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到过冰城哈尔滨,还在哈尔滨的中央大街上闲逛过的话,那你大概率会见到一对身着奇装异服的男女。

他们有时身穿不同国家的特色服装,有时身穿各种Cosplay服装,有时优雅,有时滑稽,有时怪异。

这个男人是赫赫有名的“哈尔滨老炮”,曾经在80年代参演过电视剧,后来下海年入百万,90年代创立了“顺峰肥牛”这个哈尔滨赫赫有名的品牌。

当他实现财富自由后,就开始了放飞自我,但是落在别人眼里,完全不知道他在干嘛?是在浪费钱吗?

此人曾是黑奴娶两个俄国贵妇(他80年代就能赚百万)(1)

热爱生活

1958年,甲继海出生在东北的哈尔滨。

从小甲继海就很讨周围人的喜欢,因为他不仅有一双吸引人的大眼睛,还很聪明。

父母都是工人,所以小时候的甲继海过的衣食无忧。

因为很聪明,加上天生能说会道,在那个大院里,甲继海成为了同龄人中,不折不扣的扛把子。

在玩耍的空余,甲继海也会带领这些小伙伴一起到工厂帮忙。

有些人天生就具有领导能力,十几岁的甲继海在没有人教过的情况下,就知道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来分配任务。

每次分配任务,甲继海都是挑最难最累的,因此那些同龄人对“大哥”都很敬佩。

在他的安排下,这些小孩竟然都学会了一技之长,而甲继海更是把裁缝厂的技术学了个遍。

此人曾是黑奴娶两个俄国贵妇(他80年代就能赚百万)(2)

1972年,初中毕业的甲继海主动响应国家的号召,跟着几个年纪大的知识分子一起下乡了。

甲继海来到了距离哈尔并不太远的农场,农场的条件很差,住宿条件更不用讲了。

他们是夏天来的这里,晚上蚊虫很多,同行的几个年纪大的不停的抱怨住宿环境差,工作累,而年纪最小的甲继海反而表现出了超强的适应能力。

甲继海不仅没对这里的环境表现出不满,反而经常找当地农民主动聊天。

这一来二去的,当地的农民看甲继海格外的顺眼,不仅干活的时候主动照顾他,而且把一些生活的小技巧都教给了他。

十四五岁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甲继海没事了就跑到各家唠唠家常,慢慢的就融入到这个集体中,也没谁把他当外人了。

在这里,甲继海发挥了自己超强的学习能力,不仅农活干的像模像样,还学会了理发和喂养牲口。

1975年,17岁的甲继海回到了城里,被分配到了一家服装厂工作。

在这里,甲继海如鱼得水,不仅工作完成的很轻松,业余的业务也没放下,不仅帮别人理发,还在活动中担任主持人。

此人曾是黑奴娶两个俄国贵妇(他80年代就能赚百万)(3)

正当他以为这一生都会这样渡过的时候,国家开始改革开放了。

开挂的人生

甲继海23岁的时候,他所在的服装厂被蓝天洗衣机厂收购了。

察觉到时代变了的甲继海,主动联系了领导,想要换个职位,要去做销售。

领导接连问了甲继海几个问题,发现甲继海回答的很好,口才非常不错,再加上甲继海相貌堂堂,带上一副笑容,领导觉得他是个好苗子。

那个时候电子一点都不发达,没有像现在电销、网销之类的,想要把东西卖出去,只有一家一户登门拜访。

而是登门拜访得有货啊,一些小的物件客户能看到,像洗衣机这么大的电器,甲继海也不能每天背着上门吧。

甲继海不怕吃苦,他觉得这样才有挑战性,他相信自己的能力能够不带货让客户买下。

于是甲继海每天带着一副人畜无害的笑容去找客户,他也不卡头就推销洗衣机,就是瞎聊着,火候到了客户自己救跟着甲继海去了洗衣机厂。

此人曾是黑奴娶两个俄国贵妇(他80年代就能赚百万)(4)

于是,甲继海常年蝉联销售冠军。成为了蓝天洗衣机厂的传奇。

1984年,乘坐公交车的甲继海感觉到有人一会盯着自己看,于是扭头一看,发现有一个带着帽子的男子一直盯着他看,看到甲继海转头看他,他还主动打招呼。

甲继海于是开始疯狂在脑海中回忆这个人的信息,在想好久后,他还是觉得自己不认识这个人,甚至从没见过他。

没想到甲继海下车后,那个一直盯着甲继海的男子也跟着下车了,于是甲继海就站在原地,想看看这人想干嘛。

后面跟随的男子看他停了下来,走过来给甲继海递了一张名片,上面写着“李文岐”三个大字。

原来,李文岐是个导演,他正在筹拍一部叫《父亲》的影视剧,在车上看到甲继海样貌出众,气质独特,想让他当演员。

喜欢挑战的甲继海没有丝毫犹豫,立刻答应了。

随后甲继海确实出演了多部影视剧,当很多人认为他会成为一个当红影星的时候,甲继海息影了,退出了影视圈。

此人曾是黑奴娶两个俄国贵妇(他80年代就能赚百万)(5)

甲继海也没有继续回去洗衣厂当销售,因为他察觉到了厂子出问题,在走下坡路,他也无能为力,而是选择考入哈工大,成为一名在职研究生,最终成功拿到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1987年,甲继海下海经商,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创办了一个汽车配件供应站。

当时,国内的万元户还是很稀缺的,而甲继海半年就赚了五十多万。

当甲继海的汽配生意越来越红火的时候,作为老板的甲继海也免不了三天两头的下馆子招待客人。

可是每次都需要提前跟饭店预定,这让甲继海觉得很麻烦,于是决定自己开个饭馆接待客人。

甲继海亲自设计装修风格,自己调试配料,同时创建了两个包房,哈尔滨顺峰肥牛就诞生了。

没想到,他的饭店一下子大火,短短几年在全国开了几十家连锁店,成为黑龙江的第一肥牛品牌。

这让甲继海成为哈尔滨首屈一指的富豪,进入了哈尔滨政府的视野里,他们希望甲继海能够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

