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读《红楼梦》,第七十六回的下半回,主要内容是林黛玉、史湘云、妙玉三人的即景联诗,这一处的内容,可以与前面众人的芦雪广即景联句对看,那段文字我们曾有详细解说。本文,我们对这段诗词也作细细读一下。

红楼梦书中描写林黛玉的诗句(红楼梦细读林黛玉)(1)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

中秋之夜,众人欢宴,黛玉和湘云独自到凹晶溪馆(就在凸碧山庄东边低洼近水处)赏月遣怀,这里有两段文字描写,其中可以读出两个细节:

1、湘云也对宝钗产生了埋怨,为什么呢,因为宝钗曾经答应中秋节大家一起赏月,但她爽约了(这不是宝钗第一次爽约,上一次,是爽黛玉的约)。

红楼梦书中描写林黛玉的诗句(红楼梦细读林黛玉)(2)

(湘云与黛玉在凹晶馆联诗)

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宝钗、湘云、黛玉三人的人格品性:湘云相对灵性十足,她能看透人情世道,但却不愿混入世俗,她能以赤子之心对待姐妹,她爽直,直接说“可恨宝姐姐”;宝钗圆通世道,也能看透人情世道,但却能世事精明,人情练达,在世俗与姐妹之间,她更愿意混入和适应世俗;黛玉聪慧过人,她同样能看透人情世道,但她选择自苦,选择逃避,她始终不忘自己的悲苦,念念不忘自己是“旅居客寄”。

红楼梦书中描写林黛玉的诗句(红楼梦细读林黛玉)(3)

(大观园平面图)

2、“凸碧”和“凹晶”的名字,来源于黛玉,足见当初大观园初建之时,贾元春对黛玉的欣赏以及贾政对于黛玉的宠溺,同时也足以看出黛玉的博学。

回到这首诗,为表述方便,我们不再标明每一句诗的作者,但读红楼诗词,却一定要注意诗词的作者是谁,否则就不易于理解,就像木心先生所说:“《红楼梦》中的诗,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因此,我会偶尔提及某一句是某人所说,便于理解。

红楼梦书中描写林黛玉的诗句(红楼梦细读林黛玉)(4)

(木心《文学回忆录》)

三五中秋夕,清游拟上元。撒天箕斗灿,匝地管弦繁。几处狂飞盏?谁家不启轩?轻寒风剪剪,良夜景暄暄。

“三五中秋夕,清游拟上元”,联诗的时间是中秋节。“三五”,即农历十五;“上元”,即元宵节,阴历正月十五日,这一句意思简单:今天中秋节,清雅游赏仿佛可以跟元宵节相比;“撒天”即满天;“箕斗”,即“南箕星”和“北斗星”,典故出自《诗·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这里代指所有星辰;“管弦”,即管乐器和弦乐器,这里泛指乐声;这一句的意思是:天上满是星光灿烂,地上满地管弦声繁。

“飞盏”,即举杯饮酒;“启轩”即开窗,旧时的门、窗、楼板或栏杆都可以称为“轩”,开窗当然是为了赏月;这句意思是:家家户户人人都在饮酒、人人都在赏月。“轻寒风剪剪,良夜景暄暄”是在说中秋的天气微寒薄冷,但赏月的大家心内温暖,良辰美景,其乐融融。

这一节联诗,主要是环境描写,铺垫氛围,是全诗的“起”,按说“联句诗”不可能结构严谨,但这一段就是全诗平平常常的开头。

红楼梦书中描写林黛玉的诗句(红楼梦细读林黛玉)(5)

(中秋夜宴)

争饼嘲黄发,分瓜笑绿媛。香新荣玉桂,色健茂金萱。蜡烛辉琼宴,觥筹乱绮园。分曹尊一令,射覆听三宣。骰彩红成点,传花鼓滥喧。

“争饼嘲黄发,分瓜笑绿媛”句,“争饼”,即争吃月饼;“黄发”,指老年人,用唐僖宗以红绫扎饼赐进士之事,典出宋代秦再思《洛中记异》,因为典故生僻,湘云认为不好,是黛玉用俗事难为自己,黛玉让她查唐书唐志;“分瓜”,就是切西瓜,“绿媛”,指年轻女子,典出清代潘荣陛、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分瓜必参差。”“凡中秋供月,西瓜必参差切之,如莲花瓣状。”

