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幅员辽阔,各地方言独具特色,生动形象,但对外地人来说,无论南腔还是北调,要听得清,说得准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比如说,去外地旅游,当需要跟当地人问询、交流的时候,如何称呼人家呀?如果说错了,遇到大度宽容的人不计较还好,遇到较真的人,遭遇白眼还算是轻的,有时会觉得挺尴尬。在我居住生活的城市称一个中青年以上的男士,就叫“老师儿”,我已经很习惯了,但我一个朋友提醒我说,到外地以后可不要这样称呼人家,因为人家可能不知道你在与他们打招呼,而且一听你就是外地人。“那我称呼他们什么呀?”朋友一时语塞,我们只能相视一笑。这还仅仅是方言的差异带来的不便,另外一个就是语词的嬗变带来的不便。

令人堪忧的句子(一言难尽的语词嬗变)(1)

图片源自网络

语言是用来沟通交流的,作为构成语言的基本单元的语词,它的内涵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否则就会产生歧义,导致沟通不畅。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事物的变化,语词所指事物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在语言发展史上一直存在,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时期,这种现象尤为突出。

令人堪忧的句子(一言难尽的语词嬗变)(2)

图片源自网络

当下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许多语词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在发生变化,甚至与原来指代的事物大相径庭,有些语词的涵义被严重异化。如:小姐——从高贵到风月场的女从业人员,我现在几乎不太敢对女性用这个称呼,就怕引起异议;美女——从颜值到性别,一开始女士听到这称呼,肯定挺高兴,现在她们知道只不过是没错认她们为男生而已;有一些语词本来是对特定群体的称谓,现在被大大的泛化了,如“老板”、“老师”、“某总”、“经理”;还有些特别高大上的语词现在也被异化和泛化了。我记得原来谈恋爱时都不好意思用“亲爱的”,后来同事第一次称我“亲爱的”时,我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心中还窃喜了一下,幸亏没有再多想哈。再后来人们也不怎么称呼“亲爱的”,而是变成了“亲”啦,现在别人这样称呼我和我去这样称呼别人,都变得很习惯很平常啦,心中波澜不惊。从民间的“旧词新解”、“旧词新用”可以看出,民间对语词的创新力、创造力有多么强。

令人堪忧的句子(一言难尽的语词嬗变)(3)

图片源自网络

现代社会发展快,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加上网络的助力,新语词更是日新月异,令人目不暇接,如果不注意学习和积累,一不留神,就会产生沟通理解的障碍,不知对方所云,瞬间处于“失语”状态。这些新语词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无论多么光怪陆离,多么令人啼笑皆非,我们都需了解一二,方便自己,理解他人,以使自己不与社会脱节,不被社会抛弃,跟上时代潮流,顺畅交流与沟通。

回到文章开头,各位“亲”们、“老师儿”们,到外地旅游或出差,需要打招呼的时候,您一般都怎么称呼人家呢?

令人堪忧的句子(一言难尽的语词嬗变)(4)

图片源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