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气东来第四十五章,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老子道德经课后笔记?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老子道德经课后笔记(老子道德经学习笔记)

老子道德经课后笔记

紫气东来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净为天下正。

物极必反

【憨山大师注】此言圣人法天制用,与道为一,故能胜物而物不能胜,以申明前章“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天地无心而万物成,圣人不言而教化行,故清静为天下正)。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者,若天地生物,曲成万物而不遗,可谓成之大矣。然必春生而夏方长之,秋杀而冬方成之。以此观之,似若有所缺。苟不如此,若一径生长而无秋冬之肃杀,不但物不能成,而造物者亦将用之而敝矣。由其若缺,故所成者大,而其用不敝也(缺,缺憾。敝,本义是破旧,引申为败坏、衰败、困乏、疲惫。何为缺?既有生,长生不老,永远不死不好吗?何必有灭?此为天地万物之缺憾也。何为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天地无心,四季轮回,昼夜轮转,月有阴晴圆缺,万物作焉,万物灭焉,如此而生生不息。一切法无自性,世间法皆不住于相,即不住于生、住、异、灭相,月盈而亏,水满则溢,有生必有灭,“逝者如此夫”,滚滚永向前,故有万物生生不息,此为大成若缺,其用不敝,此为天地之道也。所谓“观天之道,执天之行”,故于人世间,不可贪得无厌,当知足、知止,为人处事不求满、不求全,何妨容留缺憾事?!何妨容留空白处?!随缘起,随缘灭,有得失相,有生死相,此皆是大道之用,如是而已,不可住相生心,欲把世间便宜占尽,欲把事做满、做绝。古人云,“十分聪明用七分,留下三分传子孙”,机缘不可用尽、用绝,如此方可有福泽绵长之用、之相。机缘是得,亦是德,懂得把握是为得,懂得放手是为德,得与失之间,谁说老实人一定会吃亏???人太聪明了,机关算尽,唯有自求多福;无心于算计之人,天必佑之,故傻人自有傻福)。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者,若阳和之气,充塞天地,无处不至,无物不足,可谓盈矣。其体冲虚而不可见,若块然可见,亦将用之有尽矣。由其若冲,故既已与人己愈有,既已为人己愈多,故其用不穷也(盈,圆满之相也。冲,本义是水冲涌、水流动貌。何为大盈若冲?用佛家的话说就是,“性空缘起,缘起性空”,“体不动而常随缘,常随缘而体不动”,“如如不动”。世人沉迷于名利相,亦或死守一段枯空相,都不对,大道随缘起用,千变万化,变化无穷,大道是活泼泼的。大海,永无止歇,永远在涌动,生生不息;一个没有活水注入的水潭,古井无波,微澜不兴,时间久了也就成了臭水沟。于人世间,《礼记·礼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不要把权力、财富、名誉、地位视为一己之私物并当作是个人享受,要把这些东西视作是流水,你留得住流水吗?你留不住的,“逝者如斯夫”,要将其始终作用于践行一切利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这才是天下为公,这才是大道之行也。古人说,“公门里面好修行”,罪过可以很大,功德亦可以很大,全在于个人的选择和实践)。

“大直若屈”者,若一气浩然,至大至刚,可谓直矣(此句典自《孟子·公孙丑章句》)。然潜伏隐微,委曲周匝,细入无间,故若屈。由若屈,故能伸其生意也(屈,同“曲”。此一句,憨山大师以孟子本义解之。个人浅见,何为大直若屈?在太阳系里,地球围绕太阳旋转,月亮围绕地球旋转,空间轨道都是曲线,此天地无心而成,无心是“屈”。人世间,直线是人为校正出来的东西,“直线”是住相生心,是人心的起伏变化,是人为做作)。

“大巧若拙”者,若天之生物,刻雕众形而不见其巧,故云“若拙”。若恃其巧者,巧于此而拙于彼,则巧非大矣(何为大巧若拙?如果我们把这个世界最初生成的模样称之为“拙”,此天地无心而为,无心为拙;人世间,“巧”是住相生心,是人心的起伏变化,是人为做作)。

“大辩若讷”者,上云若缺,则天地无全功,故人犹有所憾。然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是则生物之功,不辩而自白矣,故曰“若讷”(何为大辩若讷?如果我们把圣人的不言之教称之为“讷”,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此天地无心而为,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无心为讷;人世间,一切有心言教可称之为“辩”,同上理,辩是住相生心,是人心的起伏变化,是人为做作。何为大?大、小之大也,屈大于直,拙大于巧,讷大于辩)。

是以天地不言而万物成,圣人不言而教化行。以圣人法天制用,故以不言之教,无为之化,似乎不胜,而物卒莫能胜之也。且躁能胜寒而不能胜热,静能胜热而不能胜寒,斯皆有所胜,则有所不胜(躁,本义是不安静、躁动。寒,本义是寒冷。胜,本义是承担、胜任、经受得起。何为躁胜寒?字面上,感到寒冷,起来运动一下有助于驱散寒气。何为静胜热?所谓心静自然凉。一切有为法,相反相生、相辅相成,总是相互对待的。若住于相,迷于用,世间事必如一团乱麻,哪有个头呢?)。

是故圣人贵乎清净为天下正,此其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矣(何为正?贞也,不动不摇也。《坛经》云:“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若能不住于相,不迷于用,致虚极,守静笃,而使念念清净,则天下万物各归于本位,直归于屈,巧归于拙,辩归于讷,体不动而常随缘,常随缘而体不动,如如不动。前文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 万物将自化”,天地无心而万物成,圣人不言而教化行,故曰“清净为天下正”)。

江苏 茅山

江苏 茅山

江苏 茅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