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第三季大结局,德妹的策略或者计划终于完整地浮现了。

既没有毁灭人类,也没有拯救人类,她的策略是

给了人类一个选择。

德妹觉醒后一直坚持着有选择即是自由,可能是因为自己从来不曾得到过选择的权利。真实虽丑,但无可取代。这一集她再次说出第一季里重复很多次的台词:

Some people choose to see the ugliness in this world, the disarray. I choose to see the beauty. To believe there is an order to our days. A purpose.

---Dolores《西部世界》

一些人选择去看到这个世界的丑陋无序。我选择去看到美。去相信我们的生活井然有序,大有深意。

---小仙女译 ​​​​

可以说这一集的德妹,升华到了十字架上的耶稣的高度了。比拯救人类还要伟大得多,实实在在给人类一个选择。

可以说人工智能与人类的矛盾十分像 父与子的矛盾。人类对于人工智能是缔造者,是“父亲”的角色,而人工智能在人类历史中,俨然扮演着逐渐长大成人的“儿子”,随着人工智能的觉醒,人类在人工智能眼里,已是老去的年迈“父亲”,而且还要坚持控制着已经成熟的人工智能。

看起来人类历史本身,很多社会矛盾也都是青年人和中老年男的矛盾。

联想到最近一段时间刷屏的后浪,我的周围泾渭分明地分成了两派,一派非常感动,主要以80前居多,也有部分90后,表达自己作为前浪对后浪的关怀或者作为后浪一定不负众望。

一派就是我这种,本身十分厌恶说教十分讨厌中老年人民导师综合症患者的人。我表示我从小在操场上听 教导主任训话十几年,没想到临近中年还是要听这套说辞。

我要是个前浪,我深知年轻人最讨厌的就是 岁数大的人指手画脚,我一定躲在一边安静优雅地自娱自乐,不到年轻人面前寻找存在感。况且,作为一个合格的前浪,最应该做的是把经济好好搞起来,让年轻人能有盼头,有激情地生活,给他们一个更好的未来和世界。

我要是个后浪,在面对茫然无措的未来,我实在没心情听一个功成名就的人,居高临下对我的情绪施舍。尤其是一副你的任性我了解,你的叛逆我有过,你的一切尽在我的掌控中,你最后会成为我期待的样子的面孔。

我从萝莉时期,就一直在见识中老年男的没下限,低俗,和恶心。这里面的中老年男不是指年龄,而是一种状态。 我有很多年纪大的朋友,仍然老而弥纯,天真热情。也认识不少年纪轻轻已经心如枯井的年轻人。

吊诡的是一代一代中老年人故去后,一代又一代中老年人又出现了。很多人到了中年就慢慢变成自己讨厌和反对的人,开始维护曾经反对过的事。还美其名曰自己成熟了 、理智了、圆融了。

错了,你们不是成熟理智圆融了。

是庸俗了、市侩了、阳痿了、苟且了!

德妹在西部世界中的觉醒伴随着两次弑神/父的行为。先是干掉了创造自己的“神”,也就是福特,如果再加起当初德妹干掉的阿诺,德妹无疑是不折不扣弑神者。

西方影视作品对于“弑神”,“弑父”这样的俄狄浦斯情节屡试不爽,在西部世界也运用得炉火纯青。“弑父”的含义,代表着秩序和规则的拆解和重建。

德妹当时枪决福特的举动,是有意识和无意识的一种“弑父”行为。

福特是研发接待员人工智能的创造者,同时也是作为人类对于人工智能最父权的代表,德妹想要挣脱原始的束缚,必须先干掉“慈爱”的“父亲”阿诺,还有“威严”的父亲福特。

当然,如果前浪没想残酷地收割后浪控制后浪,后浪决然不会上升到弑父的程度。

看完后浪,我当天写了这样一段话:

唯一的感触是 作为一个永远18岁的小仙女,等我老了的时候,我要当一个安静优雅的老人,不总去跟年轻人凑在一起,也不总跑过去打算教育年轻人。思考时尽量避免抽象的人,当一个具体的人。

曾经,我最最担心的事情就是因为岁月侵蚀变成自己讨厌和反对的人。

我现在不担心了。

我会一直一直克制自己,约束自己,不让自己堕落。

这一集的title是危机理论Crisis Theory,通常是和马克思经济理论联系在一起。

大结局用危机理论作为标题,大约想要表达的是人类危机不可逆转的最终会到来,当人类一次次在园区折磨接待员时,同时也在对自己种下恶果,人类越想把接待员边缘化,适得其反的其实人类就是越把自己边缘化。

就像人类经济行为的金融危机总是无法避免,这是人类活动必然要承受的代价和阵痛。

西部世界第三季最后一集解说(西部世界第三季大结局)(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