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重英民间故事连环画(保存了四十年的陈惠冠创作的连环画穆桂英)(1)

保存了四十年的陈惠冠《穆桂英》

  四十年前的1978年国庆节,11岁的我和哥哥随大姨、她4岁的女儿一同到了阳江县城她家里(即大姨的婆家)。晚上,我叫大表妹带去新华书店,花花绿绿的连环画摆满柜台,引得我直流口水,这是我头一次见到如此之多连环画。

  表妹的细姑姐当时读中学吧!听我们说起书店的事,就带我们爬上她住的阁楼上,先是把她画的图画给我们看,之后,又搬出一叠连环画,当中有一本60开很旧的书,用牛皮纸作封面封底,翻看,原来是古代打仗的,穆桂英、杨宗保......我看得津津有味,不忍放手,表妹的细姑姐见此,就送了给我。

  这本书,我一直保存至今,也知道了它的名字,是1959年辽美陈惠冠《穆桂英》。书还在,但四十年过去了,沧海桑田,斗转星移,人物已非,世事难料,我的哥哥和送这本书给我的刘细姑姐却不幸早逝。今天,看到此书,往事历历在目,感慨万分。人,要懂得珍惜,珍惜、享受和家人、亲朋……相处的时光,才不至留下遗憾。

王重英民间故事连环画(保存了四十年的陈惠冠创作的连环画穆桂英)(2)

王重英民间故事连环画(保存了四十年的陈惠冠创作的连环画穆桂英)(3)

附曾在本网发表过的一篇老旧文章:

我与《穆桂英》连环画的故事

连环画家陈惠冠创作过《黄河飞渡》、〈张五孩智截清兵〉、《太湖风云记》、《牛头山》、《打乾隆》、《金光大道》、补续《满江红》、《女儿国》等古今题材连环画,他笔下的(古代)人物形象多比较细小,全景居多,据说这一有别于其他海派画家的风格使〈牛头山〉独占人美整套〈岳传〉花魁,最受青睐。在他众多作品中,我独爱《穆桂英》一书,说起它,还有一段故事呢?

那要追溯到三十三年前即1978年我11岁时的事,那时阳江县已开通平冈农场场部的公共汽车,每周六下午往返一趟。我的大姨丈两年前已调回县城工作,滞留在十一队工作的大姨每周都会携小女儿返城探亲;因我家(基建队)靠近场部,为乘车方便,每次她上午先到我家,下午再去乘车。这天是国庆节前夕,我和哥哥嚷着跟去。到县城当晚,我叫大表妹带去新华书店,花花绿绿的连环画摆满柜台,引得我直流口水,这是我头一次见到如此之多连环画,但袋中无钱,更不敢伸手向大姨要,最后依依不舍返回。表妹的细姑姐当时读中学吧!听我们说起书店的事,就带我们爬上她住的阁楼上,先是把她画的图画给我们看,之后,又搬出一叠连环画,印象最深的是钉在木板上的几本连环画,一本是打仗的,几个八路军被日本鬼子追着打,有点似今日所看到的颜梅华〈风云初记〉;一本古代故事的,讲一个仙女与老虎变的道人争斗,仙女手举写着“地理”字样的书打败道人,为老百姓求得风调雨顺,内容象02年11月〈连迷连趣〉上介绍的《桃花女》(江苏社盛焕文绘);一本是讲述八路军打日本鬼子,当中有八路军乘雨夜袭击日寇飞机场,书的最后一页画着一辆黑色小轿车,文字脚本说:“解放后,林彪上北京。。。。。。”;一本是苏联卫国战争的,白描绘画,苏军一个师长亲率士兵有前线与德军作战。而在单本书中,有一本60开很旧的书,用牛皮纸作封面封底,翻看,原来是古代打仗的,穆桂英、杨宗保。。。。。。我看得津津有味,不忍放手,表妹的细姑姐见此,就送了给我。

从县城返家,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它起名,按故事最激烈场面起,就叫《大破天门阵》,然后拿着它在左邻右舍的小孩中炫耀,大谈穆、杨战辽兵的故事和在县城观看的意大利电影《牛虻》。这本书在同学中也受欢迎,如关拥军、蔡进东、蔡卫忠、蔡国庆、李军、张良珠、李梅、梁建华、敖爱群、陈改焕、李宜胜、钟英鹤、李成光、郑荣基等同学都借阅过。不久,场部放映谭金凤演的京剧《穆桂英大战洪州》,我自然成了伙伴们的讲解员,把对此书的“了解”用于电影上,夸夸其谈,口沫横飞。可当穆桂英战辽将,动了胎气、腹中阵痛时,有伙伴问究竟,就把我难倒了,我随便找个原因打发他。偏旁边一个女青年却嘲笑我,我脸红耳赤,不敢作声,既不明穆桂英腹痛,更不解女青年为何笑话。直到长大后,读到多种有关穆桂英故事的连环画,才知她是已怀孕、动了胎气产下杨文广,才恍然大悟。

