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档所有的影片中,有一部是最为特别的。

说它特别,是因为,跟其他新片相比,这部电影的故事,和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早已深入人心,对于全国人民来说,他们不光是活在银幕上的角色,更像是曾经在我们身边活过的——老朋友。

如果他们今天还健在的话,大概都已经是百岁老人了吧,但在我们心里,他们永远是意气风发的模样。从初参军时的慌乱,到二次出征时的恐惧与决然并存,再到战场上生死相托,拼着一死也要完成任务,不惜牺牲自己也要让战友回家……他们是战友,更是兄弟;是我们的先辈,亦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在去年十一国庆节的时候认识,到今天,已经是4个多月的“老朋友”了。所以,大年初一那天,我去电影院看望了这几位“老朋友”,用朋友的方式好好地跟他们见一次面,道一次别。

水门桥看后感言(用朋友的方式好好地跟他们见一次面)(1)

伍千里

水门桥看后感言(用朋友的方式好好地跟他们见一次面)(2)

伍千里,浙江湖州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第七穿插连得连长,七连的第162名战士。

湖州是个好地方,江南古城,风景秀美,出了苏轼陆羽等许多文人雅士。

从这一点来说,伍千里,似乎不太像个湖州人。他强悍又温柔,粗犷又内敛,没见过他吟诗作对,但他能保家卫国。

他的文化应该是在部队里学的,能当上连长,自然要有勇有谋。

他大哥伍百里,是七连的第161名战士,牺牲在了离浙五百里外的淮海战场上。之后他继续战斗,走过了五千里的征途,解放了小半个中国。

原著《冬与狮》里,他们的父亲叫伍十里,如电影里呈现的那样,是个淳朴的渔民,每天在船上,目光所及不过十里,但他却培养出了三个好儿子,一个比一个走得远。

说回伍千里。他是整个七连的主心骨,每一次战斗他都冲在最前面。他随身携带着一只鱼鹰哨,那是他作为渔民儿子的标志,在战场上,那哨子就成了七连的冲锋号;他还随身携带着一个红本本,里面记录着七连每个战士的姓名和家乡,但就算不用那个本子,他也能把每个战士的信息都准确地记在心里。“张小山,山东沂蒙山,临沂,顾家村,比你(伍万里)小两个月。”他能毫不犹豫地说出来,因为那是他的战友,亦是他身为连长的责任和担当。

水门桥看后感言(用朋友的方式好好地跟他们见一次面)(3)

他心特细,有时候又挺粗的,粗到没发现弟弟伍万里眼中的倔强;面对亲人,他流下的一滴泪证明了他内心的柔软;面对赴死的战友,他怒目圆睁咬牙开枪,打死不让眼泪流下来;面对跟随自己去打仗的弟弟伍万里,他一边口中训斥着弟弟,一边在战场上一次次护住弟弟。

“大哥说,我们俩把能打的仗都打了,不让你打。”

“你害怕老兵们不接受你,我告诉你,只有到了战场上,你才会知道他们接不接受你!”

“一个蛋从外面被敲开,注定被吃掉!你要是能从里面自己啄开,没准是只鹰。”

“以前不让你乱跑,是怕你惹事,今天,你想怎么跑,你自己定。”

他直到最后都在保护着弟弟,那一刻我仿佛又听到了他当年在雷公耳边低声说出的那句嘱托。

“教他怎么活下去。”

他是个好连长,也是个好哥哥。他独自扛下所有的疼,就是为了让身边的人不再那么疼。

他能做的都做了,唯一没做到的,就是没能亲手帮家里盖房子。

伍万里

水门桥看后感言(用朋友的方式好好地跟他们见一次面)(4)

伍万里,伍千里的弟弟,浙江湖州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第七穿插连的新兵,七连的第677名战士。

