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后第一个捐款的人(那个商界巨子救活了许多人)(1)

封面题图|《向东是大海》

文|风马牛 (冯仑风马牛)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商业的发源地,涌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商界巨子。朱葆三,就是一位在草根中成长起来,最终在十里洋场中纵横捭阖、横跨百业的市场高手、经营奇才。

朱葆三少年丧父, 14 岁那年为了生计,他被迫从浙江跑到上海当学徒。凭借勤奋好学、诚信智慧、拼搏创新,孤苦无靠的朱葆三最终在风云诡谲的上海滩闯荡出一条成功之路。

朱葆三是近代民族金融业的开山鼻祖;中国保险事业、中国近代航运事业的开创人;中国民间人士投资外国企业的开拓者之一,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上显赫一时。作为近代中国上海工商界领袖,上海总商会会长,朱葆三创建了一个庞大的集团企业,投资领域涉及:五金、钢铁、航运、金融、纺织、水泥、造纸、榨油、保险等,为近代中国航运、金融、保险、慈善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晚年时,一度蒙受曲解、批判的朱葆三致力社会公益事业,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遗憾的是,在一场疫情中,为救活更多病患,他最终把自己累倒了。

朱葆三在上海病逝后,法租界公董局破例命名朱葆三创办的华安水火保险公司所在的马路为「朱葆三路」(今溪口路),来纪念他当时对社会做出的贡献。这也是上海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第一条马路。

病毒后第一个捐款的人(那个商界巨子救活了许多人)(2)

朱葆三路

1

1848 年,朱葆三出生于浙江的一个小军官家庭。14 岁那年,朱葆三的父亲因病去世,迫于生计,朱葆三辞别相依为命的寡母,从浙江的一个乡村出发去上海闯世界。

虽然赤手空拳,但朱葆三却志气昂扬满怀梦想,一心要成就一番事业。他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似乎只要自己努力,什么都可以做得到。勤奋、诚实的朱葆三最初在一家专门经营进口洋酒罐头兼营小五金的「协记」商店里打工,每月只有五元钱的「月规银」。

当时洋行洋人势力很大,小小的朱葆三意识到,倘若会几句英语,与洋人做买卖大有益处。为了学英语,朱葆三把自己每月的全部工资——「月规银」五元钱作为辅导费。一段时间后,朱葆三居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英语对话,可以勉强应付生意场上与洋人的往来。

在朱葆三到上海做学徒的第 4 个年头,「协记」总账房去世。店主和经理破格决定,让年仅 17 岁的朱葆三担任总账房和营业部主任。三年后,店经理病故,深得店主青睐的朱葆三继任经理。

当上经理以后,财富、荣誉和成功的世界也随之向朱葆三打开了大门。由于朱葆三头脑聪明、手腕灵活、善于交际。他的经营才能备受称道,业界人士都公认朱葆三为人厚道、干练——在当经理的 10 年里,他为「协记」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此外,拥有好口碑的朱葆三还经常为人排解纠纷,常常言出立断。在浙江老乡中,由朱葆三作保推荐者有很多,也因此为人赔保所耗巨万,于是朱葆三讲「信义」的说法不胫而走。以致后来场面上就有了这样的说法:朱先生公道,不会欺负我们的。

由于朱葆三在同乡、同行中威信高,为他日后更大的成功奠定了基础。1878 年,「协记」因老板去世而关闭。万事俱备的朱葆三在上海外滩新创办了自己独资经营的五金店,店名叫「慎裕」,这年他 30 岁。

病毒后第一个捐款的人(那个商界巨子救活了许多人)(3)

朱葆三

2

以「慎裕」为舞台,朱葆三的产业大戏拉开序幕。他精力充沛、思路敏捷、敢于开拓创新的经营才能,得到了空前的发挥。

「慎裕」开张后不久,慧眼识珠的朱葆三请来富有经验的顾晴川(民国第一外交家顾维钧的父亲)当总账房。顾晴川为人精干,二人联手,一变以往「守株待兔」式的专靠门店销售的办法,主动承接大建筑包工头批销。不到二三年,生意搞得红红火火,由此朱葆三掘得了「第一桶金」,引起了上海中外客商的注目。这个时候,他也放弃了小五金,改做进口钢铁、钢管等大型机械五金材料生意。几年下来,「慎裕」一帆风顺,朱葆三成了上海滩五金行业的领袖人物。

