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召开的中共淄博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上传出消息,作为全省乃至全国著名的老工业城市,今年来,淄博发展呈现出关键性、趋势性、转折性的全方位变化,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淄博老工业城市如何培育新动能?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淄博老工业城市如何培育新动能(淄博老工业城市的新变化)

淄博老工业城市如何培育新动能

11月23日召开的中共淄博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上传出消息,作为全省乃至全国著名的老工业城市,今年来,淄博发展呈现出关键性、趋势性、转折性的全方位变化。

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居全省第2位;1-10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居全省第5位;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居全省第4位……淄博的这份成绩单,可谓亮点十足。

淄博坚定不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树“旗子”、立“杆子”、亮“牌子”一体联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传统产业“存量焕新”、新兴产业“增量换乘”,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步伐不断加快。

在产业转型方面,淄博扎实推进数字化“千项技改、千企转型”,深入实施“四强”产业攀登计划,大力开展新经济培育“沃土”行动,倾力打造20 条百亿级产业链条,新材料、高端化工、智能装备等“雁阵型”产业集群加速壮大,氢能、新能源汽车等未来产业多点开花,“四强”产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均达到50%左右,“四新”经济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59.2%,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数量居全国前列,独角兽企业实现零的突破,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第四次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在项目建设方面,全市累计到位省外资金557.6亿元、新引进过亿元项目366个,同比分别增长11.1%、23.6%。530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128.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83.8亿元,天辰齐翔己二腈等189个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年新增产值751.7亿元。在创新驱动方面,淄博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为抓手,开展科技创新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新物种企业梯次培育行动,加快推进淄博绿色化工与功能材料山东省实验室、山东氢能产业创新工程中心建设,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826家,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达到448家。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青岛科技大学淄博教科产融合基地启用,新选聘“科技副总”127名,全市科技创新能力指数连续4年保持全省前3位。升级推出“人才金政50条”,新引进高层次人才225人、大学生3.6万余人。与此同时,淄博实施新一轮基金倍增计划,累计发起或参与设立政府引导基金 94 支,认缴总规模 1778 亿元。实施新一轮资本市场突破行动,全市上市公司增至34家,其中A股上市31家。

淄博重构城市交通系统,扎实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济高高速全线通车,济潍、沾临、高青至商河高速均按序时快速推进;经十路东延建设项目已取得工可立项批复和初步设计批复,小清河复航年内将完成航道主体工程;铁路改造工程正式开工,城市快速路网一期工程通车里程27公里。在全国率先推出“车路协同”智慧交通系统,车辆平均提速28%。淄博全域公园城市提质增速,全力推进全域公园城市建设“十大行动”,今年策划实施的292个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98.9亿元、完工 172个,新增城市绿道、生态廊道264.6公里,新建改造城市公园绿地面积 403.3公顷、村镇公园面积142.9 公顷。淄博城市更新稳步推进,深入开展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火车站南广场片区改造完工并投入使用、北广场片区改造加快推进,46个老旧小区改造计划项目和列入省开工任务的19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全部开工。淄博生态环境持续改善,1-10月,全市优良天数同比增加11天,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7天,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3.7%,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100%,国控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居全省第2位。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方面,淄博在全省率先制定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突破《行动方案》,明确“六大创新突破”24项工程,积极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标杆城市。扎实推进全域旅游城市建设,“品游淄博”影响力持续提升。全力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建成新型公共阅读空间110处、“5 N”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88处,开展主题群众文化活动 5000余场。

淄博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着眼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以革故鼎新的勇气打出改革开放组合拳,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打开新空间。围绕优化营商环境、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共同富裕、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数字化转型等五大领域,谋划推出24个方面93项系统集成改革任务,纵深打通宏观微观各领域的堵点难点。以党建引领推动基层基础体系与疫情防控体系有机衔接、养老集成改革等一批经验做法得到中央改革办推介,200余项改革创新举措走向全省全国。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淄博创新推出施工许可“一证化”、项目审批“前延”服务等一系列改革举措,探索实行企业家看企业、优化营商环境监督员、服务企业专员等制度,全市6500余名干部挂包联系1.2万余家企业和项目,收集解決困难问题300余项,营商环境连续四年位居全省前列。淄博实施经济体系、企业梯队、资源配置、城市形态、营商环境“五个国际化”提升行动,扎实推动山东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和淄博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搭建高能级对外开放平台矩阵。1-10月,综保区内企业实现一线进出口值同比增长142.8%。在区域合作拓展方面,淄博积极融入“一群两心三圈”区域发展格局,济淄同城化科创大走廊先行区9项重点工作54个项目顺利推进;与潍坊市签订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力打造区域合作发展的典范样板;加快链接胶东经济圈,推进产业配套、科创转化、金融共享、物流周转、对外交流“五个协同发展”,开辟互联互通的开放通道。

淄博在全省率先启动建设高品质民生促进共同富裕三年行动,34项措施扎实推进,建立多层次、多样化就业增收服务体系,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85亿元,城镇新增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均超额完成任务。创新名校集团化办学模式,建成教育集团82个,新投入使用中小学、幼儿园45所。加快推进17个医疗卫生服务项目建设,完成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年度任务,新增中心村卫生室39家。大幅提高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淮,加快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成长者助餐服务设施917处。在乡村振兴方面,淄博加快推进数字农业农村中心城市建设,新建续建阿里数字农业产业中心等40个重大项目,集中培育壮大黑牛奶牛、苹果、猕猴桃等6条数字农业全产业链,“齐农云”智慧大脑一期工程建成运行。扎实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创建26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淄博大力实施优秀年轻干部“优配”工程,选派 151名年轻干部双向挂职、任职,218名年轻干部担任第一书记、服务企业专员。加大干部培训力度,举办各类主体班次、专题班次培训科级以上干部3.3万余人次,通过“干部云讲堂”培训干部9.4万余人次。推深做实“党建引领、一网三联、全员共治〞社会治理模式,深入实施村党组织分类推进整体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带动全市村集体收入 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