他当兵那年19岁,推测下来,他应该是1931年生人,到今天已经91岁了。

他是在大哥二哥庇护下长大的江边野孩子,19岁之前,苦肯定是吃过的,但肯定没吃过寒冷的苦。

他太羡慕他哥了,能出去当兵打仗,穿着军装挎着枪的样子威武得紧,回了家走到哪儿都被人看得起,不像自己那么“人憎鬼厌”。

为了自己也能被人看得起,他在二哥出征前说出了那句“我要跟你打仗去”。你不让我去?我偷着跑也要去。

他那个倔劲儿也不知道像谁,不像他那个脾气温和的爹,也不太像沉稳的伍千里,或许更像他大哥伍百里吧。

这次旅程于他而言,是真正的震撼。他在火车上看到了万里长城,在车站感受到了军民关怀,在乱石滩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当他亲眼看着和自己年纪相仿的战友在他面前被炸得支离破碎,伍千里哑着嗓子对他说“以后这种事你还会经历更多”的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之前真的是被保护得太好了。

水门桥看后感言(用朋友的方式好好地跟他们见一次面)(5)

“经历一场战争,就能让一个少年迅速变老三十岁。”被残酷战争一路碾压过来的伍万里,在冰天雪地的战场上,渐渐从一个无谓活着的少年,蜕变成一个无畏生死的战士,不再胆怯,不再急于证明自己,倔强转化成顽强,雏鹰长出了翅膀。

“杀多少个美国鬼子才算英雄?”

“百里是我哥,你也是我哥,七连所有战士,都是我哥。”

“七连第677名,伍万里。”

“哥,你知不知道什么是特别好?特别好就是……”

伍万里,是个特别好的孩子,也是个特别好的战士。

他更是个英雄。

水门桥看后感言(用朋友的方式好好地跟他们见一次面)(6)

梅生

水门桥看后感言(用朋友的方式好好地跟他们见一次面)(7)

梅生,上海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第七穿插连的第135名战士,也是七连的指导员。

看见梅生的第一眼,你会觉得他是个性格温和的文化人,确实他是有文化的,他懂英文,有见识,智勇双全,信仰坚定,所以,他作为七连的指导员,是让人信服的。

但他同时也会让你产生一种错觉:这样一个笑容好看、衣着整洁、性格温柔的男子,或许更适合做一名在学堂里教书的教师,而不是拿起枪冲上战场。

确实,在参加抗美援朝之前,他就该退役了,如果不是战争再度打响,他可能真的会留在上海做一名教师,可他偏偏骑了12个小时的脚踏车从上海一路骑回了连队,跟七连的战友们会合,然后马不停蹄赶往朝鲜战场。

那一战,他带走了自己的全部家当,他戎马半生的勋章和荣誉,还有他女儿的照片。他不让家人想念他,而他自己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家人。

水门桥看后感言(用朋友的方式好好地跟他们见一次面)(8)

在战场上,这个温文儒雅的上海男人展现出了强悍勇猛的一面,他申请参战,理由是“我懂英文,我认为我应该在场”,然后战斗打响,他就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那一刻你突然就明白了,为什么他会有那么多勋章;你也突然开始心疼他隐藏在纯净笑容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伤痛。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过后,他突然又变回了一个脆弱的年轻父亲,在废墟中翻出险些被烧掉的女儿照片的那一刻,他哭得像个孩子。

水门桥看后感言(用朋友的方式好好地跟他们见一次面)(9)

在水门桥一战中,他的脸上已经满是伤痕,我差点认不出他,而他也已经看不到我。

但我知道,他还是那个心地纯净的男子,我还记得他俊朗的笑容,还记得他说过的每一句话。

“伤亡不值得夸耀,挺住就是一切!”

“这场仗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

“我们现在出生入死,就是为了让他们不再打仗。”

他是七连爱兵如子的指导员,也是个有勇有谋不怕死的汉子。

对了,梅生这个名字,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很常见。比如有一个战士叫陈梅生,福建涵江人,生前是志愿军39军115师343团战士;1950年10月在朝鲜战场失踪;还有一个战士叫赵梅生,也是上海人,生前是志愿军187师559团2营5连的战士;还有一个丘梅生和周梅生,也都参加过抗美援朝的战斗,幸运的是他们至今还健在。

梅生,如今这繁华盛世,你应该也看到了吧?

余从戎

水门桥看后感言(用朋友的方式好好地跟他们见一次面)(10)

四川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第七穿插连的第221名战士,七连的火力排排长。

“从戎”这个名字,注定了他天生就是当兵的好材料。当他在列车上大声报出自己的名字和编号时,你会发现,他脸上洋溢着一种骄傲,是身为七连战士的骄傲,是身为中国军人的骄傲。

而余从戎有多好呢?他是七连的火力排排长,在战场上是个火力全开的猛将,用他的话说就是:“别人冲锋都是前面有敌人,我冲锋,我前我后我左我右都是敌人!”

