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通讯员 周密 李雯

高考倒计时,一些考生开始失眠。有的学生心理开始打鼓,“考试的题目会不会很难。 ”还有的学生会说,“听见同学们翻考卷,头脑里一片空白,原本会做的题目在考试时不会做,心跳加快, 手抖,出汗。”

这其实是心理焦虑的反应。

考前紧张怎么办怎么缓解(这个做法能极大诱发你的潜能)(1)

图/视觉中国

近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心理科主任医师汪玲华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考生心理上过度担忧,将会出现恐惧,精神持续紧张,分散注意力,干扰记忆,瓦解思维,因此反而不利于考试。她建议考生轻松上阵,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这样能够获得更好的应试效果。

暗示是人类最简化、最经典的条件反射,暗示可以极大地诱发人的潜能。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斯曾经说过,“任何见解、计划、目的, 只要以强烈的信念和期待进行反复多次地思考,那它必然会被植于潜意识中,成为积极行动的源泉。”

汪玲华主任医师说,临近高考时要有一顆平常心,拋开一切杂念与烦恼。心理素质的好坏对考试的结果起了很大的作用,在高考时用暗示方法, 在潜意识里树立一个成功的自我形象,平靜地走上考场。

专家建议,在走进考场前,默念“我一定会成功”或者听自己喜欢的音乐、吃自己喜欢的食物、想象自己在喜欢的地方、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这些都是积极的自我暗示。

到了考场以后,如果出现手抖心慌。没事!默念让自己定神的话,比如我做不出来的题,别人一样做不出来;翻看已经做出的题,放松肌肉。

当头脑出现一片空白时,也不要太着急,安静一小会儿,闭眼深呼吸几次,吸气要深、满,吐气要慢、匀。 就这样,放松自己。让自己紧张的情绪的得以缓解,注意力回到考场上来。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同学考前复习分秒必争,规定自己每天必须学习多长时间,大搞“时间战”、“题海战”, 这样往往使大脑处于持续的紧张状态,反而不利 于所学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

汪玲华主任医师提醒,习惯于开夜车的同学,应将晚上睡眠和早晨起床时间慢慢提前,每天提前约半小时,以使大脑的兴奋点与考试时间同步, 即:上午9-11点,下午3-5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