红楼梦书中描写林黛玉的诗句(红楼梦细读林黛玉)(6)

(萱草)

“香新荣玉桂,色健茂金萱”句,“香新”,指清新的香气;“玉桂”,是“桂树”的美称;“色健”,指鲜艳的颜色;“金萱”,是“萱草”的美称。全句的意思是:清新的香气让桂花如玉树一样,繁茂的萱草闪烁着金子一样的光辉。因为萱草又叫“忘忧草”,古诗里常用它代指母亲,因此,这两句也暗含祝天下母亲健康长寿之意,而黛玉和湘云的母亲早已离世,所以湘云才会说“不犯着替他们颂圣去”。

红楼梦书中描写林黛玉的诗句(红楼梦细读林黛玉)(7)

(湘云)

“蜡烛辉琼宴,觥筹乱绮园”句,是场景描写,没有生僻词汇与典故,不必详说;“分曹尊一令,射覆听三宣”句,讲的是宴会上人们欢宴游玩的场面,“分曹、射覆”,典出李商隐的《无题》“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是现成的典故;“骰彩红成点,传花鼓滥喧”;骰子上的一、四是“红点”,所以有“红成点”之说;“传花”,指击鼓传花,鼓声有长有短,所以是“滥喧”。实际上,平水韵“十三元”里没有“宣”字,“宣”是“下平一先”韵,所以,黛玉的“射覆听三宣”这句,乱了韵(曹雪芹不小心吧),只是湘云觉得“三宣”对“一令”有趣,没有“挑理”。

这一段,是宴会室内场景描写。

晴光摇院宇,素彩接乾坤。赏罚无宾主,吟诗序仲昆。构思时倚槛,拟景或依门。酒尽情犹在,更残乐已谖。渐闻语笑寂,空剩雪霜痕。

“晴光”句,“晴光”、“素彩”,指的都是月光;二人把眼光转向室外,转向“月亮”上,“赏罚”句,指此次联诗,没有宾主,却要赏罚分明,不论好坏,却要排出名次。这里的“仲昆”多数情况写作“昆仲”,是称呼兄弟的敬词,哥哥为“昆”、弟弟为“仲”,比如鲁迅《狂人日记·序》开篇:“某君昆仲,今隐其名”,这里引申指二人作诗的优劣与名次,是二人“斗诗”的意思。

红楼梦书中描写林黛玉的诗句(红楼梦细读林黛玉)(8)

(中秋联句)

“构思”句,模拟两人作诗时的情态,后面两句则描写欢宴结束时的情景。夜晚将尽,酒虽然喝完,但大家感情犹在,天色终将转明,大家虽恋恋不舍,却不得不撤席而去,欢声笑语渐渐远去,皎洁的月亮还照耀着大地。其中,“谖”(读xuān)本义是“欺诈”,《说文解字》:“谖,诈也。”引申为忘记,这里指止歇。“雪霜痕”,指像雪霜一样的月光。

阶露团朝菌,庭烟敛夕棔。秋湍泻石髓,风叶聚云根。宝婺情孤洁,银蟾气吐吞。药经灵兔捣,人向广寒奔。

黛玉终究是伤感之人,她第一个把诗意转向与死亡有关的典故,这里的“朝菌”指朝生暮死的菌类植物,典故出自《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这里代指天亮,显然,黛玉对于生命短暂的叹息,是深入骨子的;湘云对的“夕棔”指昼开夜合的合欢树,一名马樱花,又叫夜合花,“昼开夜合”对“朝生暮死”实在巧妙不过,而且“棔”是“十三元”最后一字,所以黛玉赞叹称佳。这里的“棔”,又借指黄昏。这一句的意思是:宴会从黄昏时就开始,一直持续到天亮才结束。

“秋湍”句,指湍急的流水从假山的石缝中喷涌而出。“湍”,水流急速;“石髓”,指石钟乳,石上多孔隙,这里借指假山。这一句是湘云的出句,妙在既能映出月色,又有“动感”,所以黛玉说“只这一句,别的都要抹倒。”需要“打起精神”才能对下一句,却也觉得配不上这一句了。

红楼梦书中描写林黛玉的诗句(红楼梦细读林黛玉)(9)

(林黛玉)

