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文阅读大约需要12分钟】

每个人的肚子和肠子在哪个地方(其实小时候所有人的肠子都长在肚子外)(1)

因为生病,可爱的罗梓燊无法享受眼前这顿美食。

他看上去就和别的孩子没有区别。父母给他穿上宽大的衣服,这样可以遮住他腹部的造瘘。

在过去的日子里,爸爸妈妈一直在对年幼的罗梓燊编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小时候,所有人的肠子都在肚子外,长大了肠子就会塞回去。

不谙世事的罗梓燊对此深信不疑。

那些由于身体的“异样”所带来的痛苦、焦虑与不安被这个美丽的谎言所稀释和冲淡,它使暗淡的经历镀上了珍贵的色彩,使人对未来产生了新的期许。

去年10月,今日头条感光计划发布了罗梓燊的故事,两天时间,阅读量超过317万次,推荐量2500万次,2万余名头条网友为罗梓燊捐款超78万元,当月底成功移植骨髓,今年1月8日,医生宣布,罗梓燊的先天性粒细胞缺乏症已经治愈。再过三个月,到时候,医院会对罗梓燊做二次评估。顺利的话,他就可以做造口回纳手术。这项手术将帮助他修复腹部的三个造瘘,再之后,他就可以和别的孩子一样,吃普通的东西、正常排泄,再也不用羡慕那些有鸡腿吃的小孩。


4岁的罗梓燊喜欢玩水。他有一口白色的小脸盆,爸爸罗伟南帮他往里面装上半盆水,然后,罗梓燊的玩偶们就要一一登场了。罗梓燊将玩偶们放入水中,他们漂浮在水面上——这是在游泳。游完泳,罗梓燊还要帮他们一一清洗身体。

每个人的肚子和肠子在哪个地方(其实小时候所有人的肠子都长在肚子外)(2)

河北燕郊,罗梓燊在给自己的玩具洗澡。

但罗梓燊自己不能与水有过于亲密的接触。他身上有三个造瘘,必须小心翼翼地防止感染。从一岁多起,他就再也没有完整地洗过澡了。每天,妈妈梁宝玲帮他擦拭身体,为造瘘附近的皮肤消毒。造瘘上挂着粪袋,粪袋里挂着他的回肠和结肠。是红红的一段,最长的一段有10厘米。罗梓燊的粪便就从肠子里掉到粪袋上,第一次见到的人都会觉得触目惊心。

罗梓燊患的是一种被称为“先天性粒细胞缺乏症”的罕见病。因为缺少人体内免疫力最重要的中性粒细胞,他对细菌的抵抗力几乎为零。因此,从罗梓燊出生一个月起,各种名目的病就找上他了。感冒、肺炎、中耳炎、发高烧,肠子溃疡、坏死,并发症不断。

唯一的根治方法是骨髓移植。

在过去4年中,罗梓燊前后做过4次手术。一家人辗转广州、上海,终于去年秋天,在河北一家医院,罗梓燊进行了骨髓移植。

每个人的肚子和肠子在哪个地方(其实小时候所有人的肠子都长在肚子外)(3)

2018年10月8日,河北的一家医院,在接受治疗的罗梓燊。图片来自@我是马小马

2019年1月8日,罗梓燊出院了。他和爸爸妈妈住进医院附近的出租屋,他们暂时还没敢回老家广东佛山,即便过年也不例外。因为罗梓燊总要去医院复查,原先是一周一次,后来,各项指标趋于稳定,复查也就改成两周一次。可依旧马虎不得,一旦他呕吐、拉肚子了,就得立刻住院。但罗伟南总算松了一口气,毕竟,过去,罗梓燊一住院就要在医院待上五六个月,现在还好,“每次就住两三天”。

再过三个月,一家人就在河北呆满一年了。到时候,医院会对罗梓燊做二次评估。顺利的话,他就可以做造口回纳手术。这项手术将帮助他修复腹部的三个造瘘,再之后,他就可以和别的孩子一样,吃普通的东西、正常排泄,再也不用羡慕那些有鸡腿吃的小孩。

每个人的肚子和肠子在哪个地方(其实小时候所有人的肠子都长在肚子外)(4)

