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次转换门庭的纨绔子弟

在说今天的主角刘琨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一则“东晋网红”桓温的故事:

桓温,出自龙亢桓氏,是东晋大司马,权臣。他认为自己的雄姿风度,可以媲美司马懿、刘琨。但是时人却总将他比作东晋初年的第一个权臣,出自琅琊王氏的大将军王敦。桓温很不服气。一次,桓温北伐盘踞关中的前秦政权,在战争中俘虏了一位老婢女。这位老婢女见到桓温就哭了,桓温很好奇,问她为何哭泣。这位老婢女含着泪说:“您太像刘司空了”。刘司空,就是刘琨。原来,这位老婢女,是当年刘琨的家伎。桓温大喜,心想终于有人夸我像刘琨了。于是,桓温整理衣冠,换了一身华丽的衣服,再次询问自己哪里像刘琨。结果老婢女说:

“面甚似,恨薄;眼甚似,恨小;须甚似,恨赤;形甚似,恨短;声甚似,恨雌。”

翻译过来就是,您哪都挺像刘琨,但是样样都比不上。桓温大为扫兴,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郁闷了好几天。这个故事记载在正史《晋书 王敦桓温传》中。

桓温一生,控制荆州,压制扬州东晋朝廷。以一州之力,西攻巴蜀,三次北伐,废立皇帝,差一点就篡位自立。就是这样一位枭雄,却视刘琨为精神偶像。刘琨,究竟何许人也?

刘琨,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季汉皇帝刘备也是中山靖王之后,但皇族后裔们,经过百年发展,境遇早已大不相同。刘备的祖父刘雄不过县令,父亲刘弘逝世较早,所以刘备少孤贫。而刘琨则不然,刘琨祖父刘迈是曹魏相国参军(司马昭当时是晋王、相国)、散骑常侍。父亲刘蕃,史载“行为清高而淡薄俭约”,位至西晋光禄大夫。刘琨的幼年时期,正是西晋大一统的时代,京都重臣纸醉金迷,刘琨从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免沾染了浮华纨绔之风。

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刘琨与祖逖一起担任司州主簿。二人感情甚笃,同床而卧,同被而眠。半夜听见野外鸡鸣之声,祖逖将刘琨叫醒,二人起床舞剑,这就是“闻鸡起舞”的故事。此时的西晋已经是痴傻皇帝晋惠帝在位时期,大权掌握在皇后贾南风手中。故事里的两位英气青年,深感国家即将大乱,于是谈及国事,互相商议道:“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尔。”

刘琨语录(百炼钢化为绕指柔)(1)

闻鸡起舞

一语成谶。这两位“闻鸡起舞”的青年,虽有志报国,却又各怀野心。毕竟三国乱世,距离刘琨、祖逖的年代并不久远。从刘琨、祖逖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二人有“曹操、袁绍”之志。之后的二人,就顺着自己的谶语,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与祖逖不同的是,刘琨早年的名声并不是很好。

当时皇后贾南风掌权。贾南风,是西晋开国功臣贾充之女。平阳贾氏起自曹魏功臣贾逵,贾充作为功勋二代在魏晋嬗代之际公然投靠司马昭,成为司马昭第一心腹,为司马昭除去魏帝曹髦。西晋开国后,贾充受封鲁郡公,是朝堂第一重臣。贾充的儿子早夭,于是以外孙入嗣为继承人。这个外孙,就是贾谧。贾谧好学,是个好奢华雅文的文艺青年。贾后十分喜爱这个侄儿,贾谧一时间权倾朝野。贾谧狂到什么程度呢?一天,贾谧同皇太子司马遹下棋,期间争论棋道。贾谧态度极为傲慢,一旁的青年王爷,成都王司马颖看不下去了,厉声呵斥道:“太子是国之储君,贾谧你居然如此无礼!”贾谧很恼怒,跑到贾后处告状。贾后为了给自己的侄子出气,将成都王司马颖外放,镇守邺城。

