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的结拜兄弟小叶丹)(1)

岷江是长江的支流,而大渡河是岷江最大的支流。

如果河流也有辈分,大渡河就是长江的“孙子”。

大渡河全长1062公里,其中,从安顺场到泸定的那一段非常著名,因为这里发生过两段非常传奇的故事,一是石达开曾经在这里兵败被俘;二是红军在1935年成功渡过大渡河。

为何同一条河流,难住了石达开,却没有挡住红军前行的脚步呢?

仔细说起来,原因不少,但其中一个原因不能忽视:红军得到了彝族首领小叶丹的帮助,导致红军没有受到彝兵的阻挠。

小叶丹是谁?就是和刘伯承磕了头的结拜兄弟。

可惜,小叶丹在红军渡过大渡河的第七个年头,被人伏击身亡。

是谁下的黑手?

我们从头聊起。


1、红军要过大渡河,刘伯承被派出去“侦查”

(刘伯承的结拜兄弟小叶丹)(2)

1863年,太平天国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翼王石达开准备西行入川。

快到大渡河的时候,石达开遇到了困难,因为前去的大路有重兵把守,石达开选择了走小路渡河。

只是,石达开运气太差,遇到了河水暴涨,又有彝兵百般阻挠,导致渡河困难。

当骆秉章的人马包围了石达开的大军时,知道大势已去,石达开为了兄弟们的前程,被迫让清军生擒,后被凌迟。

72年后的1935年,红军也来到了大渡河面前,毛泽东派出了两路人马前去探路,一路有刘亚楼和左权率队,去大路侦查。另一路有刘伯承和聂荣臻带队,去小路探究。

本来,红军也准备走大路,但刘伯承在调查初期了解到了更多的信息,大力推荐走小路。

毛泽东等人根据情报分析,指示大家:听刘伯承的建议,走小路!

小路虽然没有重兵把守,但也是有着不少的困难。

刘伯承等人来到了彝族聚居区附近时,发现那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刘伯承从军事家的角度考虑,一旦这里有敌人埋伏,红军想要过大渡河是难上加难。

为了尽量减少摩擦,刘伯承交代了下去: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刘伯承的结拜兄弟小叶丹)(3)

即使如此,很快还是出事了。

当前卫连刚到一所喇嘛房附近时,就被手拿梭镖等武器的家伙们围住了。通过翻译得知,人家是求财来的。

于是,200银元就打发了出去。

一群年轻人走了,又来了一群年轻人,这一次人家要的又是200块。

哪里来的一波一波的彝族人?听这一拨人叽里呱啦一顿说,红军们头都懵了。

此时,翻译告知大家,前一波来的是罗洪家的,这一波是沽鸡家的。

原来,彝族区域并不是一个部落,而是有多个部落,这其中,罗洪家的和沽鸡家的算是大部落,对彝族区域影响很大。

没有太多办法,要想过此路,就要留下买路钱。

沽鸡家的也得到了200银元。

前卫连的各位心想,这下可以过了吧!谁知,就在此时传来了消息,有红军战士被袭击,还有红军里的工兵被袭击、被抓捕。

岂有此理,钱也给了,为何还要如此行事?

前卫连的一些士兵怒从心头起,巴不得把彝兵都突突了。

但是,肖华、冯文彬等人没有发火,认真地宣传红军的主张,声明:红军和“国民党军队”不一样,红军只是借道过路,绝不强行住宿,也绝不霸占彝族人的地盘。

人心都是肉长的,在红军前卫连领导们的各种说服下,有人提出要找“爷爷”来。

这爷爷到底是谁?

这位“爷”,虽然辈分很高,但是年龄并不大,只有41岁,他就是小叶丹。


2、彝海结盟,小叶丹和刘伯承成了“兄弟”

(刘伯承的结拜兄弟小叶丹)(4)

当小叶丹赤足到来时,在场红军感觉到了一股英武之气,高大身躯,裸露肩膀,后面跟着十几个背着梭镖的青年,一副舍我其谁的部落首领气质。

小叶丹到了后,直奔主题:“我是沽鸡的小叶丹,我要见刘司令,我要和他讲和,麻烦引见。”

这是太过重要的事情了,肖华马上去找刘伯承汇报。

这是瞌睡来了个枕头,刘伯承正考虑如何减少彝兵带来的麻烦呢,小叶丹就来“谈和”了。

请,赶快请!

当小叶丹见到刘伯承的一刹那,就像两个前世的英雄相逢在今世,两双大手紧紧握在一起。

小叶丹将彝族这边的事情给刘伯承做了介绍,而且声明:“在后面打红军、抓了红军工兵的不是我们,是罗洪家。听说你们要打军阀刘文辉,主张汉彝平等,就凭这,我想要和刘司令结为兄弟。”

真的是快人快语。

不过,这也说明了彝族人民深受“军阀欺凌”,他们渴望平等,他们也希望受到认可和重视。而红军的严明纪律感染了他们。

共产党的军队并没有那些“江湖规矩”,大家都是同志相称,鲜有“结拜兄弟”这样的习惯。

只有国民党队伍中,才有拜把子的习惯。蒋介石就是拜把子的高手,一路晋升,一路结拜。

如果刘伯承拒绝了小叶丹,那么,就会造成民族疏远,近则对红军渡河不利,远则对彝族区域管理不利。

格局高、眼光远的刘伯承并没有过多犹豫,答应了这个坦率的彝族汉子。

就在那个叫“袁居海子”的地方,小叶丹杀了一只公鸡,倒上了两碗血酒,两人先后念了结拜誓词:

上有天,下有地,我刘伯承(我小叶丹),自愿和小叶丹(刘伯承)在海子边结成兄弟,一日为兄弟,终生为兄弟,如有反复,天诛地灭!