罗梓燊光着小脚跑动着。

从外表很难察觉罗梓燊与普通孩子有什么不同。他精力旺盛、眼睛又大又亮,一双结实的小脚在光滑的地板上“叭叭”地跑,从客厅一路跑回房间,再“哐当”一声把门带上,力气不小。说话声音也响亮,能灵敏地与妈妈梁宝玲用粤语讨价还价。

总之,他身上没有病童常见的孱弱。

但靠他近一些,再仔细一点,还是能够发现他的不同。罗梓燊的皮肤不像其他孩子那样白洁、细嫩,它暗沉、偏黑,这是移植带来的不可避免的代价。肚子附近的衣服鼓鼓的,掀开来,两个醒目的粪袋坠在那儿,裹着他露在肚子外的肠子。

直到现在,罗伟南和梁宝玲都对罗梓燊讲述一个善意的谎言:小时候,所有人的肠子都在肚子外,爸爸妈妈也是这样,长大了,肠子塞回去了,就能正常吃东西了。罗梓燊信以为真。

脆弱的肠道袒露在外,必须小心翼翼地呵护,防止感染。每天,罗梓燊只能吃用纯净水煮的营养粉,必须用高压锅煮,以保证无菌。营养粉不便宜,罗梓燊一天至少吃四顿。一个月下来,光在吃上,罗梓燊就要花掉1万多块钱。

粪袋里的排泄物要及时清理。一天至少要更换8次。更换前,要戴上手套,将袋子摘下,对肠道进行擦拭和消毒,再为周围的肌肤涂上药膏——否则,它们很可能溃烂。这些敷料也不便宜,3000块钱的量够用10天。这样下来,一个月又是1万多。

每个人的肚子和肠子在哪个地方(其实小时候所有人的肠子都长在肚子外)(5)

揭开宽大的衣服,妈妈正在给罗梓燊更换肚子上的排粪袋。

此外,屋子里的一切细节都要留意。罗伟南和梁宝玲每天戴着口罩,常常洗手,洗完手还要再用消毒液消毒,所有餐具每天都要高温消毒,等到他睡了,他们就要开始清理卫生,将房子的各个角落彻底弄干净。

罗梓燊精力旺盛,一个人在家也能疯玩,因此,罗伟南和梁宝玲就要寸步不离地盯着他,防止意外发生,要顺着他的脾性。否则,孩子一激动,肠子就会不可抑制地肿胀,排泄物甚至会飞溅出来。

每个人的肚子和肠子在哪个地方(其实小时候所有人的肠子都长在肚子外)(6)

在河北燕郊的出租房里,活泼可爱的罗梓燊,看不出和别的同龄孩子有什么不同。罗梓燊妈妈供图。

为照顾罗梓燊,外出工作已成为奢侈。睡觉、吃饭也是奢侈。每天,他们只能抽空吃饭——有时一天只吃一顿,还不能光明正大地吃,要躲在厨房低矮的方桌边,关起门来吃,一旦罗梓燊找,他们就擦擦嘴巴,假装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4岁的孩子渐渐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有时在外面,看见别的小孩有鸡腿吃,罗梓燊口水都流下来了。但他想了想,又自己跟妈妈说:“我真的特别想吃,但是我不能吃,吃了就要受罪,要扎针了。”那些高深的医学术语,孩子自然不明白,但直觉的反应是生病了就要去医院,就有人会用小剪子在他的肚子上来回摆弄,那样他就要受罪了。

还有些时候,他实在馋不过,就指明要妈妈买些便宜的饼干、面包或馒头,让他带回家玩,“妈妈,我不吃,就玩。”

每个人的肚子和肠子在哪个地方(其实小时候所有人的肠子都长在肚子外)(7)

罗梓燊的食欲很好,但只能吃用纯净水煮的营养粉,必须用高压锅煮,以保证无菌。罗梓燊妈妈供图。

他真不吃。这天下午,梁宝玲帮他更换粪袋,他要罗伟南给他拿来两块饼,一手捏着一块,但从未尝试将它们放进嘴里。过会儿,他来到客厅,自己坐在角落,将饼放进一口黑色的迷你锅,轻轻地撕开它们,玩一种名为“煮饭”的游戏。

罗梓燊的生活是从一周岁生日那天开始改变的。

生日那天,罗梓燊高烧不退。夫妻俩连忙将他送去佛山的医院。当地的医院说看不了,他们又将孩子送去广州。在广州的医院,罗梓燊住了7天院,用了7天抗生素,高烧还是不见退。他们又去了另一家医院,医生建议做骨穿,这才确诊,罗梓燊所患的是先天性粒细胞缺乏症。