“风叶聚云根”是黛玉的对句,意思是风吹落的树叶都在假山脚下堆积起来。“云根”,指山脚。因为古人认为云气是从山石中生出来的,所以称山脚为“云根”。典出晋·张协《杂诗》:“云根临八极,雨足洒四溟。”这一句全出自然,却也动感十足,对仗精彩。

后面两句,诗意又被黛玉拉回到天上的月亮,“宝婺”,指的是婺女星,即须女星,二十八星宿之一。“银蟾”、“灵兔”,指月宫中的蟾蜍和玉兔,源自古代神话,说蟾蜍吞吐云气,才会有云遮月;“广寒”,就是“广寒宫”,指月宫。

犯斗邀牛女,乘槎访帝孙。盈虚轮莫定,晦朔魄空存。壶漏声将涸,窗灯焰已昏。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通行本作“诗”)魂。

“犯斗”句上下联,典故均用晋代张华《博物志》的故事。中间两联,“盈虚”,指月亮的圆缺。“晦、朔”,“晦”是指每月最后一日,“朔”是指每月月初,又指新月。“壶漏”,是古代计时器,又叫“铜壶滴漏”。这句话的整体意思是天将亮了,夜又昏了。总之月缺月圆,月复一月,年复一年。

红楼梦书中描写林黛玉的诗句(红楼梦细读林黛玉)(10)

(铜壶滴漏)

最后“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句,是经典名句,湘云出句、黛玉对句,之前我有专门的分析文章,此不详述,这两句意境优美,合于情境,宛若天成。意思是:秋夜朦胧,寒凉的池塘上有白鹤飞过的身影,月色冷清,埋葬了花朵枯萎的灵魂。细细思量,“鹤影”指史湘云,她是“寒塘”(贾府,人间?)的过客,“花魂”指林黛玉,她是“草木”之人,是“还泪”的精魂,因此,这一句实际上暗含着二人的悲惨命运;对于理解全诗诗意,这两句异常重要,因为它与很多红楼诗词一样,也有“诗谶”的作用。

红楼梦书中描写林黛玉的诗句(红楼梦细读林黛玉)(11)

(中国邮政发行的邮票)

余下的诗,全部由妙玉一人续出,除了说明妙玉也是有捷才之外,其实也是在说妙玉的“云空未必空”,她时刻还想着还她的“闺阁面目”,时刻还在关怀着尘世的人。

香篆销金鼎, 脂冰腻玉盆。箫增嫠妇泣, 衾倩侍儿温。空帐悬文凤, 闲屏掩彩鸳。露浓苔更滑, 霜重竹难扪。犹步萦纡沼, 还登寂历原。石奇神鬼搏, 木怪虎狼蹲。赑屃朝光透, 罘罳晓露屯。振林千树鸟, 啼谷一声猿。歧熟焉忘径, 泉知不问源。钟鸣栊翠寺, 鸡唱稻香村。有兴悲何继, 无愁意岂烦。芳情只自遣, 雅趣向谁言。彻旦休云倦, 烹茶更细论。

红楼梦书中描写林黛玉的诗句(红楼梦细读林黛玉)(12)

(妙玉)

妙玉一口气续了十三韵,而“十三元”又是最不易用准的韵(关于这个韵部,有个典故,清朝有个叫高心夔的,他两次参加科举,都是最后殿试时错在这个韵部,后来有句调侃他的话称:“平生双四等,该死十三元”),妙玉肯定是“捷才”无疑了,但如果细品诗味,妙玉的句子,并没有如她所说,将黛玉、湘云的诗从“悲凉的调子”“翻转过来”,她诗中的“嫠妇悲泣”、“啼谷清猿”、“露浓苔滑”、“霜重竹冷”、“歧路”等等都是指向凄冷、寒凉、分别之词,而“赑屃”是托碑之物,与死亡相关,“罘罳”则是篱垣,是隔离之物,与离别有关,众多的意象与寓意,都推动诗意指向颓败凄凉,这,如何“翻转”得过来呢?

黛玉、湘云、妙玉这次联句,是在抄检大观园之后,宝钗搬离、凤姐、李纨生病,晴雯病重之际,此时的贾府已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败,或者说是走向衰亡,就算诗中也有繁华与热闹,也不过是她们硬打精神、强颜欢笑罢了。

(【跟着布丁读《红楼》】之157,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