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依规做好传染病的感染防控工作,阻止传染病传播,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传染病防控制度及应急预案?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传染病防控制度及应急预案(传染病感染防控管理制度)

传染病防控制度及应急预案

一、目的

依法依规做好传染病的感染防控工作,阻止传染病传播。

二、适用范围

各临床科室、门诊医技科室、重点部门、感染防控办、疾控科。

三、依据

[1]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06

[2]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健委《医院感染项防与控制评价规范》.2018

[4] 卫生部《医院隔离技术规范》.2009

[5]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480号。

四、内容

(一)感染性疾病门诊必须做到有效分区(三区、两通道)。

三区为: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两通道为:医务人员通道、病人通道。

(二)门诊接诊病人预防控措施:按标准预防措施执行,接诊呼吸道疾病病人时应戴防护口罩,疑似传染病,按下列途径管理:

1、发现甲类传染病患者,在第一时间内报告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医务科、感染防控办等);

2、根据传染源的性质,立即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3、按传染病管理要求住院或转院治疗。

(三)留观病人预防控制:普通病人按标准预防措施执行,病人诊断不明确或怀疑有传染性疾病但需要抢救或病情危重,暂无法转传染病院的,明确或怀疑有传染性疾病但要抢敉或病情危重,暂无法转传染病院的。

1、病人安置单间,就地隔离,除特护、医生必要检查处置外,其他人包括医务人员不得进入。

2、尽量避免转科及不必要的外出检查,以防在转送过程中造成感染的扩散。

3、应急隔离病房尽量配备一次性物品,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及其它用品相对固定,各种器械、抢救监护设备、隔离衣等,不得与他人共用,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进行医疗器械消毒处理。

4、动态消毒机或紫外线消毒每日一次,有记录。

5、病房内每日用1000- 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一次台面、门把手、地面、诊疗用品设备设施等物体表面。

6、死亡病人尸体用0.5%过氧乙酸溶液浸湿的棉球或纱布堵塞人体孔道后,再用0. 5%过氧乙酸溶液浸湿的布单严密包裹后尽快火化。

7、病人出院、转院、死亡后,病人用过的被套、床单、枕套等必须全部更换,经消毒后再清洗;病人污染的环境必须作终末消毒处理。

(四)医务人员严格按要求执行职业安全防护。穿戴好隔离衣、圆帽、外科口罩或防护口罩、护目镜、防护面單等。

(五)不同传染病患者应分开安置,同类疾病同病室不超过3人,床间距应≥1米。

(六)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严格洗手与手消毒;针对不同的隔离要求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七)对患者做好宣教:食品、物品不混用,不互串病房,患者用过的可复用医疗器械、用品等由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消毒或灭菌,患者出院后严格执行终末消毒。

(八)治疗室空气、物体表面及地面应常规消毒。使用紫外线进行定时消毒并登记;病室物体表面、地面可使用500mg-2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

(九)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及病房污水按相关要求处理后集中排入污水处理系统,固体污染物应置双层医疗垃圾袋内按传染性医疗废物进行无害些处理。

(十)严格陪护探视制度。根据病种隔离要求及必要时探视者可穿隔离衣。

(十一)所有急教器材必须在灭菌的有效期内使用。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并且清洁保存。

(十二)病人使用的吸氧装置、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呼吸机管道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后立即送消毒供应中心处理,并干燥保存。

(十三)湿化瓶应每日更换,湿化液用无菌水。呼吸机的螺纹管、湿化器以及接头、活瓣通气阀等可折卸部分由消毒供应中心处理。

(十四)所有工作人员在接诊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并做好自我防护。每次诊疗操作前后必须认真执行手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