贾谧权势如此之大,自然有谄谀之人。有人谄媚称贾谧文章华美,可比汉代贾谊。贾谧大喜,于是“开门延宾”,大肆招揽宾客。当时,贾谧有个著名的圈子,共二十四人,经常在首富石崇的豪华别墅金谷宴会赋诗,故号“金谷二十四友”。这二十四人中,有东吴入洛的才子陆机、陆云兄弟,“渤海坚石”欧阳建,开国功臣大司马石苞之子、首富石崇,美男子潘安,“洛阳纸贵”的左思,阵容之豪华空前绝后。而刘琨,也是这二十四友之一,可以想见,有“浮华纨绔”之风的刘琨,自然气质上与贾谧是很契合的。至于刘琨有没有像石崇、潘安一样,每次遇见贾谧车马都要望尘而拜就不得而知了。

刘琨语录(百炼钢化为绕指柔)(2)

金谷园

贾后被赵王司马伦(司马懿之子,武帝司马炎的叔叔)诛杀后,原本党附贾谧的刘琨却越混越好。原来,刘琨的妹妹嫁给了赵王司马伦的世子司马荂。赵王司马伦后来篡位,刘琨出任太子詹事。不久,齐王司马冏(武帝司马炎弟弟齐王司马昭之子)、成都王司马颖(武帝司马炎子)、河间王司马颙(司马孚之孙,太原王司马瑰之子)三王讨伐司马伦,“八王之乱”的第二阶段正式开始,刘琨被任命为冠军将军、假节,出兵抵抗三王。结果在与成都王司马颖的黄桥大战中惨败而归。赵王被废后,齐王司马冏辅政。考虑到刘琨出身名门,将其任命为尚书左丞。刘琨再次躲过被清算的命运。齐王冏被长沙王司马乂推翻后,刘琨又投入范阳王司马虓门下,任司马。

可以说,直至太安元年(302年),刘琨仍旧没有摆脱“党附贾谧的纨绔子弟”、“赵王司马伦的篡位走狗”、“多次转换门庭的政治投机者”这些标签。如果此时刘琨不幸死在了“八王之乱”中,那么刘琨就不会有日后的名声,更不会有桓温这样一个超级大粉丝了。

其实,“八王之乱”中,这些文人雅士、功勋二代们,能够独善其身、不随波逐流的极少,就连刘琨的好友祖逖也深深卷入其中。与刘琨不同的是,祖逖没有党附贾谧这种权贵,而是老老实实的靠自身的名气获得征召出仕。在八王之乱中,先后效力于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豫章王司马炽、东海王司马越。而永兴四年(304年),成了刘琨、祖逖这两位好兄弟的人生分叉口。

原本,八王之乱是可以在这一年结束的。东海王司马越(司马馗之孙,高密王司马泰子)出卖了长沙王司马乂(武帝司马炎子)后,当年那个怒斥贾谧的成都王司马颖攻入洛阳,掌握大权,成为皇太弟。如果他能够果敢的留在洛阳辅政,那么八王之乱就此结束。结果,司马颖有大略无雄才,舍不得那个当年自己被贬流放、如今的龙兴之地邺城,居然率众返回邺城后遥控朝政。这就给了本就有野心的东海王司马越可乘之机。永兴四年,东海王挟持晋惠帝御驾亲征,北上攻击成都王司马颖。没想到在荡阴一战,司马越被打的大败。王师四处溃逃,而在这溃逃的人群中,就有随军出征的祖逖。此战之后,祖逖仿佛看透了人生一般,先后拒绝了范阳王司马虓、高密王司马略、平昌公司马模(后封南阳王)的邀请。后来,在七年后,中原乱成一锅粥之际,祖逖亦然率领亲族乡党南下,开创了自己的传奇故事。

