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怀大宝的时候,孕晚期的各种不适让我天真地认为,孩子生下来,我就解放了。但真等到孩子出生后,我却发现,孩子还不如在肚子里时让人省心。

其实在照顾新生儿时,很多东西都可以临时抱佛脚,但唯有“睡觉”这一样,让人很难捉摸且时常崩溃。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0-3个月婴儿的哪些睡眠问题。

前三个月有效的婴儿睡眠法(放下后易醒小睡短)(1)

婴儿最初三个月的睡眠模式

新生儿90%以上的时间都在睡觉,根据美国睡眠基金会在2015年发布的最新睡眠量建议:0-3个月的婴儿,每日推荐的睡眠时间是14-17个小时。

在这个阶段,婴儿的睡眠不是以昼夜来区分的,而是被划分成了6-7个小睡,平均睡醒间隔在1个小时左右,有的甚至更短在半个小时左右。

在这个阶段,婴儿的入睡遵循:REM睡眠到浅睡再到深睡的顺序

在婴儿最初的三个月,他们的REM睡眠的比例能高达40%以上,而高比例的REN睡眠,是婴儿看起来睡得较轻的一个重要原因。

孩子入睡后,眼睛偶尔会转动,甚至会睁开看你一眼;小手会突然挥舞;会笑,甚至哭几声等等表现都是婴儿进入REM睡眠(活动睡眠)的特点,但REM睡眠对婴儿的大脑发育非常关键。

如果父母不了解婴儿的这种睡眠模式和特点,在孩子表现出活动睡眠特点时,以为是孩子醒了,强行的抚慰,其实是对孩子睡眠的一种干扰,相当于把正在入睡的孩子强行叫醒,长此以往,孩子不仅会因为缺少睡眠经常哭闹,还容易形成习惯性夜惊。

前三个月有效的婴儿睡眠法(放下后易醒小睡短)(2)

3种常见的睡眠困扰

在婴儿的睡眠问题上,有3种比较常见的烦恼:

1、放下后易醒

表现为:抱睡后,一放到床上马上就醒,或者是即便放下没醒,几分钟后也会醒。

可能存在的原因:

(1)、放下时,孩子尚处在浅睡中,可能是放下时动作过大,将孩子惊醒了。

建议:多抱一会儿,等孩子睡熟一点再放下,放下时,尽量动作小一点。

(2)、放的动作不对,如果头部过低容易引起孩子坠落感,引起惊跳反射。

建议:先放屁股,等放稳后再慢慢放头。

(3)、胃食管反流

建议:孩子刚吃完奶,先要拍嗝。如果孩子已经睡着没法拍嗝时,可以把孩子放在一个有坡度且安全的位置上睡觉。

(4)、入睡环境不一致;孩子入睡前抱睡,孩子进入活动睡眠后睁眼发现是在床上,换了地方容易害怕,惊醒。

建议:尝试躺着哄睡。

(5)、身体不舒服

例如:有的孩子乳糖不耐受或者是吃了退黄药拉肚子,用尿不湿无法及时发现,孩子红屁股严重,入睡后尿了或者拉了不舒服,也容易惊醒。

建议:用尿布代替尿不湿,勤换勤清理;另外还要配合护臀霜。

前三个月有效的婴儿睡眠法(放下后易醒小睡短)(3)

2、小睡短

表现为:小睡半个小时左右就醒

成年人的一个睡眠周期一般为90-100分钟,但小婴儿的一个睡眠周期却大致在30-45分钟。在周期转换时,婴儿是最容易醒的。

如果孩子在这个范围内醒来,精神很好的话,一般不需要担心。但如果孩子醒来就哭闹,则说明没有睡够。

所以,孩子在一个睡眠周期醒来时,父母最好先不要给孩子太多刺激,去逗孩子,这很可能在变相地干预孩子的睡眠。可以先进行哄睡,利用有节奏的轻拍等抚慰技巧,让孩子再次入睡。如果孩子不愿再次入睡,且精神很好的话,也不需要太纠结。

前三个月有效的婴儿睡眠法(放下后易醒小睡短)(4)

3、入睡难、晚上睡得晚

表现:哪怕很困,白天也不睡,晚上入睡也通常在半夜。

孩子入睡难,一般都和过度刺激、抚慰不足有关。如果孩子表现出了明显的烦躁、哭闹(不是因为饿了、尿了、拉了等原因时),就需要问自己两个问题:1、孩子醒多久了?2、孩子是不是困了?

建议:

1、帮孩子建立睡眠日记,了解孩子一天大致的睡眠规律。睡眠日记中需要帮助这几项:睡眠时长(几点睡、几点醒)、睡醒间隔、睡觉次数。了解孩子的睡眠规律后,能帮助你提前规划孩子的入睡时间,而不是不分时间给予刺激,让其过度疲劳,兴奋、哭闹。

2、了解孩子的昏沉信号。婴儿在每个阶段都有其相对应的睡眠模式,4周的婴儿和10周的婴儿睡眠模式又有差别。因此除了帮孩子建立睡眠日记外,还要准确识别孩子的昏沉信号,知道孩子什么样的表现代表困了,想入睡。

一般来说,婴儿有动作变缓、目光不与人接触、打哈欠、眨眼等表现时就代表他困了,想睡觉,这时应该减少刺激,改为抚慰模式。

0-3个月的婴儿无法用太多“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在需求,所以需要照料人贴心照顾,让他们越睡越能睡。很多婴儿过了这个阶段后,就可以慢慢培养他们独自安睡的能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