此人曾是黑奴娶两个俄国贵妇(他80年代就能赚百万)(6)

于是甲继海开始各种宣传哈尔滨,创办各种活动,并在1996年招商引资,让远大购物中心成功落户哈尔滨。

甲继海在造福哈尔滨的同时,也没忘记回报社会。

98年的抗洪救灾,08年的抗震救灾,03年的抗击非典捐款,希望工程队的赞助都有甲继海的身影。

哈尔滨老炮儿

当甲继海刚成立汽车配件公司没多久,甲继海就买了车,装了电话。

那个时候很多员工说甲继海瞎花钱,可只有甲继海明白交通和通讯的重要性。

甚至开顺风肥牛的时候,他花了几万块钱,买了好几个容易记的电话号码,甚至还有两个吉祥号,现在他的号码都值几百万。

当时最让人看不懂的是,甲继海竟然用两套大房子换了一所小房子,结果在甲继海换了没多久,那个小房子就拆迁了。

可以说甲继海能够成功,跟其前瞻的眼光分不开差距,那个时候他的一些想法在十年后很多人才开始模仿。

“吃肥牛到顺峰”这个口号在哈尔滨流传了20多年,可以说是一座金字招牌,可是甲继海说关门就关门了。

此人曾是黑奴娶两个俄国贵妇(他80年代就能赚百万)(7)

当财富实现自由后,甲继海就开始做自己最喜欢的事儿“玩”。

甲继海开始到全世界各地旅行,他已经去过了50多个国家,体验过了各种美景和文明古迹。

后来,甲继海不只是自己玩,还想要带动整个哈尔滨的人一起玩儿。

在哈尔滨由甲继海创建的活动有十几个。

1998年,他创建了哈尔滨卡通艺术节,亲手开启了中央大街的卡通巡游。

2013年,甲继海创办的太阳岛音乐节中包含了他的很多奇思妙想,他建造了一颗巨大的音乐树,上面挂有甲继海买来的100把吉他和72种其他的各色乐器。

在这些甲继海创建或者参与的活动中,甲继海不但自己出钱出力,还会参与进去尽情的玩耍,肆意的释放着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很多道具都是他亲自设计的,比如在“湿地节”中,他架着自己设计的木筏,在传统节日元宵节中他亲自扮演“元宵大叔”。

在2017年的清明期间,甲继海和黑龙江日报的干部组成抗联“英雄”队伍,更是引来大家的一致好评。

除了创建活动,甲继海还喜欢收藏。

此人曾是黑奴娶两个俄国贵妇(他80年代就能赚百万)(8)

小的时候他渴望得到自己的自行车,现在他收藏了40多辆老爷车和哈雷摩托。

其中还有二战时候的威利斯鸡皮,61年代俄德国甲壳虫、50年的苏联伊尔14飞机,还有世界各国的军装和15000多张各国的酒标。

这些东西本来甲继海是希望捐给哈尔滨政府的,可是政府看到那么一架飞机和几十辆的老爷车也没地方搁置啊,就让他建个博物馆自己收藏。

甲继海把这些老物件分类以后,建了十来个主题博物馆,有汽车博物馆、酒吧博物馆、知青部落、老供销社等。

每个博物馆甲继海都尽力还原了时代的背景。

甲继海说:“我做的很多事都没目的,但是恰恰是因为没目的,反而最后都达到了目的。”

当有人问这个收藏的物品最后怎么处理的时候,甲继海淡淡地回答“我最后都要交给政府的。”

此人曾是黑奴娶两个俄国贵妇(他80年代就能赚百万)(9)

甲继海一直喜欢称自己为“哈尔滨老炮儿”,因为他觉得自己不仅是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还很了解哈尔滨这座城市。

爱情

2007年8月,49岁的甲继海在中央大街遇见了17岁的俄罗斯留学生耶列娜。

一见钟情后,甲继海对耶列娜展开了追求。

尽管两人的年纪差有30多岁,可是甲继海身上的魅力依旧吸引了耶列娜。

于是在甲继海经过一段时间的追求后,成功追到了耶列娜。

2010年,52岁的甲继海和20岁的耶列娜举行了婚礼,尽管两人的年龄相差很多,但是由于甲继海还有一颗年轻的心,他的一些想法和创意经常让耶列娜拍案叫绝。

可是,他们的奇思妙想让家里的长辈们不能理解,觉得他们神经病,于是甲继海就和耶列娜一起搬了出来,过起了二人世界。

耶列娜的父母比甲继海还小几岁,然而他们却一点都不在乎女婿的年龄,他们觉得只要女儿愿意过的开心就行。

此人曾是黑奴娶两个俄国贵妇(他80年代就能赚百万)(10)

逢年过节,甲继海就会带着耶列娜到父母那吃饭,一家人团团圆圆的都很满足。

这些年,为了宣传家乡哈尔滨,甲继海经常带着耶列娜穿着订制的衣服走在哈尔滨中央大街的街头,Cosplay着各式各样的人物,传递着哈尔滨人热情好客的形象。

现在的他已经60多岁,可是从没有觉得自己老,那些花裤子、戴羽毛的帽子都在彰显着他年轻的个性。

或许在一些人看来,甲继海有些不务正业,可是很多了解他的人都说:“他活得很明白。”

此人曾是黑奴娶两个俄国贵妇(他80年代就能赚百万)(11)

很多人都是为了拼搏而拼搏,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以至于错过了很多风景,回头看才追悔莫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