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方言解说——家家都有笊篱(zhào lí)

河南老表方言(河南方言解说家家都有笊篱)(1)

笊篱(zhào lí)是用竹篾、柳条、金属丝等编织而成能漏水的像大勺一样的日常炊事用具,有长柄,可以从汤、水或油里捞取东西,《西游记》第四十六回:“刽子手将一把铁笊篱在油锅里捞。”中原地区几乎家家灶火中都备有笊篱,它是做捞面条必用的炊具。

笊篱是双音节词,二字合在一起才表示一种炊具。笊篱都是形声兼表意的字,都从竹,表明笊篱最早是用竹子制成的。笊从爪,就是抓取;篱从离,就是分离,笊篱合在一起表示既能从汤、水或油里抓取东西而又能漏掉油或水。

《集韵·效韵》:“笊,笊篱,漉器。”笊篱有很多别名,有爪篱,宋元之际戴侗所撰字书《六书故》:“今人织竹如勺以漉米,谓之爪篱,俗有笊篱字。”有找篱,明代沈榜《宛署杂记·经费上》:“找篱三把,价一分五厘。”有抓篱,明代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三回:“正是冬天买夏衣,那得闲钱补抓篱。”

《齐民要术》中已有笊篱的记载

北宋释道原所撰《景德传灯录·令遵禅师》中记载一个故事:“问如何是有漏?师曰:‘笊篱。’曰:‘如何是无漏?’师曰:‘木杓。’”

笊篱与木杓(勺)的区别就是有漏与无漏,禅师用二者来解释有漏与无漏这一相对的佛教名词。其中漏是烦恼的异名,凡具烦恼的世间一切事物,皆谓有漏,无漏则指涅槃、菩提和一切解除世俗烦恼的事物。

河南老表方言(河南方言解说家家都有笊篱)(2)

作者:午元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