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有这样一段话——邹忌修为八尺有余,而形貌纤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从中我们就能看出,寻求“美”是从古时延续至今的永恒不变的话题,尽管每个朝代对于美的追求不一样,就像魏晋喜欢阴柔美,唐宋喜华丽美,但爱美之人却人皆有之。

值得一提的是,在清朝的历史上却有一位“丑探花”,乾隆皇帝还曾拿他的模样来调侃,结果探花轻松便化解了皇帝的刁难。今天,咱们就来说一说这位“丑探花”的故事。

乾隆面试新科状元(殿试时乾隆出对联刁难)(1)

天降神童刘凤诰

这位“丑探花”名叫刘凤诰,出生在江西一个名门望族中,他的出生称得上是“文曲星”下凡。刘凤诰从小机敏灵巧,用《武林外传》中的话来说就是“三岁识千字,五岁背唐诗,七岁熟读四书五经,八岁时精通诗词歌赋”。

同时,他更是被人们称作“江西大器”,意思就是江西最有才能的人。不过,刘凤诰并没有在这种捧杀中丢失初心,这层身份更像是一种无形的动力,鞭策着他上进。

优渥的家境给他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再加上自身的天赋,刘凤诰可以说是在学业上高歌猛进。成年后,刘凤诰很快就考中了“举人”,要知道在古时候能考上举人的都是可以为官的。

可事实总是不如人愿,并没有官府愿意招揽刘凤诰,原因就是在于他的长相与常人不同,因为他是一个“独眼”。不过,刘凤诰也不是天生“独眼”,而是小时候与小伙伴玩耍时,同乡小伙伴用箭射中了他的眼睛。

乾隆面试新科状元(殿试时乾隆出对联刁难)(2)

古时候的医疗技术并不好,所以那只眼睛没有医治好,到后期就几乎成为弱视。除此之外,箭还在他的脸上留下了长长的一道疤,这让他原本端正的外貌,看上去丑陋无比。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尽管刘凤诰有满腔的才华与热血,但在仕途上就因为外貌郁郁不得志。在此情况下,他并没有放弃,而是更加苦学、囊萤映雪。

他心想:“在地方上出不了头,就进京赶考,天道酬勤,总有一天可以成功”。可是,让人没想到的是,父亲突然去世,刘凤诰必须在家守孝,于是也就失去了多次上京赶考的机会。

进京赶考成探花

一直等到而立之年,他才获得机会上京赶考,错过了人生发展的最佳时期。我们都知道清朝时的科举制度非常严格,科考时要写八股文,八股文就是指文章的八个部分。

乾隆面试新科状元(殿试时乾隆出对联刁难)(3)

文体也有固定的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文章内容丰富,写文耗时也长。这对本就弱势、年龄偏大的刘凤诰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尽管他文采斐然,可是想要写得快却非常吃劲,等到考试结束时,他却还没有答好。幸运的是,当时的考试也比较人性化,主考官听说刘凤诰有眼疾,就准许他答完再收卷。

刘凤诰文采斐然,文章写得花团锦簇不说,还能针砭时弊,让人耳目一新。终于如他所愿被录取为“贡士”,成为“贡士”之后的下一步,就是“殿试”了,这也是无数学子的最终梦想。

殿试的难度更甚于如今的公务员面试,而且主考官是至高无上的皇帝,回答得稍有差错,可能你的前半生努力都要功亏一篑了,所以学子们也都非常紧张。

乾隆面试新科状元(殿试时乾隆出对联刁难)(4)

在这些学生中,乾隆皇帝一眼就注意到了相貌怪异的刘凤诰,看来特别美和特别丑都十分引人注意。而刘凤诰满腹才华,即使被皇帝注意到了,也丝毫不怯场。

乾隆的刁难

乾隆皇帝也深知为官做宰,需要的是政治能力和赤诚之心,但是官员毕竟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如果可以选择美貌的人谁又会愿意选择一个貌丑的人呢?除非这个人是无可替代的。

于是,乾隆皇帝便想考验一番他的才华,他首先出了一个对联:“独眼,岂可登金榜?”这话侮辱性十足,就是话里话外嘲讽他是一个“独眼”。

只是,这样的嘲讽,刘凤诰听得多了,心里自然也就不在意了。另外,他也明白皇帝要找的是一个有能力,有才干的人,而不是一个美少年。

乾隆面试新科状元(殿试时乾隆出对联刁难)(5)

在此情况下,刘凤诰沉着气,慢慢脱口而出,“半月依旧照乾坤。”这话的意思就是,弯弯的月亮也可以照亮这天地,此对甚是巧妙,说的也正是他自己,尽管他自己身有残缺,可他也想要造福天地间的百姓。

乾隆皇帝心里一惊,心想此人果然有才华,于是再出一题:“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谁是摘星汉?”这话看似在问谁能“手可摘星辰”,但我们也能明白这个“星辰”就是我们的状元之位。

刘凤诰自然心里也清楚,他略一思索,便回答道“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本探花郎。”听到这样一番回答后,乾隆皇帝更加满意了。

原他以为刘凤诰只有才华,没想到还如此谦逊,放着“状元郎”不提,反而说“臣本探花郎”。经过了两次提问,乾隆皇帝心下已经有安排了,就封他做了探花郎。

乾隆面试新科状元(殿试时乾隆出对联刁难)(6)

至此刘凤诰的仕途生涯便开始了,殿试之后,他就被封为了翰林院编修。三年后,又被任命为提督广西学政,过了几年,又升任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他的为官生涯,可以说是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可是官场又岂是那么好混的呢,尽管自己“其身正”,可也容易被殃及。济宁有个童生,冒名顶替去参加考试,已经被揭发了,而县官却包庇他。

于是,该名考生和县官都被弹劾,可是官场上面官官相护,这位县官并没有被革职,反而借口以县城闹蝗灾,先行逃离。

这件事尽管与刘凤诰并没有太大的关联,可他也因为监察不到位而受到了牵连。嘉庆年间,他再次去担任督学,这次有个富人想让自己的孩子上高中,就行贿了部分考官。

乾隆面试新科状元(殿试时乾隆出对联刁难)(7)

刘凤诰一生正气,自然是拒绝了,但这件事情被捅了出来,刘凤诰也被认为收受了贿赂,最后被发配到边疆。

多年后嘉庆帝才查清了事情的原委,把他召了回来,可以说刘凤诰的为官生涯非常的坎坷。不过,皮囊终会老七,而不朽的才华才会在历史的涤荡中愈加芬芳,我们也要做到审美元化,学会去发现他人的美。

,