而刘琨,却始终深处斗争核心地带洛阳,越陷越深。荡阴之战后,成都王司马颖自认天下无敌,开始染指安北将军、幽州刺史、博陵公王浚的地盘。结果,王浚汇合司马越的亲弟弟、并州刺史、东瀛公司马腾(后封新蔡王)讨伐司马颖。逃回封国的东海王司马越趁机再次起事,三者联合将成都王司马颖打败。本来支援成都王的河间王司马颙趁机将惠帝掠至自己的地盘关中长安。至此,八王之乱最终成了东海王司马越和河间王司马颙的斗争。当时,东海王司马越要求豫州刺史刘乔将地盘让给范阳王司马虓。刘乔以自己只听长安天子的诏书为借口,攻击前来豫州的范阳王司马虓。刘琨身为范阳王的军司马,率军作战失败,连自己的父母都被刘乔俘获。无奈之下,刘琨向幽州刺史王浚借了八百骑兵,才击败刘乔,夺回父母。不久,东海王司马越战胜河间王司马颙,成为了八王之乱最终的胜利者。因迎惠帝回洛阳有功,刘琨被封为广武侯。多次改换门庭的刘琨,终于在投入东海王门下后,走出了建功立业的第一步。

光熙元年(306年),在刘琨兄长刘舆的建议下,东海王司马越任命刘琨为并州刺史,振威将军,领护匈奴中郎将。至此,刘琨与祖逖二人一南一北,再也没有见面。而刘琨在踏出洛阳的那一刻开始,正在实现自己人生口碑的大逆转。

刘琨语录(百炼钢化为绕指柔)(3)

刘琨像

二、异常艰辛的上任之旅

然而,刘琨虽然出镇一方,却并不是美差。刘琨此次上任之旅的难度,直逼东汉末年另一位汉室宗亲、荆州牧刘表“单骑入荆州”。

东汉末年,大将军窦宪大破北匈奴,北匈奴西迁,逐渐消失在了中国的史书中。东汉政府怕南匈奴在漠北坐大,于是将南匈奴部众南迁至河套草原。黄巾起义爆发后,南匈奴军队先后被东汉朝廷抽调镇压起义,后又参与平定李傕、郭汜之乱,从此这支军队滞留中原山西并州,连河套草原都没有再回去。当年才女蔡文姬就是被这支匈奴军队掳走的,此时的单于驻地其实在并州境内,而非茫茫大漠草原。后来南匈奴又参与了中原大战,先后与袁绍、袁术、曹操合作。曹操掌权后,忌惮南匈奴的实力,于是将南匈奴分为五部,全部迁居到并州西部地区,并由并州刺史严格监管。这也是为什么,魏晋时代的并州刺史都兼任“护匈奴中郎将”的原因。

八王之乱之时,幽州刺史王浚麾下的鲜卑、乌桓骑兵所向披靡,与王浚争夺幽州的成都王司马颖一时没法抵挡,于是启用匈奴人刘渊,让其回到并州匈奴五部召集匈奴人马,妄图以匈奴骑兵对抗王浚。刘渊回到并州后,整合匈奴部众后就开始攻略并州。刘渊是匈奴左部帅刘豹之子,从小在洛阳长大,熟读经史,是个汉化匈奴人。他志向远大,否决了部下自号大单于“复呼韩邪之业”的提议。他认为,自己是刘姓,时候当年汉代和亲公主的后代,那么就应该“承高皇帝之业”,继承大汉的事业。于是他放弃了匈奴先祖,改立汉室“三祖五宗”神位祭祀,建国号汉。这就是匈奴汉国。

三祖,分别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汉烈祖昭烈皇帝刘备。五宗,分别是汉太宗文皇帝刘恒、汉世宗武皇帝刘彻、汉中宗宣皇帝刘询、汉显宗明皇帝刘庄、汉肃宗章皇帝刘炟。