他是七连最热烈的存在,一出场就骑在战友脖子上跟人叫板,带着爽朗、活跃的精神气。他是真的把七连当成家,把战友当亲人。伍万里初入七连的时候,看到的都是严肃的脸,只有他一脸戏谑,仿佛突然找到了乐子,每天不逗逗伍万里他就不消停。

他何尝不知道自己的责任和伍万里即将面对的危险呢?他和伍千里一样,把伍万里当成亲弟弟,不忍心也要忍心。既然来到了战场,对他最好的关心,就是让他尽快成长起来,万一哪天大家都不在了,他也得在才行。

所以,他一路看着伍万里成长,伍万里在战场上成为神投手的那一刻他比谁都兴奋,雷爹牺牲时他比谁都悲伤,而下一场战斗打响的时候,他又比任何人都勇猛,为炮营抢炮,为伍万里挡枪,为保护战友吸引敌机目标……

水门桥看后感言(用朋友的方式好好地跟他们见一次面)(11)

“七连进攻的方向,多帮我们轰一轮。”

“什么时候咱们也有自己的飞机啊?”

这样的一个余从戎,你没法不喜欢,也永远不会忘。

他当初第一次打仗尿裤子的事儿,只有他最依赖的雷爹记得。

平河

水门桥看后感言(用朋友的方式好好地跟他们见一次面)(12)

平河,河北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第七穿插连的第280名战士,七连的神枪手。

平河确实人如其名,大多数时候都是平和的,话少,镇定而坚决。只有到了战场上,你才知道,他话不多,是因为他人够狠。

他会第一时间占据制高点,会第一时间击毙对手,会第一时间为战友扫除障碍。不苟言笑的他,只有在赢得胜利的时候才会露出得意的笑容。

他随身带着一枚子弹,那是他的护身符。每次打了胜仗,他都会在子弹上刻上一笔。一个“平”字有5笔,子弹上那一个个“平”字,告诉所有人他的身经百战,也提醒他自己是第几次活了下来。

他给人的感觉总是忧郁深邃的,仿佛他有什么秘密隐瞒着。确实,他是带着一个秘密走进长津湖战役的,这个秘密,在水门桥大战之前终于由他亲自揭开。

“百里连长是因为我牺牲的,我对不起你们兄弟。”

这种内疚,成了他在战场上勇于牺牲的动力。

“希望下一代,能活在一个不再充满硝烟的年代吧。”

水门桥看后感言(用朋友的方式好好地跟他们见一次面)(13)

平河的名字,倒过来,就是和平。

那是他的愿望,也是所有志愿军先辈们共同的愿望。

谈子为

水门桥看后感言(用朋友的方式好好地跟他们见一次面)(14)

谈子为,三营营长,曾是七连的第160名战士,是伍千里的好朋友,是余从戎和平河发自内心崇拜的老领导,

他是别人口中打不死的英雄,但他对“英雄”这个词儿有另外的看法。啥是英雄?战场上没有英雄,只有军人。

下碣隅里战斗结束后,他用实际行动替伍千里给伍万里上了一课,告诉他:“没有冻不死的英雄,更没有打不死的英雄,只有军人的荣耀!”

而到了更加凶险的水门桥战斗中,他又一次用实际行动给七连和他带领的九连上了一课,这一课,也是最后一课。

水门桥看后感言(用朋友的方式好好地跟他们见一次面)(15)

“哪一场仗不难打?越难打,就更要打!”

他是英雄,而英雄是永远不会死的。

水门桥看后感言(用朋友的方式好好地跟他们见一次面)(16)

除了他们,还有雷公,还有张小山,柯大川,何长贵……每个人,都仿佛真真切切地活过,让我们牢牢地铭记着。

大年初一,《长津湖之水门桥》上映,我相信有无数人和我一样,去影院看了这几位“七连老友”,见证了他们的勇敢无畏,也记住他们的灿烂笑容和鲜活的性格;记住了残酷战争造成的毁灭性伤害,也记住了他们对我们的每一句嘱托;记得是他们昔日风雪中的浴血奋战,才换来今日温暖的万家灯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