先天性粒细胞缺乏症主要由先天性基因突变导致。起病急骤、症状严重,感染部位分布在口腔、直肠、肛门等不同部位。病情十分罕见。就连那位为罗梓燊确诊的医生也说,在他过去20年的从医经历中,加上罗梓燊,也不过只碰到两例。

从那时起,罗伟南和梁宝玲夫妇就开始带着罗梓燊辗转不同城市的医院求医了。罗梓燊前后做了四次手术。两次将坏死的肠子切除,在腹部开造瘘。两次移植——第一次移植是在上海做的,移植失败了,25万块钱就那样打了水漂。

可钱怎么能与生命相提并论。第二次,夫妻俩带着罗梓燊到河北。2018年9月22日,罗梓燊再次进入移植仓。这次,移植终于成功,在80多天凶险的排异期后,2019年,医生宣布,罗梓燊的先天性粒细胞缺乏症已治愈,父母高兴地接他出院,在出租屋内迎来新的一年。

四次手术都格外凶险,哪怕成年人也未必能承受。腹部开孔手术后,罗梓燊的伤口出现感染,每天都必须给伤口换药,用剪刀剪掉腐肉。有段时间,罗梓燊一看到医生、护士就默不作声。护士问梁宝玲怎么了,梁宝玲告诉他们,因为罗梓燊害怕他们再动他的肚子。

他一度虚弱、消瘦,并发症不断。移植过后重新开始发烧,每天清醒的时间不超过5小时。但他很少哭。每次,罗梓燊都挺过来了。罗伟南和梁宝玲就想,孩子都能撑下去,大人更不能放弃。

几乎每一次手术前,医生都要委婉地问他们:“你们还有没有其他孩子?”意思说,罗梓燊的病有可能治不好,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

罗伟南算了一下,危重病人家属通知书,他起码签过五六次。他开玩笑说,自己现在都麻木了。可是怎么可能麻木呢,不过是哭也没用,还是要想办法解决问题。

夫妻俩很坚决。“全国并发症最严重的就是他。虽然是赌命,起码有治愈的希望”,梁宝玲说,生下罗梓燊,让他受了这么多苦,不能再不救他。

每个人的肚子和肠子在哪个地方(其实小时候所有人的肠子都长在肚子外)(8)

罗梓燊在出租屋玩耍,父亲在一旁照看。沉重的负担给这个家庭带来了阴影。

但眼前的困难是实实在在的。孩子要与病魔缠斗,大人们要付出时间与金钱。时间还好,夫妻俩都辞了职,轮流照看他,梁宝玲开了一家小网店,“有钱挣就挣,没钱就管好孩子”,她说,孩子重要,不能为了钱不管孩子。

可是经济上的压力重重地压垮了他们。治疗与养护是深不可测的无底洞,仅有的积蓄很快用光。2017年年底,前往上海之前,夫妻俩把婚房卖了。因为着急用钱,房子卖得很着急,均价1万多的房子,他们8000元就出手了。

卖房所得的40万,压根经不起折腾,做一次移植,花掉了一大半。离开上海前往河北时,这笔钱只剩7万。医生催他们尽快准备钱,越多越好。移植手术起码要35万,后续住院,也需要大笔钱。然而,亲戚能借的早就借了。

去年10月,公益摄影师@我是马小马 通过今日头条的感光计划,发布了罗梓燊的故事,两天时间,阅读量超过317万次,推荐量2500万次,2万余名头条网友为罗梓燊捐款超78万元。筹款的金额与进度都远远超出罗伟南意料。在他的设想中,“能有10万元就不错了”。这笔钱帮助罗梓燊成功移植了骨髓。

移植成功后,罗梓燊又经历了长达80多天的排异期。虽出现轻微的肝排、皮排,但有爱心捐款作支撑,总算有惊无险。

不少爱心人士找到梁宝玲,加了她的微信,常常关心孩子的恢复情况。家里的玩具几乎都是他们送的,让长时间不能出门的罗梓燊在家也能自娱自乐。

每个人的肚子和肠子在哪个地方(其实小时候所有人的肠子都长在肚子外)(9)