刘渊的汉国势不可挡,刚一建国,就打败了前并州刺史、东赢公司马腾,接连攻下太原、泫氏、屯留、长子、中都,并州大半落入匈奴汉国之手。并州,虽然是边境,实际上南连河内郡,东接司州、冀州,是战略要地。而且自东汉末年以来,胡族不断内迁,并州一直处于胡汉杂居的状态,形式十分复杂。并州如果乱了,那么洛阳朝廷也不会稳固。因此东海王司马越才会派刘琨出镇,希望稳定并州。结果,东赢公司马腾还没等刘琨前来交接,就率部匆匆撤离了。因为并州发生了大饥荒,在匈奴汉军和饥荒的双重打击下,司马腾落荒而逃。司马腾临走之前,还抓了大批胡人作为奴隶贩卖到太行山以东,更加激化了并州的民族矛盾。一句话总结,并州乱成了一锅粥。

刘琨语录(百炼钢化为绕指柔)(4)

匈奴汉国

刘琨上任,本无一兵一卒,自募了一千余人,北上辗转来到了晋阳。一路上,刘琨目睹了并州百姓流离失所、十不存二、白骨遍野的惨状。他在路上上书朝廷说,并州到处都是胡虏,自己的这支队伍只要一走动,就会遭到流民、胡族的抢劫。到了壶关,刘琨的队伍终于得到了一点补给,但也只有野菜聊以充饥。自小生活在浮华洛阳的刘琨,第一次感受到了人间的疾苦,写下了扶风歌:

《扶风歌》节选:麋鹿游我前,猿猴戏我侧。资粮既乏尽,薇蕨安可食?

走走停停,近在眼前的并州州治晋阳,刘琨一行人走了半年才走到。然而,晋阳的景象更加令人绝望。府衙寺庙全部焚毁,城内几无百姓,荆棘遍布,豺狼野兽就在城内行走。然而,洛阳的浮华才子,在这一刻完成了人生的蜕变。他振作冷静,重建府衙,流民百姓也逐渐回到了晋阳安定下来,晋阳又闻鸡犬之声。

当时的并州,可以说是刘琨和刘渊二人争雄,有趣的是,这两位一位是汉室后裔,一位是自称汉室后裔。刘渊的匈奴汉国在急速壮大,但是扩张速度过快,导致新收纳的各民族军队很不稳定。刘琨充分发挥自己“善于怀抚”的特点,利用自己洛阳名士的身份和魅力,派人暗中招降汉军中的各个部落,转投刘琨的有一万多人。刘渊的都城原本来离石,距离晋阳仅三百里。结果为了躲避刘琨的锋芒,刘渊将都城迁到了蒲子。

刘琨在并州暂时站稳了脚跟。

三、困守北方的孤胆英雄

虽然站稳了脚跟,但是刘琨的处境却极具恶化,并州形式也愈发复杂。

在刘琨出镇并州后,东海王司马越将晋惠帝毒死,立了晋怀帝司马炽。惠帝司马衷是痴傻皇帝,可是怀帝司马炽不是。怀帝有亲政的意图,和东海王司马越出现矛盾。永嘉五年(311年),东海王司马越率领精兵四万,号称讨伐匈汉国大将石勒,实际上是放弃洛阳,屯兵项县。洛阳群臣看到京都再无精兵守卫,纷纷跟随东海王出走。晋怀帝成为了孤家寡人,面对孤零零的大殿,愤而下诏讨伐司马越。同年,司马越病死,随军太尉王衍率领这支军队护送着东海王的灵柩,缓缓向东海国撤退,结果在半路被石勒聚歼,八王之乱后晋朝朝廷仅存的一支精锐野战军至此覆灭。随后,石勒率军攻略河北,在东南方向对刘琨形成了巨大威胁。石勒是羯族人,本为奴隶,是乱世崛起的一代帝王。

