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讨论全国哪几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考生,哪里来的实力最强?最厉害?

最后其他省份都不讲话了,一定是还有3-4个地方来的人唾沫星子乱飞、脸红脖子粗,非要分割胜负,大概是来自这四个地方江苏、山东、湖北和浙江。特别是江苏的考生,常挂在嘴边的杀手锏是:我们数学考试都没有选择题,都是填空题。

最难一次高考江苏(没困难也必须创造困难的江苏那些年)(1)

实际上,高考虽然说独木桥,这些年来,我们的录取制度都是有限竞争,而不是充分竞争,核心是录取并不是像全运会或篮球/足球比赛一样,是全国范围内竞争,而是每个省市区各自竞争。山东的学子跟山东的学子竞争,跟青海江苏的考生没关系;江苏的考生跟江苏的考生竞争,跟上海山东西藏的学子没关系。

类似单位评选最佳员工,是每个部门选出1人,不是看绝对成绩,而是相对成绩,鸡头也好过凤尾。

这跟房地产非常相似,贵阳的房地产再多,也不会导致上海深圳的房子价格暴跌;因此,没有人可以把贵阳的房子像衣服、煤炭一样从一个地方运输到另外一个地方去。

因此,在目前的录取制度下,全国是不是同一张试卷,哪里题目难,或哪里的题目容易,这种争论,甚至讨论都没有多少意义。

我们目前的高考制度和大学录取制度,并不是看一个考生在全国排名多少,而是看这个考生在所在省市区的排名是TOP多少,跟题目难易程度关系不大,只不过高考一次考试决定成绩的做法,具有相当的偶然性。

如果重复考5次,可能全省前100-200名,变化不小;因为试题的难度、评分的标准、个人的状态等等都会受到影响。

非要争论,奥赛拿金牌的选手,如果参加高考,未必依然能够进入北大清华;类似南京外国语高中这种学校的学生,参加高考,大概率不是优秀高中头部学生的对手,因为双方培养模式、未来的目的等根本不同。

回到教育主管部门。苏教育厅堪称瞎JB搞的典型代表,这些年戕害了数百万学子。好在,前几年幡然醒悟,回归征途。

我们知道,在中国最近20年的高考制度上,卷面满分750分是最合理的总分。虽然之前有些省份、好像海南省,依然在施行原始分换算为标准分,理论最高分为900的做法,但是主流的且大部分省份在大多数时间里都是750分。(现在始于浙江的新高考也是原始分到标准分的变种。)

介绍一下伟大440分满分制度

文科各科满分:语文200、数学160、外语120;江苏高考理科各科满分:语文160、数学200、外语120;体育类、艺术类考生三门统考总分为440分。

这种吊炸天的设计,不知道是要退化到肛肠科动物才能设计出来的。

任何一个量化的选拔制度,一定要有区分度,有足够的容纳量,也就是总分足够高。

如果我们一分一分地区分学生,大家觉得1分包括的学生数量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

当然是,越少越好,最好每个学生的分数都是不同的,这样录取的时候,不会在录取线上有好几个学生,但是,这会导致系统太复杂,成本太高,因此要尽可能的取得平衡。

大家可以想一想,同样是32-38万考生,总分440分、660分与750分,哪一种更容易区分考生?

显然是750分更好,440分是沙雕的设计,最烂,没有更烂。

30多万考生,满分440分,考虑到接近满分的考生、所有科目得分低于30%的人,比例是很低的;因此,在某些分数段,1分可能就有好几千人同分。

拿理科来说,一年可能2x万考生,如何减少总分同分考生的数量?其中一个考量就是减少选择的比重,因为选择题瞎猜都有25%的正确率,哪怕一个题目2分,都是几千人,太可怕了。

这才是是之前数学没有选择题的原因,是不得不。同时,它又不能导致题目特别难,比如题目难得像03年那样,大量考生不及格,200分只能拿120分以下,相当于满分从440分,下降到400分乃至380分,同分段的考生更是扎堆了。

因此,在高考总分没办法的情况下,只能另外想办法,就是类似其他省市毕业会考的成绩,高考录取没学校看的成绩,在这里充当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被民间称之为小高考,什么几个B以上才能报考好学校。

会考属于毕业考试;高考属于选拔考试,完全是两个不同的考试,混在一起,就是滑天下之大稽。

最大的笑话来自于440总分的最后一年,全省状元,因为会考科目没有达到几个A或B,导致不能被好的高校录取。

也就是说,因为高考总分设计的重大缺陷,教育主管部门不去及时纠正错误,反而不停地使用其他手段来错上加错,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像极了一个不诚实的人,撒下第一个谎言后,后面用无数个更大的谎言去掩盖,最后撒下弥天大谎,祸害一代学子。

同志们,教训就是如果第一脚就踩偏了, 赶紧纠偏,越早成本越低。

也难怪,在教育部门宣布新高考方案,总分改为750分以后,有人说要跑到蓝鲸来放鞭炮庆祝一下。

最难一次高考江苏(没困难也必须创造困难的江苏那些年)(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