完整的家庭。

父母很早就离婚,母亲一人拉扯着王心凌和弟弟长大,因为巨大的压力,王心凌的母亲患有抑郁症,情绪经常动荡,作为长姐的王心凌,从小就得适应既照顾母亲的情绪,又照顾小弟弟。

但母亲绝对是爱孩子的。尽管家里穷困,但看到王心凌的演艺天赋,母亲还是将王心凌送进了著名的华冈艺校,这是一座培养出林志颖和大小S的著名学校。王心凌的妈妈全力支持女儿。

成长于这样一个原生家庭,王心凌的敏感、坚韧、对他人的无限包容和忍耐、对自己的怀疑与苛责,都不再奇怪。

19岁被公司选中,一个人去日本接受了3个月专业训练通过考核后,王心凌成功出道。

舞台上,镜头前,她是甜蜜无忧的少女,但在现实生活里,她有那么多敏感与伤口。

在王心凌成名后,2009年,消失多年的生父突然冒出来,打着王心凌的名号做不合格的生意卖神仙水,甚至涉嫌诈骗——王心凌声名扫地;

2010年,王心凌的前任男友范植伟,公然曝光王心凌的隐私照,还声称曾经动手打过两次王心凌——王心凌事业直接跌到低谷;

好不容易爬出来后,2014年,又遇到一个与前任纠缠不清的渣男姚元浩,王心凌“被”小三,不得不召开发布会公开澄清;

2011年,王心凌在拍戏的时候,不小心受伤脸部感染,患上急性蜂窝组织炎,因为激素治疗,导致脸部出现异样,被传为“整形”

……

可以说,王心凌这一路走过来,母亲情绪不稳定,父亲缺位,感情生活里又接连遇到渣男……在亲密关系这一块,王心凌至今不得圆满,甚至给她留下一层又一层的阴影,一次又一次差点毁掉她的人生。

说一句,王心凌渡劫记,不为过。这样糟糕的亲密关系经历,放眼华语乐坛,恐怕能相提并论的,也就张韶涵了,嗯,怎么又是你们俩。

浪姐3王心凌夺冠了吗(浪姐3观后以王心凌为例)(3)

总之的总之,我们来总结一下王心凌。

如果说事业方面,满分是10分的话,那么王姐起码可以得到7分,相对而言,还是可以值得骄傲的;

但在亲密关系这一块,满分10分的话,那么心凌的得分可能是“-10”分,是的,不仅没有得分,反而受到了那么多伤害,留下了那么多阴影。

于是整个算下来,事业层面的成功,也抵消不了亲密关系层面的受伤——这导致,今天的心凌,整体上依然是一个不太自信的人。哪怕在收获了那么多粉丝铺天盖地的喜爱之后。

她敏感、慢热,对自己有严苛的要求,总担心自己做的不够好,担心辜负别人的期待;她不太敢对别人提要求,甚至请求,我们误以为舞台上那个无忧的甜蜜少女应该是活泼开朗的,但心凌并不是,在《浪姐》里她是默默坐在角落的,甚至一个人在聚光灯外去洗碗的。

这让我想起了周星驰,屏幕里的星爷是喜剧之王,甚至是混不吝的社牛,但在镜头之外的现实生活里,星爷是如此内敛安静的一个人——王心凌也是如此,她把所有的甜蜜都留在了舞台上,留在了屏幕里,把所有的苦涩都留给了私下的自己。

因为她的缺乏安全感,因为她对别人的无限包容,导致她在感情生活里失去主动权,对对方的包容也变成了被渣男拿捏的软肋,继而一次次感情受伤。看到这个令人心疼的傻姑娘,伍佰亲自为其写了那首《我会好好的》。

但也同样因为她的超强忍耐力,放在事业上却是成功之处。在一次次遭遇风波跌入低谷之后,一次次碰壁转型,一次次屡败屡战,但王心凌始终没丢手,于是也从未离场,终于等到机会降临,再次站在高峰之上。

如今39.5岁的王心凌,从采访来看,已然与自己和解。

曾经尝试挣脱掉甜妹标签,转型成熟风却不力,那么不妨接受自己,“80岁还做甜心奶奶,也不错啊”——是的,既然能从当初甜妹的赛道突出重围,就已经证明,“甜心”本身正是自己的天赋所在。

那么,为什么不接纳真实的自己呢?

39.5岁的王心凌,在与自己和解,也在与过往的创伤和解。

如今的王心凌,舞台上依然可以甜蜜,镜头前依然美丽,只不过与年轻时相比,多了些知性、从容与平和。

“与你年轻时的青春活力相比,我更喜欢你现在的接纳与平和。”

“真正的英雄主义,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依然选择热爱它。”——千帆过尽,王心凌正如是。

浪姐3王心凌夺冠了吗(浪姐3观后以王心凌为例)(4)

再回到我们普通人,王心凌可以给我们什么启示呢,一个人怎样才能培养自己的自信?

答案显而易见。

一是拥有自己的一技之长,起码从现在起,你要有意识寻找一件事,一件你做起来会让你有成就感的事。哪怕这件事暂时不怎么赚钱,但你放心,迟早会赚的。你得找到这么一件事。

不需要多,只要一件,找到这么一件事,坚持做下去,它就会是很多时候被你大大低估的自信来源。

二是,培养健康的亲密关系。

普通人之所以普通,是因为事业没法做得惊天动地,于是,亲密关系至关重要。原生家庭层面,如果你超过25岁,那么你应该逐渐具备与你的父母和解的能力。

此外,你还需要为建立自己的新家庭而努力,谈恋爱找对象,对于一个人人格的完善至关重要,是的,这话是我一个单身狗说的。如果你能拥有一段健康的亲密关系,拥有一个可靠的恋人,那么这份感情足以让你改变太多太多,当然,也足以给你前所未有的安全感与自信。这便是你重新塑造自己的机会。

不过,反过来,如果你没能处理好感情,没能清楚地识别对方,反而受到了伤害,那么也会适得其反,可谓雪上加霜。

但好在,感情这回事,是可以后天学习和努力的,学习认识你自己,学习处理情绪与心理需求,学会被爱,也学会去爱一个人。

最后,祝各位都能有还不错的事业,以及,健康幸福的亲密关系,每个人都能自信飞扬,活出真我!

当然,也要祝福可爱的心凌,能够遇到真正的靠谱的伴侣,补上心里那些受过伤的缺口,甜甜蜜蜜,幸福长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