匈奴汉国刘渊病逝后,其子刘聪杀死太子刘和,自立为帝。同样在永嘉五年,刘聪率军攻占洛阳,俘虏晋怀帝,不久又攻下长安。晋阳南部已经全部为汉国所有。

在东北方,则是司空、骠骑大将军、幽州刺史、博陵公王浚。王浚是王沈之子。当初魏帝曹髦告诉王沈,自己将要讨伐司马昭。结果王沈出宫就将曹髦出卖,向司马昭通风报信。王沈凭此功劳被司马昭纳为心腹,遂成西晋开国功臣,受封博陵公。王沈并不喜欢王浚,因为王浚是私生子,其母是贱婢出身。但是王沈直到病逝也没有生出儿子,只能让王浚袭爵。乱世之中,王浚有“刘秀之志”,公然拥兵幽州,并且和段部鲜卑结盟。当年刘琨和王浚的交情还是不错的。刘琨向王浚借了八百骑兵才打败刘乔夺回父母,但如今的王浚和刘琨却互视对方威胁。双方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周边胡族的盟友,打了一仗,结果,刘琨的族弟刘希被杀,代郡、上谷、广宁三个郡的人口被王浚掳走。

环顾四周,刘琨处处受制于敌,唯有北方的拓跋鲜卑,是刘琨的盟友。当初,拓跋鲜卑首领拓跋猗卢曾经帮助过前任并州刺史东赢公司马腾,因此刘琨表奏他为晋朝代郡公。拓跋猗卢仰慕刘琨的盛名,同时也为了自己不被段部鲜卑和匈奴汉国吞并,于是与刘琨结为兄弟,互为倚仗。说起拓跋鲜卑一族,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后来建立了一统北方的北魏政权。但北魏最早的国号代国,其来源就是刘琨表奏的“代郡公”。后世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将拓跋猗卢追封为穆皇帝。

刘琨语录(百炼钢化为绕指柔)(5)

并州形式

如果说与拓跋鲜卑结盟,依旧体现着刘琨身上“善于怀抚”的特点,那么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完美的展现了史书上对刘琨的全面评价,“善于怀抚,而短于御控”。刘琨毕竟是出身在洛阳的公子哥,逆境使得他奋发图强,可形式一旦好转,他就再次纸醉金迷。在晋阳,刘琨奢侈豪华,贪恋声色,虽然短暂纠正自勉,不久又开始放纵自己。一天之内,虽然有数千人慕名归附,但是也有不少人失望离去。

有个叫徐润的人,通晓音律,深得刘琨的赏识。结果,这个徐润仗着刘琨赏识,在晋阳开始飞扬跋扈。将军令狐盛看不惯,向刘琨提出抗议。结果徐润知道后,构陷令狐盛,说令狐盛蛊惑人心,要拥戴刘琨称帝。刘琨听了这位音乐家的一面之词,就杀了将军令狐盛。这可是在战争年代,刘琨此举大失人心。刘琨的母亲知道后说:“你没有深谋远虑,又不能驾驭豪杰,还专门除掉那些强过你的人,这样你才能安心,看来以后我也逃不过你带来的灾祸”。

刘母的话,点出了刘琨的另一个特点,嫉贤妒能。何人能成大事呢?刘邦。刘邦文不如萧何、张良,武不如韩信,不能将兵,却可御将。而刘琨却只能领导不如自己的人,而无法让真正的强者为己所用。如此的刘琨,是不可能成功的。

果然,令狐盛的儿子令狐泥投奔了汉国皇帝刘聪。刘聪大喜,在令狐泥的带领下,汉军突袭并州。而刘琨平日里信任的手下们,却不堪一击。上党太守庞醇投降,雁门乌丸部落乘机反叛,太原太守高乔投降,刘琨的父母全部遇害。而靠着拓跋猗卢的援助,刘琨夺回了晋阳。但拓跋猗卢留下部将箕澹、段繁守晋阳,刘琨的军队元气大伤,只得移居阳邑,进行二次创业。这一年,是永嘉六年(312年)。又过了一年,秦王司马邺(晋武帝司马炎之孙,吴王司马晏之子)在旧臣拥戴下,夺回长安,登基称帝,是为晋愍帝,这也是西晋最后一位皇帝。刘琨被加封为大将军,都督并州诸军事。

