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暴力和沟通是一样的吗(藏着怎样的互动关系)(1)

“一周书单”又跟大家见面啦!

本期的推荐书目中,有一本值得特别一提——《意愿的冲撞》。各式各样的人际冲突和暴力行为背后,究竟蕴藏着怎样的互动关系和社会结构?生前曾任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社会学暨政治学教授的古尔德,在《意愿的冲撞》中把冲突置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核心,以历史个案为例,从人际互动的角度探讨群体暴力的结构性起源。在暴力行为频发的当下,这种思考显得尤为迫切。

此外,本周书单从文化、新知、诗歌、历史等类别选择了7本好书为大家推荐。来看看书评君都选了哪些新书,或许值得你关注和借鉴。

冷暴力和沟通是一样的吗(藏着怎样的互动关系)(2)

本期主持|新京报记者 李佳钰

小说

冷暴力和沟通是一样的吗(藏着怎样的互动关系)(3)

《浪潮》

作者:托德·斯特拉瑟

译者:于素芳

版本:中国商务出版社 2018年1月

法西斯独裁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样已经成为历史。《浪潮》用一个为时五天的校园实验,让世人看到法西斯主义可能随时重返。这本被改编为同名电影的小说,基于美国加州帕洛阿尔托市克柏莱高中发生的真实历史事件,几乎再现了当时的真实情景。

1969年4月,为了让学生们了解德国人为什么能对纳粹分子的屠杀视而不见,老师罗恩·琼斯在他的历史教室里重建了一个微型“独裁统治”:从选出“元首”、进行坐姿练习、强调纪律意识和服从团结,到要求大家统一制服着装、给集体取名为“浪潮”、并在城市各个角落张贴“浪潮”标志,他们还为“浪潮”设计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手势——右手在胸前划波浪——并以是否做这个手势与他们划分界限。

短短五天时间,“浪潮”席卷校园。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也让角色扮演和现实实践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这场浪潮让“差一点就成为了优秀的纳粹”的学生们亲身体会并觉察到,法西斯其实离他们并不遥远。

历史

冷暴力和沟通是一样的吗(藏着怎样的互动关系)(4)

《罗曼诺夫皇朝:1613-1918》

作者:西蒙·塞巴格·蒙蒂菲奥里

译者:陆大鹏

版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年1月

这是蒙蒂菲奥里继《耶路撒冷三千年》之后又一力作,讲述了俄国罗曼诺夫皇朝历经二十位君主、三百余年的历史演变。它们通过罗曼诺夫家族的传奇故事接连呈现,无论是权力争斗下的宫廷阴谋,还是勃勃野心后的风云政变,蒙蒂菲奥里在掌握了大量档案、日记、书信、回忆录等一手文献史料的基础上,运用精妙叙事和凝练表达,将俄国专制下历代沙皇的秉性和癖好一一道来,他们或放纵不羁,或怪诞癫狂,不断扩张的帝国霸业在罗曼诺夫血统中也极具分量。

“在独裁统治下,人的个性特点被放大,所有私人的事情都具有政治性。”蒙蒂菲奥里始终把笔端落在人与人性上,将皇权政治的演变也降维到个人的层面考量。庞大帝国究竟如何崛起至巅峰又覆灭至衰亡,《罗曼诺夫皇朝:1613-1918》让三百年的过往跃然纸上。

历史

冷暴力和沟通是一样的吗(藏着怎样的互动关系)(5)

《直到我们建起了耶路撒冷》

作者:阿迪娜·霍夫曼

译者:唐克扬

版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年12月

近日,特朗普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又将这座传奇城市拉进我们的视野。曾经人人仰望的圣城,此后却陷入中东各种纷争。然而我们仍然对这座古老又狭小的城市充满好奇,它在坚实的地表之下,可能“比世界上任何一座城市都埋藏着更多、更古老的遗迹和骨骸”。

在当地生活了25年的阿迪娜·霍夫曼,带我们在朝圣之路的尽头,回望这些融汇年岁和文明的建筑和楼宇,并讲述了“一战”后英国托管时期三位不同背景的建筑师,参与重建耶路撒冷新城的历史往事:他们分别是刚从纳粹逃出的德国犹太建筑师埃里希·门德尔松,以及英国托管政府的首席建筑师奥斯汀·哈里森,还有在雅法路和梅丽桑德女王大道的交会处,留下瓷片建筑的神秘阿拉伯建筑师斯派罗·霍利斯。《直到我们建起了耶路撒冷》里借建筑师们的设计和建造,述写了一座城市的近代史。