生意上的成功,使朱葆三跻身于上海滩财富精英的行列,同时,他在交际场上更加运筹帷幄、如鱼得水。朱葆三的见识谈吐、做事能力和为人品德,以及作为一个成熟商人的魅力吸引了许多人,人们乐意信任他、接近他,大家都把他当作一个明智忠信,尊贤重士的人。

1900 年以后,朱葆三交往的朋友中一个叫做袁树勋的人开始平步青云,调任上海道台。当时,朱葆三忍痛割爱,将自己手下的得力爱将顾晴川推荐给他,担任道台衙门的会计员兼出纳。朱葆三这一招让他后来获得了一笔普通商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巨大收益。

那时候,袁树勋经手庚子赔款,清政府责令各口岸将海关关税收入如数全部交给上海关道,由袁树勋具体负责洋债赔款。由于这笔款项数量巨大,周期也很长,平时分存在上海各银号及钱庄,听候拨解。而把这笔钱存在哪个银号,袁树勋都听朱葆三的意见。朱葆三因此成了对上海各钱庄掌握拆放大权的信贷评估人,使整个上海金融界人士为之侧目。当时外界流传,「道台一颗印,不及朱葆三一封信」。

朱葆三善于协调各方面关系,广泛结交各界人士,在清朝官府、外国领事乃至革命党人中间均有他的朋友。这在半封建殖民地旧中国的上海滩尤其需要,使朱葆三在各种危难情况下能左右逢源,化险为夷,为自身的经商事业创造得天独厚的优势。

他先后创办了中国通商银行、华安保险公司、宁绍轮船公司、上海华商电车公司、上海绢丝厂、中兴面粉厂等几十家企业。有统计表明,朱葆三参与过的几乎所有不同领域的产业经营,都作过开拓,而且大部分都能在短期内获得成功,创造了非凡的实绩。既使自己成为当时国内金融实业界瞩目的巨头之一,也为普通中国人跻身近代经济活动、显示经营才能作出了很好的注脚。

病毒后第一个捐款的人(那个商界巨子救活了许多人)(4)

中国通商银行宁波分行旧址

3

随着生意越做越大,朱葆三不仅在商界呼风唤雨,在社会上也非常有影响力。

1905 年,美国限制华工入境和虐待华工的消息传到上海,在朱葆三的提议下,上海爆发了一场空前的反美运动,全民抵制「美货」,最终获得了胜利。

辛亥革命前夕,朱葆三认为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已步入风烛残年,于是他号召上海工商界人士全力支援孙中山。朱葆三也因此成为辛亥革命上海起义一举成功的关键性人物,曾出任过革命军上海都督府财政总长要职。

尽管朱葆三的地位不断扶摇直上,但 1919 年的那场风波差点毁了他。

1919 年,一战以后的巴黎和会上,中国收回在山东的主权成了一个万众瞩目的问题,为此爆发了名垂青史的「五四运动」。同年 5 月 9 日,上海总商会给北京政府发了著名的「佳电」,电文中主张,对于德国交还青岛等问题,「应将此项议案提交大会,由中国派员与日本直接交涉。」这一主张,与当时力主在巴黎和会上直接由中国收回青岛、恢复山东主权的舆论要求存在较大落差。上海总商会以及作为总商会会长的朱葆三因此受到强烈谴责,论者纷纷攻击之为「媚日卖国」。当时,朱葆三为表示对此负责,宣布辞去上海总商会会长一职,并从此脱离上海商会的一切活动。