而此时,北方的形式再次发生了变化。之前,刘琨曾想劝说枭雄石勒为晋室效力,但是石勒却讽刺的给刘琨回信:“事功殊途,非腐儒所知”。在石勒眼里,刘琨就是个迂腐的文人,建功立业的事,刘琨是不懂得。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石勒与幽州刺史王浚连年交战,在石勒的离间下,段氏鲜卑抛弃了王浚。但王浚依旧是北方最强势力之一,自洛阳被汉军攻陷后,一直在策划自立为帝。石勒一面假意向王浚称臣,一面率军突袭王浚。而石勒大军路过刘琨的辖区时,刘琨明知道石勒的意图,却乐于看到石勒和王浚火并,放弃了抄袭石勒后路的绝佳机会。结果,王浚探得石勒大军向幽州进发的消息,却愚蠢的以为石勒是来投降的。石勒斩首行动成功,杀死王浚,一战而定幽州。从此,无论是汉国刘聪,还是石勒,刘琨都惹不起也躲不起了。

王浚死后,晋愍帝任命刘琨为司空、都督并、冀、幽诸军事。名义上,刘琨的地盘越来越大,可实际上,刘琨的辖区却越来越小。建兴三年(315年),拓跋鲜卑发生政变,已经是代王的拓跋猗卢被杀死,刘琨在拓跋部作人质的儿子刘遵率领拓跋氏亲晋众将箕澹等人,领军队3万余人投奔刘琨。刘琨实力奇迹般的再次壮大。

也许刘琨身上的名士光环太过强大,也许他真的“善于怀抚”。刘琨就像一位出色的演说家,极具煽动性,在逆境中也能让他人为其甘愿奉献。但是,刘琨自身的缺点,尤其是军事短板过于明显,导致一次次复兴的机会都被浪费了。

建兴四年(316年),已经拿下冀州、幽州和并州大部的石勒进攻刘琨。自恃兵强马壮的刘琨不听部将劝阻,主动出击,结果被石勒反手一个简单的埋伏打的全军覆没。刘琨无奈,投奔曾经的敌人,段氏鲜卑的首领,晋朝刚刚册封的幽州刺史、辽西鲜卑左贤王、假抚军大将军段匹磾。同年,汉军再次攻破长安,晋愍帝投降,西晋灭亡。至此,黄河以北除了刘琨以外,再无晋朝军队。而刘琨,也只能寄人篱下,苟延残喘。

四、刘琨之死: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刘琨为何成为精神偶像

西晋灭亡后,刘琨派长史温峤远赴江左,劝琅琊王司马睿称帝。司马睿登基后,加封刘琨为侍中、太尉,其余官衔不变,并赐名刀一把。刘琨时常想用这把刀,亲自砍下刘聪、石勒的头颅。段匹磾敬重刘琨对晋室的忠心,委任刘琨为大都督讨伐石勒,但石勒收买了段匹磾的堂弟段末怀,导致出征无功而返。

刘琨的儿子们,却各个都喜欢参与部落内部斗争,这也最终断送了刘琨一家。当年拓跋猗卢死后,刘遵就拐带三万拓跋人马归附刘琨。太兴元年(318年),段氏鲜卑内斗,段末怀袭击段匹磾,俘获了刘琨的另一个儿子,刘群。段末怀厚待了刘群,并让刘群写信给刘琨,邀请他共击段匹磾。段匹磾虽然表示依旧信任刘琨,并把信给刘琨看。但最终在下属的坚持下,段匹磾将刘琨软禁起来。

被软禁的刘琨十分苦闷,于是写下了名篇《重赠卢堪》:

握中有悬璧,本自荆山璆。惟彼太公望,昔在渭滨叟。邓生何感激,千里来相求。

白登幸曲逆,鸿门赖留侯。重耳任五贤,小白相射钩。苟能隆二伯,安问党与雠?

