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有这样一句话:天生万物,万物相生相克。这句话一直沿用到了今天,因为人们发现,地球上的许多生物也是按照这样的规律生活在自然界中的。
Tips:海洋生物,生物学术语,是指海洋里有生命的物种,包括海洋动物、海洋植物、微生物及病毒等,其中海洋动物包括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地球的生态系统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食物链,每个物种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相应的位置,并且沿着这条食物链进行能量的传递和循环。而人类似乎是独立于食物链之外的,因为人类能够利用自己的智慧来捕食其他生物,包括一些相当大型的野兽。
而人类对于其他生物的袭击也做出了各种相应的防御措施,所以很难有什么物种能够从根本上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但是有一个十分特殊的物种,它介于生物和非生物之间,而且能够对人类造成非常大的威胁,那就是病毒。
Tips:食物链Food chain,亦称营养链。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为维持其本身的生命活动,必须以其他生物为食物的这种由生物联结起来的链锁关系。
最重要的是,病毒并不在食物链之中,那么自然界里有能够“克”它的天敌吗?
“相生相克”是什么意思
相生相克这个说法最初是从五行中得来的。五行是中华民族的一种哲学思想,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质上是指五种元素之间的克制和转化关系。我国古人认为,世间万物皆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组成,这五种元素相生相克。
Tips: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命形态,它由一个核酸长链和蛋白质外壳构成,病毒没有自己的代谢机构,没有酶系统。
“相生”是指性质不同的两个事物之间相互促进。“生”的意思是“生成”,它包含了其他几个含义,如创造、促进、培育、支持和增强。 “相克”与“相生”相反,是指两种性质不同的事物相互制约。这五种元素相生的关系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水生木。木生火,是因为木头非常易燃,比如我们的祖先就曾经钻木取火。
火生土,是因为火能够把木头烧成灰烬,灰烬也算是土。土生金,是因为金属往往会和石头结合在一起,比如我们常见的各种金属矿。这些金属矿经常在山里形成,而山是由土聚成的。金生水,是因为当金属加热和冷却时,由于冷凝作用,会在金属表面出现水滴。水生木,是因为水可以促进树木的生长。
Tips:我国金属矿采矿规模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建成的县级以上国有金属矿山已达900余座,金属矿石年产量增长到4亿t 左右。
而它们之间相克的关系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是因为金属可以制成斧头,将木头砍成碎片。木克土,是因为树木能够吸收土壤的养分用来滋养自身。土克水,是因为我们可以将泥土或是石头筑成大坝来防止洪水泛滥,在成语中也有“水来土掩”的说法。水克火,是因为水可以用来灭火。火克金,是因为金属在火焰中会被熔化。
通过相生相克这种关系,五种元素能够在自然界中建立起复杂的动态平衡。后来人们逐渐开始认识和了解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发现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类似于相生相克的关系,于是就说,天生万物,万物相生相克。
Tips:火焰指火的灼热发光的气化部分 。火焰是一种状态或现象,燃烧着的可燃气体,发光,发热,闪烁而向上升。
后来生物学家提出“食物链”这一概念,简单来说,食物链中的生物都存在着“吃”和“被吃”的关系,这和“相生相克”不谋而合。现在我们还会直接将植物之间的化感作用称为“相生相克”,这指的是有的植物在一起生活能够促进彼此的生长,而有的植物则会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
病毒是什么
病毒不存在于食物链之中,因为人类一直没有找到能够与病毒形成“吃”与“被吃”关系的物种。病毒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一个核酸分子组成。因此,病毒的性质也十分特殊,它既不是生物,也不是非生物,而是一种类生物。病毒无法进行独立的生命活动,只能过寄生生活,依靠宿主才能生存下去,一旦离开宿主细胞它就会死亡。
Tips:细胞的结构复杂而精巧,各种结构组分配合协调,使生命活动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自我调控、高度有序地进行。
病毒简单的结构赋予了它强大的繁殖能力,只要它寄生到宿主细胞当中,就会一刻不停地开始迅速繁殖。在这个过程中,病毒会不断消耗宿主体内正常细胞中的养分,最终将宿主全身的营养都掏空,严重的时候甚至会让宿主死亡。所以我们在发现身体有不适的时候一定要及时进行体检,否则等到病毒蔓延至全身就很难办了。
虽然病毒没有自主意识,但是它们能够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找到适合自己的宿主。而且,病毒不是只会对宿主造成负面影响,它和有的宿主之间甚至能够说是互利共生的关系。这些病毒只是单纯地依靠宿主进行繁殖,不会导致宿主细胞发生病变,在有的时候,病毒还能够帮助宿主消灭其他试图入侵的微生物,比如蝙蝠和它身上的病毒就是这种关系。
Tips:寄生虫可以改变寄主的行为,以达到自身更好地繁殖生存的目的。人类若受到一些寄生在脑部的寄生虫,如终生寄生在脑部的弓形虫Toxoplasmosis,反应能力会降低。
蝙蝠的身上携带的病毒超过一百种,这些病毒对其他生物而言都是十分致命的,但是蝙蝠本身却并不会受到这些病毒的影响。不过一般情况下,病毒也不会无缘无故去感染其他生物,除非这个环境中的宿主已经全部死亡。当病毒转移到新宿主体内后,就会有破坏宿主细胞致其病变的可能,如果新宿主无法进化出相应的免疫抗体,最终全部死亡的话,这种病毒也会随之死亡。
