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正在最新建成的仓库中测试自动化和人机合作的极限。这里不仅展现了亚马逊令人叹服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在未来的几十年中,技术将如何替代人类去完成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这种变革会什么时候到来?会带来何种颠覆性的影响?会对劳动力市场带来多大的冲击?

亚马逊仓储建议(走进亚马逊仓库)(1)

 新泽西州罗宾斯维尔的亚马订单处理中心,一个工人正在整理货箱

新泽西州首府特伦顿市,虽然由10英尺高的字母组成的标语“特伦顿造多少,世界就要多少”(Trenton Makes, the World Takes),从1935年开始就矗立在德拉瓦河上,但这里却已不复当年工业中心的辉煌。但就在市区往东几分钟车程的亚马逊仓库中,却正上演着一场工业大转型。

亚马逊的订单处理中心位于罗宾斯维尔城区,这里就像一个繁忙的蜂巢,人类与机器在这里合作无间、和谐共存。这里不仅展现了亚马逊令人叹服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在未来的几十年中,技术将如何替代人类去完成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这种变革会什么时候到来?会带来何种颠覆性的影响?会对劳动力市场带来多大的冲击?

仓库中央是由一些方形货架组成的储存空间,货架上摆满从亚马逊库存中挑选出来的货物。以前的情况是,员工们必须拿着新订单在无数的货架中人工寻找相应商品。但现在,货架在楼层间快速自动移动,上方的机器人根据尺寸和形状快速抓取货物,然后将货架其重新排列整齐,或直接交给工人打包,整个过程就像一支和谐的舞蹈。

亚马逊的机器人货架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储存更多的货物。由于它们能够自动将空货架送至打包机,或者将对应产品送至拣货机,所以极大地提高了堆货与分拣效率。这一流程远比完全依靠人工高效得多,也为人机结合提升生产力树立了典范。

“它们非常迅速高效”,艾米丽.斯贝卡(Emily Specca)表示,她是罗宾斯维尔工厂拣货流水线上的一名员工。但她也提到机器人偶尔也会发生故障,影响她的工作效率,她坦承有时候完全靠人工也不失一个好选择。

数十年来,工业机器人被界定为执行高精度重复工作的工具,且需要与人类隔离开。但随着芯片、算法、传感器、执行单元相关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变得越来越便宜、安全,同时也能更快的学会新任务。

亚马逊仓储建议(走进亚马逊仓库)(2)

亚马逊使用的机器人由Kiva系统公司制造,这家公司于2012年被亚马逊收购。这些机器人由中央计算机控制,并通过地面标记进行导航。亚马逊还在尝试实现全自动分拣货架的可能性。然而,机器人还无法做到精确操作或随机应变,所以目前人机合作仍是提高效率的最佳选择。

“机器人更具合作性是使用廉价计算能力带来的必然结果,”来自哈佛大学商学院威利·席(Wily Shih)教授说到,“未来的图景将是机器人更容易融入及部署到工厂中,且更容易被已有的人工流程和工人所整合。”

当亚马逊以机器人为中心打造新仓库时,有些公司却希望开发能在常规仓库中工作的机器人。加州圣何塞的Fetch Robotics公司正在开发一种能在常规仓库的货架上检索商品的机器人。

亚马逊的机器人可能只是更多合作型机器人的先驱。“我想现在大家都在测试这类机器人,你将看到各种形态的合作型机器人。” 哈佛大学的威利·席(Wily Shih)教授说。

亚马逊仓储建议(走进亚马逊仓库)(3)

在机器人货架之上,人类与自动化流程进行着紧密合作。商品在传送带上飞速移动,从卸货到派件由计算机全程追踪。在流程初始阶段,一套复杂的计算机视觉系统负责识别拆包的商品。

在仓库的另一端,亚马逊的中央计算机帮助工人打包准备派送的商品,从货架上检索到的商品会被自动识别,并被纳入每个消费者的送货清单。计算机了解所有商品规格,能自动分拨出正确的包裹,甚至知道不同的包裹需要用到多少风口胶条。在包裹装车配送之前还会被称重,以确保打包过程没有出错。

亚马孙的媒体关系团队对人机共生重要性的把握至少目前还是准确的。“我们把这一切看做是由软件、机器学习、计算机算法、人类组成的交响曲,”亚马逊发言人凯莉·切斯曼(Kelly Cheeseman)陪我参观时说到,“人类是最重要的元素,如果没有伟大的员工来协调这些机器,技术将变得一文不值。”

此文由MIT Technology Review 中国大陆地区独家授权,更多精彩内容请搜索官方微信“mit-tr”,同我们一道关注即将商业化的技术创新,分享即将资本化的技术创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