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日,惊闻在电视剧连续剧《三国演义》中完美塑造关公形象的陆树铭先生因突发心脏疾病离世,甚感意外和难以接受,始终觉得应该写点什么,以纪念他在中国影视剧历史上不可磨灭的贡献。

忠义永存(忠义千秋经典永存)(1)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把这样一部恢宏巨著搬上荧屏,最难的就是饰演关公角色的演员,因为刘备也好、诸葛亮也罢,虽然人人熟悉,但是内心没有一个固定形象,而关公却不同,可以说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固定”的关公形象。说它固定吧,但几乎每一个人内心的关公又比较模糊,只觉得他应该是怎样、怎样的。要将这样一个固定而又模糊的形象通过电视画面具体呈现,并获得全球华人的一致赞誉和高度认可,说古往今来可能有点夸张,但至少近百年以来,只有一个演员做到了,那就是陆树铭先生,除他之外,没有第二人。

忠义永存(忠义千秋经典永存)(2)

《三国演义》从“宴桃源豪杰三结义”展开了三国时期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而“桃园结义”更是被传为千古佳话,从此开始了蜀汉政权从无到有的建国征程。正如电视剧插曲中唱到:这一拜,忠肝义胆,患难相随永不分开;这一拜,生死不改,天地日月壮我情怀……可以这样说,关公的一生,贯穿了三国群雄逐鹿最跌宕的时期,而《三国演义》正是有了关公生平的精彩华章,才让这部伟大的演义有了不可替代的灵魂。

那么,上下几千年,中国名将、战神无数,为何独有关公身后被历朝加封,“义勇武安王”、“关圣帝君”,被尊为武圣,与文圣孔子并列,历史上全国各地皆有武庙。而民间,百姓对关公的喜爱和尊崇更是历经近两千年而不衰,甚至关公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明白这些,就必须了解关公一生除了勇冠三军的英武,更要明白关公的义薄云天、忠肝义胆。

来看看关公的勇冠三军:

“温酒斩华雄”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经典情节。描述的是:董卓废黜少帝刘辨而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后,残暴不仁、擅权于朝堂。以袁绍、曹操等人组成的关东十八路诸侯共同讨伐董卓,然而前锋孙坚(孙权的父亲)在进军汜水关时被华雄击败,华雄不可一世,多位大将被华雄接连斩杀,十八路诸侯军心动荡,《三国演义》原文如下:

忽探子来报:“华雄引铁骑下关,用长竿挑着孙太守赤帻,来寨前大骂搦战。”绍曰:“谁敢去战?”袁术背后转出骁将俞涉曰:“小将愿往。”绍喜,便著俞涉出马。即时报来:“俞涉与华雄战不三合,被华雄斩了。”众大惊。太守韩馥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绍急令出战。潘凤手提大斧上马。去不多时,飞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了。”众皆失色。绍曰:“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言未毕,阶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众视之,见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巨钟,立于帐前。绍问何人。公孙瓒曰:“此刘玄德之弟关羽也。”绍问现居何职。瓒曰:“跟随刘玄德充马弓手。”帐上袁术大喝曰:“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也?量一弓手,安敢乱言!与我打出!”曹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试教出马,如其不胜,责之未迟。”袁绍曰:“使一弓手出战,必被华雄所笑。”操曰:“此人仪表不俗,华雄安知他是弓手?”关公曰:“如不胜,请斩某头。”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后人有诗赞之曰:

威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咚咚。

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

如果说这是关公初展神勇,那后来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对于成名天下的大将,关公无不是手起刀落,这是何等的神武!虽然《三国演义》作为小说,有相当的虚构成分,那么我们来看看正史《三国志》对关公斩颜良的记载:“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在《三国志》中有明确临阵斩将记载的,唯有关公一人,而且斩的是汉末名将!《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关公“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并有国士之风。”纵观整个中国历史,能被正史称为“万人敌”者,不会超过三、五人,所以说勇冠三军这个词,都不能准确表达关公的勇,更谈不上夸张。

忠义永存(忠义千秋经典永存)(3)