两碗酒一喝,刘伯承和小叶丹就成了兄弟了。

(刘伯承的结拜兄弟小叶丹)(5)

既然是兄弟了,关系完全不一样了。

当晚,就在附近一个保长的宅院,刘伯承和红军将士们款待了小叶丹和彝族兄弟们。当时的场景好不热闹。

菜至五味,酒过三巡,小叶丹说道:大哥,这次罗洪家的太过分了,明天我们就报仇!大哥你带人马正面对敌,我从侧面绕过攻击他的后路,来个两面夹击,杀光这些为非作歹的人!

此时,刘伯承脑袋快速运转,如果这样,罗洪家的和沽鸡家的就有了血海深仇,受苦受难的还是普通部落人员,而对于革命火种的传播是毫无益处。

于是,刘伯承端着酒对小叶丹说道:彝族内部要团结,自己人不打自己人,大家共同的敌人是军阀。一个指头没有劲,十个指头捏在一起力量就大了。我们共同的敌人就是国民党反对派,不是罗洪家的。

在听到刘伯承如此说的时候,小叶丹发自内心地佩服起了这个大哥,这才是干大事的人,红军队伍才是有前途的队伍。

刘伯承和红军彻底让小叶丹服气了。刘帅果然是个智勇双全的汉子。

这还没完,刘伯承手一挥,下面人拿了一面旗子出来,上面写着: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当时刘伯承乘热打铁,对小叶丹说道:兄弟,以后你就是沽鸡支队的大队长,你弟弟就是副大队长。

这一番安排,小叶丹受宠若惊,一天的功夫 ,自己结拜了大哥,还成为红军的一个支队长。小叶丹的心情溢于言表。

第二天早晨,小叶丹引领着前卫连再次进入了彝族区。这一次,大多彝族人脸上露着灿烂的笑容,一副欢迎的样子,俨然把红军当成了自家人。

看到这种情况,战士们总觉得该送些东西给这些百姓。,有的送了毛巾,有的送了鞋子,欢呼声一阵阵传来。

刘伯承和聂荣臻笑了。

红军还有自己的任务,不可能在彝族区一直待着,毕竟,渡河才是关键。

临别之际,刘伯承给自己的结拜兄弟送了十支步枪,这可精贵得很。而小叶丹送给刘伯承一个黑骡子,让大哥能够省省劲。

为了让红军大部队顺利过河,小叶丹进行了周密的安排,安排自己的人一直帮助红军前行,让其少走冤枉路,也让彝族人不要为难红军。

在彝族同胞的帮助下,后续的红军大部队分批分次,经过了七天七夜的行军,安全渡过了彝族区,并到了大渡河边。

直面大渡河,红军先是在安顺场过了一批,领导们感叹效率不高,担心杨森部队和刘文辉的部队前后夹击,后来安排两支先遣队急速行军前往泸定。

22勇士飞夺泸定桥后,大部队顺利过了河。

那么,刘伯承等人走了,小叶丹的情况怎样了呢?


3、小叶丹被人伏击,后来被评为“英雄模范人物”

(刘伯承的结拜兄弟小叶丹)(6)

红军走后,小叶丹和留下的红军一起团结了罗洪家、落伍家等部落,形成了区域内重要的一支军事力量,并打出了“停止冤家械斗,一致对敌”的战斗口号。

彝族同志们抱团后发展很快,几年下来,队伍发展到1000多人。

看着队伍的壮大,国民党人不愿意了。

在抗战爆发后,趁着上面顾不上这彝族地区,在彝族败类邓秀廷的主导下,在反动军阀的支持下,开始了挑拨离间,将彝民支队分化成三支队伍,并把留下的红军政委押入监狱了。

看到红军政委被抓,小叶丹非常难过,拿出毕生的积蓄1500两银子给邓秀廷,希望网开一面。

财帛动人心,邓秀廷也未能免俗,红军政委被救出来了。

但是不久后,小叶丹的麻烦却来了,理由是“通共”,因为邓秀廷安排人在小叶丹家里搜出了那弥足珍贵的委任状。

真是个可笑的理由,国共在合作抗日,“通共”算什么大错?国民党实在太卑劣。

知道敌人已经撕破脸了,自己的日子不会好过, 小叶丹告诉身边的老婆和弟弟:“只有共产党、红军讲民族平等,把我们彝人当人看。这样的军队一定会回来的,像大哥刘伯承那样的伟大人物绝不会骗人的,我如果哪天遭了不幸,你们一定要保护好旗帜,来日交给刘司令。”

小叶丹没有估计错,1942年6月18日,邓秀廷等人安排了伏击,打死了很多兄弟,而小叶丹也在此战中身亡。

斯人已去,但袁居海子前的誓言还仿佛在空中飘荡,小叶丹最后说的“他们一定会回来的”也在空中飘荡。

小叶丹没有说错,红军回来了。只是,小叶丹再也看不见了。

1950年春,小叶丹的遗孀把保存下来的“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队旗,献给人民政府。后来,这面旗子成为了国家一级革命文物。

(刘伯承的结拜兄弟小叶丹)(7)

2009年,小叶丹被评为“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此时,小叶丹去世已经67年,刘伯承去世也已经23年,但他们的事迹却在广泛地传播,一直在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