在楼下,罗梓燊飞快地奔跑,骑上小木马,用力摇摆。不同的是他随时带着口罩,显得有点孤独。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罗梓燊都不能出门。户外充满不确定性,可能导致感染的因素太多了,现在,距离移植成功过去8个月,梁宝玲终于能带着他出门,他对外面的一切都感到好奇,地上的积水、路边的树木、形形色色的人。

每次出门,罗伟南和梁宝玲都要带上一口小袋子,里面装上一包湿纸巾、干纸巾、一瓶纯净水。万一罗梓燊的粪袋漏了,就给他及时更换。出门时间不能超过1小时,以免意外发生。

事实上,即便有父母善意的谎言,罗梓燊也能敏感地察觉到自己与别的孩子不太一样。曾有一次,在医院,罗梓燊独自跑出病房去找其他小朋友玩,不慎将粪袋扯漏,异味散发出来,小朋友们捂着鼻子跑开了。罗梓燊哭着回来找妈妈。

因此,他喜欢穿宽大的长衣服,因为这样的衣服可以遮住他腹部的造瘘。只要他小心一点,他看上去就和别的孩子没有区别。

每个人的肚子和肠子在哪个地方(其实小时候所有人的肠子都长在肚子外)(10)

罗梓燊正在乖乖地等妈妈给他更换肚子上的排粪袋。

他的确在变得和别的孩子越来越相同。移植带来的暗沉肤色正在慢慢变白,身体渐渐恢复,精神状态也在好转。他不再是病怏怏的罗梓燊,甚至会做些无伤大雅的恶作剧。

现在,只要等到9月,移植期满一年,检查各项指标,做造口回纳手术,将肠子重新放回肚子里,他与其他孩子最大的区别就要消失了。尽管这一过程充满了未知和风险,尽管等待与治疗依然需要很多钱——特殊的饮食和日常护理的敷料都是大开销,此外还要防止突发状况,做造口回纳手术也是一笔钱。

每个人的肚子和肠子在哪个地方(其实小时候所有人的肠子都长在肚子外)(11)

孩子暗沉肤色正在慢慢变白,妈妈的头发也在慢慢变白。

道路依旧漫长,好在看到了希望。过去,梁宝玲常常流泪,心疼这么点儿大的孩子就要遭受折磨。她一度顾不上照顾自己,直到白发爬上了头,因为内分泌失调,从100斤不到涨到145斤。她再没心思打扮自己,有时看到身材消瘦的女孩,她也会想起过去,羡慕地说:“我原来跟她一样瘦,真的。”

按罗梓燊的年纪,他本来应该在上幼儿园小班了。对幼儿园模糊的概念来自一次母子散步。在小区楼下,罗梓燊看到有一群小朋友在一起唱歌、跳舞,那是与他截然不同的孩子,一群群聚在一起,看上去快乐极了,他问梁宝玲:“那是什么?”

梁宝玲就告诉他:“那是幼儿园。”

“里面是不是可以唱歌?”

“做什么都可以。”梁宝玲回答。

每个人的肚子和肠子在哪个地方(其实小时候所有人的肠子都长在肚子外)(12)

罗梓燊一家三口在租住的楼下合影。

罗梓燊并不知道,在他来到这个世界以前,梁宝玲一直在幼儿园工作。她见过太多孩子了。怀孕时,她对罗梓燊的成长有过各种各样的憧憬,她要让他读书,要培养他的兴趣爱好,像她见过的无数健康、活泼的幼儿园孩子一样。

但生活给了这一家人重击。好在,经历低谷后,她依然对生活抱有憧憬。她想,等到罗梓燊病好了,一定要快点带他去幼儿园,让他与同龄孩子一起玩耍,也一定要培养他的兴趣爱好,让他在正常的人生轨道中行进。

每个人的肚子和肠子在哪个地方(其实小时候所有人的肠子都长在肚子外)(13)

5月24日,河北燕郊出租屋里,罗梓燊玩闹中打起瞌睡,他的梦里,有一个完美的肚子么?

方也/文 谢匡时/摄影


如果您想关注罗梓燊更多信息,请在今日头条客户端关注“感光计划”了解更多后续。

如果您愿意支持罗梓燊后续的治疗可扫一扫二维码进行捐助,感谢您的爱心捐助和每一次转发[心][心]。

每个人的肚子和肠子在哪个地方(其实小时候所有人的肠子都长在肚子外)(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