曾经那些生活在自然界中的病毒只寄生在野生动物身上,看起来更像是自然界的生态系统用于调节自身平衡的手段。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居住地逐渐扩张,人类活动开始影响到自然界中的生态环境,接触到各种病毒的概率也极大程度提升,病毒的寄生也从野生动物蔓延到了人类身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许是对人类破坏自然环境的一种反击。
Tips:蝙蝠具有很强的飞行能力,同时也是多种人畜共患病毒的天然宿主,能够携带数十种病毒 。蝙蝠与其能够飞行并进行夜间生活相适应,它们在生理机能上也发生了一系列重要变化。
病毒本身并非没有弱点,它们大多畏惧高强度的紫外线和高温,在这种环境下它们很快就会死亡。但是,我们是无法通过这种方式消灭那些寄生在宿主细胞内的病毒的。因为很有可能在病毒还没死亡的时候,宿主就先死亡了。作为拥有智慧的生物,人类自然也针对这些病毒进行了相应的研究,所以我们制造出了疫苗和能够抑制病毒繁殖的药物,在不伤害宿主的前提下将病毒带来的威胁降到最低。
除了疫苗和抗病毒药物之外,我们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也是抵御病毒的一道重要防线。面对越来越多样化的病毒,人体内也逐渐产生了相应的抗体,当那些威胁性不算特别大的病毒入侵时,我们凭借自身的免疫力就能将它们完全清除。
Tips: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是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及免疫功能的重要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接种疫苗相当于在人体内模拟了一次病毒入侵,但是这次模拟并不会让人体受到伤害,只是为了让人体产生相对应的抗体。最重要的是,通过疫苗产生的抗体是永久性的,除非病毒发生变异导致之前的抗体不能和它匹配,否则接种过疫苗的人一辈子都不会感染这种病毒。
病毒在自然界中有天敌吗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先了解清楚“天敌”的含义。对某一个物种而言,捕食者一定是它的天敌,但它的天敌并不一定全都是捕食者,只要对这个物种造成了具有针对性的危害,那么就能够把它称为天敌。几乎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都有天敌,它们之间的这种“相克”关系既能够制约彼此,也能够把彼此联系在一起,维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Tips:抗体antibody,是指机体由于抗原的刺激而产生的具有保护作用的蛋白质。抗体能识别特定外来物的一个独特特征,该外来目标被称为抗原。
如果哪一天某个物种的天敌消失了,又或者是在某个生态系统中突然出现了没有天敌的物种,那么整个生态系统都会受到影响,最终出现生态失衡。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物种入侵,那些在生态环境里没有天敌的物种大肆泛滥,使得生态平衡慢慢走向崩溃。如果像我们曾经认为的那样,病毒在自然界中没有天敌,那它早就应该在地球上肆虐了。但直到现在,我们也没有发现病毒曾经“称霸”地球的证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同时更好地降低甚至消除病毒对人类的威胁,科学家们多年前就开始寻找病毒在自然界中的天敌。科学家们曾经在一些原生生物的体内观察到病毒的DNA,据此推测这些原生生物很有可能曾经吃过病毒。于是,科学家们在实验室里对这些原生生物进行培养,并且试图将病毒和它们放入到同一环境中,最终观察得出的结果是:原生生物的确能够吃掉病毒。
Tips:原生生物, 包含最简单的真核生物,全部生活在水中,没有角质。可分为三大类,藻类、原生动物类、原生菌类。
也有人认为,这些原生生物是在实验室里培养出来的,不能证明自然界中的原生生物也会吃掉病毒。为了避免环境因素带来的误差,美国毕格罗海洋实验室的拉穆纳斯·斯特潘纳乌斯卡斯带领着团队前往美国缅因州海湾和地中海,打算实地收集一些浮游原生生物。最终,他们收集到了1698个样本,并且把样本带回实验室分析它们的DNA序列。
根据分析结果,在收集到的缅因海湾样本中,有51%都存在病毒DNA,在收集到的地中海样本中,有35%都存在病毒DNA。
Tips:DNA病毒,又名脱氧核苷酸病毒,即病毒核酸是DNA的一种生物病毒,属于一级病毒。DNA病毒广泛存在于人、脊椎动物、昆虫体内以及多种传代细胞系中,每种病毒只能感染一种动物。
其实,有些原生生物中存在病毒DNA并不代表它就一定以病毒为食,它们很有可能是细菌的天敌。只是细菌中寄生有噬菌体,所以病毒DNA就跟着一起进入到了细菌体内。噬菌体是一种能够感染细菌的病毒,会专门寻找细菌作为自己的宿主。
值得注意的是,皮胆虫和聚胞生物中存在大量的病毒DNA,但是却很难找到细菌DNA。这个结果就能够证明,这些病毒DNA并不是随着细菌进入宿主体内的。之后科学家们还在研究中发现,皮胆虫用来进食的“入口”非常小,并不能够容纳细菌,只能吃下比细菌小得多的病毒。
Tips:生物学Biology,是研究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部分。
除此之外,法国科学家还在2008年发现了一种能够“吃掉”病毒的物种。有意思的是,虽然它能够感染病毒并使其死亡,但它本身也是一种病毒。为了体现这种病毒的特殊性,科学家们将这种能够杀死病毒的病毒称为“噬病毒体”。
小结
由此看来,病毒似乎也没有逃离“相生相克”的规律。抛开人类的影响不谈,病毒在自然界中依然是存在天敌的,那就是一部分原生生物和噬病毒体。只是此前我们人类一直没有发现罢了,所以才一直以为病毒没有天敌。
Tips:噬菌体phage是侵袭细菌的病毒,也是赋予宿主菌生物学性状的遗传物质;噬菌体是病毒中最为普遍和分布最广的群体。
如今,我们对噬病毒体的研究还处于刚刚起步的初级阶段,希望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类对抗病毒的能力也可以越来越强大,早日战胜那些困扰人类、严重影响人类正常生活甚至威胁人类生存的病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