我们再来看看关公身上展现的仁、义、礼、智、信。

在徐州之战中被曹操击败的刘备与张飞失散,独自走上逃亡之路。而此时孤军困守下邳的关公不知道刘备的去向,甚至不知刘备是死是活。被围在土山的关公面对前来劝降的曹操手下大将张辽(正是因为关公的出手相助,在白门楼才保住了张辽性命而成为曹营一员),怒斥:“吾今虽处绝地,视死如归。汝当速去,吾即下山迎战。”来前受曹操谋士程昱面授机宜的张辽大笑曰:"兄此言岂不为天下笑乎?"公曰:"吾仗忠义而死,安得为天下笑?"辽曰:"兄今即死,其罪有三。"公曰:"汝且说我那三罪?"辽曰:"当初刘使君与兄结义之时,誓同生死;今使君方败,而兄即战死,倘使君复出,欲求兄相助,而不可复得,岂不负当年之盟誓乎?其罪一也。刘使君以家眷付托于兄,兄今战死,二夫人无所依赖,负却使君依托之重。其罪二也。兄武艺超群,兼通经史,不思共使君匡扶汉室,徒欲赴汤蹈火,以成匹夫之勇,安得为义?其罪三也。兄有此三罪,弟不得不告。"不得不说,张辽说的这三罪击中了关公的内心。公曰:"兄言三便,吾有三约。若丞相能从,我即当卸甲;如其不允,吾宁受三罪而死。"辽曰:"丞相宽洪大量,何所不容。愿闻三事。"公曰:"一者,吾与皇叔设誓,共扶汉室,吾今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处请给皇叔俸禄养赡,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三者,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三者缺一,断不肯降。”这就是著名的关公土山约三事,降汉不降曹,也是后世“身在曹营心在汉”典故的由来。在关公与张辽的这段对话间,处处体现着关公的忠、信,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这是忠。在刘备生死不明的情况下,不能让大哥托付的二嫂无所依靠,这是信。忠是忠心不二,一旦得知刘备消息,必千里追寻;信是忠兄所托,对于受托之事,必竭尽心力而全之。

忠义永存(忠义千秋经典永存)(4)

当然,求贤若渴的曹操对于关公可谓是费尽心思。徐州之战后班师还许昌,《三国演义》原文:关公收拾车仗,请二嫂上车,亲自护车而行。于路安歇馆驿,操欲乱其君臣之礼,使关公与二嫂共处一室。关公乃秉烛立于户外,自夜达旦,毫无倦色。操见公如此,愈加敬服。既到许昌,操拨一府与关公居住。关公分一宅为两院,内门拨老军十人把守,关公自居外宅……关公自到许昌,操待之甚厚:小宴三日,大宴五日;又送美女十人,使侍关公。关公尽送入内门,令伏侍二嫂。却又三日一次于内门外躬身施礼,动问二嫂安否。二夫人回问皇叔之事毕,曰“叔叔自便”,关公方敢退回。操闻之,又叹服关公不已。这是关公之“礼”,确保二嫂安全,却从无越矩之行。

曹操待关公也是真心,甚至引起了曹营一众谋士与武将的嫉妒和不平。曹操见关公所穿绿锦战袍已旧,即度其身品,取异锦作战袍一领相赠。关公受之,穿于衣底,上仍用旧袍罩之。操笑曰:“云长何如此之俭乎?”公曰:“某非俭也。旧袍乃刘皇叔所赐,某穿之如见兄面,不敢以丞相之新赐而忘兄长之旧赐,故穿于上。”操叹曰:“真义士也!”然口虽称羡,心实不悦。这是关公之“义”。

忠义永存(忠义千秋经典永存)(5)

当关公得知刘备已投奔袁绍的消息,此时已为曹操斩颜良诛文丑,并获得汉献帝亲封“汉寿亭侯”的关公,没有丝毫犹豫,而是到丞相府向曹操告辞。曹操知道他的来意,在大门上悬挂了回避的牌子,关羽一连去了好几次,都见不到曹操。张辽也推托有病不接见。关羽知道他们的用意,就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到相府。然后把历次所收受的金银都封存起来,把汉寿亭侯的大印悬挂在大堂上,带着以前的部将,护送着两位嫂夫人,向着官道进发,去投奔刘备了。这就是流传后世的“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明知自己斩杀了袁绍最为倚重的两员爱将,此去必受袁绍责难甚至有杀身之祸,然而关公却对已经拥有的富贵功名没有一丝留恋,跨马提刀,孤身一人护送两位嫂嫂毅然上路,不远千里寻找穷途末路的兄长,哪管此去山高路远、哪管此去凶险丛生、哪管此去为自己可能引来杀身之祸,这一切都不重要,只为桃源结义的誓言,只为兄弟情深,这就是关公的“义”!这份“义”,千百年来,问世间几人能做到?由于匆忙间没有取得曹操签发的通关文书,关公在跋涉途中,面对各关口守将的盘问刁难,虽耐心解释仍无法通行,甚至被对方狂妄叫嚣要生擒之,这才有了“过五关斩六将”,连过五关、斩将六员,其坚定、无畏的寻兄意志,真是撼天动地,义薄云天。关公不得已而斩杀六将的同时,对于随主将阻挡其去路的其他将校、士兵,却未滥杀一人,这又是关公之“仁”。而受荥阳太守王植密令,欲半夜偷偷放火烧死关公一行的胡班,正是在行事前偷窥了秉烛夜读《春秋》的关公,被关公由内而外透出的忠义、英雄之气所折服,才将王植的阴谋告知关公,并请关公连夜出城,后王植虽出城追杀,被关公手起刀落斩于马下。孤身上路,护送二嫂,千里寻兄,五关斩将,对于关公的这份冲天忠义,《三国演义》中有诗赞日:“挂印封金辞汉相,寻兄遥望远途还。马骑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龙出五关。忠义慨然冲宇宙,英雄从此震江山。独行斩将应无敌,今古留题翰墨间。”