到了1980年中,《三国》、《岳传》风靡全国,我又把此书找出来,参照《岳传》之《岳飞挂帅》,把它叫《穆桂英挂帅》,并从画风上断定是人美出的,和《岳传》一样是成套的,还在封底上仿画了一四方框,标上“人民美术”字样。然后,拿到学校在同学中“吹水”,引得大家团团转,这时我已在湛江市第五中学读初中。不久,人美真的出了《杨家将》,我这本《穆桂英挂帅》更显珍贵。83年时,外婆家清理杂物,冯姓表弟从三舅手中接收好些连环画,其中三册缺封面封底,他嫌旧就给了我。一看,是讲西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刎、薛仁贵与樊梨花和曹操、华佗之死,这种绘画风格和故事当时不多见(除《三国》、《岳传》、《满江红》、《薛刚反唐》),我欢喜若狂,次日返校又有“吹水”的资本,同学陈雄、任双波、郑建伟等都抢着看。因这四本古代故事的书很“特别”,虽不知它的“姓名”,还是细心地收藏着。

84年随着新派、古典、外国等题材的小说、报纸、集志的日多,我和当时大多数人一样渐渐放弃了连环画。这一放就是十多年。当我看到很多书藉、集志上所绘的那些“人不象人,鬼不象鬼”的绘图时,我开始怀念起以前的连环画。走遍市区大小书店、私人书刊批发点,均不见连环画踪迹。至99年,一次偶尔去新华书店,发现角落有32开一页两图的《三国》《东周》、《岳飞》、60开《红岩》、《铁道游击队》、山东及津美《聊斋》、曲艺《朱元章演义》、《兴唐传》等套书,还有32开一页一图的上下册《穆桂英》,我悉数买回。首先把《穆桂英》、《三国》与我保存的那四本旧书进行对照,《三国》之《兄弟争王》和旧书吻合,只是旧书多了狱卒妻子焚烧医书等情节。《穆》却不同,钱汪绘的人物形象高大威猛,肥壮结实,穆瓜戴着盔帽,而旧书人物偏瘦,穆瓜矮墩墩,穿黑衣,扎头巾,且是一本,杨六郎的形象象人美《牛头山》岳飞。。。。。。怎么回事?没有答案。

千禧年,湛江新华集团赤坎购书中心开业,二楼专柜摆放着一叠叠的再版连环画,翻到《楚汉相争》第六集时,那熟悉的画面映入眼里,原来我手中有一本就是《乌江自刎》,不过,再版书是50开图文并列,而我的是60开上图下文。当年的四本旧书,已有两本清楚了,余下两本,也快了吧!果然,03年《北方连藏报》刊登到一组与其中一本旧书相同的画面,此书叫《樊梨花》,辽美曹同煜59年10月绘,此外,该报还介绍了河北宗静风《穆桂英招亲》和任率英《穆桂英》,这两部书与最后一本旧书还是不同,奇怪!后来,沪美多次出了钱汪的《穆桂英》,精百、小精、64开、宣纸等不同版本,我都一一购买了。这时,津美《太湖风云录》再版了,画面构图、人物形象类似,会不会是陈惠冠绘的,带着疑问向重庆兰庆君请教,兰老师也不敢肯定,最后致信《连环画世界》求助,终破解这本在我手中收存了二十八年的旧书真名——《穆桂英》。

《穆桂英》辽美陈惠冠1959年绘,和他的《牛头山》、《太湖风云录》、《张五孩智截清兵》等绘画风格雷同,但人物形象相对其他作品的人物高大。此书是我读到的第一本《杨家将故事》连环画,穆桂英的英姿飒爽形象铭记于心,即使宗静风(河北《穆桂英招亲》和江苏上下集《〈穆桂英〉)、陈光镒(闽美《穆桂英招亲》、《大破天门阵》)、刘汉宗(河北《大破天门阵》和津美《杨门女将》)、刘旦宅、董天野、张玮(以上三位作者都绘过彩色《穆桂英挂帅》)、王叔晖(《杨门女将》)、王亦秋、任率英、钱笑呆、汪玉山等画家都绘画过穆桂英形象,甚至个别的比其更完美,但始终抢占不了我的眼球。

辽美陈惠冠《穆桂英》连环画,于2009年学林出版社再版了,这是我第一次完整地看到这本书。尽管封面印刷得黑漆漆难分辨人物,50开文图并列的画面与我手中60开上图下文有天渊之别,但我还是购了三本,以圆我心中之梦。据说王刚再版团队,将在近期再版此书,希望王刚团队能把它做得完完美美。

三十三年的一本连环画,三十三年的光阴,三十三年的往事与回忆,还有什么比此更珍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