社科

冷暴力和沟通是一样的吗(藏着怎样的互动关系)(6)

《意愿的冲撞》

作者:罗杰·古尔德

译者:吴心越

版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年1月

各式各样的人际冲突和暴力行为背后,究竟蕴藏着怎样的互动关系和社会结构?生前曾任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社会学暨政治学教授的古尔德,在《意愿的冲撞》中把冲突置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核心,以历史个案为例,从人际互动的角度探讨群体暴力的结构性起源。

在古尔德看来,暴力冲突的焦点其实是群体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而且相较于更容易产生和平互动模式下的非对称关系,往往是模糊性较高、相对对称的人际关系更容易引发纷争。因为双方存在认知上的偏差,当相对地位存在不确定性时,关系中具有前瞻性的行动者就极有可能会为了避免新的支配模式以暴力回应。按照这种观点,冲突之所以会在社会动荡、政治变革的情况下加剧,正是因为此时原有的社会等级秩序正在瓦解,导致相近的人际关系出现不稳定,古尔德把群体关系视为人际互动模式的结果而非源头。

新知

冷暴力和沟通是一样的吗(藏着怎样的互动关系)(7)

《造物记:人与树的故事》

作者:罗伯特·佩恩

译者:张臻煦

版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年12月

人类亏欠树木太多。树是自然赋予人类最好的礼物之一,却通常被人们不加节制地挥霍。和家人住在南威尔士州黑山山林里的罗伯特·佩恩,在发现人们并不真正了解林子里那些和他们朝昔相处的梣树时,决定做些什么,让人们亲眼看到一棵梣树的价值。

怀抱着极尽所能充分呈现的想法,佩恩拜访不同匠人,请他们经由一棵梣树的木料,精心打造出不同的木器制具。除了厨房里需要的案台、菜板、碗勺,还有孩子玩乐的球拍、船桨和雪橇,屋前的长凳,农夫斧头的木柄,木料上的纹路是岁月在这棵树上留下的印记。梣木所能制造的物器数量之庞大,品种之繁多,让我们不由惊叹自然的无限广博。通过这本《造物记》,佩恩不仅展现了每一件器具身上所表现出梣树的品质,也让所有器具集中在一起,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什么才是生活的本源。

诗歌

冷暴力和沟通是一样的吗(藏着怎样的互动关系)(8)

《小仓百人一首》

作者:藤原定家 编著

译者:刘德润

版本:新星出版社 2017年11月

日本镰仓前期著名歌人藤原定家,细数从万叶时代、平安时代到镰仓时代六七百年间的古典和歌,为其中的一百位诗人每人遴选一首诗作,汇编成《百人一首》,又称《小仓百人一首》,被誉为“日本的《唐诗三百首》”。其中收录近一半为恋歌,再就是描写四季景色。江户时代,《百人一首》被制成“歌牌”在民间流传,深受日本国民欢迎。浮世绘的盛行也让和歌搭配画作的形态普及。这次百首诗歌也搭配百首浮世绘画,勾勒出几个世纪的日本文学艺术和文化脉络。即使是现在年轻一代,也依然能被这些和歌和诗句所打动。

“悠悠羁旅客,问君可曾知。故里梅花发,幽香似旧时。”“若信君难到,酣然入梦乡。更深犹苦候,淡月照西窗。”专攻日本古典文学的学者刘德润用了二十六年时间,尝试以汉诗形式翻译《小仓百人一首》,别有一番韵味。

文化

冷暴力和沟通是一样的吗(藏着怎样的互动关系)(9)

《柬埔寨旅人》

作者:刘绍华

版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7年11月

大多数人对刘绍华的印象,还停留在她那本医学民族志《我的凉山兄弟》上。可她在前往凉山之前,就已经完成这本《柬埔寨旅人》,拾起她遗留在柬埔寨的田野记忆。

1998年,刘绍华作为台北海外和平服务团的一员,开始了她在柬埔寨两年的生活。对东南亚研究非常感兴趣的她,以一个人类学者的视角,敏感地捕捉到柬埔寨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文化差异,对这个相对古幽的佛教国度如何应对当下全球化社会的迅速变化做出了细致观察,好似撰写田野杂记,又或民族志一样,将那些柬埔寨的警察、女性、难民、乞讨者等各类群体的生存状况一一述写,为我们提供了更为细腻丰富的柬埔寨印象。

冷暴力和沟通是一样的吗(藏着怎样的互动关系)(10)

微信公众号ID : ibookre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