中夜抚枕叹,想与数子游。吾衰久矣夫,何其不梦周?谁云圣达节,知命故不忧。

宣尼悲获麟,西狩涕孔丘。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时哉不我与,去乎若云浮。

未实陨劲风,繁英落素秋。狭路倾华盖,骇驷摧双辀。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

这首诗,一千年来,被反复传唱,尤其最后一句,“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穿越古今,令无数读者动容。这是一首抒发自己壮志未酬、并且激励后来人继承自己事业的诗,可是获赠者卢堪却没有读懂。卢堪,是刘琨的外甥。他对刘琨说:“这诗里有帝王大志,不是人臣说的话啊。”

刘琨的部将想救刘琨出来,因泄密而失败。东晋的第一位权臣大将军王敦素来忌惮刘琨的威望,害怕段氏将刘琨送回江左后,自己无法驾驭。于是派人密告段匹磾,让其处死刘琨。刘琨听说江左王敦来使,便对儿子刘遵说:“处仲(王敦的字)使来而不我告,是杀我也。死生有命,但恨仇耻不雪,无以下见二亲耳”。不久,段匹磾矫诏将刘琨杀害,时年四十八岁。

这一年,是太兴元年(318年),距离刘琨出镇并州,整整过去十二年。这位晋朝在北方最后的忠臣死后,东晋政府却为了拉拢段匹磾,不敢为刘琨发丧。直到两年后,刘琨曾经的部下们,原从事中郎卢谌、崔悦等上表朝廷为刘琨鸣冤,已经是太子中庶子温峤也上表附和,晋元帝司马睿才追赠刘琨为侍中、太尉,谥曰愍。

纵观刘琨的后半生,自他出镇并州起,实则败多胜少。事业上,尤其是与他的好友祖逖相比,则更是逊色。当初听闻晋元帝任用祖逖北伐后,刘琨就跟亲友说:“我枕戈待旦,就是怕祖逖赶在我前面建功立业啊”。然而,在他身陷囹圄的日子里,昔日好友却在“中流击楫”,一步步北伐收复故土。那么,为什么事业上并不算成功的刘琨,会成为东晋的精神偶像,甚至会有桓温这样的超级粉丝呢?

让我们先看看,当年的金谷二十四友中的著名人物,都是什么结局。石崇、潘安、杜斌,被篡位的赵王伦杀死。陆机、陆云,在八王之乱中被自己的主子成都王司马颖杀死。诸葛诠、杜育、和郁,死于攻破洛阳的匈奴汉国铁蹄之下。这些见证了晋朝太康文学辉煌的人物,死的一点价值都没有。

而刘琨的人生,其实不是逆袭,也不是励志,而是悲剧,他要做的事情太难。这本身就不是他这样一个能力有限的公子哥文人该做的事情。但是,在八王之乱、山川凋零、神州沉沦,晋朝内部勾心斗角、互相倾轧的背景下,他却百折不挠,在北方一隅坚守了十二年。在局势已经无法挽回的时候,他不是没有机会像大部分晋人一样,南下江左,安度晚年。但是他没有,而是成为晋朝在北方最后的一点象征。这种勇气,值得敬佩。刘琨,是一个逆向而行的人,这样的人,注定会在史书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晋书中记载,在晋阳被匈奴汉国军队围困之时,刘琨曾在夜晚登城吹起胡笳。匈奴骑兵听到后,产生了对故土的留念,故撤围而去。司马光在编纂资治通鉴的时候,因为这个故事过于玄幻,而没有收录。但也许这正是刘琨的魅力所在。一个才貌俱佳的公子哥,一个纨绔子弟,一个风花雪月的文人,一位名士,摇身一变,成了一位在并州坚持十二年、最后独守北方的大晋忠臣、孤胆英雄,一个晋人对收复北方领土的精神寄托。一生三次北伐的桓温,也正是仰慕这种风度和精神,才崇拜刘琨吧。

刘琨语录(百炼钢化为绕指柔)(6)

胡笳退敌

所以,本身刘琨的能力如何,战绩如何,已经不重要了。东晋需要刘琨这样的一个精神偶像,而刘琨,也担得起精神偶像之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