忠义永存(忠义千秋经典永存)(6)

赤壁一战,曹军大败。曹操领残兵败将狼狈逃命,一路上连遭伏兵劫杀,最后只剩三百余骑往华容道走去。此时人皆饥倒,马尽困乏;焦头烂额者扶策而行,中箭着枪者勉强而走;衣甲湿透,个个不全,军器旗幡,纷乱不整,鞍辔衣服,尽皆抛弃。正值隆冬严寒之时,其苦不可胜言。突然面对横刀立马、在此等候多时的关公,曹营众将尽皆惊惧,无人敢再战。此时,曹操纵马向前,欠身问道:“将军别来无恙?”关公也欠身答道:“我奉军师将令,等候丞相多时。”曹操说:“我今日兵败势危,到此无路,望将军以昔日之情为重。”关公道:“昔日虽蒙丞相厚恩,然已奉报(指斩颜良诛文丑)。今日之事,岂敢以私废公?”曹操说:“大丈夫以信义为重,五关斩将之时,将军还能记否?”说到这里,关公沉吟不语。曹操对关公的激赏和爱惜那是发自于心,在许昌期间,给予关公的待遇超越了曹营任何将领,甚至细到亲自为关公定制精美的护髯锦囊,以防冬天胡须受寒增加掉落。此刻的关公,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与后来五关斩将之事,不觉动心。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心中越发不忍,于是勒回马头,命众军四散摆开。曹操见关公回马,便和众将一齐冲将过去。

关公回身时,曹操已与众将过去了。关公大喝一声,曹军皆下马,哭拜于地。关公越加不忍。正犹豫间,曹将张辽纵马而至。关公和张辽是故友,今日见了,又动故旧之情,长叹一声,并皆放去。关公的这一声长叹,是《三国演义》继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之后,再一次将关公的“义薄云天”推向高潮。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是对旧主的忠,这份忠赤血丹心;是对兄长的义,这份义感天动地。而华容道关公冒着违抗军令的风险发出的这声叹息,放凄惶的曹操狼狈远去,是对有恩于己的曹公的仁,是对真心待己的明主的义,这份仁和义,同样可昭日月。

忠义永存(忠义千秋经典永存)(7)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关公兵出荆州北伐,直指襄阳、樊城。樊城守城名将曹仁,抵挡不住关公的兵锋,一方面坚守拒不出战,一方面连连向曹操告急求援。曹操急派遣左将军于禁、立义将军庞德统帅七军前去援救。秋八月,时连续阴雨下了10多天,汉水暴涨溢岸,关公登高一望于禁军营,决定决汗水以淹七军,最终擒于禁、斩庞德,逼得曹操一度到了欲迁都以避关公锋芒的地步。这一战,不仅是关公勇武过人,更体现了其作为一方统帅的“智”。正史《三国志》评价关公此次辉煌战役,用了“威震华夏”四个字,这是充分肯定了关公作为军事统帅的过人指挥能力。

忠义永存(忠义千秋经典永存)(8)

当关公被东吴围困在麦城,面对孙权派来劝降的诸葛瑾,关公义正辞严:“吾乃解良一武夫,蒙吾主以手足相待,安肯背义投敌国乎?城若破,有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这一刻,关公的慷慨赴死、崇高气节尽现于言语间。

有人说关公太骄傲,但在我看来,身处一个群雄并起但没有谁是自己对手的年代,骄傲在所难免。不要说遥远而纷乱的三国,就是今天的和平时期,哪个超级成功的企业家、商业领袖没有一点骄傲?但关公的骄傲,是“傲上而不侮下”。比如,在白马之战,曹操手下大将接连被河北名将颜良斩杀,连曾与许诸大战五十合不分胜败的名将徐晃,也仅在颜良面前走马二十合即落败,曹营诸将栗然。为此,曹操不得不采纳程昱建议,请关公解白马之危。操引关公上土山观看。操与关公坐,诸将环立。曹操指山下颜良排的阵势,旗帜鲜明,枪刀森布,严整有威,乃谓关公曰:“河北人马,如此雄壮!”关公曰:“以吾观之,如土鸡瓦犬耳!”操又指曰:“麾盖之下,绣袍金甲,持刀立马者,乃颜良也。”关公举目一望,谓操曰:“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操曰:“未可轻视。”连斩、连胜曹营大将的颜良,在关公看来如“插标卖首”,这句话当着环立的诸将说出来,确实体现了关公藐视一切对手的“傲”,估计现场也有相当部分如典韦、许诸、夏侯惇等成名将领内心忍不住冷笑。然而,接下来的一幕,不仅惊呆现场一切人等,关公的神勇无敌从此载入青史。来看《三国演义》原文:

关公起身曰:“某虽不才,愿去万军中取其首级,来献丞相。”张辽曰:“军中无戏言,云长不可忽也。”(张辽对关公“口出狂言”的担心溢于言表)

关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山来,凤目圆睁,蚕眉直竖,直冲彼阵。河北军如波开浪裂,关公径奔颜良。

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忽地下马,割了颜良首级,拴于马项之下,飞身上马,提刀出阵,如入无人之境……

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这句话对应的唯有关公,你能说关公在曹操及曹营诸将面前说的话叫“傲”吗?

再说正史《三国志》中一段描述,说关公听闻马超来降,修书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诸葛亮回书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许多人读史读到这里,得出结论:关公不仅骄傲,而且爱虚荣,当听诸葛亮夸赞其高于张飞、马超,即内心甚悦。得出这样结论的人,要么不懂史,要么哗众取宠。知道此时的关公在哪里吗?在一人镇守荆州。你知道三国时荆州的范围吗?在东汉时期,全国就被分为了十三个州,荆州就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州。当时荆州下面还分了七个郡,分别是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赤壁之战后,荆州一分为三,分别被曹操、孙权、刘备掌控一部分,关公镇守的荆州就是南郡、半个江夏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阳郡,后来关公“战长沙”一役,又拿下长沙郡。虽然后来刘备与孙权议和,将桂阳郡、长沙郡以及江夏郡一部分让给孙权,关公镇守的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其范围也是相当广的,大致相当于今天湖南、湖北两省面积之和,以及河南、广东、广西、贵州小部分地区。而当关公手握重兵独拥如此庞大区域时,刘备、诸葛亮还在取西川、图谋益州的路上。可以说,正是因为关公作为唯一让刘备完全放心且又有能力坐镇荆州的统帅,才让刘备彻底解除后顾之忧,也才能历时三年,最终从刘璋手中夺取了益州这片肥沃的土地,为蜀汉政权的建立奠定了根基。也可以说,没有关公镇守荆州,威慑曹操、孙权,那么蜀汉政权是不可能建立的。把历史再往前推,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在灭掉齐国之时,势力范围涉及今山东及河北、山西一部分,就有谋士向韩信提出了反刘邦而称霸的主张,尽管韩信没有采纳,但也居功向刘邦索取齐王封号。而关公镇守荆州初期,是唯一可以与曹魏、东吴抗衡的一方大将,不要说关公本人,就连其下属,无论正史还是演义,从未有任何人向关公提议过独霸一方的建议,因为没有人敢提出这样的想法,那是因为关公之忠义早已昭然于天下。说到这里,我们就不难理解关公得到诸葛亮的“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的回信而心下大悦了。关公一生,从未居功向刘备提出过任何要求,但这句话虽是诸葛亮回的,却必然也代表了刘备对关公在蜀汉政权内地位的肯定,也是对关公卓越贡献的肯定,这是“爱慕虚荣”吗?关公对于蜀汉的巨大贡献,只需要获得来自刘备的一句公正评价而其心足慰,这岂能与虚荣并提?

忠义永存(忠义千秋经典永存)(9)

能把关公的形象、神韵、忠义、气节完美展现于荧屏,让全球华人崇敬千年的关公有了具象,陆树铭先生功不可没!

当年,年仅三十多岁的陆树铭因成功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出演关公而一夜成名,但是成名之后的他,却再未有过出彩的角色,甚至难得接到片约,我只在后来很多年的《汉武大帝》中,看到他作为非常次要的配角出演李广。关公是孤独的,在那个时代,他没有对手;陆树铭也是孤独的,按照他自己说的,三十年了他走不出关公的世界。关公义薄云天,陆树铭也仗义心善。2015年,陆树铭得知张飞扮演者李靖飞脑梗导致生活不能自理,第一时间赶到石家庄探望,几年来,为其找专家、募捐、找针灸医生、联系康养公寓等,重情重义。如今,三弟尚在,二哥远去,痛哉!

忠义永存(忠义千秋经典永存)(10)

三十年前,当他把关公的英姿完美呈现,就注定成为永远不可逾越的经典!行文至此,唯有借《三国演义》开篇词,杨公升庵的《临江仙》以抒胸臆: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忠义永存(忠义千秋经典永存)(11)

最后,愿陆树铭先生夸赤兔马、提青龙偃月刀,一路走好,世间将永留你的音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