朱葆三的辞职书哀婉奋激——「世界潮流,百川横决,玄黄易位,黑白混淆,非愚蒙如鄙人所能泛应曲当之时,奉身引退,非有所激也,非鸣高也。」他感慨,「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关于事件的真相,后来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朱英在《重评五四运动期间上海总商会「佳电」风波》一文中写到:五四运动期间上海总商会致北京政府的「佳电」,并非完全是当时舆论和后来论著所称之「媚日卖国」主张,而是提出了一种收回青岛的独特策略与方案;总商会会长朱葆三对「佳电」的拟订和拍发也不应负主要责任,他受到强烈谴责和被迫辞职,在很大程度上缘于工商界和社会舆论不客观、欠公正的对待。

遭受重大的曲解和误会后,朱葆三再也没有介入政治,也绝少在商界露面,他开始致力社会公益事业,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据史料统计,朱葆三先后创办和投资的社会福利事业有 30 多家,包括中国红十字会、华洋义赈会、上海孤儿院、妇孺救济会、同济医工学校、定海公学、上海公立医院、上海时疫医院等。

这些慈善机构,在军阀混战、灾乱频仍中,为深陷水深火热的贫苦大众送去充饥食物、御寒衣被。也使许多病患得到救治,众多儿童和妇女受到基本教育,帮助他们脱离贫病、愚昧和落后。

病毒后第一个捐款的人(那个商界巨子救活了许多人)(5)

上海时疫医院

4

1926 年夏天,上海又一次遭遇空前严重的霍乱侵袭,染病者吐泻不止,脱水而亡,病人粪便中的霍乱弧菌污染水源后,使疫情迅速扩散开来。当时,上海时疫医院(相当于今天的传染病医院)承担起了主要救治任务,尽可能多地收治病患,防止疫情扩散。据《申报》记载, 1926 年,上海各时疫医院门诊人数合计 38776 人。

作为上海时疫医院创办者,朱葆三担起全责。他眼见时疫医院几处分院收治点都人满为患,而经费短绌,不禁焦虑万分,冒暑赶到医院察看,还到处劝募捐款。无奈年老体衰,劳累过度,从中暑开始,朱葆三病情日益加重。同年 9 月 2 日,朱葆三在上海病逝,享年 78 岁。据上海市社会局的调查,当时时疫医院的治愈率达到 90% 以上,可惜没能救活朱葆三。

朱葆三逝世后,上海总商会为之检点财物,竟发现这位办过几十家企业、做过多年商会会长、经手过无数真金白银的商界巨人,却没有为自己、为子孙留下任何金钱财宝。在追悼会上,教士李佳白说,「我是美国人,也来参加朱公的追悼会,因为他生前办事不分国界,各种事业,无不热心赞助。朱公是我的老友,今天去世,不仅中国人失去好导师,我这个外国人也因之失去一位好导师。」

为了表彰朱葆三在社会公益和市政建设上的功绩,朱葆三病逝后,法租界公董局破例命名朱葆三创办的华安水火保险公司所在的马路为「朱葆三路」(今溪口路),这也是上海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第一条马路。

朱葆三,一个从社会最底层打拼出来的商界巨子,为繁荣中国近代经济、促进各项社会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位老人以他的一生,至精至微地演绎了一句话:做生意就是做人。

资料来源:

1.百年前上海开办的时疫医院,联合时报社

2.《从桔乡走来的中华商界领袖——朱葆三》,黄岩政协

3.成也信义败也信义,绅商朱葆三,经济导刊,高凤

4.辛亥革命中的朱葆三,舟山日报,阿能

5.道台一颗印,不及朱葆三签个字,浙江经济,杨轶清

6.做生意与做人,清末民初商界巨子朱葆三的一生,高超群

7.中国百年商界巨子朱葆三,都会遗踪,魏达嘉

8.朱葆三的实业活动,档案与史学,李瑊

9.朱葆三为中国民族金融业和工商业所作贡献钩沉,兰台世界,江玥

10.做生意就是做人,资本市场,高超群

11.从小学徒到上海大富豪,民主,温均华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 | 大军 主编|王滔 编审|陈润江 顾问|王淑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